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體結構嚴謹有力,風骨內存,每一筆都恰到好處。其字筆力剛勁如孤峰之崛起,而四面削成,給人一種險峻挺拔之感,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讓人叫絕對,其正楷被宋代《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的字相較於顏體來說要清瘦很多,兩者的對比非常之明顯,歐體結字時兩邊內收,而顏體是往外拓。所以很多書友或者前輩都說歐體的字於挺拔中見險峻,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九成宮》

《九成宮》這塊碑從唐代立好後,一直到我們現在都是初學書法,或者是小學生的習字範本。歐字因為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因此這塊碑一立好就有很多人去拓印。我們知道拓碑其實是對碑有損害的,特別是拓的人多了,那麼原碑的磨損就非常嚴重。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體結構嚴謹有力,風骨內存,每一筆都恰到好處。其字筆力剛勁如孤峰之崛起,而四面削成,給人一種險峻挺拔之感,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讓人叫絕對,其正楷被宋代《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的字相較於顏體來說要清瘦很多,兩者的對比非常之明顯,歐體結字時兩邊內收,而顏體是往外拓。所以很多書友或者前輩都說歐體的字於挺拔中見險峻,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九成宮》

《九成宮》這塊碑從唐代立好後,一直到我們現在都是初學書法,或者是小學生的習字範本。歐字因為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因此這塊碑一立好就有很多人去拓印。我們知道拓碑其實是對碑有損害的,特別是拓的人多了,那麼原碑的磨損就非常嚴重。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到了唐晚期,《九成宮》的磨損已經使很多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因此有人將其所拓的初拓本拿來又去把原碑鑿了一遍。所以如果要臨《九成宮》的朋友,最好是能找到初拓本,因為初拓本就是此碑的原貌,最能體現歐體的細節與特點。

《九成宮》是歐陽詢奉了皇帝的詔去書寫而成的,因此要從完美的角度去說的話,此碑是非常之完美的,但就是因於太過完美,非常規整,所以在瀟灑度上相對於他其他的作品而言,要少了點味道。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寫字一樣,一個人寫的時候,或者自由發揮時往往能出來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但若是有人在旁看著你寫,或者是受某領導之要求去題字時,這個時候一般而言都很難出十分理想的作品。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體結構嚴謹有力,風骨內存,每一筆都恰到好處。其字筆力剛勁如孤峰之崛起,而四面削成,給人一種險峻挺拔之感,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讓人叫絕對,其正楷被宋代《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的字相較於顏體來說要清瘦很多,兩者的對比非常之明顯,歐體結字時兩邊內收,而顏體是往外拓。所以很多書友或者前輩都說歐體的字於挺拔中見險峻,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九成宮》

《九成宮》這塊碑從唐代立好後,一直到我們現在都是初學書法,或者是小學生的習字範本。歐字因為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因此這塊碑一立好就有很多人去拓印。我們知道拓碑其實是對碑有損害的,特別是拓的人多了,那麼原碑的磨損就非常嚴重。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到了唐晚期,《九成宮》的磨損已經使很多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因此有人將其所拓的初拓本拿來又去把原碑鑿了一遍。所以如果要臨《九成宮》的朋友,最好是能找到初拓本,因為初拓本就是此碑的原貌,最能體現歐體的細節與特點。

《九成宮》是歐陽詢奉了皇帝的詔去書寫而成的,因此要從完美的角度去說的話,此碑是非常之完美的,但就是因於太過完美,非常規整,所以在瀟灑度上相對於他其他的作品而言,要少了點味道。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寫字一樣,一個人寫的時候,或者自由發揮時往往能出來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但若是有人在旁看著你寫,或者是受某領導之要求去題字時,這個時候一般而言都很難出十分理想的作品。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九成宮》太嚴謹了,嚴謹到了它第一橫跟第二橫的關係都看不出來。我們知道寫字時筆畫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多或少都能看出筆畫間的連間關係。但《九成宮》中的字,你很難找到這種連間的關係。因為他將筆畫中的連間全都收到了空間當中,完全看不出來筆畫間的連屬關係。

其實楷書跟行書是一樣的,在寫的過程當中是連間不斷的,只是行書將這種連屬關係表現得相對要明顯很多,而楷書中筆畫的連屬關係就要弱一些。但還是會有這種關係,所以即便是在楷書的書寫過程中,筆畫的頭尾之間也會有這種痕跡可尋的,但唯獨《九成宮》中很難找到這種痕跡,可以說幾乎沒有。

所以嚴格來說,《九成宮》並不適合初學。

《虞恭公碑》

從書寫的風格來說,此碑歐體的風格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件作品當中,筆觸中有一種相較於《九成宮》來說,有一種很明顯的老辣感。這種老辣感不是指技法上的,而是隨著一個人的年齡而自然呈現出來的一種老辣。

