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

三臺杜甫草堂、坐落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也是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

三臺杜甫草堂、坐落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也是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臺縣城)1年另8個月,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餘首詩。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後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頭山詠吟故事,在縣城西郊梓州公園牛頭山頂明代工部草堂遺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與園林相結合的仿古建築群,為縣城最大的旅遊景點。

"

三臺杜甫草堂、坐落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也是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臺縣城)1年另8個月,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餘首詩。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後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頭山詠吟故事,在縣城西郊梓州公園牛頭山頂明代工部草堂遺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與園林相結合的仿古建築群,為縣城最大的旅遊景點。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據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

三臺杜甫草堂、坐落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也是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臺縣城)1年另8個月,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餘首詩。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後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頭山詠吟故事,在縣城西郊梓州公園牛頭山頂明代工部草堂遺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與園林相結合的仿古建築群,為縣城最大的旅遊景點。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據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於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築群。草堂內詩聖生平館,中院宏偉的詩史堂,花木扶疏的後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豔,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詩人撫袖昂首,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離開四川后,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

三臺杜甫草堂、坐落在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城西牛頭山上,是繼成都杜甫草堂之後的四川第二大杜甫紀念堂,也是是三臺最大的公園牛頭山公園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臺縣城)1年另8個月,寫下了包括不少名篇的100餘首詩。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後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頭山詠吟故事,在縣城西郊梓州公園牛頭山頂明代工部草堂遺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與園林相結合的仿古建築群,為縣城最大的旅遊景點。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據史載,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遺址上,於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園林建築群。草堂內詩聖生平館,中院宏偉的詩史堂,花木扶疏的後院。暖融融的春陽下,幾樹海棠開得正豔,火焰般的花朵給清靜的小院平添了幾分亮色。碧綠的荷池中佇立著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詩人撫袖昂首,滿含憂患的雙眼遙望著遠方。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離開四川后,終因病痛纏身,窮困潦倒而客死於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還鄉"對於詩人來說,只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

亭臺樓榭,花團錦簇,佳木林立,風景迷人,四川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走進虛掩著的大門,便是草堂前院,這裡綠竹小徑環合,亭臺迴廊勾連,小巧而典雅的蓮池旁,建有杜甫生平紀念館。來到這裡,時光彷彿又回到久遠……眼前,浮現出一幅戰火連綿,生靈塗炭,人民顛沛,哀鴻遍野的"安史之亂"後的社會生活圖畫。公元762年,棄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戰亂,無奈之下的詩人只好從西川節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東川節度使治所的梓州。"世亂鬱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他寄人籬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雖然梓州一帶有眾多的名勝和美好山川可供遊歷,但詩人感觸最深的還是世上瘡痍和民間疾苦。"五年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梓州前後共生活了一年零八個月,留下了近150首詩作,其中包括被後世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些詩篇作為現存1400多首杜詩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敘事抒情、思鄉懷友、傷時憂國,都深切地表達了詩人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和對祖國命運的關切,這些詩篇,也形象地記錄了一個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古人曰: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得失。杜甫留給我們的是一段可鑑的"詩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