"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六歲之時就因亡國而被虜走,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又被逼迫而出家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是極為悲慘的。

宋室江山是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後人寫詩譏諷道: 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昔日,趙顯即位之時,宋朝江山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了。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認為,皇帝年幼,奸臣當權,正是統一中原大好時機,豈肯錯過?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六歲之時就因亡國而被虜走,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又被逼迫而出家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是極為悲慘的。

宋室江山是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後人寫詩譏諷道: 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昔日,趙顯即位之時,宋朝江山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了。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認為,皇帝年幼,奸臣當權,正是統一中原大好時機,豈肯錯過?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元朝大軍己得中國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

獨斷三朝(理宗、度宗、恭宗),但又生性貪婪怕死的奸佞賈似道一方面率領著七萬宋軍駐守在蕪湖,而另一面卻又派使臣到敵營中去求和,但卻遭到了拒絕。

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國人民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不過為時晚矣,宋朝已壽終臨寢,滅亡的形勢已經不可避免了。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趙顯向元軍投降。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六歲之時就因亡國而被虜走,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又被逼迫而出家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是極為悲慘的。

宋室江山是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後人寫詩譏諷道: 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昔日,趙顯即位之時,宋朝江山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了。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認為,皇帝年幼,奸臣當權,正是統一中原大好時機,豈肯錯過?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元朝大軍己得中國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

獨斷三朝(理宗、度宗、恭宗),但又生性貪婪怕死的奸佞賈似道一方面率領著七萬宋軍駐守在蕪湖,而另一面卻又派使臣到敵營中去求和,但卻遭到了拒絕。

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國人民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不過為時晚矣,宋朝已壽終臨寢,滅亡的形勢已經不可避免了。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趙顯向元軍投降。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此時還未被消滅的宋朝殘餘勢力則擁立了端宗趙昰、衛王趙昌仍然繼續抵抗,新徵服的地區也是烽煙四起。忽必烈意識到這個落難的少帝仍有可利用的價值,只有安置了他,讓他作為幌子才能招徠那些尚未歸附的南宋臣子們,於是他又封趙顯為瀛國公,把趙顯等人幽禁在高牆深宮之中。趙顯是處處小心謹慎、苟且偷生,希望能免遭迫害。在他十二歲之時,忽必烈突然下詔,讓趙顯遷往上都,到僻遠的蒙古腹地去。

據當時有位僧人告訴忽必烈,從星相上看土星犯晦帝星,必當會有人要危害皇帝,應該加以提防;又聽說有人稱要為被俘的丞相文天祥起兵。忽必烈預感到,趙顯和文天祥對自己的統治確實是個威脅,所以在大都殺害了文天祥,並把趙顯發落到上都。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六歲之時就因亡國而被虜走,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又被逼迫而出家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是極為悲慘的。

宋室江山是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後人寫詩譏諷道: 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昔日,趙顯即位之時,宋朝江山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了。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認為,皇帝年幼,奸臣當權,正是統一中原大好時機,豈肯錯過?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元朝大軍己得中國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

獨斷三朝(理宗、度宗、恭宗),但又生性貪婪怕死的奸佞賈似道一方面率領著七萬宋軍駐守在蕪湖,而另一面卻又派使臣到敵營中去求和,但卻遭到了拒絕。

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國人民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不過為時晚矣,宋朝已壽終臨寢,滅亡的形勢已經不可避免了。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趙顯向元軍投降。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此時還未被消滅的宋朝殘餘勢力則擁立了端宗趙昰、衛王趙昌仍然繼續抵抗,新徵服的地區也是烽煙四起。忽必烈意識到這個落難的少帝仍有可利用的價值,只有安置了他,讓他作為幌子才能招徠那些尚未歸附的南宋臣子們,於是他又封趙顯為瀛國公,把趙顯等人幽禁在高牆深宮之中。趙顯是處處小心謹慎、苟且偷生,希望能免遭迫害。在他十二歲之時,忽必烈突然下詔,讓趙顯遷往上都,到僻遠的蒙古腹地去。

