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時間少得可憐。我眼中的自我價值源於工作上的成就、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做科研的日子裡,我構建了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力圖量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生活就像一套具有明確優化目標的算法:最大化個人影響力的同時就會最小化對該目標無益的任何事情。

但別以為我是一個完全忽視妻女的冷酷科學怪人。在我的算法中,準確地用剛好合適的時間來陪她們,得到“不被家人埋怨”的成就是算法優化目標之一。

當我覺得所花的時間達到了內心設定的標準後,就會立即回到工作中:回覆郵件、推出產品、投資其他公司以及做演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為了回覆從美國發來的電子郵件,我的生物鐘每晚都會準時在凌晨2點和5點叫醒我。

著了魔似的投身工作,使我成為世界上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之一。我建立了亞洲最好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成功創立了風險投資基金,寫了很多本暢銷書,還在社交媒體上積聚了一大批粉絲。以“客觀”標準衡量,我這套“個人”的算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時間少得可憐。我眼中的自我價值源於工作上的成就、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做科研的日子裡,我構建了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力圖量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生活就像一套具有明確優化目標的算法:最大化個人影響力的同時就會最小化對該目標無益的任何事情。

但別以為我是一個完全忽視妻女的冷酷科學怪人。在我的算法中,準確地用剛好合適的時間來陪她們,得到“不被家人埋怨”的成就是算法優化目標之一。

當我覺得所花的時間達到了內心設定的標準後,就會立即回到工作中:回覆郵件、推出產品、投資其他公司以及做演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為了回覆從美國發來的電子郵件,我的生物鐘每晚都會準時在凌晨2點和5點叫醒我。

著了魔似的投身工作,使我成為世界上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之一。我建立了亞洲最好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成功創立了風險投資基金,寫了很多本暢銷書,還在社交媒體上積聚了一大批粉絲。以“客觀”標準衡量,我這套“個人”的算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然而,一道晴天霹靂,讓這一切戛然而止。2013年9月,我被診斷為第四期淋巴癌。我的“生活算法”與個人成就構建的世界瞬間崩塌。它們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給我安慰,或者告訴我存在的意義。與其他被迫突然面對死亡的人一樣,我不只有對未來的恐懼,還有對於過往生活方式的遺憾,這些感情交織在一起,使我痛徹心扉。

從看到那張X光片開始,世界似乎融化成了絕望的旋渦,而我就在旋渦中心。災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沒有傷害任何人,我一直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想要創造出讓人們生活更安逸的科技,我用自己在中國的名望引導、鼓舞中國的年輕人……我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在53歲就要死去了?

這些想法都是由“我”而起,憑“我”的判斷,圍繞著“我”的價值。直到用黑色墨水一筆一畫地寫下妻子和女兒的名字時,我才從這種以自我為中心、自哀自憐的狀態中走出來。我真正悲傷的,不是我沒法活下去,而是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慷慨地和親人分享愛。

這麼多年來,我忽視了陪伴在身邊最親近的人,忽視了與他們分享愛的過程。我的家庭給了我溫暖和愛,而我卻用冷漠的計算迴應他們的愛。我想創造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機器,可最終我也變成了一個像機器一樣思考的人。

看到了結局,突然讓我的生活目標明晰起來,讓我從自我為中心的泥潭中走了出來。我不再問為什麼世界要如此待我,我開始提出新問題:為什麼我要拼命地讓自己成為工作的機器?為什麼我沒有多花些時間與家人、朋友分享愛?為什麼我忽略了做人的本質?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時間少得可憐。我眼中的自我價值源於工作上的成就、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做科研的日子裡,我構建了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力圖量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生活就像一套具有明確優化目標的算法:最大化個人影響力的同時就會最小化對該目標無益的任何事情。

