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經兄長燙拌過的棉種,出苗既快,發芽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棉苗剛出土時像極了嬰兒握著的拳,幾天便長出紅色的莖,舒展開兩片嫩綠的葉,長到一寸許時就可以初次間苗了。

第一次間苗和第二次間苗都只是大致剔一下,把那些矮小、不健壯的苗剔除,使棉苗之間分開距離。第三次間苗,就是定苗了。

“稠麥、稀谷,朗利豆。”棉花更應該種得郎朗利利的,才能保證棉花棵長得大,磨杆椽兒(果枝的俗稱)伸長得長。兄長既循舊又創新,經過計算,一畝地只能留下6000株左右。縱有不忍,也要有所捨棄。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經兄長燙拌過的棉種,出苗既快,發芽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棉苗剛出土時像極了嬰兒握著的拳,幾天便長出紅色的莖,舒展開兩片嫩綠的葉,長到一寸許時就可以初次間苗了。

第一次間苗和第二次間苗都只是大致剔一下,把那些矮小、不健壯的苗剔除,使棉苗之間分開距離。第三次間苗,就是定苗了。

“稠麥、稀谷,朗利豆。”棉花更應該種得郎朗利利的,才能保證棉花棵長得大,磨杆椽兒(果枝的俗稱)伸長得長。兄長既循舊又創新,經過計算,一畝地只能留下6000株左右。縱有不忍,也要有所捨棄。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

定苗後,高溫多雨的季節就來了,棉花長得快,草也長得猛,幾天便要鋤一次地。要不,草就把苗給“吃”了。我家的地身長,種的棉花又多,兄長過後說,鋤地經常累得想吐。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施肥、澆水、鋤地、培土等這些管理都要及時跟進。

最讓人發怵的是棉花生蟲。

大片的棉田不可能單靠人力來捉蟲。棉花生了蟲,只能打藥了。

(前方高能)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經兄長燙拌過的棉種,出苗既快,發芽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棉苗剛出土時像極了嬰兒握著的拳,幾天便長出紅色的莖,舒展開兩片嫩綠的葉,長到一寸許時就可以初次間苗了。

第一次間苗和第二次間苗都只是大致剔一下,把那些矮小、不健壯的苗剔除,使棉苗之間分開距離。第三次間苗,就是定苗了。

“稠麥、稀谷,朗利豆。”棉花更應該種得郎朗利利的,才能保證棉花棵長得大,磨杆椽兒(果枝的俗稱)伸長得長。兄長既循舊又創新,經過計算,一畝地只能留下6000株左右。縱有不忍,也要有所捨棄。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

定苗後,高溫多雨的季節就來了,棉花長得快,草也長得猛,幾天便要鋤一次地。要不,草就把苗給“吃”了。我家的地身長,種的棉花又多,兄長過後說,鋤地經常累得想吐。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施肥、澆水、鋤地、培土等這些管理都要及時跟進。

最讓人發怵的是棉花生蟲。

大片的棉田不可能單靠人力來捉蟲。棉花生了蟲,只能打藥了。

(前方高能)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打藥需要用水。我家棉田的東面有一條大河。兄長和姐姐先用水桶取水灌滿兩汽油桶,再用拉車拉到地頭。

兄長用農藥特別謹慎,嚴控著用藥的劑量:濃度低,不足以殺死害蟲;濃度過高,則傷害到棉花。

每次打藥,他都用量杯把農藥按配比進行稀釋。12畝多的棉田,三十多斤重的噴霧器背在身上,一人把上四壟進行全面噴灑,兩人差不多就得兩天的時間。

打藥要儘量避開陰雨天;大日頭底下打藥害蟲殺得最徹底,但高溫天氣是把雙刃劍,打藥的人也渾身汗溼如水洗,一旦噴霧器漏水或有風,極易造成中毒。

當時,棉農因打藥造成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棉鈴蟲繁衍得很快,幾天一代地滋生,藥就需要幾天一打,直到開棉花才停止。

