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布穀”聲聲催種忙

農民 水稻 三農 玉米 中國綿陽新聞網 2017-05-13
北川:“布穀”聲聲催種忙

農技員在田間“開壇設講”

“秧奔小滿谷奔秋,再過幾天就小滿了,秧苗就翻田蓋了,正好菜籽收了就插秧,這幾天大家要特別注意蚜蟲的防治……”

5月4日上午9時,北川羌族自治縣永安鎮向陽村,雨後的陽光灑滿田野,村民陳開海家的秧母田旁邊,一位滿腳泥巴的大叔正在人群中熱情開講,隨口蹦出的“打引秧”、“滾繩秧”、“麻麻魚”、“東西向寬窄巷”等詞彙讓記者如聞天書,村民們卻聽得津津有味。

這位蹲在田間“開壇設講”的,是被村民們稱為“陳專家”的永安鎮農技員陳德金。“今天陳專家來給我們村開育秧現場會,過幾天還要來開插秧現場會。”村支部書記劉輝介紹說,“每年大小春備耕時陳專家都要到村上來很多次,莊稼地就是他的辦公室。”一位叫魏元國的村民高聲補充說:“三分種七分管,種莊稼最重要的就是種下去之後的日常管護,平時也多虧了陳專家三天兩頭來地裡教我們,我們的莊稼才會種得這麼好哦!”

向陽村是永安鎮的第二大村,全村共有14個小組,960多戶2500餘人,1100多畝田地幾乎都用於傳統農業種植,小春以油菜小麥為主,大春則主打水稻和玉米。“村裡的青壯年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許多都在發展養殖業,同時也沒丟下老傳統,家家戶戶都在種莊稼。”劉輝告訴記者,“因為我們村土地好,種出來的糧食好吃,大家都習慣吃自家產的糧食,吃不完的再出售,每季收糧時外面好多商販都直接跑村裡來收購。”

雖然都是“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民,但對村民們來說,永遠都有學不完的新技術和新知識,因此他們還是特別希望隨時能得到農技人員的指導。面對大家的信賴,陳德金風趣地說:“其實我們不過是農民兄弟的布穀鳥,到季節了,就提醒他們該播種了。有一點不同的是,布穀鳥只提醒農民該播種了,而我們在提醒該種啥的同時,還要提醒他們怎麼種。”陳德金的話引得周圍的群眾哈哈大笑,身邊綠油油的秧苗和黃澄澄的油菜籽彷彿也受到了感染……種水稻最不能缺的就是水,讓不少村民苦惱的是村裡的大部分灌溉溝渠都已老舊,一些溝渠還出現了漏水的情況。因此每年夏天都得從較遠的平橋大河引水,每年村上僅這一項就得花費好幾萬元。即便這樣,也不能照顧到每戶種植戶,“像我們組,稍遠點的田裡根本來不到水,就沒法種水稻了,只能種玉米。”五組的洪天雲告訴記者。

縣水務局和鎮上了解到向陽村的“燃眉之急”,從去年冬天開始幫助該村新修灌溉溝渠,目前7000餘米的新水渠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新溝渠解決了五個組的大春灌溉。”劉輝說,“目前我們還在向上級申請,希望能爭取到一些新的項目,陸續解決全村的灌溉問題。”村支書的話讓大家興奮不已,有人自信地開玩笑:“到時候我們村的米就更好吃了!”

“布穀”聲聲催種忙,農戶家家備耕暢。暮春的清風拂過田野,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向陽村夏意漸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