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中國西藏網訊 湍急的河水拍打著兩岸高聳入雲的山崖,造就了流經四川省境內的大渡河畔迷人的峽谷風光,也曾一度阻隔河兩岸人員、物資的往來運輸。

1706年,跨越大渡河的第一座鐵索橋——瀘定橋建成,結束了大渡河兩岸交通依靠渡船和溜索的歷史,成為連接藏漢交通的紐帶,古道也因此發生更易。

1935年5月29日凌晨6時許,紅軍戰士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與東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瀘定橋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瀘定橋。攝影:李元梅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瀘定橋。攝影:李元梅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大修時拆除木板的瀘定橋。翻拍:李元梅

在距離瀘定橋上游約500米處,1950年,進軍西藏的十八軍在“一面進軍,一面建設”的號召下,為跨越大渡河天塹,又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修建了第一座公路大橋——大渡河橋。

大渡河橋東西橋頭塔高分別為16米,孔徑132米,橋面4.5米,由27根直徑約3釐米大小的鋼繩分佈於左右兩側,中間分別由45根同樣大小的鋼纜吊杆將橋身懸吊在大渡河上。橋身由無數鋼架鉚焊而成,鋼架之上鋪有約0.5米見方的方橙枕木,上鋪“人”字型拼木,允許載重量15噸。大橋於1951年6月建成通車,劉伯承同志揮筆寫下了“大渡河橋”幾個大字,朱德同志題寫橋頭楹聯: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20世紀七十年代初,隨著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一座座具有民族色彩的雙曲拱橋飛跨大渡河上,從此,大渡河橋就被作為戰備橋保護起來。1999年,該橋被列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大渡河橋。圖片由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委宣傳部提供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大渡河橋局部。圖片由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委宣傳部提供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大渡河橋。攝影:王媛媛

2014年9月1日,距瀘定橋上游7公里左右,一座全橋長1411米,主跨1100米,橋面至大渡河水面239米的現代化超大跨徑鋼桁樑懸索橋——興康特大橋橫跨在大渡河之上。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山谷中的興康特大橋。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駕車行駛在興康特大橋。

橫跨大渡河上的三座“鐵索橋”

圖為興康特大橋。

2018年2月6日,興康特大橋完成主樑合龍,2018年12月31日竣工通車。作為雅康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興康特大橋的建成通車實現了古老大渡河上史無前例的千米級橋樑的跨越。巍峨的“新”大橋拔地而起,連起一條新時期的“天路”。(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媛媛 李元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