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趙孟頫臨《蘭亭序》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這個也對。

但是為什麼臨帖呢?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臨帖須要學習前人的筆法,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

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個基本筆法的概念,掌握一些共性規律,然後臨寫某家法帖,掌握某家獨到的筆法,甚至風格韻味等等。這對快速準確掌握某家法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說臨帖是砍柴,那麼練習基本筆法就是磨刀。

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我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墮入惡道,徒成笑柄。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

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

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是實的,握筆要有力。如圖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趙孟頫臨《蘭亭序》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這個也對。

但是為什麼臨帖呢?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臨帖須要學習前人的筆法,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

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個基本筆法的概念,掌握一些共性規律,然後臨寫某家法帖,掌握某家獨到的筆法,甚至風格韻味等等。這對快速準確掌握某家法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說臨帖是砍柴,那麼練習基本筆法就是磨刀。

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我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墮入惡道,徒成笑柄。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

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

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是實的,握筆要有力。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趙孟頫臨《蘭亭序》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這個也對。

但是為什麼臨帖呢?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臨帖須要學習前人的筆法,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

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個基本筆法的概念,掌握一些共性規律,然後臨寫某家法帖,掌握某家獨到的筆法,甚至風格韻味等等。這對快速準確掌握某家法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說臨帖是砍柴,那麼練習基本筆法就是磨刀。

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我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墮入惡道,徒成笑柄。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

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

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是實的,握筆要有力。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原則:掌虛指實,運筆自由、圓暢。靈活運用就是執筆的原則。

張旭:“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運筆

知道正確的執筆方法後,就要學習運筆了,運筆的原則是靈活自如,可以自由發揮、控制毛筆,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懂得用腕。人手臂最靈活的部位就手關節,對於寫字來說,手腕是最靈活的部位,因此在寫字時多運用手腕,有利於寫出線條的出各種形態,看起來生動多姿。這是區分書法高下的主要因素。

宋姜夔《續書譜》:

“大抵要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後世奉為金科玉律。沈伊默先生也說:

“執筆是手指的職司,運筆是手腕的職司。”

具體動作有上下、左右、旋轉三個。

原則是書寫時線條儘可能保持中鋒運動。如圖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趙孟頫臨《蘭亭序》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這個也對。

但是為什麼臨帖呢?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臨帖須要學習前人的筆法,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

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個基本筆法的概念,掌握一些共性規律,然後臨寫某家法帖,掌握某家獨到的筆法,甚至風格韻味等等。這對快速準確掌握某家法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說臨帖是砍柴,那麼練習基本筆法就是磨刀。

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我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墮入惡道,徒成笑柄。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

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

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是實的,握筆要有力。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原則:掌虛指實,運筆自由、圓暢。靈活運用就是執筆的原則。

張旭:“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運筆

知道正確的執筆方法後,就要學習運筆了,運筆的原則是靈活自如,可以自由發揮、控制毛筆,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懂得用腕。人手臂最靈活的部位就手關節,對於寫字來說,手腕是最靈活的部位,因此在寫字時多運用手腕,有利於寫出線條的出各種形態,看起來生動多姿。這是區分書法高下的主要因素。

宋姜夔《續書譜》:

“大抵要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後世奉為金科玉律。沈伊默先生也說:

“執筆是手指的職司,運筆是手腕的職司。”

具體動作有上下、左右、旋轉三個。

原則是書寫時線條儘可能保持中鋒運動。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上下左右是寫直線條時的基本動作,橫豎撇捺點都要用到;旋轉是寫弧線條時的動作,絞轉筆法的常用方法,有時點也用到。這裡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師傳或者在實踐中去領會和感悟,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點畫基礎

永字八法的應用。如圖: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趙孟頫臨《蘭亭序》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這個也對。

但是為什麼臨帖呢?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臨帖須要學習前人的筆法,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

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個基本筆法的概念,掌握一些共性規律,然後臨寫某家法帖,掌握某家獨到的筆法,甚至風格韻味等等。這對快速準確掌握某家法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說臨帖是砍柴,那麼練習基本筆法就是磨刀。

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我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墮入惡道,徒成笑柄。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

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

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是實的,握筆要有力。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原則:掌虛指實,運筆自由、圓暢。靈活運用就是執筆的原則。

