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在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實,這裡的大阿哥並非簡單指出生順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過四位皇子,如果把他們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為什麼還稱他為大阿哥呢?因為四位兄長都在一歲兩歲時不幸夭折了,長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吧。

《康熙王朝》說大阿哥武藝高強,年紀輕輕就被調到福建打仗,一開始取勝,後來貪功冒進,吃了敗仗,還要地方官給他背黑鍋。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記錄,而且他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康熙平臺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無人,也不至於派一個十歲的小孩去前線作戰。

至於征討葛尓丹,大阿哥的確參與了,在電視劇中,大阿哥親自走到葛尓丹面前,當著藍齊兒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實上,葛尓丹並沒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敗後患病而亡的。

不過胤禔的結局倒是挺符合史實。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與父皇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胤禔就上奏皇帝說:“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殺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聞言大怒,朕怎麼生了你這個狼心狗肺的兒子。

政敵見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順便將他詛咒太子的事情也揭發出來,於是數罪併罰,褫奪爵位,幽禁終身。電視劇中,大阿哥被抓時,一直喊著“兒臣絕無悖逆之心”,這與府裡查抄到的厭勝之物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心的險惡、政治鬥爭的虛偽。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在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實,這裡的大阿哥並非簡單指出生順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過四位皇子,如果把他們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為什麼還稱他為大阿哥呢?因為四位兄長都在一歲兩歲時不幸夭折了,長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吧。

《康熙王朝》說大阿哥武藝高強,年紀輕輕就被調到福建打仗,一開始取勝,後來貪功冒進,吃了敗仗,還要地方官給他背黑鍋。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記錄,而且他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康熙平臺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無人,也不至於派一個十歲的小孩去前線作戰。

至於征討葛尓丹,大阿哥的確參與了,在電視劇中,大阿哥親自走到葛尓丹面前,當著藍齊兒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實上,葛尓丹並沒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敗後患病而亡的。

不過胤禔的結局倒是挺符合史實。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與父皇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胤禔就上奏皇帝說:“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殺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聞言大怒,朕怎麼生了你這個狼心狗肺的兒子。

政敵見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順便將他詛咒太子的事情也揭發出來,於是數罪併罰,褫奪爵位,幽禁終身。電視劇中,大阿哥被抓時,一直喊著“兒臣絕無悖逆之心”,這與府裡查抄到的厭勝之物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心的險惡、政治鬥爭的虛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大阿哥最後的死亡時間,《康熙王朝》沒有交代,這是正常的。因為大阿哥逝世於雍正十二年,享年六十三歲。他病故後的次年,雍正皇帝也駕崩了。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六年裡,大阿哥的仕途的確很悲劇,既沒有爵位,也沒有官職,連人身自由都蕩然無存了。雍正得知他的死訊,命令下屬按照固山貝子的的品級安葬,算是給了點恩惠。

雖然事業上不咋地,但是在生兒育女這方面,胤禔很幸福。他一輩子共有二十九個子女,其中有二十個是在他落馬後出生的。他的幼子弘屯,生於雍正十年,此時胤禔已經年過六旬了。看來過於乏味的生活,讓這位昔日的大阿哥只好醉心於床笫之歡了。

大學士李光地

在整部劇中,李光地的戲份非常多,從平定臺灣到大結局,都有他的身影。年輕時,他並沒有走出書房、報效朝廷的打算,後來在藍齊兒的點撥下,逐漸走上仕途。

平定臺灣後,他被調入中央,與明珠、索額圖鬥來鬥去,最終幫助康熙扳倒他們。就在成功之時,康熙突然對李光地說:臺澎缺一個知縣。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光地瞬間秒懂,皇帝想要他去臺澎做知縣。於是向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有生之年,不想再回大陸了。康熙也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意圖:李光地為人過於歹毒,不能留著他,禍害後繼之君。

藍齊兒這個角色是虛構的,李光地並沒有得到過公主的芳心,甚至互通情書什麼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光地的年齡並非和康熙的女兒一樣大,相反,他比康熙本人還要大個十幾歲。他生於崇禎十五年,福建人,康熙三年鄉試中舉,康熙九年中進士。康熙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所以李光地的年齡、為官時間都要比電視劇裡早得多。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在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實,這裡的大阿哥並非簡單指出生順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過四位皇子,如果把他們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為什麼還稱他為大阿哥呢?因為四位兄長都在一歲兩歲時不幸夭折了,長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吧。

