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西紅柿:西紅柿有助於美白、防晒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最新研究證明,西紅柿還有助於展平新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並且預防黑眼圈,可謂是一舉多得。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西紅柿:西紅柿有助於美白、防晒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最新研究證明,西紅柿還有助於展平新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並且預防黑眼圈,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藕:藕既可當水果,又可作佳餚,生啖熟食兩相宜。藕不論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生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適用於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婦女產後忌食生冷,惟獨不忌藕,就是因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間有“新採嫩藕勝太醫”之說。熟藕,其色由白變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食補佳品。而用藕加工製成的藕粉,既富營養,又易於消化,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之功效,實為老幼體虛者理想的營養佳品。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西紅柿:西紅柿有助於美白、防晒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最新研究證明,西紅柿還有助於展平新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並且預防黑眼圈,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藕:藕既可當水果,又可作佳餚,生啖熟食兩相宜。藕不論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生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適用於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婦女產後忌食生冷,惟獨不忌藕,就是因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間有“新採嫩藕勝太醫”之說。熟藕,其色由白變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食補佳品。而用藕加工製成的藕粉,既富營養,又易於消化,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之功效,實為老幼體虛者理想的營養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胡蘿蔔:從小就聽說胡蘿蔔又叫小人蔘,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還有助於保持皮膚彈性,對健康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西紅柿:西紅柿有助於美白、防晒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最新研究證明,西紅柿還有助於展平新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並且預防黑眼圈,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藕:藕既可當水果,又可作佳餚,生啖熟食兩相宜。藕不論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生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適用於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婦女產後忌食生冷,惟獨不忌藕,就是因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間有“新採嫩藕勝太醫”之說。熟藕,其色由白變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食補佳品。而用藕加工製成的藕粉,既富營養,又易於消化,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之功效,實為老幼體虛者理想的營養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胡蘿蔔:從小就聽說胡蘿蔔又叫小人蔘,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還有助於保持皮膚彈性,對健康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蜂蜜: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維生素及糖類,對於皮膚是絕佳的保養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還可潤肺去燥,從內養外。

"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但對很多人來說,立秋在身體感受上的變化並不大。“秋老虎”的餘威甚於夏熱。

雖然還那麼熱,但從第一片梧桐葉子落下開始,天地間陰陽的變化已經悄悄轉換了形勢。立秋是一年圓運動的起點,陰陽之氣由夏長轉為秋收,由浮轉為降,人體氣血亦同,要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蓄積能量了。

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艾灸--培補元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併為越冬做準備。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季莫貪涼,艾灸養生很重要

秋季天氣轉涼,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體內的陽氣也是呈現內斂的狀態——立秋標誌著我們進入“收”,因此要注重收斂陽氣。

在起居方面,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人極易疲倦乏力,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溼邪內蘊,陰陽失衡。因此秋季養生“養”與“收”必須兼具。

而在“養”這一方面,艾灸是關鍵,科學地進行艾灸保健可以達到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

立秋艾灸三大益處

提高人體免疫力

立秋後天氣變化多樣,寒熱交雜,免疫力易下降。艾灸可以補充氣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通經活絡,運氣活血

立秋後風大幹燥,水分和膠原蛋白會加速流失。此時艾灸,有固攝津液、潤膚抗衰、濡養臟腑的作用。

祛溼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後日照減少氣溫下降,寒涼之氣漸多,易造成血瘀氣滯,胸悶氣短。艾灸能夠溫陽驅寒、活血化瘀。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秋季宜艾灸這個幾個穴位

身體調理類

1、肺俞穴:調節呼吸系統

肺俞穴是肺氣轉輸、輸注之處。艾灸該穴對改善肺臟功能,消除肺臟功能失常等證候具有一定功效。如咳嗽、哮喘、咳血、肺癆及過敏性鼻炎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肺俞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2、豐隆穴:健脾祛溼

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溼。另外,艾灸谷穴艾、足三裡、解溪穴等也都有祛溼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後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這個地方就是豐隆穴。

3、中脘穴: 調節腸胃

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噁心、燒心、噯氣等。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體質改善類

1、足三裡:改善機體免疫力

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祕決,一直為古今醫學大家和養生大家所珍視。

中醫認為,人體足三裡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艾灸該穴位,可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溼,增強抗病能力。

