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綿陽 涪江 交通 中國綿陽新聞網 2019-07-29
"

綿陽新聞網訊 1967年7月1日竣工的東方紅大橋當屬綿陽城區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1999年9月又改建,由原12.6米增寬至26.1米),在這之前涪江兩岸的百姓往來唯仗舟楫。

"

綿陽新聞網訊 1967年7月1日竣工的東方紅大橋當屬綿陽城區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1999年9月又改建,由原12.6米增寬至26.1米),在這之前涪江兩岸的百姓往來唯仗舟楫。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東方紅大橋建成前 綿陽人渡船往返

東方紅大橋位於108國道川陝公路綿陽地段之要衝咽喉部位,涪江北岸龜山之陽,為川陝來往待渡之場所,1935年於此設北河汽車渡口。

楊松林從小在開元場長大,他回憶上世紀60年代時,開元場只有一家供銷社、一家副食店,供銷社的東西又只有農村戶能買,因此除了川陝往來的過客,開元場的人們也經常坐渡船去綿陽城裡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彼時開元場通往綿陽城區有兩個渡口,一個在碧水寺後門,一個是北河渡口。碧水寺後門為古渡口,人們想要坐船還得上坡下坎,費好一番功夫。東方紅大橋尚未修建,枯水期人們還有另一種到達對岸的方式——浮橋。

"

綿陽新聞網訊 1967年7月1日竣工的東方紅大橋當屬綿陽城區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1999年9月又改建,由原12.6米增寬至26.1米),在這之前涪江兩岸的百姓往來唯仗舟楫。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東方紅大橋建成前 綿陽人渡船往返

東方紅大橋位於108國道川陝公路綿陽地段之要衝咽喉部位,涪江北岸龜山之陽,為川陝來往待渡之場所,1935年於此設北河汽車渡口。

楊松林從小在開元場長大,他回憶上世紀60年代時,開元場只有一家供銷社、一家副食店,供銷社的東西又只有農村戶能買,因此除了川陝往來的過客,開元場的人們也經常坐渡船去綿陽城裡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彼時開元場通往綿陽城區有兩個渡口,一個在碧水寺後門,一個是北河渡口。碧水寺後門為古渡口,人們想要坐船還得上坡下坎,費好一番功夫。東方紅大橋尚未修建,枯水期人們還有另一種到達對岸的方式——浮橋。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那時每天清晨,天不見亮,浮橋就開始熱鬧起來。往來綿陽城區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朝浮橋湧來,有的擔著鮮嫩的蔬菜,有的揹著活蹦亂跳的雞鴨鵝兔。孩子們喜歡浮橋,和夥伴們跑到橋上去玩耍嬉戲,感受浮橋上下顛簸的刺激,分享船頭漁人收穫的喜悅。為了安全,船工會把他們趕下橋去,一陣陣嬉鬧聲散佈開來……半個世紀見證綿陽發展

"

綿陽新聞網訊 1967年7月1日竣工的東方紅大橋當屬綿陽城區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1999年9月又改建,由原12.6米增寬至26.1米),在這之前涪江兩岸的百姓往來唯仗舟楫。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東方紅大橋建成前 綿陽人渡船往返

