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讀懂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劃分、未來發展空間

好好的珠三角城市為何又叫粵港澳大灣區?並不是國家想起一個高達上的名字。因為過去珠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暴露出2個嚴重問題:

1.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東>西)

東岸的香港,實力不用多說了。靠近香港的深圳也已經超越廣州成為廣東GDP的老大。東岸的東莞、惠州託深圳的福,也正快速發展。珠江口的東岸要比西岸的中山、珠海、肇慶、江門的發展強大不止一點點。

2.港澳與內地並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協同

在過去,珠三角城市群的經濟協同是市場行為、成本倒逼行為。香港產業成本高,就向深圳轉移,深圳崛起;深圳經濟轉型,產業成本高,就向東莞、惠州轉移。但近幾年深圳、東莞的產業轉移成本也變高,這種落差之下,香港開始變得封閉。深圳的產業也只能在東莞、惠州甚至更遠的粵西汕尾轉移。

很明顯,珠三角城市群出現了瓶頸。

一文帶你讀懂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劃分、未來發展空間


而粵港澳大灣區就是要打破這個瓶頸,於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就上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劃分

首先三個最核心的城市: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為大灣區提供最強大的資金支持並作為整個大灣區的國際接軌窗口;

深圳——科技創新中心,大灣區生產力和競爭力升級的核心引擎,可以說是大灣區的大腦;

廣州——環球貿易中心,為大灣區提供貿易的平臺,是生產力和資金轉換的終端。

其餘,佛山、東莞、中山是新型製造業中心;

江門、肇慶可以承接其它城市轉移出來的傳統制造業;

珠海、澳門兩個相鄰城市,依託珠海的“海”和澳門的“賭”,成為大灣區旅遊休閒中心;

惠州作為深圳的衛星城,除了承接深圳的製造業轉移,還承接著深圳外溢的居住需求。

粵港澳大灣區的價值分析

大灣區的野心在哪裡?

1、打造成世界級,甚至是世界第一的灣區

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全球60%的經濟總量都集中在入海口地區。

中國想要在全球競爭中有強大的話語權,就必須打造出一個國際級別的城市群。這一刻,粵港澳灣區最有資格和能力接此重任。

2、三大國家級規劃之一,且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

政府並不確定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港這兩個創新會不會成功。

但粵港澳大灣區不一樣,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超核,坐擁全國最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從國家發展層面來看,大灣區規劃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粵港澳大灣區還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是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和門戶樞紐。去年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貿易額佔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的47%,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3、整個中國經濟三大區域的增長超核

京津冀是單核驅動,長三角是雙核驅動,而粵港澳大灣區是三核驅動,集中了中國三大“一線城市”!

同時有著“一國兩制三關稅區”的制度優勢:

資本主義的香港、澳門將會給大灣區帶來最大的經濟活力。

三大自貿區——前海、南沙、橫琴也都坐落在大灣區內。

同時擁有深交所與港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

這裡不僅會是中國市場經濟機制最完善的區域,還是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

大灣區未來發展空間

當前的粵港澳灣區在世界灣區中處在一種怎樣的地位呢?

雖然人均GDP卻只有東京灣區的一半,舊金山灣區的五分之一。但是我們要看到一點,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增速是其它三大灣區的2-3倍。

最大的面積,最多的人口,最快的發展速度,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只是時間問題。

大灣區發生著怎樣的鉅變

1、打造中國最密最便捷的交通網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實現2小時交通圈,不管是高速公路密度和鐵路網密度,都已經成為了全國城市群的第一位。

大灣區內有6大機場,廣深港高鐵已開通廣深段,香港段也會在年內開通,很快香港也會正式融入內地高鐵網絡,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即將實現。

2020年前大灣區還將建成深茂、贛深、廣汕三大高鐵。未來在珠江口將會修建四大跨海大橋。

虎門大橋、港珠澳大橋已經開通,虎門二橋將在明年通車,而深中通道則預計在2024年落成。

2、未來產業迅猛發展

如果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麼高新技術產業就代表了未來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前一陣子中美貿易戰,顯現出中國在很多關鍵技術節點上依然受制於人,國與國的競爭,終究還是靠硬實力!

而粵港澳大灣區就以深圳為核心聚集了大量的未來產業,如:

華為的人工智能芯片、大疆的無人機、騰訊的無人駕駛汽車

這些代表未來、創造出絕大財富的公司都扎堆在深圳,深圳的房價能不高嗎?

3、產業內部合作及轉移

粵港澳大灣區的意義,就在於區域內的城市協作,每個城市的功能特色都不一樣,這是產業合作的基礎。香港可以提供資金,深圳進行研發,東莞中山負責生產,廣州提供貿易平臺等等。

除了功能互補,大灣區正在發生的很大變化就是產業轉移。

大灣區內第一梯隊城市會集中資源和精力發展金融服務、科技研發等高附加值的行業。低附加值的生產製造產業會向第二三梯度城市轉移。

粵港灣大灣區正在飛速發展,但絕不是平均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之際,要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就必須找到最有價值的城市和片區!