但別以為我是一個完全忽視妻女的冷酷科學怪人。在我的算法中,準確地用剛好合適的時間來陪她們,得到“不被家人埋怨”的成就是算法優化目標之一。

當我覺得所花的時間達到了內心設定的標準後,就會立即回到工作中:回覆郵件、推出產品、投資其他公司以及做演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為了回覆從美國發來的電子郵件,我的生物鐘每晚都會準時在凌晨2點和5點叫醒我。

著了魔似的投身工作,使我成為世界上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之一。我建立了亞洲最好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成功創立了風險投資基金,寫了很多本暢銷書,還在社交媒體上積聚了一大批粉絲。以“客觀”標準衡量,我這套“個人”的算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然而,一道晴天霹靂,讓這一切戛然而止。2013年9月,我被診斷為第四期淋巴癌。我的“生活算法”與個人成就構建的世界瞬間崩塌。它們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給我安慰,或者告訴我存在的意義。與其他被迫突然面對死亡的人一樣,我不只有對未來的恐懼,還有對於過往生活方式的遺憾,這些感情交織在一起,使我痛徹心扉。

從看到那張X光片開始,世界似乎融化成了絕望的旋渦,而我就在旋渦中心。災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沒有傷害任何人,我一直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想要創造出讓人們生活更安逸的科技,我用自己在中國的名望引導、鼓舞中國的年輕人……我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在53歲就要死去了?

這些想法都是由“我”而起,憑“我”的判斷,圍繞著“我”的價值。直到用黑色墨水一筆一畫地寫下妻子和女兒的名字時,我才從這種以自我為中心、自哀自憐的狀態中走出來。我真正悲傷的,不是我沒法活下去,而是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慷慨地和親人分享愛。

這麼多年來,我忽視了陪伴在身邊最親近的人,忽視了與他們分享愛的過程。我的家庭給了我溫暖和愛,而我卻用冷漠的計算迴應他們的愛。我想創造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機器,可最終我也變成了一個像機器一樣思考的人。

看到了結局,突然讓我的生活目標明晰起來,讓我從自我為中心的泥潭中走了出來。我不再問為什麼世界要如此待我,我開始提出新問題:為什麼我要拼命地讓自己成為工作的機器?為什麼我沒有多花些時間與家人、朋友分享愛?為什麼我忽略了做人的本質?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的癌症慢慢好轉,我也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與死亡對抗的過程使我產生了不少頓悟,我重新確定了生活的重心,也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

在最後一刻成功避險的人大都有以下經驗。比如,你駕駛的車在高速路上急停,晚幾秒剎車就會造成一場事故。幾秒後,你會覺得一種麻刺感爬過皮膚,再蔓延至頭皮。當腎上腺素消散、肌肉放鬆後,大多數人默默發誓再也不會讓類似的情況發生。這個誓約也許能管用兩三天或者幾周。但很快,你就會重拾舊習。

在我進行化療、癌症開始好轉的時候,我發誓要謹記癌症帶給我的啟示。確診後幾周的時間裡,我經常夜不能寐,一遍遍地回顧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為什麼如此盲目。我告訴自己無論還有多少時間,都不能再讓自己成為一個機器。我不會靠著算法生活,也不會盡力優化變量。我會嘗試與愛我的人分享愛,並不是因為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是因為這樣讓我感覺良好且真實。我不想再成為一臺運轉的機器。做一個懂得愛人的人就夠了。

生病以來,家人給予我的關愛不斷地提醒著我這一點,同時這份感情也是治療期間支撐我的力量源泉。儘管這麼多年來我陪她們的時間很少,但在我生病後,我的妻子、姐姐們和兩個女兒馬上前來照顧我。

在讓人精疲力竭且似乎永無止境的化療過程中,先鈴始終陪著我、照顧我,睡覺的時候守在我床邊。化療會影響消化系統,有些正常的氣味和味道都會引起反胃或嘔吐。我的姐姐們給我送飯時,都會仔細注意我對每種氣味或味道的反應,不斷調整食譜和配料,以便我在治療期間也能享用她們在家裡烹煮的食物。

