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為什麼要以產業協同為先導?

5月22日,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安徽蕪湖舉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長三角地區以佔全國2.2%的國土面積、15.2%的人口,在2017年創造了佔全國23.8%的國內生產總值、25.6%的財政收入和36.5%的進出口總額,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具有極強的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長三角各地區資源互補性較強,實施一體化戰略有助於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促進本地區市場的擴大與經濟發展;並且,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五個中心”需要與長三角其他城市通力協作共建。

產業協同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內容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和區域合作辦公室等跨省市合作機制的實體化運作,行政藩籬的影響正在逐步被弱化。讓區域內每個城市、實體切實感受和一體化的成果,內生地激發一體化發展的意識、凝聚力、驅動力和創新力,是下一步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關鍵,這涉及到區域內各方在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佈局、生態環境和市場體系等關鍵領域的戰略協同與合作。其中,以產業協同為先導,通過產業一體化推進長三角地區全面的一體化,是一條有效路徑。

為什麼要以產業協同為先導?理由有二:其一,區域經濟的發展取決於其產業結構狀況,產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支撐主線,如果產業能在區域內實現合理佈局、協同發展、合作共贏,使本地區享受到一體化帶來的巨大成果,無疑會最大程度激發各方的協作熱情和動力,助推一體化加速發展;其二,產業協同是長三角一體化的核心內容,產業一體化能自發形成對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市場體系等領域一體化的強大需求,帶動長三角地區全方位的一體化。

如何在長三角地區實現產業協同及一體化?首先,從市場角度看,每一時點的產業結構內生決定於該時點給定的、且隨時間可變的要素稟賦結構。通俗地說,就是長三角各地區的產業選擇要與自身的資源稟賦條件相匹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協同意味著每一地區根據自身要素稟賦結構來構築與此相適應的產業結構,讓市場機制在產業發展和轉型中發揮主導作用,使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自發進入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並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創新水平提升,要素稟賦結構會同步升級,由此帶動產業結構升級轉型。

其次,在長三角產業一體化過程中,既要有“有效的市場”來配置資源,也要有“有為政府”進行持續的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彌補市場缺陷,消除產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改善營商環境,對企業或個人的創新創業活動進行適當的激勵和引導;圍繞國家戰略,加強長三角地區產城聯動,培育大市場,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產業集群,增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構建以多層次產業佈局體系為載體的產業協同

現代產業具有規模經濟性質,規模經濟的實現需要更大的一體化市場支持,這可以從兩方面來實現:一是各地區同類產業進行差異化生產,差異化產品擁有各自的消費市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無差異產品對同一個市場的惡性爭奪,這意味著差異化產品面對的市場遠遠大於無差異產品,更容易實現規模經濟;二是將分割的局部市場融合形成一個統一大市場。上述兩個條件,都需要政府從戰略高度進行適度引導,通過產業協同發展政策協調地區間的分工,鼓勵同類同層次產業差異化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如長三角的化工產業協同,即不同地區根據自身要素稟賦特點生產差異化的化工產品,再通過長三角市場一體化擴大每種差異化產品的市場,從而實現差異化產品的規模經濟。這實際上是政府推動的市場創造,使每類差異化產品市場擴大,不再侷限於本地市場。如此,長三角的產業協同發展和市場融合,將改善生產同構、惡性競爭、產能過剩的情況。

長三角地區(尤其是江浙滬)雖然人均收入非常接近,但資源稟賦、技術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梯度層次。以最基本的稟賦結構——資本勞動比為例,在省級層面上,目前滬、蘇、浙、皖勞均物質資本(指物質資本與從事該行業的從業人員之比)分別為117422元、74018元、52324元和9252元,形成以上海為金字塔尖的四個層次;從(地級以上)城市層面看,則形成以上海為引領,杭州、南京為第二梯隊,蘇州、無錫、寧波、常州、合肥為第三梯隊,揚州、鎮江、嘉興、湖州、蕪湖為第四梯隊,其他城市為第五梯隊,且相鄰梯隊間落差較小的多層次城市群格局。知識資本也有類似的分佈模式。倘若各城市不盲目追求產業高大上,揠苗助長,而是基於稟賦結構供求平衡原理實施產業選擇,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產業佈局將形成上述五個階梯的空間分佈,以上海作為最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中心和科技創新策源地,依次遞減地向其他四組城市群梯度擴散。這種以多層次產業佈局體系構建為載體的產業協同,輔以各級政府在促進科技創新、資金融通、知識產權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消除行政割據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以及針對同類同一梯度產業實施激勵產品多樣化和差異化發展、促進市場融合的產業引導政策,既有助於區內要素有序流動,合理配置,降低交易成本,避免惡性競爭和重複建設,又有利於區內產業梯度轉移、轉型升級和區域競爭優勢整合,對助力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更高層次參與全球價值鏈競爭、推進全國更高起點改革開放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經濟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