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武術 少林寺 竹子 技術 江蘇 康熙 楊營雙節棍 2019-09-16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竹竿

所以沙家槍法的優勢是在長,攻擊性強;缺點則是槍腰軟運用槍器的防守能力差,因此沙家槍法理的防守技術 含量少,純粹是以身法進退進行攻防,當然也因為攻擊性強,技術簡便,所以較適合軍隊戰陣使用。

石家槍、峨嵋槍所採用的槍器則是堅硬的木質材料,在考慮重 量、長度、重心、握把大小等因素之後,得出一個經驗值:九尺七寸。由於槍器本身既硬且重,所以運用手部動作可以做出技巧高超的防守動作,可以靈活控制槍根 進行各種革槍的技巧,然後步步進殺,也由於所需養成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訓練,這也是遊場較藝所較推崇的、可追求的技術層次。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竹竿

所以沙家槍法的優勢是在長,攻擊性強;缺點則是槍腰軟運用槍器的防守能力差,因此沙家槍法理的防守技術 含量少,純粹是以身法進退進行攻防,當然也因為攻擊性強,技術簡便,所以較適合軍隊戰陣使用。

石家槍、峨嵋槍所採用的槍器則是堅硬的木質材料,在考慮重 量、長度、重心、握把大小等因素之後,得出一個經驗值:九尺七寸。由於槍器本身既硬且重,所以運用手部動作可以做出技巧高超的防守動作,可以靈活控制槍根 進行各種革槍的技巧,然後步步進殺,也由於所需養成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訓練,這也是遊場較藝所較推崇的、可追求的技術層次。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石家槍

至於楊家槍 的槍器長度,則介於沙家和峨嵋之間,取沙家長槍的攻擊性,但因為槍器過重,難以發揮手部靈活控制槍器的變化技巧,所以技術含量沒有峨嵋槍的深入,但卻也易 於發揮長槍的攻擊優勢,易於使用,所以還是名揚一時。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竹竿

所以沙家槍法的優勢是在長,攻擊性強;缺點則是槍腰軟運用槍器的防守能力差,因此沙家槍法理的防守技術 含量少,純粹是以身法進退進行攻防,當然也因為攻擊性強,技術簡便,所以較適合軍隊戰陣使用。

石家槍、峨嵋槍所採用的槍器則是堅硬的木質材料,在考慮重 量、長度、重心、握把大小等因素之後,得出一個經驗值:九尺七寸。由於槍器本身既硬且重,所以運用手部動作可以做出技巧高超的防守動作,可以靈活控制槍根 進行各種革槍的技巧,然後步步進殺,也由於所需養成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訓練,這也是遊場較藝所較推崇的、可追求的技術層次。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石家槍

至於楊家槍 的槍器長度,則介於沙家和峨嵋之間,取沙家長槍的攻擊性,但因為槍器過重,難以發揮手部靈活控制槍器的變化技巧,所以技術含量沒有峨嵋槍的深入,但卻也易 於發揮長槍的攻擊優勢,易於使用,所以還是名揚一時。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

2.槍法技巧雜入棍法的程度不同,造成技術運用的不同:

槍器的長度一旦短於九尺七寸則接近於長棍,所以在技術的使用上,自然可以雜入棍法。棍法和槍法的技 術優各有特點,雖然不能一概否定棍法,但是在研究、訓練槍法技術時必須要先能區別去除棍法,專心於槍法的精煉純熟,以免造成技術混淆。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竹竿

所以沙家槍法的優勢是在長,攻擊性強;缺點則是槍腰軟運用槍器的防守能力差,因此沙家槍法理的防守技術 含量少,純粹是以身法進退進行攻防,當然也因為攻擊性強,技術簡便,所以較適合軍隊戰陣使用。

石家槍、峨嵋槍所採用的槍器則是堅硬的木質材料,在考慮重 量、長度、重心、握把大小等因素之後,得出一個經驗值:九尺七寸。由於槍器本身既硬且重,所以運用手部動作可以做出技巧高超的防守動作,可以靈活控制槍根 進行各種革槍的技巧,然後步步進殺,也由於所需養成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訓練,這也是遊場較藝所較推崇的、可追求的技術層次。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石家槍

至於楊家槍 的槍器長度,則介於沙家和峨嵋之間,取沙家長槍的攻擊性,但因為槍器過重,難以發揮手部靈活控制槍器的變化技巧,所以技術含量沒有峨嵋槍的深入,但卻也易 於發揮長槍的攻擊優勢,易於使用,所以還是名揚一時。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

2.槍法技巧雜入棍法的程度不同,造成技術運用的不同:

槍器的長度一旦短於九尺七寸則接近於長棍,所以在技術的使用上,自然可以雜入棍法。棍法和槍法的技 術優各有特點,雖然不能一概否定棍法,但是在研究、訓練槍法技術時必須要先能區別去除棍法,專心於槍法的精煉純熟,以免造成技術混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馬家槍和少林槍就是 雜入棍法的槍法流派,尤其是少林槍法基本上棍法技術的含量非常高。所以在研究槍法技術時,必須要能分辨槍法與棍法技術特點的差異,然後判斷各流派的技術內 容為何,如此才能明確追求高深槍法技術的方向。

