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健康提示:小心“倒春寒”,要養肝

來源/視覺中國

今天是清明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

清明節好發哪些疾病?

在“倒春寒”天氣中,人體受到低溫刺激後,會出現血壓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導致腦出血、高血壓發病率增高。建議科學春捂,注意保暖,不宜過早地脫去冬衣,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飲食調理,可以適量喝茶和薑湯,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蔥、蘑菇和黑木耳等,這些食物中的膳食纖維等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

清明節前後有倒春寒現象,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雨水增多,溫度如過山車,病毒滋生傳播迅速,人們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等疾病。建議保持室內通風,適當鍛鍊身體,勤洗手,公共場所戴口罩,減少與病毒接觸。

清明節前後進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發季節,絕大多數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如馬齒莧、芥菜、灰菜、馬蘭等,容易引發皮炎。建議此類患者避免食入較多野菜同時暴晒太陽。此時蟲類的活動開始活躍,到野外應避免深入草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束緊袖領及褲腳口,避免皮膚暴露。春季也是花粉過敏症高發期,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野外掃墓應戴好口罩、墨鏡,應選擇花草樹木上風方行走,必要時還應帶上防過敏的藥物。

“倒春寒”早晚的溫差較大,雨水多,溼度較大。膝關節對冷空氣刺激較為敏感,遭受冷空氣和溼氣襲擊以後,關節局部容易出現麻木、痠痛等症狀,久而久之,容易發生風溼性關節炎。建議減少關節的裸露、受風寒。

有些女性在清明節期間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胸悶心悸、煩躁失眠等心肝火偏旺的變化,有的還出現經行頭痛、月經先期、經量過多等症狀。建議自我疏肝調經、寧心安神。艾葉味苦、性辛溫,宜入肝、脾和腎,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是春季疏肝順氣的良藥。

清明節養生重在肝脾同調

清明養生重在養肝、疏肝。調養肝臟有“養肝”和“清肝”之分,健脾有醒脾、運脾、補脾。總而言之,重視情志調養,做到心情舒暢,少思慮。飲食要清淡,應定時定量,限鹽,補鉀,以清補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益肺。

清明節還有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放鬆身心的中輕度體育活動,可以疏通冬日的氣血積鬱,讓精神壓力得以緩解,使心胸開闊,心情愉悅,更能使人體正氣增強,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方泓(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 主任醫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