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

今天是孔子的誕辰,也是教師節,祝願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學校者教書育人, 師道者授業解惑,今天我就來解一解中庸之道,我們先看看《論語》是怎麼講的?

一、《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中道”。

"

今天是孔子的誕辰,也是教師節,祝願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學校者教書育人, 師道者授業解惑,今天我就來解一解中庸之道,我們先看看《論語》是怎麼講的?

一、《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中道”。

《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孔子為《周易》作《易傳》,太極是孔子命名的,《易經》核心思想是“中”,八卦的五卦叫“中宮”是八卦運轉的核心,要站在《易經》角度去解讀《論語》,因為《論語》的本質是對《易經》的解讀。

《論語》裡講“過猶不及”,又講“不二過”。過與不過都不行,就是取“中”。對應《易經》否卦泰卦、大過卦小過卦,“過猶不及”對應的否卦泰卦,就是取“中”,不然就會否極泰來,“不二過”對應的大過卦,小過卦,不要大過、不要小過就是取“中”。《論語》又進一步明確了“中道”思想,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這句話是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應的,意思就是你的身還沒修成,當沒有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而盲目行道,“中”的道就會偏廢。

《論語庸也》進一步講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對應《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多言數窮對應的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如守中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指“中”,有些人講“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簡直幼稚至極,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中”——萬變不離其中

道就是自然,德就是人順應自然而為。

"

今天是孔子的誕辰,也是教師節,祝願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學校者教書育人, 師道者授業解惑,今天我就來解一解中庸之道,我們先看看《論語》是怎麼講的?

一、《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中道”。

《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孔子為《周易》作《易傳》,太極是孔子命名的,《易經》核心思想是“中”,八卦的五卦叫“中宮”是八卦運轉的核心,要站在《易經》角度去解讀《論語》,因為《論語》的本質是對《易經》的解讀。

《論語》裡講“過猶不及”,又講“不二過”。過與不過都不行,就是取“中”。對應《易經》否卦泰卦、大過卦小過卦,“過猶不及”對應的否卦泰卦,就是取“中”,不然就會否極泰來,“不二過”對應的大過卦,小過卦,不要大過、不要小過就是取“中”。《論語》又進一步明確了“中道”思想,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這句話是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應的,意思就是你的身還沒修成,當沒有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而盲目行道,“中”的道就會偏廢。

《論語庸也》進一步講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對應《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多言數窮對應的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如守中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指“中”,有些人講“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簡直幼稚至極,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中”——萬變不離其中

道就是自然,德就是人順應自然而為。

《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二、應對事物、學問矛盾的兩面性“中庸之道”

孔子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從內到外不斷把自己的學問應用,是合在一起的,孔子也發現了學問的兩面性,提出了“中庸”的思想。

後世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部分解成了兩面性:

治國被韓非子、墨子分成了“刑法”、“兼愛”;

治國又被蘇秦、張儀分成了“合縱”、“連橫”;

兩者都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修身被孟子、荀子分成了“性善說”、“性惡說”;

荀子的“性惡說”,故韓非子主張“刑法”;

孟子的“性善說”,故墨子主張“兼愛”。

兩者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刑法”是依法治國,“兼愛”是以德治國,故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因為是統一的關係,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人感應”;

因為又是對立的關係,朱熹提出“天人分開”,也就是“存天理,滅人慾”。

心學被王陽明、李宗吾分成了“致良知”、“厚黑學”(三省吾身,身心合一,身指:心)!

二者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心有陰暗面要“教育”,心良知面要“愛護”,故孩子的成長要“教育”“愛護”相結合。

每門學問都被分成了正反兩面,當有人提出來一面的時候,於是就有人提出來另一面,當“性善說”“致良知”問世,就會有人提出“性惡說”“厚黑學”,卻忽視了孔子的警示“中庸之道”。

三、矛盾的兩面性終極答案《矛盾論》

從“性善說”“性惡說”開始,事物的兩面性給中國人帶來了大量的苦惱,當有人提出來一面的時候,於是就有人提出來另一面,產生了大量的“俗話說”“俗話又說”。俗話說:人定勝天;俗話又說:天意難違!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俗話又說:人多嘴雜!等等閒談“俗話說”“俗話又說”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誠信”“善良”,進入社會後產生甚多痛苦,就是不明白事物矛盾的兩面性,就像萬事有陰陽,有白天就有黑夜的道理一樣,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

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存在統一和對立的關係,要辯證的看待事物的矛盾,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了《矛盾論》。毛主席深刻闡述了對立和統一的規律,提出了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思想,該書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兩種宇宙觀、主要矛和次要矛盾、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得出的總結。

所以,“中庸之道”本質上就是《矛盾論》。

更多諸子百家解讀,文化想象解讀關注我!

