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輔首紋罐

(二)日常用品類

這些用品有盛具類,如盤、碗、盆、缶、罐等;有香具類,如香薰、香爐(特別是博山爐)等;有潔具類,如唾壺(吐痰用的痰盂)、虎子(虎形夜壺)等。這一類青瓷器上依然還有灰陶禮器的工藝印記,就是各種精美細膩的刻劃紋飾,而這些刻劃紋飾太半源自於鑄造青銅器的陶範。因此,此類器物頗具青銅器風韻。更準確地說,其中很多本身就是青銅器的替代品,比如香薰和博山爐這種宮廷和貴族專用器。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輔首紋罐

(二)日常用品類

這些用品有盛具類,如盤、碗、盆、缶、罐等;有香具類,如香薰、香爐(特別是博山爐)等;有潔具類,如唾壺(吐痰用的痰盂)、虎子(虎形夜壺)等。這一類青瓷器上依然還有灰陶禮器的工藝印記,就是各種精美細膩的刻劃紋飾,而這些刻劃紋飾太半源自於鑄造青銅器的陶範。因此,此類器物頗具青銅器風韻。更準確地說,其中很多本身就是青銅器的替代品,比如香薰和博山爐這種宮廷和貴族專用器。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輔首紋罐

(二)日常用品類

這些用品有盛具類,如盤、碗、盆、缶、罐等;有香具類,如香薰、香爐(特別是博山爐)等;有潔具類,如唾壺(吐痰用的痰盂)、虎子(虎形夜壺)等。這一類青瓷器上依然還有灰陶禮器的工藝印記,就是各種精美細膩的刻劃紋飾,而這些刻劃紋飾太半源自於鑄造青銅器的陶範。因此,此類器物頗具青銅器風韻。更準確地說,其中很多本身就是青銅器的替代品,比如香薰和博山爐這種宮廷和貴族專用器。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螭虎柄虎子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輔首紋罐

(二)日常用品類

這些用品有盛具類,如盤、碗、盆、缶、罐等;有香具類,如香薰、香爐(特別是博山爐)等;有潔具類,如唾壺(吐痰用的痰盂)、虎子(虎形夜壺)等。這一類青瓷器上依然還有灰陶禮器的工藝印記,就是各種精美細膩的刻劃紋飾,而這些刻劃紋飾太半源自於鑄造青銅器的陶範。因此,此類器物頗具青銅器風韻。更準確地說,其中很多本身就是青銅器的替代品,比如香薰和博山爐這種宮廷和貴族專用器。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螭虎柄虎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唾壺

(三)生活用具類

這一類主要是各種炊具。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輔首紋罐

(二)日常用品類

這些用品有盛具類,如盤、碗、盆、缶、罐等;有香具類,如香薰、香爐(特別是博山爐)等;有潔具類,如唾壺(吐痰用的痰盂)、虎子(虎形夜壺)等。這一類青瓷器上依然還有灰陶禮器的工藝印記,就是各種精美細膩的刻劃紋飾,而這些刻劃紋飾太半源自於鑄造青銅器的陶範。因此,此類器物頗具青銅器風韻。更準確地說,其中很多本身就是青銅器的替代品,比如香薰和博山爐這種宮廷和貴族專用器。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螭虎柄虎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唾壺

(三)生活用具類

這一類主要是各種炊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扁壺

"

摘要

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第二編 幼年的腳步

  • 第一章 初生的瓷時代

第三節、瓷生之時:非“演義”的三國

  • 二、孫吳青瓷

在從東漢末年開始的“大三國”時代,青瓷陸續在揚州的吳郡、會稽郡、豫章郡以及荊州的長沙郡等地開始燒造。因此可以說,中國瓷器的起始之處在三國之東吳,所謂最早之中國瓷器,實質應為孫吳青瓷。之所以會是這樣,除了本書以前所說的瓷器燒製的資源問題外,政治、經濟背景的因素也很重要。孫吳行世家政治,經濟結構則以大領主莊園經濟為主體。是以北方的曹魏重節儉之風,並一直延續到司馬炎西晉初年,而南方的孫吳則重奢靡、華麗,就是因為這個基本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

孫吳之青瓷,以吳郡青瓷和會稽郡青瓷為主,豫章郡和長沙郡的制瓷業則剛剛起步,尚不值得重視。吳郡青瓷即陽羨(宜興)青瓷和永安(德清)青瓷;會稽郡青瓷即上虞青瓷、烏傷(今浙江金華地區,東吳後期從會稽郡分出為東陽郡)青瓷、臨海(今浙江溫州地區,東吳中期從會稽郡分出為臨海郡)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孫吳青瓷產區

