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他一輩子致力於解決道路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攻克了被稱之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脹土問題,讓全世界工程師從中受益;他建立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標準,指導了我國95%高速公路的建設;他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與路面維修技術,讓高速公路的運營更加高效、更為快捷……他就是長安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

他一輩子致力於解決道路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攻克了被稱之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脹土問題,讓全世界工程師從中受益;他建立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標準,指導了我國95%高速公路的建設;他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與路面維修技術,讓高速公路的運營更加高效、更為快捷……他就是長安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龍

  • 1954年生,湖南邵東人。
  • 200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3年至2014年任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道路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研發及工程實踐,解決了公路膨脹土治理與路面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被中國公路學會聘為“公路膨脹土工程首席專家”,先後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光召科技獎”、“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

他一輩子致力於解決道路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攻克了被稱之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脹土問題,讓全世界工程師從中受益;他建立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標準,指導了我國95%高速公路的建設;他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與路面維修技術,讓高速公路的運營更加高效、更為快捷……他就是長安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龍

  • 1954年生,湖南邵東人。
  • 200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3年至2014年任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道路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研發及工程實踐,解決了公路膨脹土治理與路面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被中國公路學會聘為“公路膨脹土工程首席專家”,先後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光召科技獎”、“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年少輟學,到博士畢業

鄭健龍湖南邵東人,初中畢業後,他便輟學回家,學過裁縫,修過鐵路、機場,後來進入工廠當工人、化驗員。沒有讀過高中的他,由於對知識的渴望,報名到廠裡的“721工人大學”讀夜校。

“記得是每週三的晚上,一次兩節課。我一口氣報了代數、三角、幾何、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等好幾個班,這樣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讀書。”後來,他爭取到了進長沙交通學校學習的機會。

留校任教後,他又爭取到大學學習,從本科唸到碩士。也許是因為在最想讀書的年齡被迫輟學,鄭健龍院士說,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我總覺得自己笨,而且少年失學,研究生畢業都32歲了。所以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要求自己比別人更勤奮些,更努力些。”

研究生畢業沒多久,鄭健龍便加入了張起森教授的課題組,“3個 ‘七五’期間國家組織的重點攻關項目,我們整整搞了5年。

當時學校只有20多臺計算機,而我們課題的計算工作量又很大,我是常常等到深夜無人用電腦了,才一個人在機房同時操作20多臺電腦,一干就是一個通宵。”也就是因為這份勤奮,

1993年,鄭健龍申請到了當時最難申請的比利時博士後基金,基金資助力度之大創造了當時公派留學的一個奇蹟。由於對知識的不懈追求,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鄭健龍就讀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

"

他一輩子致力於解決道路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攻克了被稱之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脹土問題,讓全世界工程師從中受益;他建立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標準,指導了我國95%高速公路的建設;他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與路面維修技術,讓高速公路的運營更加高效、更為快捷……他就是長安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龍

  • 1954年生,湖南邵東人。
  • 200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3年至2014年任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道路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研發及工程實踐,解決了公路膨脹土治理與路面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被中國公路學會聘為“公路膨脹土工程首席專家”,先後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光召科技獎”、“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年少輟學,到博士畢業

鄭健龍湖南邵東人,初中畢業後,他便輟學回家,學過裁縫,修過鐵路、機場,後來進入工廠當工人、化驗員。沒有讀過高中的他,由於對知識的渴望,報名到廠裡的“721工人大學”讀夜校。

“記得是每週三的晚上,一次兩節課。我一口氣報了代數、三角、幾何、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等好幾個班,這樣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讀書。”後來,他爭取到了進長沙交通學校學習的機會。

留校任教後,他又爭取到大學學習,從本科唸到碩士。也許是因為在最想讀書的年齡被迫輟學,鄭健龍院士說,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我總覺得自己笨,而且少年失學,研究生畢業都32歲了。所以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要求自己比別人更勤奮些,更努力些。”

研究生畢業沒多久,鄭健龍便加入了張起森教授的課題組,“3個 ‘七五’期間國家組織的重點攻關項目,我們整整搞了5年。

當時學校只有20多臺計算機,而我們課題的計算工作量又很大,我是常常等到深夜無人用電腦了,才一個人在機房同時操作20多臺電腦,一干就是一個通宵。”也就是因為這份勤奮,

1993年,鄭健龍申請到了當時最難申請的比利時博士後基金,基金資助力度之大創造了當時公派留學的一個奇蹟。由於對知識的不懈追求,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鄭健龍就讀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攻克“公路癌症”,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楚雄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參與解決施工工程中技術難題的鄭健龍,對公路工程中施工中遇到的膨脹土治理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膨脹土是一種不良土質,因其失水迅速收縮開裂,吸水急劇膨脹變形,路基和邊坡難逃過垮塌、滑坡的厄運,令全世界的工程師們都感到頭疼,被稱為“公路工程中的癌症”。