《世界論》解讀諸子百家,對易經、道德經、論語、佛學全新梳理

《世界論》全新梳理解讀《論語》

《世界論》:老子的《道德經》到底在傳遞什麼?

閒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閒談人性,孟子“性善說”和荀子“性惡說”誰有理

閒談“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

“可憐的娃兒”秦始皇,誰能給我一點愛

閒談“孟姜女為什麼要哭倒長城”

閒談“俗話說”“俗話又說”

閒談“矛盾寓言故事”新解

閒談“為什麼會有厚黑學”

閒談“王安石司馬光變法之爭”,誰更像政治上的低能兒?

"

今天是孔子的誕辰,也是教師節,祝願所有老師教師節快樂!學校者教書育人, 師道者授業解惑,今天我就來解一解中庸之道,我們先看看《論語》是怎麼講的?

一、《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中道”。

《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孔子為《周易》作《易傳》,太極是孔子命名的,《易經》核心思想是“中”,八卦的五卦叫“中宮”是八卦運轉的核心,要站在《易經》角度去解讀《論語》,因為《論語》的本質是對《易經》的解讀。

《論語》裡講“過猶不及”,又講“不二過”。過與不過都不行,就是取“中”。對應《易經》否卦泰卦、大過卦小過卦,“過猶不及”對應的否卦泰卦,就是取“中”,不然就會否極泰來,“不二過”對應的大過卦,小過卦,不要大過、不要小過就是取“中”。《論語》又進一步明確了“中道”思想,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這句話是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應的,意思就是你的身還沒修成,當沒有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而盲目行道,“中”的道就會偏廢。

《論語庸也》進一步講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對應《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多言數窮對應的是道可道、非常道,不如守中就是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指“中”,有些人講“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句話簡直幼稚至極,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中”——萬變不離其中

道就是自然,德就是人順應自然而為。

《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二、應對事物、學問矛盾的兩面性“中庸之道”

孔子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從內到外不斷把自己的學問應用,是合在一起的,孔子也發現了學問的兩面性,提出了“中庸”的思想。

後世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全部分解成了兩面性:

治國被韓非子、墨子分成了“刑法”、“兼愛”;

治國又被蘇秦、張儀分成了“合縱”、“連橫”;

兩者都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修身被孟子、荀子分成了“性善說”、“性惡說”;

荀子的“性惡說”,故韓非子主張“刑法”;

孟子的“性善說”,故墨子主張“兼愛”。

兩者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刑法”是依法治國,“兼愛”是以德治國,故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因為是統一的關係,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也就是“天人感應”;

因為又是對立的關係,朱熹提出“天人分開”,也就是“存天理,滅人慾”。

心學被王陽明、李宗吾分成了“致良知”、“厚黑學”(三省吾身,身心合一,身指:心)!

二者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心有陰暗面要“教育”,心良知面要“愛護”,故孩子的成長要“教育”“愛護”相結合。

每門學問都被分成了正反兩面,當有人提出來一面的時候,於是就有人提出來另一面,當“性善說”“致良知”問世,就會有人提出“性惡說”“厚黑學”,卻忽視了孔子的警示“中庸之道”。

三、矛盾的兩面性終極答案《矛盾論》

從“性善說”“性惡說”開始,事物的兩面性給中國人帶來了大量的苦惱,當有人提出來一面的時候,於是就有人提出來另一面,產生了大量的“俗話說”“俗話又說”。俗話說:人定勝天;俗話又說:天意難違!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俗話又說:人多嘴雜!等等閒談“俗話說”“俗話又說”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誠信”“善良”,進入社會後產生甚多痛苦,就是不明白事物矛盾的兩面性,就像萬事有陰陽,有白天就有黑夜的道理一樣,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

因為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存在統一和對立的關係,要辯證的看待事物的矛盾,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了《矛盾論》。毛主席深刻闡述了對立和統一的規律,提出了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思想,該書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從兩種宇宙觀、主要矛和次要矛盾、矛盾的統一性和鬥爭性得出的總結。

所以,“中庸之道”本質上就是《矛盾論》。

更多諸子百家解讀,文化想象解讀關注我!

《世界論》解讀諸子百家,對易經、道德經、論語、佛學全新梳理

《世界論》全新梳理解讀《論語》

《世界論》:老子的《道德經》到底在傳遞什麼?

閒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閒談人性,孟子“性善說”和荀子“性惡說”誰有理

閒談“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

“可憐的娃兒”秦始皇,誰能給我一點愛

閒談“孟姜女為什麼要哭倒長城”

閒談“俗話說”“俗話又說”

閒談“矛盾寓言故事”新解

閒談“為什麼會有厚黑學”

閒談“王安石司馬光變法之爭”,誰更像政治上的低能兒?

《世界論》“孔子的中庸之道到底是什麼意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