《康熙王朝》說大阿哥武藝高強,年紀輕輕就被調到福建打仗,一開始取勝,後來貪功冒進,吃了敗仗,還要地方官給他背黑鍋。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記錄,而且他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康熙平臺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無人,也不至於派一個十歲的小孩去前線作戰。

至於征討葛尓丹,大阿哥的確參與了,在電視劇中,大阿哥親自走到葛尓丹面前,當著藍齊兒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實上,葛尓丹並沒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敗後患病而亡的。

不過胤禔的結局倒是挺符合史實。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與父皇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胤禔就上奏皇帝說:“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殺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聞言大怒,朕怎麼生了你這個狼心狗肺的兒子。

政敵見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順便將他詛咒太子的事情也揭發出來,於是數罪併罰,褫奪爵位,幽禁終身。電視劇中,大阿哥被抓時,一直喊著“兒臣絕無悖逆之心”,這與府裡查抄到的厭勝之物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心的險惡、政治鬥爭的虛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大阿哥最後的死亡時間,《康熙王朝》沒有交代,這是正常的。因為大阿哥逝世於雍正十二年,享年六十三歲。他病故後的次年,雍正皇帝也駕崩了。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六年裡,大阿哥的仕途的確很悲劇,既沒有爵位,也沒有官職,連人身自由都蕩然無存了。雍正得知他的死訊,命令下屬按照固山貝子的的品級安葬,算是給了點恩惠。

雖然事業上不咋地,但是在生兒育女這方面,胤禔很幸福。他一輩子共有二十九個子女,其中有二十個是在他落馬後出生的。他的幼子弘屯,生於雍正十年,此時胤禔已經年過六旬了。看來過於乏味的生活,讓這位昔日的大阿哥只好醉心於床笫之歡了。

大學士李光地

在整部劇中,李光地的戲份非常多,從平定臺灣到大結局,都有他的身影。年輕時,他並沒有走出書房、報效朝廷的打算,後來在藍齊兒的點撥下,逐漸走上仕途。

平定臺灣後,他被調入中央,與明珠、索額圖鬥來鬥去,最終幫助康熙扳倒他們。就在成功之時,康熙突然對李光地說:臺澎缺一個知縣。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光地瞬間秒懂,皇帝想要他去臺澎做知縣。於是向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有生之年,不想再回大陸了。康熙也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意圖:李光地為人過於歹毒,不能留著他,禍害後繼之君。

藍齊兒這個角色是虛構的,李光地並沒有得到過公主的芳心,甚至互通情書什麼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光地的年齡並非和康熙的女兒一樣大,相反,他比康熙本人還要大個十幾歲。他生於崇禎十五年,福建人,康熙三年鄉試中舉,康熙九年中進士。康熙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所以李光地的年齡、為官時間都要比電視劇裡早得多。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那麼他有沒有參與平定臺灣的事情呢?有的,但沒有扮演主要角色。李光地是福建人,當時福建正好是抵禦臺灣的前線。三藩之亂時,臺灣派人勸說李光地投靠他們,被李光地斷然拒絕,此舉受到朝廷認可。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上奏朝廷,認為攻臺時機已至,且施琅為不二人選:“鄭經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且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和電視劇不同,李光地的結局其實相當之好。康熙非常喜歡他,好幾次犯了錯,都不予追究,曾評價道:“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將李光地視為人生知己。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光地被皇帝如此賞識,不可避免地引起他人的嫉妒,政敵經常彈劾他,或者舉報他推薦上來的人。同僚的排擠,使李光地變得更加謹慎,康熙經過查證,發現這些舉報信並不屬實。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康熙屢屢收到李光地的辭職報告,請皇帝允許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但朝廷就是不批准。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終於挺不住了,因病逝世。康熙派恆親王祭奠,賜金千兩,諡號文貞,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從這些史實可以看出,李光地是被皇帝充分肯定的人物,並不是一個歹毒的形象,更沒有貶往臺灣做知縣的經歷。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在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實,這裡的大阿哥並非簡單指出生順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過四位皇子,如果把他們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為什麼還稱他為大阿哥呢?因為四位兄長都在一歲兩歲時不幸夭折了,長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吧。