在治療期間,她們無私的關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感動得不能自已。她們親身示範了我頓悟到的一切。我把之前想通的所有內容整合起來,變成了澆灌我內心、隨我身體一起恢復健康的情感。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時間少得可憐。我眼中的自我價值源於工作上的成就、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做科研的日子裡,我構建了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力圖量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生活就像一套具有明確優化目標的算法:最大化個人影響力的同時就會最小化對該目標無益的任何事情。

但別以為我是一個完全忽視妻女的冷酷科學怪人。在我的算法中,準確地用剛好合適的時間來陪她們,得到“不被家人埋怨”的成就是算法優化目標之一。

當我覺得所花的時間達到了內心設定的標準後,就會立即回到工作中:回覆郵件、推出產品、投資其他公司以及做演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為了回覆從美國發來的電子郵件,我的生物鐘每晚都會準時在凌晨2點和5點叫醒我。

著了魔似的投身工作,使我成為世界上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之一。我建立了亞洲最好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成功創立了風險投資基金,寫了很多本暢銷書,還在社交媒體上積聚了一大批粉絲。以“客觀”標準衡量,我這套“個人”的算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然而,一道晴天霹靂,讓這一切戛然而止。2013年9月,我被診斷為第四期淋巴癌。我的“生活算法”與個人成就構建的世界瞬間崩塌。它們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給我安慰,或者告訴我存在的意義。與其他被迫突然面對死亡的人一樣,我不只有對未來的恐懼,還有對於過往生活方式的遺憾,這些感情交織在一起,使我痛徹心扉。

從看到那張X光片開始,世界似乎融化成了絕望的旋渦,而我就在旋渦中心。災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沒有傷害任何人,我一直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想要創造出讓人們生活更安逸的科技,我用自己在中國的名望引導、鼓舞中國的年輕人……我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在53歲就要死去了?

這些想法都是由“我”而起,憑“我”的判斷,圍繞著“我”的價值。直到用黑色墨水一筆一畫地寫下妻子和女兒的名字時,我才從這種以自我為中心、自哀自憐的狀態中走出來。我真正悲傷的,不是我沒法活下去,而是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慷慨地和親人分享愛。

這麼多年來,我忽視了陪伴在身邊最親近的人,忽視了與他們分享愛的過程。我的家庭給了我溫暖和愛,而我卻用冷漠的計算迴應他們的愛。我想創造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機器,可最終我也變成了一個像機器一樣思考的人。

看到了結局,突然讓我的生活目標明晰起來,讓我從自我為中心的泥潭中走了出來。我不再問為什麼世界要如此待我,我開始提出新問題:為什麼我要拼命地讓自己成為工作的機器?為什麼我沒有多花些時間與家人、朋友分享愛?為什麼我忽略了做人的本質?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的癌症慢慢好轉,我也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與死亡對抗的過程使我產生了不少頓悟,我重新確定了生活的重心,也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

在最後一刻成功避險的人大都有以下經驗。比如,你駕駛的車在高速路上急停,晚幾秒剎車就會造成一場事故。幾秒後,你會覺得一種麻刺感爬過皮膚,再蔓延至頭皮。當腎上腺素消散、肌肉放鬆後,大多數人默默發誓再也不會讓類似的情況發生。這個誓約也許能管用兩三天或者幾周。但很快,你就會重拾舊習。

在我進行化療、癌症開始好轉的時候,我發誓要謹記癌症帶給我的啟示。確診後幾周的時間裡,我經常夜不能寐,一遍遍地回顧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為什麼如此盲目。我告訴自己無論還有多少時間,都不能再讓自己成為一個機器。我不會靠著算法生活,也不會盡力優化變量。我會嘗試與愛我的人分享愛,並不是因為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是因為這樣讓我感覺良好且真實。我不想再成為一臺運轉的機器。做一個懂得愛人的人就夠了。

生病以來,家人給予我的關愛不斷地提醒著我這一點,同時這份感情也是治療期間支撐我的力量源泉。儘管這麼多年來我陪她們的時間很少,但在我生病後,我的妻子、姐姐們和兩個女兒馬上前來照顧我。

