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大米”成本比大米高 現場實驗破除“塑料大米”謠言

食品安全 電飯鍋 藥品 海苔 三晉都市報 2017-05-23

本報訊(記者何玉梅)近日,一段兩分鐘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一男子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臺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中的配文稱,這就是假大米的製作過程。

“塑料大米”成本比大米高 現場實驗破除“塑料大米”謠言

“假大米?我們每天吃的大米是塑料袋做的?”視頻震驚不少網友,並引起廣泛轉發。這些近乎於黑科技的“打假”視頻,無不讓人感嘆食品造假已到了逆天的地步。難道塑料製作的大米,真的看不出來、聞不出來,甚至煮不出來,也吃不出來嗎?

5月18日,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協調處、食品流通處聯合省城權威媒體記者走進某大型超市,現場用實驗驗證食用大米與塑料半成品顆粒的區別,來破除網上盛傳的“塑料大米”謠言。

在現場,工作人員和記者代表在超市隨機抽取了普通大米樣品,與從塑料製品公司帶來的塑料半成品顆粒樣品一份進行比對,通過現場眼看、手摸、鼻聞、水泡、水煮等步驟,帶領消費者走近事件的真相。“塑料大米”成本比大米高 現場實驗破除“塑料大米”謠言 從外觀來看,塑料半成品顆粒呈圓餅狀,米粒呈紡錘狀或圓粒狀。手摸,塑料製品和大米也有本質區別。鼻聞,塑料半成品顆粒沒任何味道,而大米有穀物的清香。取適量樣品投入水中,塑料半成品顆粒漂浮在水面,大米則沉入水中。取塑料半成品顆粒入電飯鍋煮半個小時後,外觀沒有任何變化。通過五個步驟的辨別,太原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一致認為,網傳視頻中憑藉外觀斷定有所謂的“塑料大米”的說法不成立,“這類再生塑料顆粒的均價為每千克10元左右,而大米每千克則在5-10元之間。塑料顆粒生產成本比大米高多了,又怎麼會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

據悉,此次活動,是太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繼破除“塑料紫菜”謠言後實施的又一項實驗破除網絡謠言的具體舉措,也是創建食品安全城市的又一創新舉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