張旭:“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運筆

知道正確的執筆方法後,就要學習運筆了,運筆的原則是靈活自如,可以自由發揮、控制毛筆,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懂得用腕。人手臂最靈活的部位就手關節,對於寫字來說,手腕是最靈活的部位,因此在寫字時多運用手腕,有利於寫出線條的出各種形態,看起來生動多姿。這是區分書法高下的主要因素。

宋姜夔《續書譜》:

“大抵要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後世奉為金科玉律。沈伊默先生也說:

“執筆是手指的職司,運筆是手腕的職司。”

具體動作有上下、左右、旋轉三個。

原則是書寫時線條儘可能保持中鋒運動。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上下左右是寫直線條時的基本動作,橫豎撇捺點都要用到;旋轉是寫弧線條時的動作,絞轉筆法的常用方法,有時點也用到。這裡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師傳或者在實踐中去領會和感悟,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點畫基礎

永字八法的應用。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基本上涵蓋了橫豎撇捺點鉤的寫法,可以說囊括了“字”的所有“零部件”,是一個範本。據說是智永禪師所創,唐朝張旭發揚光大,張旭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書法家,他在當時的長安開書法“培訓班”,開館授徒,一時學者眾多,譁然於市,引起過轟動。學生剛入門時張旭就讓學生先學習這個永字八法,學完之後對有悟性的“可造之材”才授以更核心的筆法,比如顏真卿等。更核心的筆法普通者是學不到的。

顏真卿《述張長史十二意》裡說:“…眾有師張公(張旭)求筆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可見這不是簡單的八個筆畫,裡面有很多妙處,需要好好學習,花時間去“悟”。

顏真卿的意思是很明顯的,或有得者,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學會的,但是學會了的都說很神妙。

這個是基礎的點畫規則,很多筆法如提按、使轉等都是由此衍生出來,細心加以體會,應該可以領悟神妙之說。

永字八法是學習書法繞不過去的門檻,具體的寫法就不一一展開了,很多文章也寫的很詳盡。有心的同學可以按圖慢慢臨習。

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重頭戲,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情。書法所有的精氣神首先來源於古人法帖,我們的文化和人文情懷的傳承也是來源於此。

臨帖有幾個步驟,臨帖首先要讀帖,然後對著字帖臨,叫對臨,熟悉以後背臨,最後意臨,然後進行作品創作。這些步驟可以互相交叉,也可以單獨一個環節進行學習,具體看個人的學習情況,哪個環節薄弱就攻哪個環節。

臨帖原則:像。臨得像是第一位,須規規矩矩按字帖臨寫,千萬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妄加筆畫,亂塗胡寫,這是臨帖的一個惡習。

第一步驟:摹

從前的人,臨帖是從描紅開始的,我們經常說臨摹臨摹,其實是先摹後臨。

其中摹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用細線筆雙鉤描出輪廓,然後用硃筆摹寫。

這樣的好處是先掌握點畫的形態和位置,每一個帖每一個書法家的風格都不一樣,其點畫形態也不一樣,字的結構,筆畫的位置也不一樣。

描紅就是要先對字帖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下一步對臨背臨作基礎。

我發現現在很多人臨帖把這一個步驟忽略了,認為簡單且麻煩,認為很低級。所以很多人臨帖臨了很久都沒有辦法把字的結構位置臨準確。看似為了省事,其實是浪費了時間。

第二步驟:對臨。

對著字帖一個字一個字的臨,這時要特別注意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和筆畫的位置結構,要仔細讀帖。對於字帖的行筆軌跡瞭然於胸,筆畫大小粗細,行筆的輕重緩急等,依樣畫葫蘆,臨寫出來,然後再對照字帖,找出不到位、不像的地方,然後再臨寫。如此反覆再反覆,一定要用心、細緻,不要怕麻煩。

第三步驟:背臨。

對臨一段時間後,覺得差不多了,就要拿開字帖放一邊,像背書一樣揹著臨,這個步驟是檢驗你之前對臨的效果的,要求也要務求準確,臨得跟原帖像,特別注意原字帖的章法和神韻,不僅要“形”像,還要“神”像。

如果效果不好,要回去繼續對臨,互相交叉練習,背臨——對臨——背臨…。


第四步驟:意臨。

意臨可以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了,依照原帖的筆法、神韻等等,加入你自己的東西,是要把字寫“活”。

