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首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

三農 葡萄 農業 牡丹 每日甘肅網 2017-05-30

熱烈慶祝首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

熱烈慶祝首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

科技工作者日由來

2016年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極大地鼓舞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業創造熱情。同年11月,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5月30日定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將以“精忠報國、敢為人先、求真誠信、拼搏奉獻”為主題。弘揚中國科技工作者愛國、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講好中國科技的故事,講好中國科技人的故事,激發科技工作者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先鋒,切實擔當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拓先進生產力、傳播先進文化的歷史重任,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科技創新隴上行

無論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和平時期,無論在經濟建設大潮中,還是在我國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征程中,科技工作者都為促進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省“十二五”期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科技創新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型甘肅建設,科技創新事業呈現出低投入高產出、轉勢能添動能、補短板抓整體的典型特徵。

科技進步取得顯著成效。“十二五”期間,甘肅綜合科技進步水平由全國第25位上升到第18位,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42.5%上升到51.3%,R&D投入佔GDP比重由0.97%提高到1.2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0.45件增長到1.93件,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由43億元增長到150億元,45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航天電離子推進系統、極端氣候石油鑽採系統、3D信息沙盤、水性裝飾材料等技術處於國家“領跑”地位,形成了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疫苗研發生產、智慧城市建設等一批國內先進的技術模式。

區域創新體系加速完善。狠抓蘭白試驗區建設,推進“3510”行動計劃,積極創建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設立23億元技術創新驅動基金,對科技型企業貸款近44億元。深化與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戰略合作、產業對接、金融創新。初步形成了以蘭白試驗區為龍頭,以天水裝備製造、隴東能源化工、金武新材料、酒嘉新能源等產業創新集群為支撐的創新驅動發展格局。科技扶貧和“三農”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系統推進科技管理方式、科技獎勵制度、知識產權、人才評價等重點領域改革。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甘肅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甘肅省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措施》等政策措施。修訂了《專利條例》《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和《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改革形成新的科技計劃體系。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全省擁有科技人員56.92萬人,建立省級以上各類創新平臺575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63家,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5家。登記科技成果5817項,轉化出口創匯33.44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21億元。我省以全國第20位的科技投入取得了第14位的科技產出,科技創新呈現出低投入高產出的特徵。“十二五”政府科技資金投入拉動全社會科技投入比達到1∶8.6,政府科技資金投入產出比達到1∶31。

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凸顯。“十三五”開局之年,成果登記數較2015年增長55.8%,省級科技獎勵項目中成果轉化類項目達到89.3%。近六年,全省累計登記科技成果轉化出口創匯33.44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21.42億元;企業正在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過程中的重要主體,“十二五”以來,我省超過1/3的成果登記產生於企業,67%產業化項目由企業承擔,80.9%的獎勵成果企業能實現穩定轉化;“十二五”期間,全省科技成果共取得各類知識產權5913件。科技成果累計取得專利3279件,科技成果累計獲得軟件著作權140件。

科技惠民富民成效顯著。“十二五”期間,全省整合1億元資金,在58個貧困縣(市、區)和17個插花型貧困縣組織實施“一縣一項目一產業”科技惠民示範工程項目,在基層示範應用了一批綜合集成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有效帶動了貧困地區農民致富和財政增收。10058名科技特派員遍佈86個縣區,實施科技特派員“升級版”示範和科技特派員精準扶貧創新創業專項行動,建立示範基地234個,培育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4個,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基地5個,培育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團隊和創業鏈40個。

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正是得益於一位位科技特派員,一次次的田間地頭、一天天的授業解惑,隴原大地才會插上創新的羽翼,一路高歌。

2015年6月,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臨夏經營花卉的何生宏結識了省農科院韓富軍。談到油用牡丹的種質提升,兩人相聊甚歡。牡丹籽油中的α-亞麻酸平均含量49%,堪稱腦黃金之最。作為第一批培育油用牡丹的科技工作者,韓富軍對牡丹可謂情有獨鍾。開始“護花使者”之旅的他,選種、育苗、嫁接,各個環節都精耕細作。以往的育苗,都是沙子與種子混在一起,來年出芽後極易傷害幼苗,韓富軍教大家將尼龍袋鋪在種子上面,上面擱上沙子,當幼苗長出來的時候,將尼龍袋取出,既不會影響幼苗生長,又簡便易操作。韓富軍的網袋層積育苗法在臨夏遍地開花。

如今,經他培育出的茄皮紫、棗園1號、瑞華1號等油用牡丹新品種,一棵嫁接苗能賣到2.5元,三年的苗差不多9元。“牡丹油α-亞麻酸含量高達56%,一斤市場價800元左右。”韓富軍為當地農戶算了一筆可觀的經濟賬。

東邊牡丹豔,西邊葡萄甜。祁連山腳的武威市古城鎮上河村,曾是一個年收入不足900元的村子,如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是科技特派員讓我們鼓起錢袋子。”這是村民質樸的答案。

李保,是涼州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的高級工程師。他看中上河村地處祁連山冷涼灌區、平均海拔高、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的優勢,積極帶領村民發展葡萄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帶領村民去天祝、永登等葡萄產地實地參觀,幫助村民爭取項目補助、擔保貸款和分期支付。就這樣,上河村的致富路在質疑聲中艱難起步。

特派員是一個身份,更是一份責任。李保像呵護孩子般照顧村民的葡萄苗,手把手輔導村民。第二年,2000多元的收入使村民對他心服口服,第三年盛果期的大棚產量近3000斤。現如今,依託武威保稅物流中心,上河村的葡萄走出國門,遠銷中西亞。全村建成日光溫室205座,113座進入盛果期,每座日光溫室年收入達2.4萬元左右,葡萄收入佔貧困戶家庭總收入的60%以上。紅提葡萄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首位產業。

每個科技特派員都猶如一顆火種,一顆顆火種的力量足以點燃一片熱土,讓山鄉煥發出新時代光彩。

慶陽環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溝壑區,土地乾旱貧瘠,種植的蘋果入口酸澀,環縣人從沒想過靠蘋果致富。而科技特派員馮鵬翔卻當了一次成功的探路人。在他的培育輔導下,“一年成活、二年開花、三年結果、四年豐產”的蘋果樹,竟然在第二年開花,並零星掛果,改寫慶陽北部寒旱區不能栽植矮化蘋果的歷史,將慶陽蘋果的疆域向北推進了110公里。

近年來,慶陽科技局將精準扶貧的思路鎖定在技術扶貧、產業扶貧、示範扶貧三個方面。練好精確到戶、精選人才、精細服務的“精”字訣,下好選準課題、找準產業、定準目標的“準”字訣,用好扶民心、扶理念、扶典型的“扶”字訣,搭建起了科技人才與貧困戶的“諧心橋”。“十二五”以來,科技局派遣科技特派員和三區人才4898人次,創建經濟利益共同體35個,實現貧困村適用技術全覆蓋,通過科技扶貧使全市貧困對象人均純收入由1212元增加到3215元,貧困面下降25個百分點,八縣區整體跨入全國科技進步縣行列。

韓富軍、李保、馮鵬翔,僅僅是一萬多名科技特派員和57萬科技工作者的代表,這些渾身飄著泥土香的科技人員,跋山涉水、走村進戶譜出人生傳奇,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研究做在大山裡,堪稱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邸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