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

在豫晉秦三省交界處,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村子:

村民們出村就到陝西,過河就到山西。雖然歸河南管轄,但村民說的都是陝西話,飲食文化也與陝西關中片無異。

"

在豫晉秦三省交界處,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村子:

村民們出村就到陝西,過河就到山西。雖然歸河南管轄,但村民說的都是陝西話,飲食文化也與陝西關中片無異。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這個村子,就是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的楊家村。

楊家村是豫靈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下轄九個自然村,整個村落以楊姓為主,總人口達7000餘人。

該村地理位置極為特別,其位於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中心,西南邊與陝西潼關縣接壤,被潼關縣南頭鄉的各村落兩面包圍,而北邊則與山西隔黃河相望,只有東邊與河南豫靈鎮的北寨村相接,為河南豫西進入陝西的第一村。

"

在豫晉秦三省交界處,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村子:

村民們出村就到陝西,過河就到山西。雖然歸河南管轄,但村民說的都是陝西話,飲食文化也與陝西關中片無異。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這個村子,就是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的楊家村。

楊家村是豫靈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下轄九個自然村,整個村落以楊姓為主,總人口達7000餘人。

該村地理位置極為特別,其位於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中心,西南邊與陝西潼關縣接壤,被潼關縣南頭鄉的各村落兩面包圍,而北邊則與山西隔黃河相望,只有東邊與河南豫靈鎮的北寨村相接,為河南豫西進入陝西的第一村。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楊家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彼時,這裡為有著"四知先生"、"關西孔子"之稱的楊震教書農耕之地。

目前,村裡最古老的建築,為一座簡樸的書堂遺址,即楊震教書的"三鱔書堂"遺址(楊震教書、講學20餘年的地方)。

而之所以叫三鱔書堂,據說是因為楊震在此講書時,鸛雀銜三條鱔魚落於講堂之前,眾人都以為是吉兆。

因此,在楊震走後,他的學生為了紀念他,便把原來的"校書堂",更名為"三鱔書堂"。現為靈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在豫晉秦三省交界處,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村子:

村民們出村就到陝西,過河就到山西。雖然歸河南管轄,但村民說的都是陝西話,飲食文化也與陝西關中片無異。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這個村子,就是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的楊家村。

楊家村是豫靈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下轄九個自然村,整個村落以楊姓為主,總人口達7000餘人。

該村地理位置極為特別,其位於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中心,西南邊與陝西潼關縣接壤,被潼關縣南頭鄉的各村落兩面包圍,而北邊則與山西隔黃河相望,只有東邊與河南豫靈鎮的北寨村相接,為河南豫西進入陝西的第一村。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楊家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彼時,這裡為有著"四知先生"、"關西孔子"之稱的楊震教書農耕之地。

目前,村裡最古老的建築,為一座簡樸的書堂遺址,即楊震教書的"三鱔書堂"遺址(楊震教書、講學20餘年的地方)。

而之所以叫三鱔書堂,據說是因為楊震在此講書時,鸛雀銜三條鱔魚落於講堂之前,眾人都以為是吉兆。

因此,在楊震走後,他的學生為了紀念他,便把原來的"校書堂",更名為"三鱔書堂"。現為靈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1994年,楊家村在接受海外楊氏捐款的基礎上,又圍繞三鱔書堂遺址,修建了一座楊震祠。祠堂為仿漢代建築,房頂上覆蓋著仿漢筒瓦,顯得樸實而又厚重。在三鱔書堂後是洗筆池,從皇天塬上流下的泉水在此匯成一方池塘。池塘中一年四季清泉汩汩,水草青青。

而每年農曆三月十一到三月十五,在楊震祠廣場上都會舉行為期五天的楊家村古龍廟會。

"

在豫晉秦三省交界處,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村子:

村民們出村就到陝西,過河就到山西。雖然歸河南管轄,但村民說的都是陝西話,飲食文化也與陝西關中片無異。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這個村子,就是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的楊家村。

楊家村是豫靈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下轄九個自然村,整個村落以楊姓為主,總人口達7000餘人。