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跟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家,寫同一種書體,同一個字,但是在筆法、筆觸的感覺上,後者會要老辣很多,這種老辣是年輕人所不具備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故意將自己的字寫的老辣,但這種老辣有很明顯的刻意為之。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體結構嚴謹有力,風骨內存,每一筆都恰到好處。其字筆力剛勁如孤峰之崛起,而四面削成,給人一種險峻挺拔之感,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讓人叫絕對,其正楷被宋代《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的字相較於顏體來說要清瘦很多,兩者的對比非常之明顯,歐體結字時兩邊內收,而顏體是往外拓。所以很多書友或者前輩都說歐體的字於挺拔中見險峻,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九成宮》

《九成宮》這塊碑從唐代立好後,一直到我們現在都是初學書法,或者是小學生的習字範本。歐字因為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因此這塊碑一立好就有很多人去拓印。我們知道拓碑其實是對碑有損害的,特別是拓的人多了,那麼原碑的磨損就非常嚴重。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到了唐晚期,《九成宮》的磨損已經使很多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因此有人將其所拓的初拓本拿來又去把原碑鑿了一遍。所以如果要臨《九成宮》的朋友,最好是能找到初拓本,因為初拓本就是此碑的原貌,最能體現歐體的細節與特點。

《九成宮》是歐陽詢奉了皇帝的詔去書寫而成的,因此要從完美的角度去說的話,此碑是非常之完美的,但就是因於太過完美,非常規整,所以在瀟灑度上相對於他其他的作品而言,要少了點味道。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寫字一樣,一個人寫的時候,或者自由發揮時往往能出來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但若是有人在旁看著你寫,或者是受某領導之要求去題字時,這個時候一般而言都很難出十分理想的作品。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九成宮》太嚴謹了,嚴謹到了它第一橫跟第二橫的關係都看不出來。我們知道寫字時筆畫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多或少都能看出筆畫間的連間關係。但《九成宮》中的字,你很難找到這種連間的關係。因為他將筆畫中的連間全都收到了空間當中,完全看不出來筆畫間的連屬關係。

其實楷書跟行書是一樣的,在寫的過程當中是連間不斷的,只是行書將這種連屬關係表現得相對要明顯很多,而楷書中筆畫的連屬關係就要弱一些。但還是會有這種關係,所以即便是在楷書的書寫過程中,筆畫的頭尾之間也會有這種痕跡可尋的,但唯獨《九成宮》中很難找到這種痕跡,可以說幾乎沒有。

所以嚴格來說,《九成宮》並不適合初學。

《虞恭公碑》

從書寫的風格來說,此碑歐體的風格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件作品當中,筆觸中有一種相較於《九成宮》來說,有一種很明顯的老辣感。這種老辣感不是指技法上的,而是隨著一個人的年齡而自然呈現出來的一種老辣。

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跟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家,寫同一種書體,同一個字,但是在筆法、筆觸的感覺上,後者會要老辣很多,這種老辣是年輕人所不具備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故意將自己的字寫的老辣,但這種老辣有很明顯的刻意為之。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化度寺碑》

其實在歐陽詢的眾多作品中,他個人最滿意的並非《九成宮》而是《化度寺》。

為什麼這麼有名的《九成宮》不是他個人最喜歡、最滿意的作品呢?其實上楷書是不應當太過於嚴謹的去書寫。在書寫時,應當適當地加入自己的某些心境。但《九成宮》這件作品過於嚴謹,嚴謹到有些刻意為之了。

而在《化度寺》中就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率性,這種率性就是在書寫時的某種心性的顯現,此時強調一種意趣在裡面,而非過於嚴謹的筆法。當然,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不要一上來就強調心性意趣,而失了應有的法度,這樣就會走彎路子。因為什麼,因為初學書法的人並不瞭解書寫時的法度,只有掌握了這種法度,你才可以去在法度內添加個人的審美或趣味在裡面。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體結構嚴謹有力,風骨內存,每一筆都恰到好處。其字筆力剛勁如孤峰之崛起,而四面削成,給人一種險峻挺拔之感,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讓人叫絕對,其正楷被宋代《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的字相較於顏體來說要清瘦很多,兩者的對比非常之明顯,歐體結字時兩邊內收,而顏體是往外拓。所以很多書友或者前輩都說歐體的字於挺拔中見險峻,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九成宮》