八十年代天氣預報並不準確,兄長每天都要收聽天氣預報,還要觀看傍晚的雲霞。

棉花在開花期和坐果期,恰如女子的孕育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兄長就試著往棉花葉上噴施稀釋後的硼肥、蜂蜜或尿素等營養液。

這不僅使棉花的落果率創了新低,而且結的褐紫棉桃大如李子,人見人愛。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經兄長燙拌過的棉種,出苗既快,發芽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棉苗剛出土時像極了嬰兒握著的拳,幾天便長出紅色的莖,舒展開兩片嫩綠的葉,長到一寸許時就可以初次間苗了。

第一次間苗和第二次間苗都只是大致剔一下,把那些矮小、不健壯的苗剔除,使棉苗之間分開距離。第三次間苗,就是定苗了。

“稠麥、稀谷,朗利豆。”棉花更應該種得郎朗利利的,才能保證棉花棵長得大,磨杆椽兒(果枝的俗稱)伸長得長。兄長既循舊又創新,經過計算,一畝地只能留下6000株左右。縱有不忍,也要有所捨棄。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

定苗後,高溫多雨的季節就來了,棉花長得快,草也長得猛,幾天便要鋤一次地。要不,草就把苗給“吃”了。我家的地身長,種的棉花又多,兄長過後說,鋤地經常累得想吐。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施肥、澆水、鋤地、培土等這些管理都要及時跟進。

最讓人發怵的是棉花生蟲。

大片的棉田不可能單靠人力來捉蟲。棉花生了蟲,只能打藥了。

(前方高能)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打藥需要用水。我家棉田的東面有一條大河。兄長和姐姐先用水桶取水灌滿兩汽油桶,再用拉車拉到地頭。

兄長用農藥特別謹慎,嚴控著用藥的劑量:濃度低,不足以殺死害蟲;濃度過高,則傷害到棉花。

每次打藥,他都用量杯把農藥按配比進行稀釋。12畝多的棉田,三十多斤重的噴霧器背在身上,一人把上四壟進行全面噴灑,兩人差不多就得兩天的時間。

打藥要儘量避開陰雨天;大日頭底下打藥害蟲殺得最徹底,但高溫天氣是把雙刃劍,打藥的人也渾身汗溼如水洗,一旦噴霧器漏水或有風,極易造成中毒。

當時,棉農因打藥造成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棉鈴蟲繁衍得很快,幾天一代地滋生,藥就需要幾天一打,直到開棉花才停止。

八十年代天氣預報並不準確,兄長每天都要收聽天氣預報,還要觀看傍晚的雲霞。

棉花在開花期和坐果期,恰如女子的孕育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兄長就試著往棉花葉上噴施稀釋後的硼肥、蜂蜜或尿素等營養液。

這不僅使棉花的落果率創了新低,而且結的褐紫棉桃大如李子,人見人愛。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我家棉田的南、北都是大路,經常有人停下來誇讚:“這棉桃恁大!每棵像一把鞭”。

棉花開花前,不是鋤地,就是打藥,都是很辛苦的活兒,最輕簡的要數打荒杈和打棉花頭了。這考察的是人的心勁和眼力,否則,棉花就長瘋了。

兄長留心觀察著棉花的每一步生長。棉花長出七個葉後,便開始生果枝了,同時也萌出了荒杈。

二者最大的區別是,果枝的頂部長有猶如脫皮蕎麥子一樣小的花蕾,荒杈不長花蕾。荒杈一長出來,便要儘早掰掉,以免它分吃養分。

打棉花頭是把棉花主幹最頂端的葉尖和果枝頂端的葉尖、俗稱群尖的掐掉,是限制棉花長高和防止營養流失的一個關鍵關節。

這是個極細緻的活兒,需要把小如大黃米一樣的葉尖掐下來。打花頭和掐群尖一般選在大中午,這樣才利於棉杆 “傷口”的癒合。

打花頭和掐群尖最難得的是時間的把握上。母親常說:“八月十五上午開的花兒能結棉桃,下午開的就結不成了”。兄長經過細心觀察,便選擇在棉株發出12或13條果枝後果斷進行打花頭、掐群尖。