臨帖不是目的,寫好自己的字才是最終目的。臨帖是方法,是學習的渠道。

如果你臨顏真卿的,你寫的字完全是顏真卿的,沒有自己的東西。你臨得再像也沒有用,完全沒有自己的風格,你的書法就完蛋了。

現在有些人學習楷書,寫著寫著,就把字寫“死了”,僵直、程序化,每一筆都是一個寫法,沒有變化,像印刷體一樣。這是一個壞毛病,不好。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這個道理。

書法中所追求的“字如其人”,是我們通過臨帖學習古人前人的東西,為我所用,然後用以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學識,甚至道德品質等。書以表意,這才是學習書法的最高追求。

"

如何練習書法?這是一個方法論問題,顏二試著回答,若不盡周祥,請師友斧正。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先生在《中國書法簡論》中說:“除非我們不學習中國字,若要學,便須從筆法入手。”這裡所說的筆法,應當指的是書寫的基本技法,包括執筆、運筆、點畫和結字的方法。詳情可翻閱潘先生的書籍。

潘伯鷹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和理論家,他認為練習書法先練習筆法。

那麼古人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呢?

唐朝大書法家韓方明《授筆要說》:

“昔歲學書,專求筆法。”

大名鼎鼎的黃庭堅黃山谷,在《山谷論書》裡說:

“古人能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凡學書,欲先學用筆。”

可見潘伯鷹先生總結是非常有道理的,是從古到今的學習傳統。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趙孟頫臨《蘭亭序》


有些師友說,練習書法不是從臨帖入手嗎?這個也對。

但是為什麼臨帖呢?

臨帖的目的是什麼呢?

答案是臨帖須要學習前人的筆法,是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

既然這樣,那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臨帖呢?

晚晴書法家徐謙在《筆法探微》中說:“作書不求筆法,而事臨摹,則無書。”

對的,這是告訴我們,在臨帖之前,得先有個基本筆法的概念,掌握一些共性規律,然後臨寫某家法帖,掌握某家獨到的筆法,甚至風格韻味等等。這對快速準確掌握某家法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說臨帖是砍柴,那麼練習基本筆法就是磨刀。

可見筆法跟臨帖是不能劃等號的。

另外徐謙提出了一些觀點,對於我們今天依然警示作用,他說:

“我國近三百年無領袖群雄之大書家,乃由不講筆法之故。”又說:“今人或有思創作者,又患不知筆法,信手塗鴉,徒成惡道。”

是不是很熟悉呢?直指當今“江湖書法”、“醜書”、“亂書”、“射書”!這是題外話,但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學習書法不學筆法,必將墮入惡道,徒成笑柄。

那麼,如何練習書法?這個脈絡就很清楚了:執筆——運筆——點畫——臨帖。為了讓初學者更好的理解,下面就一一展開講一下。

執筆

古人論述執筆的方法林林總總,紛繁複雜,有單鉤法、雙鉤法;有執管法、扌族管法、撮管法、搦管法和握管法等等,有些古用語我們甚至看不明白。

顏二就直截了當,介紹一種自認為最實用的方法:五執筆雙鉤執管法。

方法:五個手指分成兩組,依次包住筆桿。拇指、食指拿住筆桿,中指無名指依次抵住筆桿,小指抵住無名指。掌心是空的,手指是實的,握筆要有力。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原則:掌虛指實,運筆自由、圓暢。靈活運用就是執筆的原則。

張旭:“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

運筆

知道正確的執筆方法後,就要學習運筆了,運筆的原則是靈活自如,可以自由發揮、控制毛筆,寫出高質量的線條。

要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懂得用腕。人手臂最靈活的部位就手關節,對於寫字來說,手腕是最靈活的部位,因此在寫字時多運用手腕,有利於寫出線條的出各種形態,看起來生動多姿。這是區分書法高下的主要因素。

宋姜夔《續書譜》:

“大抵要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後世奉為金科玉律。沈伊默先生也說:

“執筆是手指的職司,運筆是手腕的職司。”

具體動作有上下、左右、旋轉三個。

原則是書寫時線條儘可能保持中鋒運動。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上下左右是寫直線條時的基本動作,橫豎撇捺點都要用到;旋轉是寫弧線條時的動作,絞轉筆法的常用方法,有時點也用到。這裡面有很多方法和技巧,需要師傳或者在實踐中去領會和感悟,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點畫基礎