我國26個省區分佈這種特殊土質,每年膨脹土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1995年,在鄭健龍的努力下,“膨脹土路基加固技術研究”在雲南省立項。

2002年,交通部啟動西部交通建設重大科技項目“膨脹土地區公路修建成套技術研究”,鄭健龍為項目領銜專家。

15個寒暑,鄭健龍團隊走遍了全國10多個省區,梳理國際上膨脹土滑坍處置方法後發現,無論是抗滑樁,還是重力式擋土牆,這些“剛性”處置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堵”。而“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何不採取“柔性”手段,設法釋放膨脹土滑坍前聚集的能量呢?鄭健龍團隊在室內做了4000多組實驗,野外實驗多達500多組,發現採用土工格柵將膨脹土邊坡分層包裹,並相互連接,讓其適度膨脹並受到必要的約束,同時通過植樹種草,防止水土流失可使邊坡的坍塌得到有效治理;

"

他一輩子致力於解決道路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攻克了被稱之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脹土問題,讓全世界工程師從中受益;他建立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標準,指導了我國95%高速公路的建設;他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與路面維修技術,讓高速公路的運營更加高效、更為快捷……他就是長安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龍

  • 1954年生,湖南邵東人。
  • 200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3年至2014年任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道路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研發及工程實踐,解決了公路膨脹土治理與路面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被中國公路學會聘為“公路膨脹土工程首席專家”,先後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光召科技獎”、“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年少輟學,到博士畢業

鄭健龍湖南邵東人,初中畢業後,他便輟學回家,學過裁縫,修過鐵路、機場,後來進入工廠當工人、化驗員。沒有讀過高中的他,由於對知識的渴望,報名到廠裡的“721工人大學”讀夜校。

“記得是每週三的晚上,一次兩節課。我一口氣報了代數、三角、幾何、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等好幾個班,這樣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讀書。”後來,他爭取到了進長沙交通學校學習的機會。

留校任教後,他又爭取到大學學習,從本科唸到碩士。也許是因為在最想讀書的年齡被迫輟學,鄭健龍院士說,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我總覺得自己笨,而且少年失學,研究生畢業都32歲了。所以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要求自己比別人更勤奮些,更努力些。”

研究生畢業沒多久,鄭健龍便加入了張起森教授的課題組,“3個 ‘七五’期間國家組織的重點攻關項目,我們整整搞了5年。

當時學校只有20多臺計算機,而我們課題的計算工作量又很大,我是常常等到深夜無人用電腦了,才一個人在機房同時操作20多臺電腦,一干就是一個通宵。”也就是因為這份勤奮,

1993年,鄭健龍申請到了當時最難申請的比利時博士後基金,基金資助力度之大創造了當時公派留學的一個奇蹟。由於對知識的不懈追求,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鄭健龍就讀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攻克“公路癌症”,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楚雄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參與解決施工工程中技術難題的鄭健龍,對公路工程中施工中遇到的膨脹土治理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膨脹土是一種不良土質,因其失水迅速收縮開裂,吸水急劇膨脹變形,路基和邊坡難逃過垮塌、滑坡的厄運,令全世界的工程師們都感到頭疼,被稱為“公路工程中的癌症”。

我國26個省區分佈這種特殊土質,每年膨脹土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1995年,在鄭健龍的努力下,“膨脹土路基加固技術研究”在雲南省立項。

2002年,交通部啟動西部交通建設重大科技項目“膨脹土地區公路修建成套技術研究”,鄭健龍為項目領銜專家。

15個寒暑,鄭健龍團隊走遍了全國10多個省區,梳理國際上膨脹土滑坍處置方法後發現,無論是抗滑樁,還是重力式擋土牆,這些“剛性”處置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堵”。而“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何不採取“柔性”手段,設法釋放膨脹土滑坍前聚集的能量呢?鄭健龍團隊在室內做了4000多組實驗,野外實驗多達500多組,發現採用土工格柵將膨脹土邊坡分層包裹,並相互連接,讓其適度膨脹並受到必要的約束,同時通過植樹種草,防止水土流失可使邊坡的坍塌得到有效治理;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採用膨脹土做填芯料,再在外圍鋪上一定厚度的非膨脹土控制水汽入侵,找到一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平衡溼度,可使得用膨脹土填築起來的路基保持長期穩定。

這一全新的以“柔”治脹的思想和技術,在楚雄到大理高速公路、廣西南(寧)-友(誼關)高速公路上得到成功應用,並在12省區30多條高速公路得到推廣,攻克了膨脹土邊坡治理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

2009年,“膨脹土地區公路修建成套技術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美國新技術導向性期刊《Civil Engineering》主編稱讚:“項目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膨脹土工程處置範例……使全球工程師從中受益。”

多年以來,鄭健龍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7項,參編行業規範5部。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另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

主持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等十多項榮譽及獎勵。

2015年,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確實是這樣,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

