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書法是人之靈氣和精神氣質的筆墨跡化,是一脈書香和千載文心的載體和自然體現。水墨之間流淌的,是一個個活潑的靈魂。人與文,文與書(法),同氣連枝,渾然無間。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中國書法的歷史更多是一部精神史,而不是技法的積累與總結。書法的傳統是內美的傳統,不是外在的形象學意義上的傳統;書法的傳統更多是一種精神,是形而上的而不是形而下的。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惜乎當代人本末倒置,在誇大和炫耀技術的同時,有意或者無意地放逐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精神,顯示了藝術感覺的退化和藝術趣味的“畸形”。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所謂“書法”,在某種意義上淪為了一個名義、一種工具和一個荒謬的由頭。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甚至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以近些年時髦的書風為例。這種時髦書風所依據的範本,號稱重其稚拙、野趣、天真爛漫,乍看似乎不無道理,其實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這些並非當時書刻者有意識的美感追求,而多半是由於書手缺乏學養,物質條件簡陋造成的,所以往往乏善可陳。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而當代有些書家硬是從中看出了“美”,大加模仿,彷彿發現了什麼寶貝,未免讓人掩口胡盧而笑。古人的幼稚絕不能等同於藝術的天趣,而當代某些書家的獵奇癖和無知以及譁眾取寵的功利意識使他們全然不顧藝術的常識,以“創新”的名義創造出了一個怪胎。居然還博得一片喝采聲,應者雲集。與其說是可笑還不如說是可怕。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時尚怪書出現的意義更多不是美學上的,而是讓人“耳目一新”。其固然有一定的還原意義,可惜矯枉過正,新與好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正如生活在摩登時代的成年人穿起古代的開襠褲招搖過市,不以為羞反以為美,豈不怪哉!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更荒唐的還在後邊。行為書法出來了,天書出來了,新英文書法出來了,好不熱鬧。雖然是搞怪,讓你笑不起來。當金髮碧眼的老外們聚精會神地臨摹閉門而造的“英文書法”時,他們不知道教書者在竊笑他們的愚。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在西方完全不同於中國文化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們,如何能理解積澱了中國人的靈性與千載文心,作為中國藝術的明珠的書法的真正內涵?始作俑者也不理解,而且也未曾想過理解,只是借用了一個名義,來展示其遊戲智慧,在“媚洋”和“愚洋”的同時名利雙收。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當“書法家”和“大師”們在正鋒偏鋒墨色變化點劃精到間顯示自己的功力和見識時,卻不知道與書法的精神漸行漸遠。從這個角度來打量當代書壇的種種現象,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代的“書法家”們與其說是在創作書法,倒不如說是“設計”書法,花樣翻新,名堂百出——也是醜態百出。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當代人也許需要的更多的是刺激,而不是藝術。迎合這種畸趣做出來的當然也不是藝術。一件作品即使再刺耳刺目,如果它不能讓你實現對庸俗生活感的超脫,達到激動忘我的狀態,不能觸動人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那它不是藝術。當一種藝術要靠智力的介入來維持的時候,未免是一種悲哀了。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是反智性的。智性與才性,向來是魚肉熊掌不可得兼。太聰明的人往往不能向內進行深深的挖掘,因為太靈活而缺少某種定力,而這些都是藝術的不可或缺之質。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後主李煜可謂千古第一傷心人,詞寫得入骨入髓,令人斷腸,不忍卒讀,可在權力鬥爭的歷史上,他的名字被列入無能之君;同樣具有藝術氣質的另一位皇帝宋徽宗趙佶,風流高才,大好河山拱手讓人,困死在羶腥的五國城。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藝術家都是天生的“傻子”,或狷或狂或瘋或癲,不入流俗,聰明的或識抬舉的似乎沒有幾個,所以大藝術家雖則贏得身後盛名,生前卻十之八九是流俗打擊迫害的對象。不必我一一舉例,且去翻翻藝術史。這種瘋癲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天生的氣質和秉性。當代之所以缺少大藝術家和真藝術家,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人太聰明瞭,聰明反被聰明誤。在他們將心理能量放到對虛名浮利的追求上時,在他們身後,藝術之神悄悄關閉了大門。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經常聽到“某某人靠畫畫(或者寫字)吃飯”,不免感到悲哀。藝術家不能不吃飯,但當藝術家靠藝術來吃飯的時候,很難想像他能創作出最高境界的藝術來。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藝術上的傑作產生於藝術家成名之前。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也許正是因為有太多職業的書家、畫家、作家,藝術才被扭曲得慘不忍睹。職業與專業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非職業的藝術家也許更能專業。所謂“職業化”,首先意味著以某種藝術為生計,生存是第一位的,這樣為生計而犧牲藝術便不奇怪了。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對於那些想成名想瘋了的以致不擇手段甚至出賣人格的巴結權威的“書法家”們來說,永遠不可能達到藝術的極致。因為真正的藝術是人類最美好的質性的結晶,靈魂性情都沒有了,人格都放棄了,個性都不要了,獨立精神都不堅持了,理想的旗幟倒下了,藝術的根脈也就斷了。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可怕的是,正是這些人,靠投機獲得了藝術的話語權,以“權威”的姿態招搖撞騙,將藝壇變成了藝術的祭壇。在“眾人皆說鹿為馬”的喧譁聒噪之下,許多有很好藝術判斷力的人也對自己的直覺打起了問號。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真正的藝術都是比煙花還寂寞的。藝術是一種不事張揚的事業,是個人對宇宙人生私密經驗的自然跡化,是一種“衣錦夜行”的愉悅。可是書壇似乎太熱鬧了,熱鬧得就像一場場鬧劇,熱鬧得極不正常,熱鬧得讓人無奈,讓人心慌。你方唱罷我登臺,城頭變換大王旗,都是做秀的高手。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古代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像當代這樣花樣百出,這種熱鬧的表象背後是一個蒼白的事實:書法精神的缺席。如果一種藝術要靠玩弄花樣來發展,不由人不懷疑其作為藝術的合理性。而且當一種藝術那麼輕易便能掀起一股潮流,我以為這種藝術不過成了一種名義。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對於書法家來說,最重要的倒不是水墨技法,而是是否有一個豐沛的心靈。少了這個,不論如何狂怪怒張,驚世駭俗,充其量是一個乾巴巴的軀殼和花架子,絕不是藝術。對技法的過度強調從某種意義上說體現了一種文化無知和自卑。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很明顯,當代人眼光出了問題。書法之妙,自然不能人人皆可言說。如果沒有與千年文心的對接與共鳴,僅憑多少年工夫便欲說三道四,豈不可笑?

作為中國雅文化核心的書法,被嚴重世俗化和妖魔化,令人痛心不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