據當時有位僧人告訴忽必烈,從星相上看土星犯晦帝星,必當會有人要危害皇帝,應該加以提防;又聽說有人稱要為被俘的丞相文天祥起兵。忽必烈預感到,趙顯和文天祥對自己的統治確實是個威脅,所以在大都殺害了文天祥,並把趙顯發落到上都。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原來忽必烈認為南宋已經滅亡了十二年之久,元朝在中原的統治也基本趨於穩定,趙顯在政治上、軍事上已都已無任何利用價值了,便準備讓他出家當和尚,這也算是網開一面了。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單調。而在趙顯被俘之後的歷史記載又十分的少,只有些零零散散。據記載,1282年,趙顯已經12歲,從北京被遣送到上都開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

但忽必烈此時不打算再養著他們娘倆了,正謀劃著給他們找個"有前途"的職業。十天後,決定出來了。"瀛國公趙顯學佛法於土番",其母全皇后被令出家為尼。一對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從此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從上都(即今內蒙古正藍族東)到吐蕃(即今西藏自治區)有將近萬里之遙。一路上趙顯經過草原、跨越沙漠,經過了千辛萬苦,才終於到達了吐蕃,最後居住在拉薩加大寺。

一個漢族人,隻身處在言語不通,水土不服,並舉目無親的環境中,顯然已與昔日的生活形成了天壤之別!但趙顯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生活,也學會了藏語藏文,經過多年的勤奮鑽研,逆境自生的他竟然還當上了該寺的住持。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六歲之時就因亡國而被虜走,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又被逼迫而出家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是極為悲慘的。

宋室江山是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後人寫詩譏諷道: 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昔日,趙顯即位之時,宋朝江山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了。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認為,皇帝年幼,奸臣當權,正是統一中原大好時機,豈肯錯過?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元朝大軍己得中國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

獨斷三朝(理宗、度宗、恭宗),但又生性貪婪怕死的奸佞賈似道一方面率領著七萬宋軍駐守在蕪湖,而另一面卻又派使臣到敵營中去求和,但卻遭到了拒絕。

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國人民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不過為時晚矣,宋朝已壽終臨寢,滅亡的形勢已經不可避免了。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趙顯向元軍投降。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此時還未被消滅的宋朝殘餘勢力則擁立了端宗趙昰、衛王趙昌仍然繼續抵抗,新徵服的地區也是烽煙四起。忽必烈意識到這個落難的少帝仍有可利用的價值,只有安置了他,讓他作為幌子才能招徠那些尚未歸附的南宋臣子們,於是他又封趙顯為瀛國公,把趙顯等人幽禁在高牆深宮之中。趙顯是處處小心謹慎、苟且偷生,希望能免遭迫害。在他十二歲之時,忽必烈突然下詔,讓趙顯遷往上都,到僻遠的蒙古腹地去。

據當時有位僧人告訴忽必烈,從星相上看土星犯晦帝星,必當會有人要危害皇帝,應該加以提防;又聽說有人稱要為被俘的丞相文天祥起兵。忽必烈預感到,趙顯和文天祥對自己的統治確實是個威脅,所以在大都殺害了文天祥,並把趙顯發落到上都。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原來忽必烈認為南宋已經滅亡了十二年之久,元朝在中原的統治也基本趨於穩定,趙顯在政治上、軍事上已都已無任何利用價值了,便準備讓他出家當和尚,這也算是網開一面了。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單調。而在趙顯被俘之後的歷史記載又十分的少,只有些零零散散。據記載,1282年,趙顯已經12歲,從北京被遣送到上都開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

但忽必烈此時不打算再養著他們娘倆了,正謀劃著給他們找個"有前途"的職業。十天後,決定出來了。"瀛國公趙顯學佛法於土番",其母全皇后被令出家為尼。一對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從此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從上都(即今內蒙古正藍族東)到吐蕃(即今西藏自治區)有將近萬里之遙。一路上趙顯經過草原、跨越沙漠,經過了千辛萬苦,才終於到達了吐蕃,最後居住在拉薩加大寺。