《九成宮》這塊碑從唐代立好後,一直到我們現在都是初學書法,或者是小學生的習字範本。歐字因為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因此這塊碑一立好就有很多人去拓印。我們知道拓碑其實是對碑有損害的,特別是拓的人多了,那麼原碑的磨損就非常嚴重。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到了唐晚期,《九成宮》的磨損已經使很多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因此有人將其所拓的初拓本拿來又去把原碑鑿了一遍。所以如果要臨《九成宮》的朋友,最好是能找到初拓本,因為初拓本就是此碑的原貌,最能體現歐體的細節與特點。

《九成宮》是歐陽詢奉了皇帝的詔去書寫而成的,因此要從完美的角度去說的話,此碑是非常之完美的,但就是因於太過完美,非常規整,所以在瀟灑度上相對於他其他的作品而言,要少了點味道。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寫字一樣,一個人寫的時候,或者自由發揮時往往能出來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但若是有人在旁看著你寫,或者是受某領導之要求去題字時,這個時候一般而言都很難出十分理想的作品。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九成宮》太嚴謹了,嚴謹到了它第一橫跟第二橫的關係都看不出來。我們知道寫字時筆畫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多或少都能看出筆畫間的連間關係。但《九成宮》中的字,你很難找到這種連間的關係。因為他將筆畫中的連間全都收到了空間當中,完全看不出來筆畫間的連屬關係。

其實楷書跟行書是一樣的,在寫的過程當中是連間不斷的,只是行書將這種連屬關係表現得相對要明顯很多,而楷書中筆畫的連屬關係就要弱一些。但還是會有這種關係,所以即便是在楷書的書寫過程中,筆畫的頭尾之間也會有這種痕跡可尋的,但唯獨《九成宮》中很難找到這種痕跡,可以說幾乎沒有。

所以嚴格來說,《九成宮》並不適合初學。

《虞恭公碑》

從書寫的風格來說,此碑歐體的風格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件作品當中,筆觸中有一種相較於《九成宮》來說,有一種很明顯的老辣感。這種老辣感不是指技法上的,而是隨著一個人的年齡而自然呈現出來的一種老辣。

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跟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家,寫同一種書體,同一個字,但是在筆法、筆觸的感覺上,後者會要老辣很多,這種老辣是年輕人所不具備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故意將自己的字寫的老辣,但這種老辣有很明顯的刻意為之。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化度寺碑》

其實在歐陽詢的眾多作品中,他個人最滿意的並非《九成宮》而是《化度寺》。

為什麼這麼有名的《九成宮》不是他個人最喜歡、最滿意的作品呢?其實上楷書是不應當太過於嚴謹的去書寫。在書寫時,應當適當地加入自己的某些心境。但《九成宮》這件作品過於嚴謹,嚴謹到有些刻意為之了。

而在《化度寺》中就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率性,這種率性就是在書寫時的某種心性的顯現,此時強調一種意趣在裡面,而非過於嚴謹的筆法。當然,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不要一上來就強調心性意趣,而失了應有的法度,這樣就會走彎路子。因為什麼,因為初學書法的人並不瞭解書寫時的法度,只有掌握了這種法度,你才可以去在法度內添加個人的審美或趣味在裡面。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歐陽詢自己對《化度寺》更滿意的,一個人的字不可能一成不變,有時可能紙好,有時可能筆好,有時可能是心情好,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作品最後的效果。

行書《千字文》

歐陽詢出名在他的楷書,但其實他在行書上的造詣也是很了不起的,通過《千字文》我們可以看出歐體相背的味道更為明顯。

相對於《九成宮》和《化度寺》等作品,他在行書《千字文》當中表現得更加清瘦。其實歐陽詢在書寫行書時,也是用的楷書的寫法,只是相對楷書而言,行書在書寫時更為隨性一些,書寫速度也要快。

"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陽詢走到唐朝時,已經是一位年長的老人了,他先後經歷了陳、隋、唐三個朝代。他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被後人稱為【初唐四大家】。而我們知道楷書真正走向成熟是在中唐、盛唐時期,也就是顏真卿所處的時代。

歐陽詢由於其所生活年代的原因,他的楷書還有非常明顯的南北朝的味兒。歐陽詢先是吸取了王羲之的長處,然後又從魏碑中取法,在南北朝的魏碑中他吸收了很多養份,正是這些原因,所以我們看歐體字與其他三位初唐四家的字比較起來,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

歐陽我們都知道在筆法跟結體上面是非常方正嚴謹的,在筆畫安排上一絲不苟,非常到位。我曾於某檔電視節目中,聽當代所謂的歐(田)楷第一人就講到過他臨歐楷時,筆畫間的距離,比例都要用尺子去量好。可見歐楷在結字上是有多講究、十分嚴謹。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歐體結構嚴謹有力,風骨內存,每一筆都恰到好處。其字筆力剛勁如孤峰之崛起,而四面削成,給人一種險峻挺拔之感,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讓人叫絕對,其正楷被宋代《宣和書譜》譽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的字相較於顏體來說要清瘦很多,兩者的對比非常之明顯,歐體結字時兩邊內收,而顏體是往外拓。所以很多書友或者前輩都說歐體的字於挺拔中見險峻,多一分或少一分都不行。