《康熙王朝》說大阿哥武藝高強,年紀輕輕就被調到福建打仗,一開始取勝,後來貪功冒進,吃了敗仗,還要地方官給他背黑鍋。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記錄,而且他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康熙平臺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無人,也不至於派一個十歲的小孩去前線作戰。

至於征討葛尓丹,大阿哥的確參與了,在電視劇中,大阿哥親自走到葛尓丹面前,當著藍齊兒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實上,葛尓丹並沒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敗後患病而亡的。

不過胤禔的結局倒是挺符合史實。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與父皇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胤禔就上奏皇帝說:“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殺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聞言大怒,朕怎麼生了你這個狼心狗肺的兒子。

政敵見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順便將他詛咒太子的事情也揭發出來,於是數罪併罰,褫奪爵位,幽禁終身。電視劇中,大阿哥被抓時,一直喊著“兒臣絕無悖逆之心”,這與府裡查抄到的厭勝之物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心的險惡、政治鬥爭的虛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大阿哥最後的死亡時間,《康熙王朝》沒有交代,這是正常的。因為大阿哥逝世於雍正十二年,享年六十三歲。他病故後的次年,雍正皇帝也駕崩了。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六年裡,大阿哥的仕途的確很悲劇,既沒有爵位,也沒有官職,連人身自由都蕩然無存了。雍正得知他的死訊,命令下屬按照固山貝子的的品級安葬,算是給了點恩惠。

雖然事業上不咋地,但是在生兒育女這方面,胤禔很幸福。他一輩子共有二十九個子女,其中有二十個是在他落馬後出生的。他的幼子弘屯,生於雍正十年,此時胤禔已經年過六旬了。看來過於乏味的生活,讓這位昔日的大阿哥只好醉心於床笫之歡了。

大學士李光地

在整部劇中,李光地的戲份非常多,從平定臺灣到大結局,都有他的身影。年輕時,他並沒有走出書房、報效朝廷的打算,後來在藍齊兒的點撥下,逐漸走上仕途。

平定臺灣後,他被調入中央,與明珠、索額圖鬥來鬥去,最終幫助康熙扳倒他們。就在成功之時,康熙突然對李光地說:臺澎缺一個知縣。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光地瞬間秒懂,皇帝想要他去臺澎做知縣。於是向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有生之年,不想再回大陸了。康熙也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意圖:李光地為人過於歹毒,不能留著他,禍害後繼之君。

藍齊兒這個角色是虛構的,李光地並沒有得到過公主的芳心,甚至互通情書什麼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光地的年齡並非和康熙的女兒一樣大,相反,他比康熙本人還要大個十幾歲。他生於崇禎十五年,福建人,康熙三年鄉試中舉,康熙九年中進士。康熙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所以李光地的年齡、為官時間都要比電視劇裡早得多。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那麼他有沒有參與平定臺灣的事情呢?有的,但沒有扮演主要角色。李光地是福建人,當時福建正好是抵禦臺灣的前線。三藩之亂時,臺灣派人勸說李光地投靠他們,被李光地斷然拒絕,此舉受到朝廷認可。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上奏朝廷,認為攻臺時機已至,且施琅為不二人選:“鄭經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且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和電視劇不同,李光地的結局其實相當之好。康熙非常喜歡他,好幾次犯了錯,都不予追究,曾評價道:“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將李光地視為人生知己。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光地被皇帝如此賞識,不可避免地引起他人的嫉妒,政敵經常彈劾他,或者舉報他推薦上來的人。同僚的排擠,使李光地變得更加謹慎,康熙經過查證,發現這些舉報信並不屬實。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康熙屢屢收到李光地的辭職報告,請皇帝允許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但朝廷就是不批准。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終於挺不住了,因病逝世。康熙派恆親王祭奠,賜金千兩,諡號文貞,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從這些史實可以看出,李光地是被皇帝充分肯定的人物,並不是一個歹毒的形象,更沒有貶往臺灣做知縣的經歷。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廢太子胤礽

胤礽曾是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老太子,說他“老”一點都不為過,從古至今,又有幾個人,當過三十多年的太子?