一個漢族人,隻身處在言語不通,水土不服,並舉目無親的環境中,顯然已與昔日的生活形成了天壤之別!但趙顯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生活,也學會了藏語藏文,經過多年的勤奮鑽研,逆境自生的他竟然還當上了該寺的住持。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後來翻譯了《百法明門論》,還有深奧的《因明入正理論》,在扉頁留下了題字,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的名單。成為一段歷史奇事,他為漢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至治三年,他由於無意之中寫下了一首詩,而被賜死於甘肅河西,他的詩句原文如下: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詩中的下句"黃金臺"是一個地名,有一典故:講的是戰國時燕昭王在大都朝陽門附近築土為臺,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賢土的故事,元朝統治者認為此句是趙顯抱怨自己是"臺下客"未受重用,有不滿之意,詩中的上句"林和靖",是一人名,是宋代一位出名的高士,此人無意功名進取,二十年不臨市廛,終生不娶。他在杭州西湖的孤山結廬,以梅樹仙鶴為伴,人稱他是"梅妻鶴子"。他死後,宋仁宗念其清高,諡號為"和靖先生"這在元人看來,是趙顯在以此為機而抒發內心懷恨不平,似有企圖驅使復辟之心。

"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瀰瀰"。

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詩》中的語句。其中暗喻了趙氏宋朝三百年基業的覆亡,隨著陸秀夫負帝投海,"長天碧水"間吞沒了宋室最後一線希望。不過在其前3年,蒙古大軍就已經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作為當時的亡國之君,年僅六歲的宋恭帝淪為蒙古元朝的階下囚,開始了長達47年的傳奇的俘虜生涯。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亡國之君這個稱呼雖然不太好,並不能說明每一個都是無能的,雖然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但是總是會有例外的。而在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那麼新的朝代的皇帝肯定就容不下前朝的君主,因為保不齊萬一前朝的君主有著復國之心,那麼好不容易奪來的江山就這樣拱手讓人了。

1274年,因酒色過度而死,四歲的在奸臣賈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宋恭帝,年號德祐。由祖母謝太皇太后、母親全太后垂簾聽政。但軍國大權依然在賈似道之手。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六歲之時就因亡國而被虜走,到了十九歲的時候,他又被逼迫而出家為僧直到死去,他的一生遭遇是極為悲慘的。

宋室江山是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最後又失於孤兒寡母之手。後人寫詩譏諷道: 當日陳橋驛裡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昔日,趙顯即位之時,宋朝江山已經是惶惶不可終日了。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認為,皇帝年幼,奸臣當權,正是統一中原大好時機,豈肯錯過?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元朝大軍己得中國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權之後,渡過長江向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進發。謝太后一面在全國通令“勤王”,一面向元軍乞和。勢如破竹的元軍在擊破各地的防線,相繼降服了長江中游諸州。

獨斷三朝(理宗、度宗、恭宗),但又生性貪婪怕死的奸佞賈似道一方面率領著七萬宋軍駐守在蕪湖,而另一面卻又派使臣到敵營中去求和,但卻遭到了拒絕。

1275年,賈似道率領的3萬大軍在蕪湖與元軍對戰大敗,不久,謝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國人民的壓迫下不得不殺死賈似道,不過為時晚矣,宋朝已壽終臨寢,滅亡的形勢已經不可避免了。同年年中,元軍已經佔領了江東(今日的江蘇省)大半的領土。1276年1月18日伯顏率領的元軍兵臨臨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軍投降。同年,謝太皇太后抱著五歲的小皇帝趙顯向元軍投降。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此時還未被消滅的宋朝殘餘勢力則擁立了端宗趙昰、衛王趙昌仍然繼續抵抗,新徵服的地區也是烽煙四起。忽必烈意識到這個落難的少帝仍有可利用的價值,只有安置了他,讓他作為幌子才能招徠那些尚未歸附的南宋臣子們,於是他又封趙顯為瀛國公,把趙顯等人幽禁在高牆深宮之中。趙顯是處處小心謹慎、苟且偷生,希望能免遭迫害。在他十二歲之時,忽必烈突然下詔,讓趙顯遷往上都,到僻遠的蒙古腹地去。