這個時期的青瓷產品,有幾大類

(一)明器類

這是最大的一類,而且是早期青瓷(三國至西晉)的特有類型,東晉以後不再成規制出現。明器就是冥器,也就是專為殯葬燒製的青瓷器物。這種器物通常製作精美,代表當時最高的工藝水平。其形制或為尊、或為罐;其題材或為神獸、神鳥,或為家主生活場景再現,如穀倉、樂舞人俑等。這一類青瓷明器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出現,說明三個問題: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穀倉(也稱魂瓶)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伎樂俑

1、東漢思想明經與讖緯並行,葬制是其一個重要的體現,也就是厚葬與重神仙之道(這一點在《玉里看中國》一書中有過論述)。這一時期南方的青瓷明器,就證明了東漢的這種風尚為孫吳以來的南方政權所繼承,又歷經近百年才最終消弭。

2、曹魏“抑豪強”推行“薄葬”,而東吳墓中廣泛出現此類青瓷明器,說明東吳確實與曹魏反向而行,是“最後”的東漢。

3、這一時期的青瓷屬於最高端的實用器,因此它才有可能用來製作明器。同時,這也與戰國以來以灰陶、原始青瓷製作禮器陪葬的風俗一脈相承:即更高級的原始青瓷代替了灰陶,而再高級的青瓷代替了原始青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輔首紋罐

(二)日常用品類

這些用品有盛具類,如盤、碗、盆、缶、罐等;有香具類,如香薰、香爐(特別是博山爐)等;有潔具類,如唾壺(吐痰用的痰盂)、虎子(虎形夜壺)等。這一類青瓷器上依然還有灰陶禮器的工藝印記,就是各種精美細膩的刻劃紋飾,而這些刻劃紋飾太半源自於鑄造青銅器的陶範。因此,此類器物頗具青銅器風韻。更準確地說,其中很多本身就是青銅器的替代品,比如香薰和博山爐這種宮廷和貴族專用器。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螭虎柄虎子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唾壺

(三)生活用具類

這一類主要是各種炊具。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扁壺

《瓷裡看中國:一部地緣文化史》連載(十七)

南京六朝博物館藏東吳青瓷虎頭盤口壺

從以上幾大類青瓷器的特徵來看,很明顯,使用它們的是宮廷以及豪門世族而不是普通人家。因此,三國時期青瓷的服務對象就是豪門世族,也正因為孫吳集團的政治基礎是世族,再加上適宜的資源環境,青瓷就得以此時在江南地區出現。同時,東吳奉邑制上構建的大領主莊園經濟模式,也決定了青瓷生產必然是在豪門最為集中地區最先發展,而它的生產也就必然是優先為本地域世族領主服務的。於是,吳郡和會稽郡就必然是中國瓷器的源頭之地。


會稽郡的孫吳青瓷生產以上虞(今紹興市上虞區)為主,在上虞發現的東吳窯址達三十多處,比那裡發現的東漢末年(也就是孫氏集團創業期)窯址要多出四、五倍。這就說明孫權建國後,東吳的世家政治和大領主莊園經濟便已固化下來,以此為基礎,青瓷的生產大規模展開。這些三國上虞瓷窯大部分都建在曹娥江中游兩旁的山腳下,背靠山林興建龍窯,產品直接經曹娥江水運各地。因此,這裡是會稽郡的高檔青瓷生產中心。至於烏傷(金華)和臨海(溫州),在原會稽郡中屬於較為邊緣的地區,到東吳中、後期逐個分出會稽、獨立成郡。它們的青瓷生產都是起源於古越國,但是水平明顯落後於上虞為代表的山陰地區。特別是在三國時代,它們還只是剛剛起步。要到後面的南朝時代,它們才分別以“鶩窯”和“甌窯”的前身聞名。這一格局也同樣證明了孫吳的青瓷生產就是為大領主世族服務的,只有靠近豪門聚集地才能形成生產中心,才可能生產高品質青瓷。