訓練程序和訓練方法

在手臂錄裡吳殳說明了他學槍的過程和方法,從這些記述裡,我們可以瞭解到吳殳練習槍法的過程是先練戳槍,然後革槍、連環對扎、再學習行著破法,最後總成槍 技。除了程序明確之外,在戳槍的練習過程,吳殳很強調手臂力量的養成。多處提到手臂力量的訓練方法和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用下列圖表的概念來理解練槍的過程:

表三 大槍訓練程序時間、目的、目標和方法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竹竿

所以沙家槍法的優勢是在長,攻擊性強;缺點則是槍腰軟運用槍器的防守能力差,因此沙家槍法理的防守技術 含量少,純粹是以身法進退進行攻防,當然也因為攻擊性強,技術簡便,所以較適合軍隊戰陣使用。

石家槍、峨嵋槍所採用的槍器則是堅硬的木質材料,在考慮重 量、長度、重心、握把大小等因素之後,得出一個經驗值:九尺七寸。由於槍器本身既硬且重,所以運用手部動作可以做出技巧高超的防守動作,可以靈活控制槍根 進行各種革槍的技巧,然後步步進殺,也由於所需養成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訓練,這也是遊場較藝所較推崇的、可追求的技術層次。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石家槍

至於楊家槍 的槍器長度,則介於沙家和峨嵋之間,取沙家長槍的攻擊性,但因為槍器過重,難以發揮手部靈活控制槍器的變化技巧,所以技術含量沒有峨嵋槍的深入,但卻也易 於發揮長槍的攻擊優勢,易於使用,所以還是名揚一時。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

2.槍法技巧雜入棍法的程度不同,造成技術運用的不同:

槍器的長度一旦短於九尺七寸則接近於長棍,所以在技術的使用上,自然可以雜入棍法。棍法和槍法的技 術優各有特點,雖然不能一概否定棍法,但是在研究、訓練槍法技術時必須要先能區別去除棍法,專心於槍法的精煉純熟,以免造成技術混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馬家槍和少林槍就是 雜入棍法的槍法流派,尤其是少林槍法基本上棍法技術的含量非常高。所以在研究槍法技術時,必須要能分辨槍法與棍法技術特點的差異,然後判斷各流派的技術內 容為何,如此才能明確追求高深槍法技術的方向。

訓練程序和訓練方法

在手臂錄裡吳殳說明了他學槍的過程和方法,從這些記述裡,我們可以瞭解到吳殳練習槍法的過程是先練戳槍,然後革槍、連環對扎、再學習行著破法,最後總成槍 技。除了程序明確之外,在戳槍的練習過程,吳殳很強調手臂力量的養成。多處提到手臂力量的訓練方法和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用下列圖表的概念來理解練槍的過程:

表三 大槍訓練程序時間、目的、目標和方法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三 大槍訓練程序時間、目的、目標和方法

臂錄是一部完整槍法訓練手冊,內容涵蓋訓練程序、訓練方法以及評估的指標,具有完整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是練習槍法的聖經寶典。

"

吳殳是明末清初的武術家,其所著的手臂錄是根據自己學習大槍的歷程和心得、總結經驗;縱向的紀錄師承源流、訓練程序方法,並且橫向的比較分析當時各家槍法 的特徵、優缺點;並且透過自己的歸納、分析將槍法的招式技術層次分成五品、也將練槍用槍之人的技巧能力分成六個等級;在槍棍的區別、力量的運用更是思路清 晰、條理分明;運用自己發明的槍圈理論來解說槍法技巧,更能讓學習槍法的人,易於瞭解掌握。因此手臂錄堪稱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齊全、理論的完善的鉅著, 在古代相關武術內容的著作裡應無出其右者。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吳殳生於明朝萬曆三十九年(辛亥年,公元一六一一年),卒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公元一六九五年),婁江人,婁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太倉市一帶。崇貞 癸酉年時,石敬巖到婁江,住在報本寺,當時吳殳是二十三歲的年紀,約同三位年紀相仿的武術同好夏君宣、夏玉如、陸桴亭一起拜學大槍於石敬巖 老師。此後留心擊刺技術、投入大槍的練習、研究,在將近三十年之後寫成了「手臂錄」。吳殳的本名喬,字修齡、號滄塵子,會將自己叫做「殳」,殳即是大槍的 古名,可見其對大槍的情感的融入,已將自己和槍視為一體了。

(一)槍棍之辨

吳殳很強調槍法和棍法之間的差異,在很多章節裡也經常提到很多槍師都不能區分清楚槍法和棍法,並且很不客氣的批評少林全不知槍,竟然以棍法為槍法,公然以 此作為槍法的教學;而槍法理,其實都是棍法,根本不理解槍法的精神,言語之間頗為感慨!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少林棍