該村地理位置極為特別,其位於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中心,西南邊與陝西潼關縣接壤,被潼關縣南頭鄉的各村落兩面包圍,而北邊則與山西隔黃河相望,只有東邊與河南豫靈鎮的北寨村相接,為河南豫西進入陝西的第一村。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楊家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彼時,這裡為有著"四知先生"、"關西孔子"之稱的楊震教書農耕之地。

目前,村裡最古老的建築,為一座簡樸的書堂遺址,即楊震教書的"三鱔書堂"遺址(楊震教書、講學20餘年的地方)。

而之所以叫三鱔書堂,據說是因為楊震在此講書時,鸛雀銜三條鱔魚落於講堂之前,眾人都以為是吉兆。

因此,在楊震走後,他的學生為了紀念他,便把原來的"校書堂",更名為"三鱔書堂"。現為靈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1994年,楊家村在接受海外楊氏捐款的基礎上,又圍繞三鱔書堂遺址,修建了一座楊震祠。祠堂為仿漢代建築,房頂上覆蓋著仿漢筒瓦,顯得樸實而又厚重。在三鱔書堂後是洗筆池,從皇天塬上流下的泉水在此匯成一方池塘。池塘中一年四季清泉汩汩,水草青青。

而每年農曆三月十一到三月十五,在楊震祠廣場上都會舉行為期五天的楊家村古龍廟會。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據村中的老人表示,因為楊家村靠近黃河,所以將龍王看得很重,這個廟會便是為祭祀龍王而舉辦的。

每逢廟會期間,村委會都會出資到陝西、山西請來戲班子唱大戲。而來自豫靈鎮、潼關縣周邊的小商小販們,也都會來楊家村做生意。

屆時,廟會上鑼鼓喧天、小吃齊全,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周邊鄉鎮、村落的上萬名群眾,都會齊聚於此,吃喝玩樂好不熱鬧。

"

在豫晉秦三省交界處,有這樣一個特別的村子:

村民們出村就到陝西,過河就到山西。雖然歸河南管轄,但村民說的都是陝西話,飲食文化也與陝西關中片無異。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這個村子,就是隸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的楊家村。

楊家村是豫靈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下轄九個自然村,整個村落以楊姓為主,總人口達7000餘人。

該村地理位置極為特別,其位於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交界中心,西南邊與陝西潼關縣接壤,被潼關縣南頭鄉的各村落兩面包圍,而北邊則與山西隔黃河相望,只有東邊與河南豫靈鎮的北寨村相接,為河南豫西進入陝西的第一村。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楊家村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時期。彼時,這裡為有著"四知先生"、"關西孔子"之稱的楊震教書農耕之地。

目前,村裡最古老的建築,為一座簡樸的書堂遺址,即楊震教書的"三鱔書堂"遺址(楊震教書、講學20餘年的地方)。

而之所以叫三鱔書堂,據說是因為楊震在此講書時,鸛雀銜三條鱔魚落於講堂之前,眾人都以為是吉兆。

因此,在楊震走後,他的學生為了紀念他,便把原來的"校書堂",更名為"三鱔書堂"。現為靈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1994年,楊家村在接受海外楊氏捐款的基礎上,又圍繞三鱔書堂遺址,修建了一座楊震祠。祠堂為仿漢代建築,房頂上覆蓋著仿漢筒瓦,顯得樸實而又厚重。在三鱔書堂後是洗筆池,從皇天塬上流下的泉水在此匯成一方池塘。池塘中一年四季清泉汩汩,水草青青。

而每年農曆三月十一到三月十五,在楊震祠廣場上都會舉行為期五天的楊家村古龍廟會。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據村中的老人表示,因為楊家村靠近黃河,所以將龍王看得很重,這個廟會便是為祭祀龍王而舉辦的。

每逢廟會期間,村委會都會出資到陝西、山西請來戲班子唱大戲。而來自豫靈鎮、潼關縣周邊的小商小販們,也都會來楊家村做生意。

屆時,廟會上鑼鼓喧天、小吃齊全,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周邊鄉鎮、村落的上萬名群眾,都會齊聚於此,吃喝玩樂好不熱鬧。

河南一村子:被山西陝西兩面包圍!雖是河南人,卻說陝西話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