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2:著名的長篠之戰中,織田與德川聯軍擊潰了武田家的鐵騎

在他們崇拜強者的背後,卻是一股超越並征服強者的心。


2.恥感文化

說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來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Ruth)的名著《菊與刀》,它詮釋了日本這個充滿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恥感文化。

所謂恥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國的儒家文化,是指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我們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節,更在乎後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被很多外在道德與內部環境所制約,從而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行動。因此崇尚恥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對人彬彬有禮且舉止得體,但是在這之後,卻是高自殺率與各種心理崩潰的深淵。

於是,恥感文化與對強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強行地融為了一體,並身體力行地彰顯著這種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傳承至今。二戰時期我國有著八年的抗戰經歷,其中日本人在我國所犯下的罪惡,被我國人民厭惡至今,所以我們經常說勿忘國恥。但是我們反觀日本,美國二戰給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對日本國土與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創傷與心理創傷。但日本人不僅不仇視美國,甚至還頗有崇拜之意。這種放下國仇而尊敬強者的做法,以一箇中國人的思維來講,是絕對做不到的。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2:著名的長篠之戰中,織田與德川聯軍擊潰了武田家的鐵騎

在他們崇拜強者的背後,卻是一股超越並征服強者的心。


2.恥感文化

說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來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Ruth)的名著《菊與刀》,它詮釋了日本這個充滿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恥感文化。

所謂恥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國的儒家文化,是指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我們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節,更在乎後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被很多外在道德與內部環境所制約,從而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行動。因此崇尚恥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對人彬彬有禮且舉止得體,但是在這之後,卻是高自殺率與各種心理崩潰的深淵。

於是,恥感文化與對強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強行地融為了一體,並身體力行地彰顯著這種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傳承至今。二戰時期我國有著八年的抗戰經歷,其中日本人在我國所犯下的罪惡,被我國人民厭惡至今,所以我們經常說勿忘國恥。但是我們反觀日本,美國二戰給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對日本國土與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創傷與心理創傷。但日本人不僅不仇視美國,甚至還頗有崇拜之意。這種放下國仇而尊敬強者的做法,以一箇中國人的思維來講,是絕對做不到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3: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


3.侵略性

織田信長崇尚“天下布武”,用武力統一日本,在被明智光秀暗殺後,在事實上繼承他衣缽的就是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2:著名的長篠之戰中,織田與德川聯軍擊潰了武田家的鐵騎

在他們崇拜強者的背後,卻是一股超越並征服強者的心。


2.恥感文化

說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來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Ruth)的名著《菊與刀》,它詮釋了日本這個充滿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恥感文化。

所謂恥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國的儒家文化,是指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我們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節,更在乎後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被很多外在道德與內部環境所制約,從而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行動。因此崇尚恥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對人彬彬有禮且舉止得體,但是在這之後,卻是高自殺率與各種心理崩潰的深淵。

於是,恥感文化與對強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強行地融為了一體,並身體力行地彰顯著這種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傳承至今。二戰時期我國有著八年的抗戰經歷,其中日本人在我國所犯下的罪惡,被我國人民厭惡至今,所以我們經常說勿忘國恥。但是我們反觀日本,美國二戰給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對日本國土與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創傷與心理創傷。但日本人不僅不仇視美國,甚至還頗有崇拜之意。這種放下國仇而尊敬強者的做法,以一箇中國人的思維來講,是絕對做不到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3: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


3.侵略性

織田信長崇尚“天下布武”,用武力統一日本,在被明智光秀暗殺後,在事實上繼承他衣缽的就是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4:《信長的野望》中羽柴秀吉自己改名為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在一統日本之後,骨子裡依舊崇尚著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精神,發動了大和民族的侵略戰爭,坐船出兵攻打朝鮮。好在當時中國處於明朝,國力強盛,三下五除二將這群日本農民從朝鮮半島給打回了日本島。但倘若信長彼時還在,我們不敢想象日本將會變得如何強盛。畢竟在他死後,日本又經過了很多年的內鬥,才被豐臣秀吉給統一,耗掉了不少國力。如果信長還在,其治國能力與侵略性一定不亞於豐臣秀吉。

所以,雖然如同前文所述,日本人在各種場合中對待別人都是彬彬有禮的,但是到了對手弱小的時候,它就會露出凶殘的獠牙。而想馴服這頭極端的猛獸,讓它尊敬自己,就唯有讓自己變得比它強大——畢竟,日本人尊崇繁榮強大的中國唐朝那是有目共睹的。