當然少林是以棍法出了名的,以少林的角度在槍法理融入棍法,也是一 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不過吳殳想要凸顯的是槍法技術的精妙之處,不希望練習的人一開始就誤以為棍法的技術為槍法,導致無法追求真正槍法的更高境界。因此重點 並非在於槍好或棍好,而是希望學習者能瞭解槍法的技術不同於棍法,如此才能深入槍法的技術核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對練

在手臂錄裡有一專門解說槍法和棍法的區別的專論─「槍棍辨」,只有短短200多個字但卻清楚的說明了槍法和棍法的七大差異之處,以下以表格整理將其揭示的差異之處說明如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一 槍法棍法差異比較


(二)各家槍法的差異

槍法的技術發展會因為槍器的長短、軟硬、輕重等特性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槍家的技術差異根源主要是因為槍器的不同。在吳殳的時代,有許多不同的槍法技術流 派,其中比較有名氣被吳殳提出來討論的有:石家、沙家、楊家、峨眉、馬家、少林等六家流派。茲將此六家流派的特性列表說明如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二 各槍法流派槍器特性差異比較

分析造成這些槍法流派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有下列兩點:

1.槍器材質的不同,因而造成技術發展不同:

沙家槍法,又習慣稱為「竿子」,是用竹子做成的槍器。用竹子作為槍材的考慮是因為在古代材料科學不發達,竹子 是既長且輕又容易取得的經濟材料。但竹子有其先天性的缺點,不夠堅硬是一個大問題,雖然有以桐油浸泡加強硬度和防止破裂的特殊處理方法,但還是不盡理想。 因此在技術運用上,使用攔拿技巧時槍腰會彎曲搖晃,在反擊戳出時,會發生時間延遲或因為槍尖搖晃扎不準目標的問題。因此,沙家槍法的技術特點便是運用足部 的靈活性來避開減少以槍身革槍的動作,強調快速進身戳出,發揮槍身特長的攻擊優勢,但當一戳不中時,也必須快速退回,重新掌握攻擊優勢,準備再次攻擊,這 也就是手臂錄說的:「軟槍妙在退、退則活」的道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竹竿

所以沙家槍法的優勢是在長,攻擊性強;缺點則是槍腰軟運用槍器的防守能力差,因此沙家槍法理的防守技術 含量少,純粹是以身法進退進行攻防,當然也因為攻擊性強,技術簡便,所以較適合軍隊戰陣使用。

石家槍、峨嵋槍所採用的槍器則是堅硬的木質材料,在考慮重 量、長度、重心、握把大小等因素之後,得出一個經驗值:九尺七寸。由於槍器本身既硬且重,所以運用手部動作可以做出技巧高超的防守動作,可以靈活控制槍根 進行各種革槍的技巧,然後步步進殺,也由於所需養成的技術含量較高,所以要經過很長的時間訓練,這也是遊場較藝所較推崇的、可追求的技術層次。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石家槍

至於楊家槍 的槍器長度,則介於沙家和峨嵋之間,取沙家長槍的攻擊性,但因為槍器過重,難以發揮手部靈活控制槍器的變化技巧,所以技術含量沒有峨嵋槍的深入,但卻也易 於發揮長槍的攻擊優勢,易於使用,所以還是名揚一時。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長槍

2.槍法技巧雜入棍法的程度不同,造成技術運用的不同:

槍器的長度一旦短於九尺七寸則接近於長棍,所以在技術的使用上,自然可以雜入棍法。棍法和槍法的技 術優各有特點,雖然不能一概否定棍法,但是在研究、訓練槍法技術時必須要先能區別去除棍法,專心於槍法的精煉純熟,以免造成技術混淆。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馬家槍和少林槍就是 雜入棍法的槍法流派,尤其是少林槍法基本上棍法技術的含量非常高。所以在研究槍法技術時,必須要能分辨槍法與棍法技術特點的差異,然後判斷各流派的技術內 容為何,如此才能明確追求高深槍法技術的方向。

訓練程序和訓練方法

在手臂錄裡吳殳說明了他學槍的過程和方法,從這些記述裡,我們可以瞭解到吳殳練習槍法的過程是先練戳槍,然後革槍、連環對扎、再學習行著破法,最後總成槍 技。除了程序明確之外,在戳槍的練習過程,吳殳很強調手臂力量的養成。多處提到手臂力量的訓練方法和重要性,所以我們可以用下列圖表的概念來理解練槍的過程:

表三 大槍訓練程序時間、目的、目標和方法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表三 大槍訓練程序時間、目的、目標和方法

臂錄是一部完整槍法訓練手冊,內容涵蓋訓練程序、訓練方法以及評估的指標,具有完整性、系統性和科學性,是練習槍法的聖經寶典。

吳殳手臂錄中大槍的不同類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