康熙十三年,胤礽含著金鑰匙,來到了這個家庭,她是母親赫舍裡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第一個是承祜,長胤礽五歲,不幸夭折。因為難產,在分娩後的兩個時辰,皇后便撒手人寰。

在電視劇中,康熙為了不讓赫舍裡帶著遺憾離開,當場決定封胤礽為太子。在史實中,康熙冊立胤礽是在一年後,康熙十四年的六月初三。

《康熙王朝》後期的劇情裡,胤礽與索額圖捆綁在一起,索額圖是赫舍裡的父親,太子的親外公,當他的幾十款罪狀被揭發出來,胤礽的太子也做到頭了。

在史實中,索額圖並非胤礽外公,也不是皇后的父親,赫舍裡其實是索額圖大哥噶布喇的女兒。而且在倒臺後好幾年,胤礽才落馬,兩人的命運並非完全亦步亦趨。

康熙曾對胤礽兩立兩廢,傷透了腦筋,也傷透了感情。電視劇中只有一廢,第二次冊立、廢黜並沒有體現出來。可能是《雍正王朝》已經有過大篇幅的演繹,《康熙王朝》的導演就沒有把重點放在這裡了。

雍正二年,五十一歲的胤礽死於鹹安宮,新皇帝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葬黃花山。2003年,馬景濤、劉德凱聯合主演電視劇《皇太子祕史》登上熒屏,講的也是胤礽的故事,但這部電視劇顯然沒有《孝莊祕史》那麼有名。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在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實,這裡的大阿哥並非簡單指出生順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過四位皇子,如果把他們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為什麼還稱他為大阿哥呢?因為四位兄長都在一歲兩歲時不幸夭折了,長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吧。

《康熙王朝》說大阿哥武藝高強,年紀輕輕就被調到福建打仗,一開始取勝,後來貪功冒進,吃了敗仗,還要地方官給他背黑鍋。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記錄,而且他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康熙平臺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無人,也不至於派一個十歲的小孩去前線作戰。

至於征討葛尓丹,大阿哥的確參與了,在電視劇中,大阿哥親自走到葛尓丹面前,當著藍齊兒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實上,葛尓丹並沒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敗後患病而亡的。

不過胤禔的結局倒是挺符合史實。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與父皇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胤禔就上奏皇帝說:“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殺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聞言大怒,朕怎麼生了你這個狼心狗肺的兒子。

政敵見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順便將他詛咒太子的事情也揭發出來,於是數罪併罰,褫奪爵位,幽禁終身。電視劇中,大阿哥被抓時,一直喊著“兒臣絕無悖逆之心”,這與府裡查抄到的厭勝之物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心的險惡、政治鬥爭的虛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大阿哥最後的死亡時間,《康熙王朝》沒有交代,這是正常的。因為大阿哥逝世於雍正十二年,享年六十三歲。他病故後的次年,雍正皇帝也駕崩了。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六年裡,大阿哥的仕途的確很悲劇,既沒有爵位,也沒有官職,連人身自由都蕩然無存了。雍正得知他的死訊,命令下屬按照固山貝子的的品級安葬,算是給了點恩惠。

雖然事業上不咋地,但是在生兒育女這方面,胤禔很幸福。他一輩子共有二十九個子女,其中有二十個是在他落馬後出生的。他的幼子弘屯,生於雍正十年,此時胤禔已經年過六旬了。看來過於乏味的生活,讓這位昔日的大阿哥只好醉心於床笫之歡了。

大學士李光地

在整部劇中,李光地的戲份非常多,從平定臺灣到大結局,都有他的身影。年輕時,他並沒有走出書房、報效朝廷的打算,後來在藍齊兒的點撥下,逐漸走上仕途。

平定臺灣後,他被調入中央,與明珠、索額圖鬥來鬥去,最終幫助康熙扳倒他們。就在成功之時,康熙突然對李光地說:臺澎缺一個知縣。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光地瞬間秒懂,皇帝想要他去臺澎做知縣。於是向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有生之年,不想再回大陸了。康熙也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意圖:李光地為人過於歹毒,不能留著他,禍害後繼之君。