變得強大,才是獲得敵人尊重的唯一途徑。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2:著名的長篠之戰中,織田與德川聯軍擊潰了武田家的鐵騎

在他們崇拜強者的背後,卻是一股超越並征服強者的心。


2.恥感文化

說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來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Ruth)的名著《菊與刀》,它詮釋了日本這個充滿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恥感文化。

所謂恥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國的儒家文化,是指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我們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節,更在乎後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被很多外在道德與內部環境所制約,從而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行動。因此崇尚恥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對人彬彬有禮且舉止得體,但是在這之後,卻是高自殺率與各種心理崩潰的深淵。

於是,恥感文化與對強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強行地融為了一體,並身體力行地彰顯著這種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傳承至今。二戰時期我國有著八年的抗戰經歷,其中日本人在我國所犯下的罪惡,被我國人民厭惡至今,所以我們經常說勿忘國恥。但是我們反觀日本,美國二戰給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對日本國土與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創傷與心理創傷。但日本人不僅不仇視美國,甚至還頗有崇拜之意。這種放下國仇而尊敬強者的做法,以一箇中國人的思維來講,是絕對做不到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3: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


3.侵略性

織田信長崇尚“天下布武”,用武力統一日本,在被明智光秀暗殺後,在事實上繼承他衣缽的就是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4:《信長的野望》中羽柴秀吉自己改名為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在一統日本之後,骨子裡依舊崇尚著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精神,發動了大和民族的侵略戰爭,坐船出兵攻打朝鮮。好在當時中國處於明朝,國力強盛,三下五除二將這群日本農民從朝鮮半島給打回了日本島。但倘若信長彼時還在,我們不敢想象日本將會變得如何強盛。畢竟在他死後,日本又經過了很多年的內鬥,才被豐臣秀吉給統一,耗掉了不少國力。如果信長還在,其治國能力與侵略性一定不亞於豐臣秀吉。

所以,雖然如同前文所述,日本人在各種場合中對待別人都是彬彬有禮的,但是到了對手弱小的時候,它就會露出凶殘的獠牙。而想馴服這頭極端的猛獸,讓它尊敬自己,就唯有讓自己變得比它強大——畢竟,日本人尊崇繁榮強大的中國唐朝那是有目共睹的。

變得強大,才是獲得敵人尊重的唯一途徑。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尾章:正確看待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活出未來

無論是曹操還是織田信長,在他們的時代裡,對國家統一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人物形象與各種事跡,充分地體現了其儒法並施的巨大智慧;織田信長被誇大的殘忍與內心狂傲不羈的性格,則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兩位君臨天下的亂世英雄,向我們展示了可以代表中日兩國的民族性格價值觀,而這樣的民族價值觀,則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後人的生活,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啟示與警醒。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2:著名的長篠之戰中,織田與德川聯軍擊潰了武田家的鐵騎

在他們崇拜強者的背後,卻是一股超越並征服強者的心。


2.恥感文化

說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來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Ruth)的名著《菊與刀》,它詮釋了日本這個充滿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恥感文化。

所謂恥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國的儒家文化,是指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我們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節,更在乎後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被很多外在道德與內部環境所制約,從而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行動。因此崇尚恥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對人彬彬有禮且舉止得體,但是在這之後,卻是高自殺率與各種心理崩潰的深淵。

於是,恥感文化與對強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強行地融為了一體,並身體力行地彰顯著這種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傳承至今。二戰時期我國有著八年的抗戰經歷,其中日本人在我國所犯下的罪惡,被我國人民厭惡至今,所以我們經常說勿忘國恥。但是我們反觀日本,美國二戰給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對日本國土與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創傷與心理創傷。但日本人不僅不仇視美國,甚至還頗有崇拜之意。這種放下國仇而尊敬強者的做法,以一箇中國人的思維來講,是絕對做不到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3: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


3.侵略性

織田信長崇尚“天下布武”,用武力統一日本,在被明智光秀暗殺後,在事實上繼承他衣缽的就是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4:《信長的野望》中羽柴秀吉自己改名為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在一統日本之後,骨子裡依舊崇尚著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精神,發動了大和民族的侵略戰爭,坐船出兵攻打朝鮮。好在當時中國處於明朝,國力強盛,三下五除二將這群日本農民從朝鮮半島給打回了日本島。但倘若信長彼時還在,我們不敢想象日本將會變得如何強盛。畢竟在他死後,日本又經過了很多年的內鬥,才被豐臣秀吉給統一,耗掉了不少國力。如果信長還在,其治國能力與侵略性一定不亞於豐臣秀吉。