女性艾灸足三裡則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裡,則筋骨強壯,精力充沛。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2、關元穴:調節內分泌、治痛經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常艾灸關元穴,可起到治痛經、補腎虛、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用仰臥的姿勢,四手指併攏,將併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下方,肚臍下正中線與手指交叉的地方就是關元穴。

恢復放鬆類

1、合谷穴:鎮靜止痛、治感冒

據經絡理論以及實踐證明,艾灸合谷穴,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腫、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緩解。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當虎口與第一、二掌骨結合部連線的中點;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即是。

2、膻中穴:活血通絡

膻中在人體軀幹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臟腑之氣匯聚的地方。艾灸膻中穴,可以擴張血管,調整心臟功能,還可調節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咳嗽、呃逆等症。

艾灸的作用很多,但由於個人使用方法及艾灸的穴位不同,同時加上每個人體質的區別,在效果上也會存在差異。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取穴方法:仰臥平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就是膻中穴,它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

艾灸期間尤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飯後不宜艾灸,建議2—3個小時後進行,注意保暖;

② 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飢,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③ 艾灸過程中可多喝溫開水,便於排毒;

④ 艾灸完,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故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手洗臉,隔幾小時後再洗澡。

⑤ 艾灸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多休息。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艾灸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有的人會發燒、牙痛、耳鳴、流鼻血、咽喉發乾發癢,有的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過多或者過少的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這些現象反覆出現,可以減慢艾灸的頻率,隔日施灸,直到症狀減輕後,改為保健灸。

立秋飲食有講究

飲食養生

原則:少辛增酸

《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辛味發散瀉肺,酸味收斂肺氣,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

少吃薑、韭、辣椒等辛味食物

多食酸味果蔬,如:橘子、檸檬、葡萄、蘋果、石榴、楊梅、柚子、楊桃等以收斂肺氣。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可適當食用芝麻、百合、蓮子、蜂蜜、藕、銀耳、山藥、石斛、乳製品等。

百合蓮子蓮藕湯

材料:(2~4人量)粉蓮藕250克;鮮蓮子50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

做法:1、將蓮藕洗淨,切小粒,鮮蓮子洗淨(不去蓮子心),鮮百合洗淨。2、三者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至蓮藕、蓮子酥軟即成,調入冰糖,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

立秋吃什麼水果

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常食用,對神經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幹後,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甘蔗:汁性平味甘,為解熱、生津、潤燥、滋養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鎮咳、治噎止嘔,有“天生復脈湯”之美稱。中醫常把其作清涼生津劑,用於治療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高燒煩渴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大棗:養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髒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柿子:有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之功效。鮮柿生食,對肺癆咳嗽虛熱肺痿、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等症有良效。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脣爛、心中煩熱、熱痢等症。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石榴: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乾、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養生食品

食物抗歲月侵襲的魔力,要遠比那些瓶瓶罐罐裡價值不菲的化妝品和保健品來得更省事、更有效。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1、大豆:大豆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好的食品,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裡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2、海帶:海帶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調節血液的酸鹼度,防止皮膚過多分泌油脂。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3、西紅柿:西紅柿有助於美白、防晒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最新研究證明,西紅柿還有助於展平新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並且預防黑眼圈,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4、藕:藕既可當水果,又可作佳餚,生啖熟食兩相宜。藕不論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生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適用於煩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婦女產後忌食生冷,惟獨不忌藕,就是因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間有“新採嫩藕勝太醫”之說。熟藕,其色由白變紫,有養胃滋陰、健脾益氣的功效,是一種很好的食補佳品。而用藕加工製成的藕粉,既富營養,又易於消化,有養血止血、調中開胃之功效,實為老幼體虛者理想的營養佳品。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5、胡蘿蔔:從小就聽說胡蘿蔔又叫小人蔘,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能增強皮膚的抗損傷能力,還有助於保持皮膚彈性,對健康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6、蜂蜜: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維生素及糖類,對於皮膚是絕佳的保養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還可潤肺去燥,從內養外。

三伏天撞立秋,應節氣、順天時

7、蘋果: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此外,在眾多的水果和蔬菜中美國人排出了對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蘋果排名第一,因為蘋果富含纖維物質,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降低心臟病發病率,還可以減肥。許多美國人把蘋果作為瘦身必備,每週節食一天,這一天只吃蘋果,號稱“蘋果日”。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翃笙

⊙運營編號:YNZY0007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