永字八法的應用。如圖: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基本上涵蓋了橫豎撇捺點鉤的寫法,可以說囊括了“字”的所有“零部件”,是一個範本。據說是智永禪師所創,唐朝張旭發揚光大,張旭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書法家,他在當時的長安開書法“培訓班”,開館授徒,一時學者眾多,譁然於市,引起過轟動。學生剛入門時張旭就讓學生先學習這個永字八法,學完之後對有悟性的“可造之材”才授以更核心的筆法,比如顏真卿等。更核心的筆法普通者是學不到的。

顏真卿《述張長史十二意》裡說:“…眾有師張公(張旭)求筆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可見這不是簡單的八個筆畫,裡面有很多妙處,需要好好學習,花時間去“悟”。

顏真卿的意思是很明顯的,或有得者,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學會的,但是學會了的都說很神妙。

這個是基礎的點畫規則,很多筆法如提按、使轉等都是由此衍生出來,細心加以體會,應該可以領悟神妙之說。

永字八法是學習書法繞不過去的門檻,具體的寫法就不一一展開了,很多文章也寫的很詳盡。有心的同學可以按圖慢慢臨習。

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重頭戲,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情。書法所有的精氣神首先來源於古人法帖,我們的文化和人文情懷的傳承也是來源於此。

臨帖有幾個步驟,臨帖首先要讀帖,然後對著字帖臨,叫對臨,熟悉以後背臨,最後意臨,然後進行作品創作。這些步驟可以互相交叉,也可以單獨一個環節進行學習,具體看個人的學習情況,哪個環節薄弱就攻哪個環節。

臨帖原則:像。臨得像是第一位,須規規矩矩按字帖臨寫,千萬不能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妄加筆畫,亂塗胡寫,這是臨帖的一個惡習。

第一步驟:摹

從前的人,臨帖是從描紅開始的,我們經常說臨摹臨摹,其實是先摹後臨。

其中摹就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用細線筆雙鉤描出輪廓,然後用硃筆摹寫。

這樣的好處是先掌握點畫的形態和位置,每一個帖每一個書法家的風格都不一樣,其點畫形態也不一樣,字的結構,筆畫的位置也不一樣。

描紅就是要先對字帖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為下一步對臨背臨作基礎。

我發現現在很多人臨帖把這一個步驟忽略了,認為簡單且麻煩,認為很低級。所以很多人臨帖臨了很久都沒有辦法把字的結構位置臨準確。看似為了省事,其實是浪費了時間。

第二步驟:對臨。

對著字帖一個字一個字的臨,這時要特別注意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和筆畫的位置結構,要仔細讀帖。對於字帖的行筆軌跡瞭然於胸,筆畫大小粗細,行筆的輕重緩急等,依樣畫葫蘆,臨寫出來,然後再對照字帖,找出不到位、不像的地方,然後再臨寫。如此反覆再反覆,一定要用心、細緻,不要怕麻煩。

第三步驟:背臨。

對臨一段時間後,覺得差不多了,就要拿開字帖放一邊,像背書一樣揹著臨,這個步驟是檢驗你之前對臨的效果的,要求也要務求準確,臨得跟原帖像,特別注意原字帖的章法和神韻,不僅要“形”像,還要“神”像。

如果效果不好,要回去繼續對臨,互相交叉練習,背臨——對臨——背臨…。


第四步驟:意臨。

意臨可以加入你自己的想法了,依照原帖的筆法、神韻等等,加入你自己的東西,是要把字寫“活”。

臨帖不是目的,寫好自己的字才是最終目的。臨帖是方法,是學習的渠道。

如果你臨顏真卿的,你寫的字完全是顏真卿的,沒有自己的東西。你臨得再像也沒有用,完全沒有自己的風格,你的書法就完蛋了。

現在有些人學習楷書,寫著寫著,就把字寫“死了”,僵直、程序化,每一筆都是一個寫法,沒有變化,像印刷體一樣。這是一個壞毛病,不好。

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這個道理。

書法中所追求的“字如其人”,是我們通過臨帖學習古人前人的東西,為我所用,然後用以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學識,甚至道德品質等。書以表意,這才是學習書法的最高追求。

如何練習書法?你知道的可能並不詳細,不妨多看這篇文章


以上是一家之言,我是學習書法的顏二,歡迎討論交流,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