所以,雖然如同前文所述,日本人在各種場合中對待別人都是彬彬有禮的,但是到了對手弱小的時候,它就會露出凶殘的獠牙。而想馴服這頭極端的猛獸,讓它尊敬自己,就唯有讓自己變得比它強大——畢竟,日本人尊崇繁榮強大的中國唐朝那是有目共睹的。

變得強大,才是獲得敵人尊重的唯一途徑。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尾章:正確看待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活出未來

無論是曹操還是織田信長,在他們的時代裡,對國家統一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人物形象與各種事跡,充分地體現了其儒法並施的巨大智慧;織田信長被誇大的殘忍與內心狂傲不羈的性格,則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兩位君臨天下的亂世英雄,向我們展示了可以代表中日兩國的民族性格價值觀,而這樣的民族價值觀,則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後人的生活,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啟示與警醒。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曹操儒法並施的做法,我們如今仍在沿用,而且還是進化過後的外儒內法,既有道德約束,更有法律制裁。而織田信長所奉行個人崇拜式的武士道精神,不僅導致了過去日本發動萬惡的侵略戰爭,更導致瞭如今的日本民眾對政治與社會的不關心、對國家的冷漠、不婚不育等現象的出現,這些現象如今已經成為了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實在令人堪憂。

但我們不可沾沾自喜或者說一味批判對方,因為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在於崇尚強者且超越強者。倘若我們夜郎自大,勢必又將重蹈覆轍,還記得曾經八國聯軍來侵略我國的恥辱嗎?

我們要做到的是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過去,並且不斷地反思、反思再反思,從而讓自身變得更強,活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引言:光榮雙雄

在日本著名的遊戲公司光榮特庫摩旗下,有兩個大型正史類遊戲被玩家們所熟知與喜愛,那就是《三國志》系列和《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

《三國志》是以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與陳壽所著的中國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為藍本,而開發出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充滿中國風的遊戲美術與音樂、考驗玩家經營能力與統籌能力的豐富玩法、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等等,都成為了中國玩家們喜愛該系列作品的原因。畢竟,就我國各遊戲廠商所製作的各種三國題材遊戲而言,並未能出現超越光榮版《三國志》的作品,實乃一大遺憾。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1:《三國志14》的遊戲畫面已經放出

而《信長的野望》則是光榮公司以日本戰國時期的歷史為藍本而改編出來的歷史戰爭遊戲系列。鯊魚哥玩過的版本並不多,一是《信長的野望12:革新》,一是《信長的野望14:創造》。平心而論,光榮公司在對《信長的野望》系列打造上,投入了比打造《三國志》系列作品多許多倍的精力。

比如同時期的《三國志11》與《信長的野望12》,光從遊戲體驗上來講,在同時熟悉兩款遊戲的玩法之後,鯊魚哥玩《三國志11》最難的難度,往往穩定了兩個城市之後便索然無味,因為後面的戰鬥將毫無挑戰性。但《信長的野望12》一玩起來就讓我感覺到是在和時間賽跑,經常需要停下來思考接下來的戰略與戰術。它那由即時戰略統籌、與各方勢力的外交與平衡、兵法與技術的革新等等創新的遊戲玩法所堆積而成的強大遊戲性,讓它更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

當然,光榮作為一家日本的遊戲公司,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之上,所以費心打造《信長的野望》系列作品也是無可厚非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0-2:《信長的野望12:革新》遊戲畫面

雖然《三國志》與《信長的野望》在遊戲品質上各有高低,但在人物的塑造上,兩者都有一個於亂世之中傲視天下的梟雄,那就是曹操和織田信長。

在遊戲中,兩人無論從人物性格、人物造型、面部表情、亦或是人生經歷上,都多多少少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之間那些微妙的不同之處,卻暗藏著中日兩個民族之間截然不同的理念與對後世的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一章:亂世遊俠與尾張的大傻瓜

1.亂世遊俠曹孟德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1:在《三國志12》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年輕時不僅不愛研究學業,而且在行為上也是放蕩不羈、任性之極,他最愛的就是四處替人打抱不平,行“俠義”之事(其實就是打架鬥毆)。因此,曹操周圍的人們紛紛認為曹操這小子長大了必無建樹。