我家的棉花從來沒有長瘋過。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經兄長燙拌過的棉種,出苗既快,發芽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棉苗剛出土時像極了嬰兒握著的拳,幾天便長出紅色的莖,舒展開兩片嫩綠的葉,長到一寸許時就可以初次間苗了。

第一次間苗和第二次間苗都只是大致剔一下,把那些矮小、不健壯的苗剔除,使棉苗之間分開距離。第三次間苗,就是定苗了。

“稠麥、稀谷,朗利豆。”棉花更應該種得郎朗利利的,才能保證棉花棵長得大,磨杆椽兒(果枝的俗稱)伸長得長。兄長既循舊又創新,經過計算,一畝地只能留下6000株左右。縱有不忍,也要有所捨棄。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

定苗後,高溫多雨的季節就來了,棉花長得快,草也長得猛,幾天便要鋤一次地。要不,草就把苗給“吃”了。我家的地身長,種的棉花又多,兄長過後說,鋤地經常累得想吐。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施肥、澆水、鋤地、培土等這些管理都要及時跟進。

最讓人發怵的是棉花生蟲。

大片的棉田不可能單靠人力來捉蟲。棉花生了蟲,只能打藥了。

(前方高能)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打藥需要用水。我家棉田的東面有一條大河。兄長和姐姐先用水桶取水灌滿兩汽油桶,再用拉車拉到地頭。

兄長用農藥特別謹慎,嚴控著用藥的劑量:濃度低,不足以殺死害蟲;濃度過高,則傷害到棉花。

每次打藥,他都用量杯把農藥按配比進行稀釋。12畝多的棉田,三十多斤重的噴霧器背在身上,一人把上四壟進行全面噴灑,兩人差不多就得兩天的時間。

打藥要儘量避開陰雨天;大日頭底下打藥害蟲殺得最徹底,但高溫天氣是把雙刃劍,打藥的人也渾身汗溼如水洗,一旦噴霧器漏水或有風,極易造成中毒。

當時,棉農因打藥造成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棉鈴蟲繁衍得很快,幾天一代地滋生,藥就需要幾天一打,直到開棉花才停止。

八十年代天氣預報並不準確,兄長每天都要收聽天氣預報,還要觀看傍晚的雲霞。

棉花在開花期和坐果期,恰如女子的孕育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兄長就試著往棉花葉上噴施稀釋後的硼肥、蜂蜜或尿素等營養液。

這不僅使棉花的落果率創了新低,而且結的褐紫棉桃大如李子,人見人愛。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我家棉田的南、北都是大路,經常有人停下來誇讚:“這棉桃恁大!每棵像一把鞭”。

棉花開花前,不是鋤地,就是打藥,都是很辛苦的活兒,最輕簡的要數打荒杈和打棉花頭了。這考察的是人的心勁和眼力,否則,棉花就長瘋了。

兄長留心觀察著棉花的每一步生長。棉花長出七個葉後,便開始生果枝了,同時也萌出了荒杈。

二者最大的區別是,果枝的頂部長有猶如脫皮蕎麥子一樣小的花蕾,荒杈不長花蕾。荒杈一長出來,便要儘早掰掉,以免它分吃養分。

打棉花頭是把棉花主幹最頂端的葉尖和果枝頂端的葉尖、俗稱群尖的掐掉,是限制棉花長高和防止營養流失的一個關鍵關節。

這是個極細緻的活兒,需要把小如大黃米一樣的葉尖掐下來。打花頭和掐群尖一般選在大中午,這樣才利於棉杆 “傷口”的癒合。

打花頭和掐群尖最難得的是時間的把握上。母親常說:“八月十五上午開的花兒能結棉桃,下午開的就結不成了”。兄長經過細心觀察,便選擇在棉株發出12或13條果枝後果斷進行打花頭、掐群尖。

我家的棉花從來沒有長瘋過。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社會是最好的大學

“七月十五趟花kuao”。從種棉到開花,經過三個多月的辛勞,棉花終於開摘了。

棉農們天不亮就起床做飯,露水還沒有完全下去就來到了棉田裡。

"