在讓人精疲力竭且似乎永無止境的化療過程中,先鈴始終陪著我、照顧我,睡覺的時候守在我床邊。化療會影響消化系統,有些正常的氣味和味道都會引起反胃或嘔吐。我的姐姐們給我送飯時,都會仔細注意我對每種氣味或味道的反應,不斷調整食譜和配料,以便我在治療期間也能享用她們在家裡烹煮的食物。

在治療期間,她們無私的關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感動得不能自已。她們親身示範了我頓悟到的一切。我把之前想通的所有內容整合起來,變成了澆灌我內心、隨我身體一起恢復健康的情感。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妻子和女兒,搬到離我年邁母親更近的地方居住。我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明顯減少,我把這些時間用來同年輕人見面,努力幫他們解決問題。我請求那些被我錯誤對待過的人原諒我,併力求成為更友善、更理解同事的人。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將自己的生活視作一個以影響力最大化為目標的算法。我把精力花在能為人們生活帶來意義的事情上——與身邊的人分享愛。

這次瀕臨死亡的經歷也讓我對人與人工智能如何共存的問題有了新的視角。確實,這項技術在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同時,也會消滅大量工作崗位。如果我們仍執著於將經濟價值與作為人類的存在意義畫等號的思維模式,那麼不僅向人工智能時代過渡的過程會毀滅我們的社會,同時還會對每個人的心理造成嚴重傷害。

但還有另一條路,一條利用人工智能讓我們變得更加“人性化”的路。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我相信它代表了我們的美好願望:我們不只是在人工智能時代生存,還希望獲得美好的生活。這條路將我的重心從機器帶回到“人”本身,從智能回到了“愛”。

推薦閱讀

"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人工智能的未來提出了一個深刻問題:

工作、價值和“人”的意義之間的關係。

這個問題在2013年9月的一天,像一道閃電擊中了我。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是一個工作狂。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為家庭和朋友留出的時間少得可憐。我眼中的自我價值源於工作上的成就、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以及在世界上擴展自己的影響力。

做科研的日子裡,我構建了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力圖量化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而生活就像一套具有明確優化目標的算法:最大化個人影響力的同時就會最小化對該目標無益的任何事情。

但別以為我是一個完全忽視妻女的冷酷科學怪人。在我的算法中,準確地用剛好合適的時間來陪她們,得到“不被家人埋怨”的成就是算法優化目標之一。

當我覺得所花的時間達到了內心設定的標準後,就會立即回到工作中:回覆郵件、推出產品、投資其他公司以及做演講。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為了回覆從美國發來的電子郵件,我的生物鐘每晚都會準時在凌晨2點和5點叫醒我。

著了魔似的投身工作,使我成為世界上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之一。我建立了亞洲最好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成功創立了風險投資基金,寫了很多本暢銷書,還在社交媒體上積聚了一大批粉絲。以“客觀”標準衡量,我這套“個人”的算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然而,一道晴天霹靂,讓這一切戛然而止。2013年9月,我被診斷為第四期淋巴癌。我的“生活算法”與個人成就構建的世界瞬間崩塌。它們既救不了我,也不能給我安慰,或者告訴我存在的意義。與其他被迫突然面對死亡的人一樣,我不只有對未來的恐懼,還有對於過往生活方式的遺憾,這些感情交織在一起,使我痛徹心扉。

從看到那張X光片開始,世界似乎融化成了絕望的旋渦,而我就在旋渦中心。災難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沒有傷害任何人,我一直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想要創造出讓人們生活更安逸的科技,我用自己在中國的名望引導、鼓舞中國的年輕人……我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在53歲就要死去了?