吳郡的青瓷生產當以陽羨為主。1959年,就已在宜興丁蜀鎮的湯渡發現了3處始於三國的窯址,其後又於1975年再發現三處,1982年亦有新發現。這些窯址毗鄰水道,背倚南山,被統稱為“南山窯”,因為臨近均山村亦被考古學稱為“均山窯”,所出瓷器殘片釉層,經測定已是還原氣氛燒成。與上虞三國瓷窯的地理特徵一樣,它也是背倚青山,臨重要水道而建。同樣的,它也是因大領主莊園經濟而生,是為陽羨地區乃至吳郡的豪門世族服務的。這個陽羨豪門就是周氏家族,為之證明的,就是宜興周墓墩周氏家族墓葬群裡出土的青瓷。它們是江南地區出土的三國至兩晉青瓷中,品質最高的那一類。其中就有現存於南京博物院的重要文物——青瓷神獸尊。

周氏墓葬群經1953年、1976年兩次考古,共發掘了6個墓,大部分確認是西晉到東晉初期的墓葬。這個青瓷神獸尊所出的4號墓,因為出土了永寧二年(公元302年)年號和“關內侯”銘文磚,在1976年那次考古之後的報告裡,據此推斷是周魴墓,此結論沿用至今。但是,這裡有一個明顯的邏輯漏洞:周魴於228年早已身居郡守要職,此時他至少當在30歲上下,如果永寧二年方故,則其年過百歲,在當時頗不可能。細觀此考古報告,支撐這一結論的是這樣一段邏輯推論:

《吳書·周魴傳》雖未記魴卒年, 但從他與陸遜共事之史實推測, 當在東吳末年, 而後他又為臨川郡守, 在郡十三年卒, 臨川郡據裴松之考:“孫亮太平二年始立臨川郡 ” , 故知亦為東吳末年(257年) 。以此推算, 魴死之時, 至少應在270年( 即西晉泰始六年) 以後。

這就極為牽強了,此段話至少有三大漏洞:

(一)關於裴松之考臨川郡之設立。

此事見《三國志·吳書·周魴傳》裴注:

臣鬆之案:孫亮太平二年始立臨川郡,是時未有臨川。

這句注要解釋的《傳》之正文是:

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由是數郡無復憂惕。

因此,此注的意思是說陳壽所錄“豫章、臨川並受其害”有誤,因為在這個事件發生時臨川郡尚未從豫章郡裡分出。況且,既然稱“並受其害”,則董嗣做亂主要是在鄱陽郡,豫章郡是受牽累的。

(二)關於陸遜

報告稱:“但從他與陸遜共事之史實推測, 當在東吳末年”。陸遜卒於245年,東吳建於229年,亡於280年。那麼,不知道這個因與陸遜共事而當在東吳末年之“末年”依據何來。

(三)關於周魴是否當過臨川太守

《三國志·吳書·周魴傳》:

魴在郡十三年卒。

這個“郡”到底是哪個郡?考古報告把它當做臨川郡。但事實上,在此句之上,從無周魴轉任臨川郡的說法。而魴在鄱陽太守之前的各次仕途轉任,卻都記錄得清清楚楚。在以鄱陽太守職務誘曹休、立大功後,周魴:“加裨將軍,賜爵關內侯”。這是“在郡十三年卒”一語之前,《周魴傳》中記周魴的最後一個官職。因此,這個“在郡十三年卒”之“郡”還是鄱陽郡。上一段有關平息董嗣做亂的事蹟,是周魴受命以鄱陽太守之職“便宜從事”,得以統籌鄱陽、豫章兩郡平息董亂。周魴卒於鄱陽太守任上,大致在孫權建國後十年左右。此時離晉惠帝永寧二年還有近60年,絕不可能停屍60年再下葬。

因此,這個周墓墩4號墓主為周魴之結論,存在著極大之疑問。要知道,周氏家族中有據可查的“關內侯”只有一個周魴,因此只要把周魴的死期挪到西晉初,就可以定論其為墓主。當年的考古報告作者,當是急於論定墓主而對史料斷章取義了。考慮到該次考古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文革晚期,此時經十年破壞,我國的學術風氣並不嚴謹多有謬誤),這種斷章取義有其存在的歷史客觀性。

在墓葬的出土證據中,同是墓磚銘文證據,紀年銘文要比爵位銘文關鍵得多。既然周魴從史料上就已經判定不可能活到百歲以上,那麼這個4號墓墓主到底是誰就還要打一個問號。但在沒有新的公論之前,那個精美的青瓷神獸尊,我們就還先把它當做西晉青瓷的代表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