藍齊兒這個角色是虛構的,李光地並沒有得到過公主的芳心,甚至互通情書什麼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光地的年齡並非和康熙的女兒一樣大,相反,他比康熙本人還要大個十幾歲。他生於崇禎十五年,福建人,康熙三年鄉試中舉,康熙九年中進士。康熙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所以李光地的年齡、為官時間都要比電視劇裡早得多。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那麼他有沒有參與平定臺灣的事情呢?有的,但沒有扮演主要角色。李光地是福建人,當時福建正好是抵禦臺灣的前線。三藩之亂時,臺灣派人勸說李光地投靠他們,被李光地斷然拒絕,此舉受到朝廷認可。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上奏朝廷,認為攻臺時機已至,且施琅為不二人選:“鄭經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且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和電視劇不同,李光地的結局其實相當之好。康熙非常喜歡他,好幾次犯了錯,都不予追究,曾評價道:“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將李光地視為人生知己。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光地被皇帝如此賞識,不可避免地引起他人的嫉妒,政敵經常彈劾他,或者舉報他推薦上來的人。同僚的排擠,使李光地變得更加謹慎,康熙經過查證,發現這些舉報信並不屬實。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康熙屢屢收到李光地的辭職報告,請皇帝允許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但朝廷就是不批准。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終於挺不住了,因病逝世。康熙派恆親王祭奠,賜金千兩,諡號文貞,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從這些史實可以看出,李光地是被皇帝充分肯定的人物,並不是一個歹毒的形象,更沒有貶往臺灣做知縣的經歷。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廢太子胤礽

胤礽曾是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老太子,說他“老”一點都不為過,從古至今,又有幾個人,當過三十多年的太子?

康熙十三年,胤礽含著金鑰匙,來到了這個家庭,她是母親赫舍裡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第一個是承祜,長胤礽五歲,不幸夭折。因為難產,在分娩後的兩個時辰,皇后便撒手人寰。

在電視劇中,康熙為了不讓赫舍裡帶著遺憾離開,當場決定封胤礽為太子。在史實中,康熙冊立胤礽是在一年後,康熙十四年的六月初三。

《康熙王朝》後期的劇情裡,胤礽與索額圖捆綁在一起,索額圖是赫舍裡的父親,太子的親外公,當他的幾十款罪狀被揭發出來,胤礽的太子也做到頭了。

在史實中,索額圖並非胤礽外公,也不是皇后的父親,赫舍裡其實是索額圖大哥噶布喇的女兒。而且在倒臺後好幾年,胤礽才落馬,兩人的命運並非完全亦步亦趨。

康熙曾對胤礽兩立兩廢,傷透了腦筋,也傷透了感情。電視劇中只有一廢,第二次冊立、廢黜並沒有體現出來。可能是《雍正王朝》已經有過大篇幅的演繹,《康熙王朝》的導演就沒有把重點放在這裡了。

雍正二年,五十一歲的胤礽死於鹹安宮,新皇帝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葬黃花山。2003年,馬景濤、劉德凱聯合主演電視劇《皇太子祕史》登上熒屏,講的也是胤礽的故事,但這部電視劇顯然沒有《孝莊祕史》那麼有名。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很多人說《康熙王朝》符合歷史,指的應該是大致的框架吧。比如康熙的確擒過鰲拜、收過臺灣、平定三藩,像明珠、索額圖、陳廷敬、楊起隆這些人物,歷史上的確是存在過的。如果要深究細節,那麼距離史實就非常遙遠了。把它當電視劇看,挺好;把它和歷史等同起來,那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END

圖片來自網絡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作者高成,一個熱愛歷史的孤寡“老人”,喜歡創新,擅長搞怪。今日頭條ID:麥園居士

"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高成兒

最近二十多年,中國大陸出現了許多優秀歷史題材電視劇。比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之縱橫》、《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他們的豆瓣評分都在9以上,讓許多小鮮肉望塵莫及。如果想看清朝題材的,《康熙王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十八年來,大大小小的電視臺不斷重播、反覆轟炸,觀眾也是百看不厭、頻頻叫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縱觀全劇,主要講述了康熙與五大反派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五位反派分別為鰲拜、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楊起隆,其中鰲拜是中央的,吳三桂、鄭經、葛尓丹是地方的,楊起隆最卑微,是民間冒牌的,他們為了權力爾虞我詐、你死我活,上演出精彩絕倫的大戲。身為君主,康熙肯定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身邊有許多幫手。戲份最多的男性幫手,莫過於五位: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大學士明珠、索額圖、李光地。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這些人的興衰榮辱與電視劇有哪些不同呢?