不過,還是有人能夠看出曹操的不平凡,比如來自當時樑國的喬玄就曾對曹操說過:

“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這看似是一個疑問句,但卻是對曹操極大的稱讚。而看相達人許邵,他對曹操的評價就可謂是人盡皆知了,那就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曹操在年輕時候幹過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刺殺十常侍之首張讓了。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十常侍亂政,使得整個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所以曹操就想殺了張讓為民除害。但由於張讓戒備森嚴,曹操最後險些被捕,幸得跳牆逃脫,加上家中在朝廷的勢力不小,才躲過一劫。後來《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根據這個野史,將其編寫成了著名的“曹操獻寶刀”刺殺董卓的劇情。

彼時的曹操,年輕氣盛,滿懷報國之志,實乃亂世之英豪也。


2.尾張的大傻瓜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2:《信長的野望14:創造》中織田信長的形象

十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期,日本幕府也如同東漢末年的漢室一般衰弱不堪,而日本各地的大名們(注1)為了爭權奪利也開始了明爭暗鬥。

注1:大名(だいみょう)是日本古時封建制度對領主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侯”身份。

三國時期的諸侯們都追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而日本大名們則是希望能夠“上洛”,意思是佔領京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於京都附近的尾張地區,一個即將改變幕府命運的男人誕生了,他就是被後世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男人——織田信長。

與曹操一樣,織田信長的少年時期也是在離經叛道中度過的。他不僅行事毫無禮儀與規矩,而且四處惹事、打架鬥毆無所不為,當地的人都將其視作是尾張的一大禍害。與溺愛曹操的曹嵩一樣,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雖然在明面上被他的所作所為給氣得火冒三丈,但在背地裡卻各種給兒子惹的事情做善後工作,也是溺愛信長到了一定境界。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愛讀書與學習卻愛穿著奇裝異服四處搗亂的信長,獲得了“尾張的大傻瓜”的稱號。不過據說本人在聽到這樣的稱號之後,完全不為所動,表露出了無所謂的態度。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3: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在遊戲中的形象

織田信秀在世之時,為了鞏固自身地位,曾與河對岸的大名齋藤道三聯姻,將兒子信長與對方的女兒歸蝶做了訂婚的誓約。信秀死後,信長成功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因擅使陰謀詭計而有著“蝮蛇”稱號的齋藤道三,決定暗殺名聲不好的信長——因為他認為未來不足以交給這個“尾張的大傻瓜”。

他設宴招待信長,試圖在宴會中殺了信長。但信長此番前來,儀表堂堂,行為舉止得體,渾身散發出君主應有的氣質。他在宴會上的表現徹底征服了齋藤道三,不僅沒有殺掉信長,更是從此以後全力輔佐對方。

尾張的大傻瓜,從此在日本戰國的舞臺之上,嶄露頭角。


3.心繫天下

其實,信長之所以突然變得如此正經,可以在一個日本的民間故事中找到答案。相傳他四處遊蕩,走到一個寺廟中,看到了一個和尚在一堆木板上刻字:有“信玄”、“謙信”、也有“信長”等字樣。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信長覺得好玩,就過去拿起了刻著自己名字的木板。誰知道一旁的和尚突然怒叱道:“你這小孩!放下那塊木板!一統天下之人的名字豈是你隨便拿的?”

信長從生下來,便知道自己將來會繼承父親的基業,也許就在尾張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而“一統天下”這樣的概念他是第一次聽說。“天下”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這樣的想法在信長心中揮之不去。從此,靠自己的力量一統天下就成為了織田信長的人生目標,他的一切行為舉止也變得正經與成熟了起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1-4: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之印,意為“於天之下,遍佈武力”。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要想達成一件事情,首先你心裡得有這件事情。心繫天下,就是曹操與織田信長最相似的地方。但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曹操心繫天下,是為了國泰民安、天下沒有戰亂;而織田信長的心繫天下,卻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力與霸道,他尊崇的是自己內心的武士道精神。

