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過後,氣溫升高加快,雨水逐漸開始增多,天氣進入初夏時節。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體表血液增加,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在這樣春夏交接、涼熱交替的時候,一是由於心情煩悶,二是機體缺乏水分使血壓黏稠,心腦血管疾病也容易被誘發,人們可能經常會出現頭痛、胸悶、血壓升高、失眠等症狀。

對此,人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適量增加食用些紫(黑)色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洋蔥、紫甘藍等,可以起到保護心臟、健脾養胃的功效。

中醫有“夏氣與心氣相通”的說法,認為夏季屬火,火氣通心,因此,夏季需要注重養“心”。

黑木耳有“中醫裡的阿司匹林”之稱,其所富含的黑木耳多糖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功效,對人體血液循環有著積極的影響。

特別是本身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有血栓形成風險的人,在夏季適當多攝取些黑木耳,能夠對所患疾病起到控制、減輕的作用,進而達到保護血管、預防血栓形成、養心舒心的目的。

 黑木耳有“中醫裡的阿司匹林”之稱

適合夏季食用的藍色食物

藍莓

屬杜鵑花科,越橘屬植物,富含有防止腦神經老化、保護視力、強心、抗癌、軟化血管、增強人機體免疫力。所含的花青素還能夠促進眼睛視網膜細胞中的視紫質再生。經常食用藍莓,對消除眼睛疲勞、預防近視有良好功效。因此,藍莓特別適合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群食用。

茄子

古代曾將茄子列入皇帝的膳單,可見茄子營養價值之高。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有助於抑制傷口出血、散血瘀、消腫止疼。而且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黏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茄子還含有龍葵鹼,對抑制消化系統的腫瘤具有一定效果,一定程度上有防治胃癌的作用。在烹調茄子時建議不要去掉茄皮,茄子的營養大部分藏於皮囊之中。

紫薯

紫薯除具有普通番薯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鐵元素和花青素。其中硒和鐵元素是人體抗衰老、補血的必要元素。花青素是一種類黃酮樣物質,能夠增強血管彈性,改善血液循環。常吃紫薯可以幫助補血,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可以維持肌膚的健康。

紫色洋蔥

紫色洋蔥含有豐富的硒元素,與紫薯一樣都具有一定的延緩衰老功效。同時,紫色洋蔥對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血管病患者尤為有益。在選購紫色洋蔥時,表皮越幹越好,包卷度愈緊密愈好。

 黑木耳有“中醫裡的阿司匹林”之稱

紫米

紫米素有“米中極品”之稱。它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以及鐵、鋅、鈣等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中醫認為,紫米具有補血益氣、滋陰補腎、暖脾胃的效果,對於胃寒、胃痛、夜尿頻密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紫甘藍

也叫紫圓白菜,葉片紫紅,葉面有蠟粉,葉球近圓形。營養豐富,尤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較多的維生素E和B族,以及胡蘿蔔素、糖、蛋白質、脂肪、粗纖維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有抗自由基、抗過敏、增加血液中氧氣、減肥等作用。

此外,紫蘇、馬齒莧、莧菜、紫扁豆、芥菜等,水果中的桑椹、葡萄、山竹、李子、火龍果等,也屬於棕色食物,可以適當選食。

 黑木耳有“中醫裡的阿司匹林”之稱

夏季需要注意的其他保健措施

由於白天氣溫偏高,晚上或因下雨氣溫降低,對於部分調節能力較差的人,要提前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溫差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容易出現食慾不振,胃口不好;再加上天熱人們貪吃生冷食物,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或因食物不清潔易引致胃腸不適,甚至食物中毒。因此,夏季飲食應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夏季要適當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酷暑炎熱、高溫溼重,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洩暑熱,以燥其溼,便可以健脾,增進食慾。苦味食物還可清心火,通血脈,醒腦,抗癌,有利於夏季養心。

夏季還要適當吃些酸味食物。味酸的食物能收能澀。夏季汗多易傷陰,食酸能斂汗,能止洩瀉。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

夏季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食用清淡之品,這有助於開胃增食,健脾助運。如果過食肥甘膩補之物,則致呆胃傷脾,影響營養消化吸收,有損健康。因此,夏季飲食宜注重選擇綠豆、白扁豆、西瓜、荔枝、蓮子、蠶蟲、蕎麥、大棗、豬肚、豬肉、牛肉、牛肚、雞肉、鴿肉、鵪鶉肉、鯽魚、烏龜、甲魚、蜂乳、蜂蜜、鴨肉、牛乳、鵝肉、豆漿、甘蔗、梨等。

夏季暑熱,腸胃功能受其影響而減弱,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合理調配,有助於脾胃功能的增強。細糧與粗糧要適當配搭吃,一個星期應吃3餐粗糧,稀與幹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乾飯,晚上吃粥。葷食與蔬菜配製合理,夏天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肉類以豬瘦肉、牛肉、鴨肉及魚蝦類為好。老人以魚類為主,輔以豬瘦肉、牛肉、鴨肉。

進入夏季,雨水增多,溼氣加重,在養心同時還要注意化溼。人們在下雨天會出現胸悶、乏力的現象,這很有可能就是人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了。因此平時飲食就要注意清淡,增加一些清熱化痰的食物,現當季的就有蓮藕、茯苓、薏米仁等,但少量苦寒類的食物能夠起到很好的養胃、清熱化溼的作用,過多反而傷胃。

立夏也是胃腸道疾病高發的時節,人們應避免因氣溫偏高而大量食用冷飲、冰水等過分貪涼的行為。此時仍處於初夏,許多人身體還不適應夏天的飲食習慣,過快的轉變反而會導致腹瀉等腸胃疾病。

天熱失眠的人也開始增多,人們可在飯後進行適當強度的運動,老年人可跳跳廣場舞等,讓身體產生疲勞感,以此來幫助睡眠;也可在睡前進行三陰關、內關等穴位的按摩或中藥足浴助眠。飲食中可在晚餐食用小米粥,能夠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如果夜晚睡眠質量較差,還可在第二日中午進行半小時至一小時的午睡以養神。

(文/韓沐真)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