鄭健龍院士衷心希望當代青年人在國家興旺強盛、社會持續進步、人們的物質條件與文化環境不斷優化的新時代,珍惜大好時光,刻苦學習鑽研勤奮努力工作,用優異的成績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家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他一輩子致力於解決道路工程中的技術難題,攻克了被稱之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脹土問題,讓全世界工程師從中受益;他建立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標準,指導了我國95%高速公路的建設;他研發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智能化與路面維修技術,讓高速公路的運營更加高效、更為快捷……他就是長安大學傑出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健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健龍

  • 1954年生,湖南邵東人。
  • 2001年畢業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 2003年至2014年任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 201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於道路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技術研發及工程實踐,解決了公路膨脹土治理與路面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問題,被中國公路學會聘為“公路膨脹土工程首席專家”,先後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光召科技獎”、“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年少輟學,到博士畢業

鄭健龍湖南邵東人,初中畢業後,他便輟學回家,學過裁縫,修過鐵路、機場,後來進入工廠當工人、化驗員。沒有讀過高中的他,由於對知識的渴望,報名到廠裡的“721工人大學”讀夜校。

“記得是每週三的晚上,一次兩節課。我一口氣報了代數、三角、幾何、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等好幾個班,這樣我幾乎每個晚上都在讀書。”後來,他爭取到了進長沙交通學校學習的機會。

留校任教後,他又爭取到大學學習,從本科唸到碩士。也許是因為在最想讀書的年齡被迫輟學,鄭健龍院士說,他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我總覺得自己笨,而且少年失學,研究生畢業都32歲了。所以這麼多年來,我一直要求自己比別人更勤奮些,更努力些。”

研究生畢業沒多久,鄭健龍便加入了張起森教授的課題組,“3個 ‘七五’期間國家組織的重點攻關項目,我們整整搞了5年。

當時學校只有20多臺計算機,而我們課題的計算工作量又很大,我是常常等到深夜無人用電腦了,才一個人在機房同時操作20多臺電腦,一干就是一個通宵。”也就是因為這份勤奮,

1993年,鄭健龍申請到了當時最難申請的比利時博士後基金,基金資助力度之大創造了當時公派留學的一個奇蹟。由於對知識的不懈追求,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鄭健龍就讀於長安大學,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博士學位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攻克“公路癌症”,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楚雄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參與解決施工工程中技術難題的鄭健龍,對公路工程中施工中遇到的膨脹土治理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膨脹土是一種不良土質,因其失水迅速收縮開裂,吸水急劇膨脹變形,路基和邊坡難逃過垮塌、滑坡的厄運,令全世界的工程師們都感到頭疼,被稱為“公路工程中的癌症”。

我國26個省區分佈這種特殊土質,每年膨脹土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數百億元。1995年,在鄭健龍的努力下,“膨脹土路基加固技術研究”在雲南省立項。

2002年,交通部啟動西部交通建設重大科技項目“膨脹土地區公路修建成套技術研究”,鄭健龍為項目領銜專家。

15個寒暑,鄭健龍團隊走遍了全國10多個省區,梳理國際上膨脹土滑坍處置方法後發現,無論是抗滑樁,還是重力式擋土牆,這些“剛性”處置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堵”。而“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何不採取“柔性”手段,設法釋放膨脹土滑坍前聚集的能量呢?鄭健龍團隊在室內做了4000多組實驗,野外實驗多達500多組,發現採用土工格柵將膨脹土邊坡分層包裹,並相互連接,讓其適度膨脹並受到必要的約束,同時通過植樹種草,防止水土流失可使邊坡的坍塌得到有效治理;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採用膨脹土做填芯料,再在外圍鋪上一定厚度的非膨脹土控制水汽入侵,找到一個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的平衡溼度,可使得用膨脹土填築起來的路基保持長期穩定。

這一全新的以“柔”治脹的思想和技術,在楚雄到大理高速公路、廣西南(寧)-友(誼關)高速公路上得到成功應用,並在12省區30多條高速公路得到推廣,攻克了膨脹土邊坡治理這一世界性技術難題

2009年,“膨脹土地區公路修建成套技術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美國新技術導向性期刊《Civil Engineering》主編稱讚:“項目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膨脹土工程處置範例……使全球工程師從中受益。”

多年以來,鄭健龍先後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5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7項,參編行業規範5部。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另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

主持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交通運輸部“交通科技傑出成就獎”等十多項榮譽及獎勵。

2015年,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確實是這樣,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

鄭健龍院士衷心希望當代青年人在國家興旺強盛、社會持續進步、人們的物質條件與文化環境不斷優化的新時代,珍惜大好時光,刻苦學習鑽研勤奮努力工作,用優異的成績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家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少年輟學,讀夜校到博士畢業,攻克“公路癌症”,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是“龔老師說教育”,專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歡迎關注!

圖文來源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