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實驗中不可避免的四大實驗

化學 腫瘤 前列腺 藥品 醫生研 醫生研 2017-09-09

對於 80% 的研究生而言,常規的檢測類試驗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如蛋白水平檢測的 WB,ELISA;免疫沉澱(IP)及免疫共沉澱(CO-IP);基因表達檢測的 qPCR,原位雜交;免疫學檢測中的免疫熒光,免疫組化,HE 染色等,今天小編就這些實驗為大家做一個詳細的彙總,希望可以幫大家理清這些實驗的些許差異。

一、WB

科研實驗中不可避免的四大實驗

印跡法(blotting)是指將樣品轉移到固相載體上,而後利用相應的探測反應來檢測樣品的一種方法。1975 年,Southern 建立了將 DNA 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NC 膜)上,並利用 DNA-RNA 雜交檢測特定的 DNA 片段的方法,稱為 Southern 印跡法。而後人們用類似的方法,對 RNA 和蛋白質進行印跡分析,對 RNA 的印跡分析稱為 Northern 印跡法,對單向電泳後的蛋白質分子的印跡分析稱為 Western 印跡法,對雙向電泳後蛋白質分子的印跡分析稱為 Eastern 印跡法。

實驗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千千萬,如膠不平?凝膠漏液?條帶比正常的窄?「微笑」或「倒微笑」條帶?凝膠腫脹或捲曲?條帶歪斜或漂移?單個或多個白點?轉膜緩衝液過熱?~~你可以遇到 n 多問題,但是隻要明白實驗原理,一切問題都可以尋根究底。

二、熒光定量 PCR 技術(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

是指在 PCR 反應體系中加入熒光基團,利用熒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 PCR 進程,最後通過標準曲線對未知模板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實時熒光定量 PCR 是在普通 PCR 定性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核酸定量技術。在熒光定量 PCR 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發現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是 Taq DNA 多聚酶的 5′ 端核酸外切酶活性被發現,它能降解特異性熒光標記的探針,使得間接檢測 PCR 產物成為可能;另一個是熒光雙標記探針被使用在一密閉的反應管中能實時地監測反應全過程。目前該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學,食品、醫學、藥物開發以及分子生物學等多個領域,如:DNA 或 RNA 的定量檢測應用;基因表達研究的檢測應用,醫學及藥物開發中的檢測應用等。

在基因表達的研究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是 Northern 雜交、RT-PCR 等方法, 傳統的 Northern 雜交方法定量的下限為 106~107 個分子。這種方法需要的 mRNA 的量較大。對於較少的材料在研究基因表達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熒光定量 PCR 技術對 mRNA 水平 的檢測比 Northern 雜交、RT-PCR 等定量方法要方便、快速、準確得多。熒光定量 PCR 技術可以對不同組織、不同處理之間(如藥物處理、物理處理和化學處理等)、不同發育階段基因表達差異進行檢測,檢測各基因在組織細胞中的表達丰度,分析基因的表達調控 、mRNA 的表達模式等研究。

三、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也稱免疫細胞化學(immunocytochemistry)

是將免疫學技術與組織病理學技術結合在一起,能對組織細胞內的化學成份、組織結構成分、微生物結構等進行顯示和定位,從而分析、研究生物體的細胞組織代謝、功能及形態變化規律的科學。目前該技術在腫瘤的診斷應用包括:

1. 確定細胞類型:通過特定抗體標記出細胞內相應抗原成分,以確定細胞類型。如角蛋白是上皮性標記,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僅見於前列腺上皮,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是甲狀腺濾泡型癌的敏感標記,而降鈣素抗體是甲狀腺髓樣癌的特有標記。有些細胞(如表皮內朗格漢斯細胞、黑色素細胞、淋巴結內指突狀和樹突狀網織細胞)光鏡下不易辨認,但免疫組化標記(S-100 蛋白等)能清楚顯示其形態。

2. 辨認細胞產物:利用某些細胞產物為抗原製備的抗體,可作為相應產物的特殊標記,如內分泌細胞產生的各種激素,大多數可用免疫組化技術標記出來,據此可對內分泌腫瘤作功能分類,檢測分泌異位激素的腫瘤等。

3. 發現微小轉移灶:某些癌的早期轉移有時與淋巴結內竇性組織細胞增生不易區別。用常規病理組織學方法要在一個組織中認出單個轉移性腫瘤細胞或幾個細胞是不可能的,而採用免疫組化方法(如用上皮性標誌)則十分有助於微小(癌)轉移灶的發現。對轉移性腫瘤也可藉助免疫組化標誌尋找原發瘤,如骨組織內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陽性細胞,提示前列腺癌轉移。

4. 探討腫瘤起源或分化表型:一些來源不明的腫瘤長期爭論不休,最後通過免疫組化標記取得共識。如顆粒性肌母細胞瘤,曾被認為是肌源性的,但該腫瘤肌源性標記陰性,而神經性標記陽性,證明為神經來源(可能來自神經鞘細胞)。分化很差的腫瘤病理上常按細胞形態分為梭形細胞腫瘤、小圓細胞腫瘤等,通過多種標記的聯合應用,也可能確定來源。

四、原位雜交組織化學(in situ hybridization , ISH)

是運用核酸分子間鹼基互補的性質結合組織化學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在組織切片(或細胞片)上顯示特異核酸(DNA 或 RNA)順序的一種技術。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的基礎:

1. 合適的探針:探針的種類和特異性;適宜的長度;良好的標記。

2. 優良的組織保存:被測組織內核酸和組織結構完好;可靠的實驗試劑和正確的實驗方法;相當的形態學知識: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病理解剖學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