據當時有位僧人告訴忽必烈,從星相上看土星犯晦帝星,必當會有人要危害皇帝,應該加以提防;又聽說有人稱要為被俘的丞相文天祥起兵。忽必烈預感到,趙顯和文天祥對自己的統治確實是個威脅,所以在大都殺害了文天祥,並把趙顯發落到上都。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原來忽必烈認為南宋已經滅亡了十二年之久,元朝在中原的統治也基本趨於穩定,趙顯在政治上、軍事上已都已無任何利用價值了,便準備讓他出家當和尚,這也算是網開一面了。

可以肯定,在北京的幽禁生活必然是枯燥而單調。而在趙顯被俘之後的歷史記載又十分的少,只有些零零散散。據記載,1282年,趙顯已經12歲,從北京被遣送到上都開平生活了6年。1288年,忽必烈"賜瀛國公趙顯鈔百錠"

但忽必烈此時不打算再養著他們娘倆了,正謀劃著給他們找個"有前途"的職業。十天後,決定出來了。"瀛國公趙顯學佛法於土番",其母全皇后被令出家為尼。一對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從此骨肉分離,天涯各自。

從上都(即今內蒙古正藍族東)到吐蕃(即今西藏自治區)有將近萬里之遙。一路上趙顯經過草原、跨越沙漠,經過了千辛萬苦,才終於到達了吐蕃,最後居住在拉薩加大寺。

一個漢族人,隻身處在言語不通,水土不服,並舉目無親的環境中,顯然已與昔日的生活形成了天壤之別!但趙顯很快就適應了這種生活,也學會了藏語藏文,經過多年的勤奮鑽研,逆境自生的他竟然還當上了該寺的住持。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後來翻譯了《百法明門論》,還有深奧的《因明入正理論》,在扉頁留下了題字,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的名單。成為一段歷史奇事,他為漢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至治三年,他由於無意之中寫下了一首詩,而被賜死於甘肅河西,他的詩句原文如下: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詩中的下句"黃金臺"是一個地名,有一典故:講的是戰國時燕昭王在大都朝陽門附近築土為臺,上置千金以招天下賢土的故事,元朝統治者認為此句是趙顯抱怨自己是"臺下客"未受重用,有不滿之意,詩中的上句"林和靖",是一人名,是宋代一位出名的高士,此人無意功名進取,二十年不臨市廛,終生不娶。他在杭州西湖的孤山結廬,以梅樹仙鶴為伴,人稱他是"梅妻鶴子"。他死後,宋仁宗念其清高,諡號為"和靖先生"這在元人看來,是趙顯在以此為機而抒發內心懷恨不平,似有企圖驅使復辟之心。

可憐南宋末代皇帝的傳奇人生:皇帝到駙馬再到高僧

關於宋恭帝趙顯的結局,漢文《佛祖歷代通載》有這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有人因此認為:"瀛國公是英宗至治三年被賜死於河西的。"但也有人以"賜瀛國公"是獨立成詞的,不是被賜死的意思。

至少從文字上,看不出宋恭帝是暴死,後面"詔僧儒金書藏經",更是渲染朝廷的禮遇之意。無論如何,元英宗至治三年,即公元1323年,宋恭帝才結束他作為喇嘛的生活,也結束了他47年的俘虜生活,這一年他54歲了。算下來,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間再也沒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牽夢繞的江南故鄉!


歷史紀聞:深淺度挖掘歷史故事,民間野史,古史雜談,述古道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