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訴求

尿毒症 心血管 經濟 心理 小社工的腎移植生活 小社工的腎移植生活 2017-09-16

得了尿毒症,一方面身體的各種疼痛和不適令自己焦躁不安,埋怨世界的不公平;另一方面想到以後的生命沒有保證,一直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而透析是多麼昂貴,每月3000多元的支持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對家人來說也是不小的經濟負擔,為此,小社工身體和精神都倍感壓力。自責,內疚感時刻困擾著,覺得對不起家人;同時很自卑,覺得自己這麼年輕就患了尿毒症,不好意思見人,沒有辦法跟人相處和交流,一度有點抑鬱。

本來以為透析可以緩解症狀,讓自己舒服些,不曾想透析也是不安全的,長期透析引發腸胃道、心血管、皮膚、骨骼、神經系統不適,還有體內酸鹼平衡失調、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毒素的積累等,讓小社工不得不一輩子要靠著機器來生存,生活沒有質量不說,還失去了自由。 想想這些,真的覺得活著沒有希望,可能結束生命是解脫吧。

這個時候的小社工每天面對的是疾病的折磨和心理層面的焦慮和不安,還有經濟方面的壓力和需求,渴望周圍人的關心和幫助。

作為一名患者,無論是從社會工作的專業角度還是一個病人的角度,都覺得尿毒症患者需要親人、醫護人員和社會人士的關注和幫助。主要表現在:

一、與醫護人員之間。

希望 醫護人員能夠熱情接待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血液透析的目的、方法、過程及注意事項,耐心解答病人和家屬的疑問;認真評估患者的病史及主要臨床症狀,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表達理解和關心。小社工在住院期間遇到耐心的醫生和願意傾聽的護士就會很開心,但因為病人太多,醫護人員往往處於疲勞的狀態中,很多時候多忙於事務性的工作中,無暇顧及病人的情緒和感受,更沒有時間傾聽患者的心聲,有時候出現語氣重,話語不雅的情況,令病人更加委屈。

“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訴求

當然,從社工的角色出發,如果醫院裡有專職的社工人員,重視患者的主觀心理感受,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認同其內心的體驗並做出同感的反應,瞭解其內心的想法,針對不同心理問題及時向醫生反饋,加強疾病治療、康復和預防等方面的知識宣教,指導患者逐步掌握相關知識。還有針對大部分患者在得知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由於擔心治療所需的費用,害怕治療帶來的疼痛及對預後的恐懼等,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不斷鼓勵和支持患者,從而協助病人減輕患者對血液透析的顧慮,消除緊張、恐懼心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以最佳的狀態接受治療。這也是不錯的選擇。 很幸運,小社工在住院期間就遇到了自己的同事,接受到了專業的社工服務。

二、與家屬和周圍的親朋之間

作為病人,特別是尿毒症患者需要家人的關心和支持,在生活方面給予照料,在心理層面給予支持,同時鼓勵病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利於調節病人的心理和狀態;還有病人因為疾病的困擾,情緒往往出現低迷,焦躁不安,意志消沉,甚至是厭世的情況,家人需要多給予關注,及時引導,幫助其面對和處理疾病帶來的困擾。當然周圍的朋友的發自內心的關心和問候也有助於病人的治療。小社工在住院期間,同事三三兩兩的來看望,陪伴小社工聊天,小社工的情緒可以得到宣洩,情感得到支持。

三、經濟方面的壓力

尿毒症是慢性病,一輩子都需要治療,治療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每月千元,每年幾萬元的支出是很重的壓力,對此,需要社會層面的支持和配合了,一方面是社會保障報銷一部分費用,另一方面社會募捐或者是慈善組織可以給予關切和資金方面的補貼,還有病人在可能的情況下需要工作,希望單位和公司不要歧視和拒絕,工作也是病人持續治療和生存的保障。

“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訴求

小社工得病了,單位停職留薪,定期繳納社保,解決了社工的後顧之憂,還有家人給予照顧,後期向社會籌款的時候也得到了很多愛心人士的支持,這些都是小社工能夠堅持下來的動力之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