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兩個人都是知識淵博的人,兩人是一個時代的人,都是春秋晚期的人。孔子比老子小,至於小了多少歲,已無法考證了。

孔子當時積極奔命於各國之間,主張自己的學說(周禮和仁政);但是事與願違,孔子處處碰壁,沒有國君採納其主張。那時孔子還年輕,未免出現沮喪而迷茫的心境。孔子聽說周朝的收藏史老聃,是一個博學的聖人,便欲求教。

孔子於是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 南宮敬叔聽罷,隨即報請魯君。魯君準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老子見到孔子從千里之外殷勤而來,十分高興,問道:“你積極求索,是否得道了?”

孔子答道:“學生致力求道20餘年,至今未見大道。願請先生指點迷津。”

老子說道:“大道無形。假如道有其形質,可以觸摸,可以送人,那麼大家就會爭相將道送給君王邀功了。如果大道可以用語言說清楚,那麼人人都會將道說給自己的親人聽了。如果大道可以傳給別人,大家都會將道傳給自己的子女的。然而,上面所說的,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一個人對於大道沒有深刻的認識,大道是不會到他心中紮根的。”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孔子說道:“學生通讀了《詩經》、《書經》、《周禮》、《周樂》、《易經》、《春秋》,並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自認為盡得周公、召公之精髓。於是拜謁了70多個國君,然而無一國君肯採納我的意見。看來,說服人的工作確實太難做了。”

老子微笑道:“你的所謂的‘六藝’,都是先王時代的舊東西,試問有什麼用呢?你要知道,這些陳舊的東西,猶如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跡,只是腳印而已;而踏出腳印的‘真身’,你是看不到的。”

老子還帶著孔子訪當朝大夫萇弘,萇弘是當時著名的樂師,樂藝精湛,他教授孔子樂藝。並且領孔子參觀祭神的典禮,教給孔子許多禮儀,令孔子感慨萬千。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幾天後,孔子辭別老子;老子也不強留,送孔子到官舍之外。老子說道:

“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子聽罷,動情的說道:“弟子一定將老師的話刻在心中。”孔子走到黃河邊上,見到洶湧彭拜的黃河水,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老子聽到孔子的話,繼續說道:

“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子向老子解釋道:“學生是憂慮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頻繁,百姓受苦。故嘆人生之短暫也。”

老子對著浩瀚的黃河之水,對孔子說道:“你為何不學習水之德呢?”孔子問:“水有何德?”老子答道: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 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子聽了此番言語,大為驚異,突然大悟。孔子對老子說:“老師此言,使弟子茅塞頓開,著實受益匪淺,令弟子終身難忘。弟子一生之疑慮,盡被老師寥寥數語而解!”孔子說罷,似乎得到了此生最為根本的東西;孔子拜辭老子,與南宮敬叔乘車回魯國去了。

孔子見到老子之後,老子說了什麼?孔子三天不說話

孔子從老子處回來後,三天不開口說話。子貢很奇怪,問孔子為什麼如此。

孔子答道:“我遇見有人的思維像飛鳥一樣活躍時,我可以用像弓箭一樣銳利的論點射住而制服他。如果對方的思維如麋鹿一樣放縱無制,我可以驅使獵犬去追逐他,也可以用我的論點制服他。

如果對方的思維像魚一樣遨遊在像深淵的理論中,我可以用釣鉤來捕獲他。然而假如對方的思想似龍一般,騰雲駕霧,而遨遊於太虛幻境,無形無影,令人無法捉摸,我就無法去追逐和捕捉了。

我見到老子,覺得他的思想境界就如遨遊於天宇之中的神龍,使我無任何言語可以去反駁他,我很久心神不定,難以測知老子是人還是神。老聃,真是我的老師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