兩位英雄人物的兩種心繫天下,絕對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二章:天下與個人

雖然曹操與織田信長皆為心繫天下之人,但卻又因為其所處的文化環境不同,其際遇又是大大不同的。


一、儒家思想

無論是三國還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人物,他們受的都是大聖人孔子所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我們中國人講究的是忠孝雙全,所以徐庶離開劉備進了曹營,是因為曹操“挾持”了他的母親,這是為了孝;而徐庶進了曹營一言不發,這是他對劉備的忠。但戰國時期的日本人則大有不同,他們所接收到的儒家思想,似乎只剩下了忠而忽略了孝,甚至是忠到了極致的愚忠。比如某大名戰死,那麼隨行的一群武士皆會切腹隨主公而去。但我們中國人則會為了親人而留下自己的性命。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1:關羽投降

比如關羽,雖然下邳被曹操攻破,卻並未自殺而是投降了曹操所挾持的漢朝廷。你說他是為了劉備也好,為了劉備的老婆孩子也好,都是為了心中的大義。所以我們認為關羽是忍辱負重,他也是三國唯一的大聖人。

回過頭來看看曹操,其實曹操的人品一直都很好。陳宮執意赴死,他善待其母親與家人;關羽投降,他對關公敬愛有加;哪怕是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他也不顧身邊謀士反對,收其在身邊重用。但是為什麼人品這麼好的曹操,在大部分中國人眼中還是屬於“邪道”呢?

原因非常簡單,他面對漢室昏庸無能的皇帝,態度可沒那麼好。但是儒學中的“忠”,就是讓臣子要對皇帝畢恭畢敬,而完全不管皇帝是否有能力治理天下。這是一種迂腐的思想,是一種把皇帝凌駕於人民之上的思想。所以其實曹營也分為了兩派人,一派忠於曹操,比如許褚、典韋、樂進、李典等猛將,一派卻忠於漢室,以大謀士荀彧為首。但是他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我還記得荀彧的最大理想就是“讓這個奸雄在我手上變成治世能臣。”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2:曹操因貪戀美色而中計,典韋為了保護曹操,於宛城戰死

所以荀彧在時,漢室一直都未倒下。


二、忠

通過上面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中日文化對於“忠”這個字的理解還是頗有偏差的。中國人大部分認為忠於國家要大於忠於個人,而日本人則極端地認為忠於個人大於一切。

那麼這樣的觀念差異對於我們後人來講有什麼影響嗎?

當然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網絡的各大論壇上,總有人對於國家方面的問題侃侃而談、指點江山,他們對於國家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絕對是直言不諱,而且抱怨連連。但是,如果在外面,要是有人敢說祖國的不好和不是,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上一秒還在抱怨自己祖國的國人們群起而攻之。我的家,只有我可以說她不好,其他人沒資格。這就是我們體現自己心中之“忠”的方式。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2-3:一群人集體唱國歌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

反觀日本民眾,對時政基本是很少關心的,對自己的民族也不是太在意。從兩國的國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們的國歌慷慨激昂,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之時還會唱得人熱淚盈眶(比如體育競技得冠軍之時),那是一種民族自豪感;但日本的國歌卻擁有一絲淡淡的哀愁在其中,將日本近千年的歷史,鐫刻在了日本天皇一人之上。

忠於天下,忠於個人,這便是曹操和織田信長、中國和日本民族情懷上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們來分別探討一下曹操與織田信長身上所散發出的民族性格與本質。


第三章:從曹操看中國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1.背叛宦官

眾所周知,曹操家本為夏侯姓氏,其爺爺夏侯睿因為為官清廉,在官場鬥爭中不敵其它勢力而被罷官,生下夏侯嵩後養不起,才將其託付給了朝中宦官曹騰收養,改名為曹嵩,後來才有了曹操。因此即使說曹操是宦官之後也不為過。

但是東漢末年,十常侍當權,漢朝闇弱,民不聊生,中華各地都發生了各種農民起義。看到世界動盪不安的曹操,毅然脫離了自己所屬的宦官之家,帶著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一眾兄弟起兵,為平定天下戰亂而戰。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1:曹操與他的兩個堂兄弟


2.實用主義

與世俗的尊儒不同,因宦官家庭出身,曹操更崇尚兩個字——“實用”。比如曹操愛才,對於他而言,亂世用人,不問出身,只看能力,這就是其尊崇實用性的最佳案例。所以才有了宛城救他於水火之中的典韋,所以才有了數次屢建奇功的于禁,所以才有了對著曹操破口大罵的降將張遼。