東方紅大橋位於108國道川陝公路綿陽地段之要衝咽喉部位,涪江北岸龜山之陽,為川陝來往待渡之場所,1935年於此設北河汽車渡口。

楊松林從小在開元場長大,他回憶上世紀60年代時,開元場只有一家供銷社、一家副食店,供銷社的東西又只有農村戶能買,因此除了川陝往來的過客,開元場的人們也經常坐渡船去綿陽城裡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彼時開元場通往綿陽城區有兩個渡口,一個在碧水寺後門,一個是北河渡口。碧水寺後門為古渡口,人們想要坐船還得上坡下坎,費好一番功夫。東方紅大橋尚未修建,枯水期人們還有另一種到達對岸的方式——浮橋。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那時每天清晨,天不見亮,浮橋就開始熱鬧起來。往來綿陽城區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朝浮橋湧來,有的擔著鮮嫩的蔬菜,有的揹著活蹦亂跳的雞鴨鵝兔。孩子們喜歡浮橋,和夥伴們跑到橋上去玩耍嬉戲,感受浮橋上下顛簸的刺激,分享船頭漁人收穫的喜悅。為了安全,船工會把他們趕下橋去,一陣陣嬉鬧聲散佈開來……半個世紀見證綿陽發展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大橋名為“東方紅”,帶著濃濃的時代氣息,1964年,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即以此歌為開篇,歌曲紅遍了全國。東方紅大橋正是建設於上世紀60年代,1966年大橋開始建設,1967年7月1日建成。據《綿陽城鄉建設志》記載,1966年初,經省交通廳批准改渡(北河汽車渡口)為橋,由省交通廳勘察設計院設計為12孔裝配式T型橋樑。1966年3月由省交通廳路橋一處一隊施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1967年7月1日涪江上第一座大橋建成通車。橋長353.7米,橋面車行道寬8米,加兩邊人行道各2.3米,總寬12.6米;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鑽孔灌柱樁。建橋共用鋼材316噸、鐵件45噸、木料5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5302立方米。

東方紅大橋將涪江兩岸連接在一起,改變了川陝公路路過綿陽需要渡船過江的歷史。大橋按城市橋樑結構設計,照明設備齊全,日均通車流量8000餘輛次,人流量數萬人次。在1994年10月涪江二橋未建成之前,東方紅大橋成為城區交通最為繁忙擁塞的區段。

"

綿陽新聞網訊 1967年7月1日竣工的東方紅大橋當屬綿陽城區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1999年9月又改建,由原12.6米增寬至26.1米),在這之前涪江兩岸的百姓往來唯仗舟楫。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東方紅大橋建成前 綿陽人渡船往返

東方紅大橋位於108國道川陝公路綿陽地段之要衝咽喉部位,涪江北岸龜山之陽,為川陝來往待渡之場所,1935年於此設北河汽車渡口。

楊松林從小在開元場長大,他回憶上世紀60年代時,開元場只有一家供銷社、一家副食店,供銷社的東西又只有農村戶能買,因此除了川陝往來的過客,開元場的人們也經常坐渡船去綿陽城裡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彼時開元場通往綿陽城區有兩個渡口,一個在碧水寺後門,一個是北河渡口。碧水寺後門為古渡口,人們想要坐船還得上坡下坎,費好一番功夫。東方紅大橋尚未修建,枯水期人們還有另一種到達對岸的方式——浮橋。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那時每天清晨,天不見亮,浮橋就開始熱鬧起來。往來綿陽城區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朝浮橋湧來,有的擔著鮮嫩的蔬菜,有的揹著活蹦亂跳的雞鴨鵝兔。孩子們喜歡浮橋,和夥伴們跑到橋上去玩耍嬉戲,感受浮橋上下顛簸的刺激,分享船頭漁人收穫的喜悅。為了安全,船工會把他們趕下橋去,一陣陣嬉鬧聲散佈開來……半個世紀見證綿陽發展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大橋名為“東方紅”,帶著濃濃的時代氣息,1964年,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即以此歌為開篇,歌曲紅遍了全國。東方紅大橋正是建設於上世紀60年代,1966年大橋開始建設,1967年7月1日建成。據《綿陽城鄉建設志》記載,1966年初,經省交通廳批准改渡(北河汽車渡口)為橋,由省交通廳勘察設計院設計為12孔裝配式T型橋樑。1966年3月由省交通廳路橋一處一隊施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1967年7月1日涪江上第一座大橋建成通車。橋長353.7米,橋面車行道寬8米,加兩邊人行道各2.3米,總寬12.6米;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鑽孔灌柱樁。建橋共用鋼材316噸、鐵件45噸、木料5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5302立方米。

東方紅大橋將涪江兩岸連接在一起,改變了川陝公路路過綿陽需要渡船過江的歷史。大橋按城市橋樑結構設計,照明設備齊全,日均通車流量8000餘輛次,人流量數萬人次。在1994年10月涪江二橋未建成之前,東方紅大橋成為城區交通最為繁忙擁塞的區段。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寬度僅為12.6米的大橋已經不足以承擔往來流量,1999年東方紅大橋進行改建。改造後的東方紅大橋寬度增加到26.1米,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後來東方紅大橋又經歷了一些修建,如今,橫跨涪江的東方紅大橋連接涪城區和遊仙區,最大載重量約50噸,長達400米,寬約40米。