我上班的路旁,竟有兩畦棉花。乍一看見,我便有他鄉遇故知的欣喜。1982年,滑縣老家就種了十二畝還多的棉花,我的兄長馮慶社先生,還成為當地的種棉高手。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馮君丨文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考上大學,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兄長高考那年,竟因兩分之差與大學無緣。當時責任田剛分包到戶,家裡六口人的土地,只有母親一人勞動。兄長考慮再三,沒有復讀,而是和母親一起種起了田地。

家鄉土質好,冬播小麥,夏種玉米和棉花。當時玉米便宜,只有一毛多錢一斤;皮棉八毛多一斤,鏤出的棉籽可賣可榨油。兄長決定種棉花。但種棉花,也辛苦得多。

棉花種子一般都是自家留。農曆八月採摘的中噴棉花最合適,這時的棉花花絨長,籽粒飽滿。

兄長特別留意那些棵大、坐果多的棉花,甚至細數出果枝的條數和棉桃的個數,並把這些棉花摘後單獨存放,鏤後就可以做棉種了。

“清明早,立夏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種秋不比種麥,小麥早種、晚種十天半個月都一樣,但種棉花錯幾天就有很大的差別。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時大都種春棉花,土地卻空閒一冬;麥茬棉花產量低。兄長既想種麥又不願影響棉花的收成。他就在土地上花心思。

耩麥前,兄長用大卷尺在田疇間丈量著,用小棍兒在地上劃拉著、計算著,又在祖父的幫助下用空耬試耩多次,終於想出在耩麥時把一個耬腿堵塞起來、預留出一壟種棉花的辦法。

麥子本來是三壟為一耬,現在只耩兩壟。兄長開創了大麥壟套種棉花的先河。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種棉花需要燙棉種,以往農家憑的是經驗。燙棉籽的水溫過低,棉種發芽慢,在土裡一埋數天,便慪爛了;水溫過高,就把胚芽燙死了。

因燙棉種的水溫不好掌控,有些人家一季棉花種三茬,地裡出現“爺、兒、孫”三代棉花的景象並不少見。

兄長尊重科學,他買來工業溫度計,用不同的水溫燙棉種後在廢棄的大鐵鍋裡試種,通過對比,最後確定水燒至水響、水溫75-80°時最利於出芽,撈出後再伴以草木灰。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經兄長燙拌過的棉種,出苗既快,發芽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棉苗剛出土時像極了嬰兒握著的拳,幾天便長出紅色的莖,舒展開兩片嫩綠的葉,長到一寸許時就可以初次間苗了。

第一次間苗和第二次間苗都只是大致剔一下,把那些矮小、不健壯的苗剔除,使棉苗之間分開距離。第三次間苗,就是定苗了。

“稠麥、稀谷,朗利豆。”棉花更應該種得郎朗利利的,才能保證棉花棵長得大,磨杆椽兒(果枝的俗稱)伸長得長。兄長既循舊又創新,經過計算,一畝地只能留下6000株左右。縱有不忍,也要有所捨棄。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

定苗後,高溫多雨的季節就來了,棉花長得快,草也長得猛,幾天便要鋤一次地。要不,草就把苗給“吃”了。我家的地身長,種的棉花又多,兄長過後說,鋤地經常累得想吐。

沒有種過棉花的人永遠不知道種棉花的辛苦。施肥、澆水、鋤地、培土等這些管理都要及時跟進。

最讓人發怵的是棉花生蟲。

大片的棉田不可能單靠人力來捉蟲。棉花生了蟲,只能打藥了。

(前方高能)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打藥需要用水。我家棉田的東面有一條大河。兄長和姐姐先用水桶取水灌滿兩汽油桶,再用拉車拉到地頭。