他想要平定天下,他就必須和當權者、和士族豪強、和世俗做鬥爭,並解決他們和人民之間存在的巨大矛盾。所以曹操雖然貴為一方諸侯,但在迎獻帝遷都許昌之後,也曾親自躬耕於許都一帶,並開發了“兵農一體”的屯田制度。這樣的做法推行之後,不僅解決了蝗災與人民的口糧問題,更充裕了自己的軍隊,因為人人皆為農,人人皆為兵。

而附近那些因為黃巾起義失敗的流寇和殘兵,為了有口飯吃,紛紛加入了曹營。這些流寇殘兵,本來就具備當士兵的基礎,曹操納為己用之後,根本無需訓練,就可直奔戰場,這便是曹營最著名的三十萬“青州兵”。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2:曹操接納青州兵

在豪邁的氣量背後的曹操,則是一個崇尚遵紀守法的諸侯,他將法家一派的學說搬上了以儒學為尊的殿堂,依法治國成了曹操的治國理念。因此在許昌的謀反事件當中,曹操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可疑之人,因而他也被世人當做是殘暴之輩。但反觀官渡之戰,曹操在獲勝以後發現軍中有許多將士與袁營的通敵之信,他二話沒說一把火燒掉了所有可疑的信件,事後也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連我自己都沒有把握打勝仗,何況在座各位呢?”

所以曹操並不是純粹的法派,在關鍵時刻,他也懂審時度勢講人情,這樣才留得住人才,才能鞏固自己的勢力。反觀袁紹,因為田豐與審配兩派謀士不合,聽信因內鬥而起的讒言,按法度殺掉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謀士,自掘墳墓。袁紹一味的尊法與曹操剛柔並施的智慧一比較,高下立判。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3:《三國志》中官渡之戰插畫

3.儒法並施的大智慧

我們經常說,我們是法治的國家,法治是為了維護公平與公正,法治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但是法律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就必然存在漏洞。所以我們的民族不僅講法,也講人情。

在2018年時,發生了崑山龍哥被砍事件。死者劉某龍(人稱龍哥)欲用刀去砍騎電瓶車的於先生,手滑刀落,被於先生撿起刀來怒砍數刀而亡。如果按法律來講,於先生所為遠遠超過了“正當防衛”的範疇,但是經過司法各方面的討論與判斷,最終宣判於先生所為完全屬於正當防衛。當你面臨惡徒的生命威脅之時,難道還要默默等待被殺嗎?法律的人情味瞬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給了那些囂張跋扈的社會渣滓一個沉重的警告。

從曹操火燒降書的行為可以看出,我們崇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庸思想,從折中中尋找一種平衡與穩定,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大智慧。在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我國對於外國的國際關係中,都有著深刻的重要影響。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3-4:曹操火燒降信

我還記得康輝同志就中美貿易戰事件在新聞聯播中慷慨激昂的發言:

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我們大門敞開;打,我們奉陪到底!

這樣的宣言,不僅不失人情,更不失大國氣節,令人的愛國之心與對身為中華民族的自豪情感油然而生,這便是強國的氣量與底氣同在的豪邁。

儒學過度會腐敗,法學過度會殘暴,儒法結合才是治世之道。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第四章:從織田信長看日本菊與刀的矛盾

1.崇拜強者

日本戰國時期,是以武士集團為核心的戰鬥,其中充滿了各種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中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本質就是——崇拜強者。

日本民族對強者的崇拜,可以說是天生的,他們對人物的評價特別注重凶名。比如織田信長,作為戰國時期的弄潮兒,他不僅有著弒兄的過往與屠城的行為,還曾經火燒比叡山,殺了整座寺廟的和尚。所以世人也將織田信長稱之為“第六天魔王”。但在這凶殘的象徵背後,卻包含了人們對其無限的尊崇。

所以日本讀者看待三國人物的方式,也和我國讀者有著顯著的不同。我們在羅貫中的影響下,一般都認為作為漢室末裔的劉備是正統的,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不正統”的邪道,所以我們親劉而厭曹。但日本人由於骨子裡充滿了對強者的崇拜,在徐州犯下了“屠一城,降十城”惡行的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曹操,統一整個中國北方的曹操,就成了他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1:《信長的野望》中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

也難怪光榮公司會在遊戲當中將曹操與織田信長的人設設定得如此相像了,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兩人都是渴望用霸道一統天下的英雄。且不論他們對曹操性格認識的偏差,這樣的崇武思維,也直接成為了二戰時期日本犯下屠城重罪的根本原因。