《九成宮》

《九成宮》這塊碑從唐代立好後,一直到我們現在都是初學書法,或者是小學生的習字範本。歐字因為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因此這塊碑一立好就有很多人去拓印。我們知道拓碑其實是對碑有損害的,特別是拓的人多了,那麼原碑的磨損就非常嚴重。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到了唐晚期,《九成宮》的磨損已經使很多文字都看不清楚了,因此有人將其所拓的初拓本拿來又去把原碑鑿了一遍。所以如果要臨《九成宮》的朋友,最好是能找到初拓本,因為初拓本就是此碑的原貌,最能體現歐體的細節與特點。

《九成宮》是歐陽詢奉了皇帝的詔去書寫而成的,因此要從完美的角度去說的話,此碑是非常之完美的,但就是因於太過完美,非常規整,所以在瀟灑度上相對於他其他的作品而言,要少了點味道。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寫字一樣,一個人寫的時候,或者自由發揮時往往能出來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但若是有人在旁看著你寫,或者是受某領導之要求去題字時,這個時候一般而言都很難出十分理想的作品。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九成宮》太嚴謹了,嚴謹到了它第一橫跟第二橫的關係都看不出來。我們知道寫字時筆畫之間是有關係的,或多或少都能看出筆畫間的連間關係。但《九成宮》中的字,你很難找到這種連間的關係。因為他將筆畫中的連間全都收到了空間當中,完全看不出來筆畫間的連屬關係。

其實楷書跟行書是一樣的,在寫的過程當中是連間不斷的,只是行書將這種連屬關係表現得相對要明顯很多,而楷書中筆畫的連屬關係就要弱一些。但還是會有這種關係,所以即便是在楷書的書寫過程中,筆畫的頭尾之間也會有這種痕跡可尋的,但唯獨《九成宮》中很難找到這種痕跡,可以說幾乎沒有。

所以嚴格來說,《九成宮》並不適合初學。

《虞恭公碑》

從書寫的風格來說,此碑歐體的風格也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件作品當中,筆觸中有一種相較於《九成宮》來說,有一種很明顯的老辣感。這種老辣感不是指技法上的,而是隨著一個人的年齡而自然呈現出來的一種老辣。

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跟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家,寫同一種書體,同一個字,但是在筆法、筆觸的感覺上,後者會要老辣很多,這種老辣是年輕人所不具備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故意將自己的字寫的老辣,但這種老辣有很明顯的刻意為之。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化度寺碑》

其實在歐陽詢的眾多作品中,他個人最滿意的並非《九成宮》而是《化度寺》。

為什麼這麼有名的《九成宮》不是他個人最喜歡、最滿意的作品呢?其實上楷書是不應當太過於嚴謹的去書寫。在書寫時,應當適當地加入自己的某些心境。但《九成宮》這件作品過於嚴謹,嚴謹到有些刻意為之了。

而在《化度寺》中就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率性,這種率性就是在書寫時的某種心性的顯現,此時強調一種意趣在裡面,而非過於嚴謹的筆法。當然,對於初學書法的人來說,不要一上來就強調心性意趣,而失了應有的法度,這樣就會走彎路子。因為什麼,因為初學書法的人並不瞭解書寫時的法度,只有掌握了這種法度,你才可以去在法度內添加個人的審美或趣味在裡面。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歐陽詢自己對《化度寺》更滿意的,一個人的字不可能一成不變,有時可能紙好,有時可能筆好,有時可能是心情好,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作品最後的效果。

行書《千字文》

歐陽詢出名在他的楷書,但其實他在行書上的造詣也是很了不起的,通過《千字文》我們可以看出歐體相背的味道更為明顯。

相對於《九成宮》和《化度寺》等作品,他在行書《千字文》當中表現得更加清瘦。其實歐陽詢在書寫行書時,也是用的楷書的寫法,只是相對楷書而言,行書在書寫時更為隨性一些,書寫速度也要快。

將歐陽詢的《九成宮》作為書法入門,其實是錯誤的學法

歐陽詢

初學寫字,但求平正,等到了一定境界後就要務追險絕,最後復歸平正。這是前面有一位批評小編的朋友所留之言,這話是有道理的,所以拿出來放在本文尾處,分享給大家。


素兮 | 傳統、民俗、古琴、文化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