這些想法都是由“我”而起,憑“我”的判斷,圍繞著“我”的價值。直到用黑色墨水一筆一畫地寫下妻子和女兒的名字時,我才從這種以自我為中心、自哀自憐的狀態中走出來。我真正悲傷的,不是我沒法活下去,而是我活著的時候沒有慷慨地和親人分享愛。

這麼多年來,我忽視了陪伴在身邊最親近的人,忽視了與他們分享愛的過程。我的家庭給了我溫暖和愛,而我卻用冷漠的計算迴應他們的愛。我想創造像人類一樣思考的機器,可最終我也變成了一個像機器一樣思考的人。

看到了結局,突然讓我的生活目標明晰起來,讓我從自我為中心的泥潭中走了出來。我不再問為什麼世界要如此待我,我開始提出新問題:為什麼我要拼命地讓自己成為工作的機器?為什麼我沒有多花些時間與家人、朋友分享愛?為什麼我忽略了做人的本質?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的癌症慢慢好轉,我也能夠繼續生存下去。與死亡對抗的過程使我產生了不少頓悟,我重新確定了生活的重心,也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

在最後一刻成功避險的人大都有以下經驗。比如,你駕駛的車在高速路上急停,晚幾秒剎車就會造成一場事故。幾秒後,你會覺得一種麻刺感爬過皮膚,再蔓延至頭皮。當腎上腺素消散、肌肉放鬆後,大多數人默默發誓再也不會讓類似的情況發生。這個誓約也許能管用兩三天或者幾周。但很快,你就會重拾舊習。

在我進行化療、癌症開始好轉的時候,我發誓要謹記癌症帶給我的啟示。確診後幾周的時間裡,我經常夜不能寐,一遍遍地回顧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為什麼如此盲目。我告訴自己無論還有多少時間,都不能再讓自己成為一個機器。我不會靠著算法生活,也不會盡力優化變量。我會嘗試與愛我的人分享愛,並不是因為實現特定的目標,而是因為這樣讓我感覺良好且真實。我不想再成為一臺運轉的機器。做一個懂得愛人的人就夠了。

生病以來,家人給予我的關愛不斷地提醒著我這一點,同時這份感情也是治療期間支撐我的力量源泉。儘管這麼多年來我陪她們的時間很少,但在我生病後,我的妻子、姐姐們和兩個女兒馬上前來照顧我。

在讓人精疲力竭且似乎永無止境的化療過程中,先鈴始終陪著我、照顧我,睡覺的時候守在我床邊。化療會影響消化系統,有些正常的氣味和味道都會引起反胃或嘔吐。我的姐姐們給我送飯時,都會仔細注意我對每種氣味或味道的反應,不斷調整食譜和配料,以便我在治療期間也能享用她們在家裡烹煮的食物。

在治療期間,她們無私的關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感動得不能自已。她們親身示範了我頓悟到的一切。我把之前想通的所有內容整合起來,變成了澆灌我內心、隨我身體一起恢復健康的情感。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我開始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妻子和女兒,搬到離我年邁母親更近的地方居住。我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明顯減少,我把這些時間用來同年輕人見面,努力幫他們解決問題。我請求那些被我錯誤對待過的人原諒我,併力求成為更友善、更理解同事的人。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將自己的生活視作一個以影響力最大化為目標的算法。我把精力花在能為人們生活帶來意義的事情上——與身邊的人分享愛。

這次瀕臨死亡的經歷也讓我對人與人工智能如何共存的問題有了新的視角。確實,這項技術在創造巨大經濟價值的同時,也會消滅大量工作崗位。如果我們仍執著於將經濟價值與作為人類的存在意義畫等號的思維模式,那麼不僅向人工智能時代過渡的過程會毀滅我們的社會,同時還會對每個人的心理造成嚴重傷害。

但還有另一條路,一條利用人工智能讓我們變得更加“人性化”的路。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我相信它代表了我們的美好願望:我們不只是在人工智能時代生存,還希望獲得美好的生活。這條路將我的重心從機器帶回到“人”本身,從智能回到了“愛”。

推薦閱讀

李開復:一個癌症患者的思考


《AI·未來》

李開復

磨鐵圖書/浙江人民出版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