兄長用農藥特別謹慎,嚴控著用藥的劑量:濃度低,不足以殺死害蟲;濃度過高,則傷害到棉花。

每次打藥,他都用量杯把農藥按配比進行稀釋。12畝多的棉田,三十多斤重的噴霧器背在身上,一人把上四壟進行全面噴灑,兩人差不多就得兩天的時間。

打藥要儘量避開陰雨天;大日頭底下打藥害蟲殺得最徹底,但高溫天氣是把雙刃劍,打藥的人也渾身汗溼如水洗,一旦噴霧器漏水或有風,極易造成中毒。

當時,棉農因打藥造成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棉鈴蟲繁衍得很快,幾天一代地滋生,藥就需要幾天一打,直到開棉花才停止。

八十年代天氣預報並不準確,兄長每天都要收聽天氣預報,還要觀看傍晚的雲霞。

棉花在開花期和坐果期,恰如女子的孕育期,需要大量的營養,兄長就試著往棉花葉上噴施稀釋後的硼肥、蜂蜜或尿素等營養液。

這不僅使棉花的落果率創了新低,而且結的褐紫棉桃大如李子,人見人愛。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我家棉田的南、北都是大路,經常有人停下來誇讚:“這棉桃恁大!每棵像一把鞭”。

棉花開花前,不是鋤地,就是打藥,都是很辛苦的活兒,最輕簡的要數打荒杈和打棉花頭了。這考察的是人的心勁和眼力,否則,棉花就長瘋了。

兄長留心觀察著棉花的每一步生長。棉花長出七個葉後,便開始生果枝了,同時也萌出了荒杈。

二者最大的區別是,果枝的頂部長有猶如脫皮蕎麥子一樣小的花蕾,荒杈不長花蕾。荒杈一長出來,便要儘早掰掉,以免它分吃養分。

打棉花頭是把棉花主幹最頂端的葉尖和果枝頂端的葉尖、俗稱群尖的掐掉,是限制棉花長高和防止營養流失的一個關鍵關節。

這是個極細緻的活兒,需要把小如大黃米一樣的葉尖掐下來。打花頭和掐群尖一般選在大中午,這樣才利於棉杆 “傷口”的癒合。

打花頭和掐群尖最難得的是時間的把握上。母親常說:“八月十五上午開的花兒能結棉桃,下午開的就結不成了”。兄長經過細心觀察,便選擇在棉株發出12或13條果枝後果斷進行打花頭、掐群尖。

我家的棉花從來沒有長瘋過。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社會是最好的大學

“七月十五趟花kuao”。從種棉到開花,經過三個多月的辛勞,棉花終於開摘了。

棉農們天不亮就起床做飯,露水還沒有完全下去就來到了棉田裡。

沒考上大學,他在滑縣竟種出了最好的棉花

棉花開到多得摘不及,便直接連花鎧胞一塊兒拽下來,直拽到昏天地黑看不見,晚上回家在燈下剝棉花……

那年,我家整整摘了一房間的棉花,從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鏤下的棉籽盛了大半間屋子。棉籽在剛摘棉花時就已經成為眾鄉鄰爭相預換的棉種了。

兄長依靠《中國農業科技報》上的棉花管理知識,並結合當地的種棉經驗,進行科學種田。

他首創了大麥壟套種的先例。麥子雖然只種了兩壟,但因為麥壟大,通風采光好,小麥產量並不低;棉花也幾近春棉。

兄長還開創了往棉葉上噴施營養液的先河,使我家棉花單株結桃最多有84個,皮棉產量達180斤/畝,落果率、棉桃個數和皮棉產量等破了幾項記錄。

我家的棉田一度成為樣板,鄉長和農管所所長多次帶人前來參觀、學習。兄長雖是落了榜,卻在17歲時成為種棉高手。

落榜之於人生,並不意味著什麼,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兄長做事肯吃苦,肯用心,種田時,他不僅搞科學種田,還學會了農活中最有技術含量的耩麥、扶犁,並依照書本知識自學了嫁接技術;他二十多歲時開始經商,一度成為小有成就的儒商;又因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痴迷,他潛心研究經典多年,多次榮登清華大學的論壇。

兄長是父親的驕傲。

讓我心存感念的是,兄長曾和父母一道承擔過撫養我們小姊妹們的責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馮君,河南滑縣人,就職於某國企,註冊安全師,擅長於散文。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祕書微信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 THE END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