大阿哥胤禔

說到大阿哥,首先就得提一提他的名字。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犯過很多低級歷史錯誤,比如太皇太后經常說“我孝莊如何如何”,這是不可能的,孝莊,死後才有的諡號,她怎麼可能未卜先知呢。就算真知道,也不會天天掛在嘴邊,那不是詛咒自己嘛。

同樣,大阿哥的名字也讀錯了,“禔”有三種讀音:zhi(第一聲)、zhi(第三聲),ti(第二聲),zhi(第三聲)是“恰好”的意思,另外兩種讀音都有福氣的含義,康熙為皇子取名,用的應該是後者,希望小孩多福。

電視劇中讀shi,明顯是認字認半邊,實際上沒有這個讀音。康熙皇帝勤奮好學、熟悉儒家經典,斷不會犯此讀音上的錯誤。《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稱呼大阿哥胤zhi(第一聲),很有可能是正確的。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在諸位皇子中,胤禔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他是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其實,這裡的大阿哥並非簡單指出生順序,在胤禔出生前,康熙生下過四位皇子,如果把他們全都算上,胤禔只能排老五。為什麼還稱他為大阿哥呢?因為四位兄長都在一歲兩歲時不幸夭折了,長大成人的皇子中,胤禔排行老大,所以是大阿哥,想不到背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吧。

《康熙王朝》說大阿哥武藝高強,年紀輕輕就被調到福建打仗,一開始取勝,後來貪功冒進,吃了敗仗,還要地方官給他背黑鍋。在史書中,根本就沒有胤禔去福建打仗的記錄,而且他出生於康熙十一年,康熙平臺是在二十二年,朝中再無人,也不至於派一個十歲的小孩去前線作戰。

至於征討葛尓丹,大阿哥的確參與了,在電視劇中,大阿哥親自走到葛尓丹面前,當著藍齊兒的面,把葛尓丹活活捅死。事實上,葛尓丹並沒有死在大阿哥的手上,他是兵敗後患病而亡的。

不過胤禔的結局倒是挺符合史實。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與父皇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胤禔就上奏皇帝說:“胤礽所行卑汙,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如誅胤礽,不必出皇父手。”哥哥想殺弟弟,不念手足之情,康熙聞言大怒,朕怎麼生了你這個狼心狗肺的兒子。

政敵見大阿哥把皇帝惹毛了,順便將他詛咒太子的事情也揭發出來,於是數罪併罰,褫奪爵位,幽禁終身。電視劇中,大阿哥被抓時,一直喊著“兒臣絕無悖逆之心”,這與府裡查抄到的厭勝之物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心的險惡、政治鬥爭的虛偽。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大阿哥最後的死亡時間,《康熙王朝》沒有交代,這是正常的。因為大阿哥逝世於雍正十二年,享年六十三歲。他病故後的次年,雍正皇帝也駕崩了。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六年裡,大阿哥的仕途的確很悲劇,既沒有爵位,也沒有官職,連人身自由都蕩然無存了。雍正得知他的死訊,命令下屬按照固山貝子的的品級安葬,算是給了點恩惠。

雖然事業上不咋地,但是在生兒育女這方面,胤禔很幸福。他一輩子共有二十九個子女,其中有二十個是在他落馬後出生的。他的幼子弘屯,生於雍正十年,此時胤禔已經年過六旬了。看來過於乏味的生活,讓這位昔日的大阿哥只好醉心於床笫之歡了。

大學士李光地

在整部劇中,李光地的戲份非常多,從平定臺灣到大結局,都有他的身影。年輕時,他並沒有走出書房、報效朝廷的打算,後來在藍齊兒的點撥下,逐漸走上仕途。

平定臺灣後,他被調入中央,與明珠、索額圖鬥來鬥去,最終幫助康熙扳倒他們。就在成功之時,康熙突然對李光地說:臺澎缺一個知縣。宦海沉浮多年的李光地瞬間秒懂,皇帝想要他去臺澎做知縣。於是向皇帝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表示有生之年,不想再回大陸了。康熙也道出了內心的真實意圖:李光地為人過於歹毒,不能留著他,禍害後繼之君。