對於強者的崇拜還在於,日本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力相當之高。比如織田信長,對比閉關鎖國的幕府,他的思維是截然不同的。他對西方世界帶來的科技與文化尤為感興趣,經常鑽研西方技術,所以在他面臨武田家踏平天下的鐵騎之時,能夠急中生智發明出“三段擊”這樣的改良火槍隊將之擊潰。

可以看出,“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出自中國人之口,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技巧。他們擅長吸取別人的長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與強大。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2:著名的長篠之戰中,織田與德川聯軍擊潰了武田家的鐵騎

在他們崇拜強者的背後,卻是一股超越並征服強者的心。


2.恥感文化

說到日本民族的性格,就不得不提到來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斯(Ruth)的名著《菊與刀》,它詮釋了日本這個充滿矛盾的民族文化的本質——那就是恥感文化。

所謂恥感文化,本身也源自我國的儒家文化,是指我們特別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我們自己,也在乎自己的名節,更在乎後人對我們的評價是名垂千古還是遺臭萬年。所以我們的行為會被很多外在道德與內部環境所制約,從而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行動。因此崇尚恥感文化的日本人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對人彬彬有禮且舉止得體,但是在這之後,卻是高自殺率與各種心理崩潰的深淵。

於是,恥感文化與對強者崇拜的文化,被日本人強行地融為了一體,並身體力行地彰顯著這種及其矛盾的民族性格,傳承至今。二戰時期我國有著八年的抗戰經歷,其中日本人在我國所犯下的罪惡,被我國人民厭惡至今,所以我們經常說勿忘國恥。但是我們反觀日本,美國二戰給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對日本國土與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外在創傷與心理創傷。但日本人不僅不仇視美國,甚至還頗有崇拜之意。這種放下國仇而尊敬強者的做法,以一箇中國人的思維來講,是絕對做不到的。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3: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日本


3.侵略性

織田信長崇尚“天下布武”,用武力統一日本,在被明智光秀暗殺後,在事實上繼承他衣缽的就是後來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圖4-4:《信長的野望》中羽柴秀吉自己改名為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在一統日本之後,骨子裡依舊崇尚著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精神,發動了大和民族的侵略戰爭,坐船出兵攻打朝鮮。好在當時中國處於明朝,國力強盛,三下五除二將這群日本農民從朝鮮半島給打回了日本島。但倘若信長彼時還在,我們不敢想象日本將會變得如何強盛。畢竟在他死後,日本又經過了很多年的內鬥,才被豐臣秀吉給統一,耗掉了不少國力。如果信長還在,其治國能力與侵略性一定不亞於豐臣秀吉。

所以,雖然如同前文所述,日本人在各種場合中對待別人都是彬彬有禮的,但是到了對手弱小的時候,它就會露出凶殘的獠牙。而想馴服這頭極端的猛獸,讓它尊敬自己,就唯有讓自己變得比它強大——畢竟,日本人尊崇繁榮強大的中國唐朝那是有目共睹的。

變得強大,才是獲得敵人尊重的唯一途徑。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尾章:正確看待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活出未來

無論是曹操還是織田信長,在他們的時代裡,對國家統一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人物形象與各種事跡,充分地體現了其儒法並施的巨大智慧;織田信長被誇大的殘忍與內心狂傲不羈的性格,則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演繹得淋漓盡致。

兩位君臨天下的亂世英雄,向我們展示了可以代表中日兩國的民族性格價值觀,而這樣的民族價值觀,則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後人的生活,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啟示與警醒。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曹操儒法並施的做法,我們如今仍在沿用,而且還是進化過後的外儒內法,既有道德約束,更有法律制裁。而織田信長所奉行個人崇拜式的武士道精神,不僅導致了過去日本發動萬惡的侵略戰爭,更導致瞭如今的日本民眾對政治與社會的不關心、對國家的冷漠、不婚不育等現象的出現,這些現象如今已經成為了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實在令人堪憂。

但我們不可沾沾自喜或者說一味批判對方,因為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在於崇尚強者且超越強者。倘若我們夜郎自大,勢必又將重蹈覆轍,還記得曾經八國聯軍來侵略我國的恥辱嗎?

我們要做到的是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過去,並且不斷地反思、反思再反思,從而讓自身變得更強,活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遊戲中的正史:曹操與織田信長在本質上的不同之處

(本文由 @逗比鯊魚哥打遊戲 原創,嚴禁抄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