涪江上一座座大橋陸續修建,但東方紅大橋在綿陽人心中一直佔據著特殊的地位。半個多世紀以來,東方紅大橋見證了綿陽的發展、服務著涪江兩岸的百姓。夜幕初垂,涪江投影著大橋和兩岸的霓虹,裝飾著綿陽人的夢。

"

綿陽新聞網訊 1967年7月1日竣工的東方紅大橋當屬綿陽城區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1999年9月又改建,由原12.6米增寬至26.1米),在這之前涪江兩岸的百姓往來唯仗舟楫。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東方紅大橋建成前 綿陽人渡船往返

東方紅大橋位於108國道川陝公路綿陽地段之要衝咽喉部位,涪江北岸龜山之陽,為川陝來往待渡之場所,1935年於此設北河汽車渡口。

楊松林從小在開元場長大,他回憶上世紀60年代時,開元場只有一家供銷社、一家副食店,供銷社的東西又只有農村戶能買,因此除了川陝往來的過客,開元場的人們也經常坐渡船去綿陽城裡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彼時開元場通往綿陽城區有兩個渡口,一個在碧水寺後門,一個是北河渡口。碧水寺後門為古渡口,人們想要坐船還得上坡下坎,費好一番功夫。東方紅大橋尚未修建,枯水期人們還有另一種到達對岸的方式——浮橋。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那時每天清晨,天不見亮,浮橋就開始熱鬧起來。往來綿陽城區的人們從四面八方朝浮橋湧來,有的擔著鮮嫩的蔬菜,有的揹著活蹦亂跳的雞鴨鵝兔。孩子們喜歡浮橋,和夥伴們跑到橋上去玩耍嬉戲,感受浮橋上下顛簸的刺激,分享船頭漁人收穫的喜悅。為了安全,船工會把他們趕下橋去,一陣陣嬉鬧聲散佈開來……半個世紀見證綿陽發展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大橋名為“東方紅”,帶著濃濃的時代氣息,1964年,大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即以此歌為開篇,歌曲紅遍了全國。東方紅大橋正是建設於上世紀60年代,1966年大橋開始建設,1967年7月1日建成。據《綿陽城鄉建設志》記載,1966年初,經省交通廳批准改渡(北河汽車渡口)為橋,由省交通廳勘察設計院設計為12孔裝配式T型橋樑。1966年3月由省交通廳路橋一處一隊施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1967年7月1日涪江上第一座大橋建成通車。橋長353.7米,橋面車行道寬8米,加兩邊人行道各2.3米,總寬12.6米;下部結構為鋼筋混凝土鑽孔灌柱樁。建橋共用鋼材316噸、鐵件45噸、木料500立方米、土石方工程5302立方米。

東方紅大橋將涪江兩岸連接在一起,改變了川陝公路路過綿陽需要渡船過江的歷史。大橋按城市橋樑結構設計,照明設備齊全,日均通車流量8000餘輛次,人流量數萬人次。在1994年10月涪江二橋未建成之前,東方紅大橋成為城區交通最為繁忙擁塞的區段。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寬度僅為12.6米的大橋已經不足以承擔往來流量,1999年東方紅大橋進行改建。改造後的東方紅大橋寬度增加到26.1米,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後來東方紅大橋又經歷了一些修建,如今,橫跨涪江的東方紅大橋連接涪城區和遊仙區,最大載重量約50噸,長達400米,寬約40米。

涪江上一座座大橋陸續修建,但東方紅大橋在綿陽人心中一直佔據著特殊的地位。半個多世紀以來,東方紅大橋見證了綿陽的發展、服務著涪江兩岸的百姓。夜幕初垂,涪江投影著大橋和兩岸的霓虹,裝飾著綿陽人的夢。

綿陽的橋|東方紅大橋:綿陽第一座現代化公路大橋

(綿陽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曹雨婷/文 任明勇/圖)

編輯:蔣小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