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時要做的,僅僅是“跟隨”就夠了

釣魚 朋友圈 戶外運動 處處有心 處處有心 2017-08-26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時要做的,僅僅是“跟隨”就夠了

兒子看到一則新聞:國外有個十幾歲的少年,釣魚時釣到一條大魚,經過3個多小時搏鬥,終於將大魚釣起。看完新聞,兒子不以為然地說:3個多小時,很難堅持嗎?我們上次去釣魚,一晃眼就3小時,根本沒覺得時間長。

我聽了,心想我要告訴他:這件事的重點並非是時間長短,而是擁有堅持到底的頑強毅力有多重要。

但直接這樣說,很空泛,我想了想,決定從抗挫力中的一項:調整情緒,說起。我要告訴兒子,在這3個多小時裡,這個少年經歷了多少情緒的起伏,他都要一一調整好,才能讓自己堅持到最後。

此時,我想到我曾在馬來西亞,參加過的一次海釣活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時要做的,僅僅是“跟隨”就夠了

當時快艇開到大海後,船老大發給我們每人一個釣竿,勾子上已經放好魚餌,我們將漁鉤投入大海後,就正式開始海釣。很快陸續有人釣到了魚,雖然都不大,但大家還是很開心。

這時,突然有個人大叫了一聲:我魚竿沉下去了,應該有魚,但怎麼都拉不起來!

聽到他這麼說,好幾個人圍了過去,大家的心情都是興奮的,還有人大叫:“今天我們要幹票大的,晚上好好吃一頓!”……

但,很快,大家發現,集2-3個男人的力氣,還是拉不上來,這下大家開始緊張,這時,第一次有人說:放棄吧,算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時要做的,僅僅是“跟隨”就夠了

但放棄的聲音很微弱,大家還在努力,更多的人上去幫忙,可還是不行。

這時,船上的女孩子開始害怕,而年紀大一點的,則開始擔心:萬一我們遇到很大的魚,在角力中,船翻了怎麼辦?

有男士鼓勵大家:不會的,這個海域經常有遊船出沒,不會有超級大的魚,放心!

大家繼續拉桿,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害怕變為恐懼,各種不好的猜測都出現在頭腦中,甚至有十來歲的孩子開始絕望地哭起來。

最後,就在大家用盡方法,情緒即將崩潰時,船老大終於發現了這裡的異常,趕過來一看,2秒鐘就解決了,原來是勾子勾到珊瑚了,怪不得大家無論怎麼使力都不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時要做的,僅僅是“跟隨”就夠了

兒子聽得津津有味,最後我說:其實整個過程不超過45分鐘,而且還是一船人共同面對一個困難,都會出現:開心、興奮—>緊張—>害怕—>恐懼—>絕望的情緒劇烈演變,更別說,這個新聞裡的少年,一個人面對一條大魚。所以,最後,他能成功釣起這條大魚,確實是非常了不起,他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鬥志,不氣餒,最後成功。所以要幹成一件事,控制情緒,同時堅持到底,是非常重要的。

兒子眨眨眼,補充道:還有經驗。你們一群從不海釣的人,努力了半天也沒用,最後還是船老大來救了你們。

哈哈哈,我忍不住笑了:對,你說的很對!經驗很重要,經驗來自於學習和參與

我剛說完,兒子就接著說:嗯,我知道了,我要多學習,多參加各種活動,積累經驗,同時也鍛鍊好身體,等遇到困難的時候,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這樣就不怕任何困難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有時要做的,僅僅是“跟隨”就夠了

教育孩子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他們非常聰明,以及敏感,能迅速捕捉到你的邏輯問題,那是很好的,不要忽視、批評或否定孩子。不重視孩子的想法,永遠呈現一副大人說的都對,孩子只能服從的權威樣子,只會讓孩子對大人產生排斥,那樣還談何進一步教育呢

其實,讓孩子自由地發散思維,他們很快就能有自己的觀點,並找到問題正確的方向。對此,大人不用害怕他們找不到重點,或者跑太偏,說回主題要浪費太多時間等等,大人的擔憂才是阻礙孩子發展的最大障礙。

end


我是一個8歲男孩的媽媽,也是職業心理諮詢師,本文為我的原創文,歡迎評論、轉發,並關注我的頭條號@處處有心(在今日頭條APP首頁,搜索欄輸入“處處有心”,搜索後,點擊“關注”即可。),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