藍齊兒這個角色是虛構的,李光地並沒有得到過公主的芳心,甚至互通情書什麼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李光地的年齡並非和康熙的女兒一樣大,相反,他比康熙本人還要大個十幾歲。他生於崇禎十五年,福建人,康熙三年鄉試中舉,康熙九年中進士。康熙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所以李光地的年齡、為官時間都要比電視劇裡早得多。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那麼他有沒有參與平定臺灣的事情呢?有的,但沒有扮演主要角色。李光地是福建人,當時福建正好是抵禦臺灣的前線。三藩之亂時,臺灣派人勸說李光地投靠他們,被李光地斷然拒絕,此舉受到朝廷認可。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上奏朝廷,認為攻臺時機已至,且施琅為不二人選:“鄭經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爭權,宜急取之。且舉內大臣施琅習海上形勢,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臺灣。”

和電視劇不同,李光地的結局其實相當之好。康熙非常喜歡他,好幾次犯了錯,都不予追究,曾評價道:“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將李光地視為人生知己。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李光地被皇帝如此賞識,不可避免地引起他人的嫉妒,政敵經常彈劾他,或者舉報他推薦上來的人。同僚的排擠,使李光地變得更加謹慎,康熙經過查證,發現這些舉報信並不屬實。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康熙屢屢收到李光地的辭職報告,請皇帝允許他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但朝廷就是不批准。

康熙五十七年,李光地終於挺不住了,因病逝世。康熙派恆親王祭奠,賜金千兩,諡號文貞,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從這些史實可以看出,李光地是被皇帝充分肯定的人物,並不是一個歹毒的形象,更沒有貶往臺灣做知縣的經歷。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廢太子胤礽

胤礽曾是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老太子,說他“老”一點都不為過,從古至今,又有幾個人,當過三十多年的太子?

康熙十三年,胤礽含著金鑰匙,來到了這個家庭,她是母親赫舍裡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第一個是承祜,長胤礽五歲,不幸夭折。因為難產,在分娩後的兩個時辰,皇后便撒手人寰。

在電視劇中,康熙為了不讓赫舍裡帶著遺憾離開,當場決定封胤礽為太子。在史實中,康熙冊立胤礽是在一年後,康熙十四年的六月初三。

《康熙王朝》後期的劇情裡,胤礽與索額圖捆綁在一起,索額圖是赫舍裡的父親,太子的親外公,當他的幾十款罪狀被揭發出來,胤礽的太子也做到頭了。

在史實中,索額圖並非胤礽外公,也不是皇后的父親,赫舍裡其實是索額圖大哥噶布喇的女兒。而且在倒臺後好幾年,胤礽才落馬,兩人的命運並非完全亦步亦趨。

康熙曾對胤礽兩立兩廢,傷透了腦筋,也傷透了感情。電視劇中只有一廢,第二次冊立、廢黜並沒有體現出來。可能是《雍正王朝》已經有過大篇幅的演繹,《康熙王朝》的導演就沒有把重點放在這裡了。

雍正二年,五十一歲的胤礽死於鹹安宮,新皇帝追封他為和碩理親王,葬黃花山。2003年,馬景濤、劉德凱聯合主演電視劇《皇太子祕史》登上熒屏,講的也是胤礽的故事,但這部電視劇顯然沒有《孝莊祕史》那麼有名。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很多人說《康熙王朝》符合歷史,指的應該是大致的框架吧。比如康熙的確擒過鰲拜、收過臺灣、平定三藩,像明珠、索額圖、陳廷敬、楊起隆這些人物,歷史上的確是存在過的。如果要深究細節,那麼距離史實就非常遙遠了。把它當電視劇看,挺好;把它和歷史等同起來,那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END

圖片來自網絡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作者高成,一個熱愛歷史的孤寡“老人”,喜歡創新,擅長搞怪。今日頭條ID:麥園居士

《康熙王朝》中的三位大佬,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不同?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