粵港澳大灣區最值得投資的城市和片區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看一個表格,裡面展示的是大灣區11個城市的資金總量(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和國民生產增值(GDP),數據截至2016年末的。

粵港澳大灣區11城市主要經濟指標

一文帶你讀懂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劃分、未來發展空間


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出,香港、深圳、廣州匯聚的資金總量位居前三,而且差距明顯。香港幾乎相當於“深圳+廣州”,而深圳則超過了“廣州+佛山+肇慶”。為了大家便於理解,我提供一下其他城市的數據:北京截至2016年末是13.8萬億元,上海是11.1萬億元。在資金總量上,僅次於廣州的內地城市是杭州,總量大概是3.34萬億(臺北大概是這個水平)。

在全國範圍內,港深穗三大城市匯聚的資金總量的,分別位居第三、第四、第五。

我們可以發現,從匯聚資金總量角度看,大灣區的東岸遠遠超過西岸。如果把大灣區看做一個大寫的字母“A”,則右下角的“香港+深圳”明顯重於頂端的廣州,更遠遠超過左下角的“珠海+澳門”。

粵港澳大灣區的面積是5.65萬平方公里,香港的面積是1104平方公里,深圳是1997平方公里。由於“香港+深圳”的面積還不到廣州的一半(也不到上海、天津的一半),所以港深事實上可以看做一個城市。

通過簡單計算我們就發現,大灣區一共匯聚了26.35萬億的資金,但在廣深這個狹窄區域裡(佔大灣區面積的5.5%)匯聚了大灣區63%的資金。

很顯然,“港深”是大灣區絕對的中心。

另外兩項指標也支持了這一點:

第一,在剛剛公佈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裡,深圳匯聚了7個世界500強總部(平安、華為、招行、萬科、恆大、正威、騰訊),香港匯聚了6個(華潤、聯想、來寶、友邦、怡和、長和),廣州2個(廣州汽車、南方電網),佛山2個(碧桂園、美的)。

第二,深圳和香港都有世界級的股票交易所,其總市值、流通市值、IPO數量和金額,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香港,還是全球公認的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此外,香港和深圳都是航運中心、物流中心。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五和第三。(上海第一,新加坡第二,“寧波+舟山”第四)

二、深圳正在趕超香港

北京和上海已經超過了香港。下一個真正超過香港的,將是深圳。

這不僅僅是指GDP,那玩意充滿了水分,意義不大。主要看的是:第一,資金競爭力;第二,人口競爭力;第三,科技競爭力。

2000年末的時候,香港匯聚的資金總量是3.69萬億,廣州是0.62萬億,深圳是0.32萬億。當時香港是廣州的6倍、深圳的12倍。但16年下來,到了2016年末,香港只有深圳的1.55倍,而深圳反超了廣州。

今年上半年,深圳“資金總量”的增速超過10%,是“北上港深廣”五大一線城市裡增速最快的。

深圳的PCT國際專利數量,已經連續16年全國第一,而且基本上佔全國一半,遠遠超過香港。

此外,如果你研究一下那份進入2017年世界500強的企業名單就會發現——廣州的恆大,剛剛把總部遷到深圳;而“香港的華潤”,也在把總部的很多部門遷往深圳。未來華潤在香港,只會保留一個象徵性的總部。至於聯想,那本來就不是香港的企業,是北京的。而李嘉誠的“長和”註冊地已經搬離香港,整個家族也在淡出。

所以,用不了幾年,香港的世界500強總部數量將跟深圳差一大截,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事實上,深圳擁有的500強總部,已經相當於印度;深圳獲得PCT專利的數量,也超過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

目前深圳和香港之間建立了兩個合作區:在前海,是香港向深圳傳授金融開放和管理經驗;未來在河套地區,將是深圳帶著香港一起搞高科技。

三、東莞、惠州和中山都將顯著受益

由於上海和上海自貿區的存在,金融上的開放很難率先在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是前海)取得重大突破。所以,未來最值得期待的大灣區項目,恐怕還是基建方面的。

港珠澳大橋已經基本上建成,所以在粵港、粵澳、港澳之間,大項目不多了。也就是香港高鐵,以及修建連接深圳機場到香港機場的海底通道。意義更為重大,並將影響到格局和資產價格的項目,恐怕主要在內地城市之間。

我個人覺得,大灣區最值得期待、最有價值的項目,大多都圍繞著深圳和臨深城市之間。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鐵,以及深圳和東莞、惠州之間的城際鐵路、地鐵等等。

為什麼這樣說?原因很簡單,香港澳門和內地之間受制於一國兩制,其海關有阻斷人流、資金流的重要作用。基礎設施再便利,很多要素也無法流動。但廣州、深圳這兩個大城市,跟周邊城市是無障礙流動的。

相比廣州,深圳面積更小,只有廣州的三分之一不到。此外深圳匯聚的經濟動能(以“資金總量”為標準)是廣州的大約1.4倍,自己面積太小無法承載,只能外溢。在這個過程中,東莞、惠州和中山都將顯著受益。事實上,在這些城市新房成交量上,60%都是深圳客在買。

廣州總量偏小,面積偏大,能外溢的因素不多,所以,即便周邊城市跟廣州實現更加便捷的互聯互通,恐怕還是被“吸走資源”的機會更多一些。(當然也有幾個地方很有潛力:1、廣佛同城戰略區域,2、廣清一體化戰略區域)

廣州自身的發展會很強,畢竟是老大哥,大灣區規劃戰略中國家給的定位也高,廣州投資值得關注的兩個地方分別是增城區和南沙區。

土地面積不到全國1%,人口數量不到全國5%,卻神奇地創造了全國13%的GDP,這就是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全球第一大灣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