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時節如何養生?'

"

紅網時刻8月23日訊(通訊員 秦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處暑之後,我國的很多地區,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氣溫逐漸下降。因此民間有“處暑寒來”“處暑熱不來”的說法。

實際上,因為副熱帶高壓的南移,處暑前後我國江南和東南沿海地區還要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炎熱天氣,這也就是俗稱的“秋老虎”了。所以有“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轉涼”的說法,處暑後十八日就要過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帶,也有“處暑十八盆”的俗諺。也就是說處暑之後,每天都還要洗一個澡才行。而到了兩廣地區,“秋老虎”持續的時間更長,當地人甚至戲稱“處暑八十盆”。

處暑是溫度變化的重要節點。所以古人說:“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又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的說法。總之呢,處暑之後,或許白天還會有些暑熱的感覺,但早晚的溫度下降已經很明顯了。尤其是“一場秋雨一場寒”,一旦下雨,更是給人秋涼的感覺。

過去常有“苦夏”的說法,如今雖然有空調“續命”,但夏天還是會有很多人有食慾不振等等的反應。經過一個“盛夏”的煎熬,很多人的脾胃都會變得比較虛弱。所以這個時節,飲食當以清淡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蓮子等健脾養胃的食物。

不過呢,飲食清淡,也不可以太極端的理解為“素食”。畢竟人在經歷了一個夏天之後,脾胃虛弱,還是要進補的。只是這個補,要注意方法。像一些大魚大肉、辛辣的或燒烤的食物要儘量避免。但是可以吃一些鴨、黃鱔、豬瘦肉、海產品等,烹飪的時候也不要口味太重,這樣既可以補充營養,又可以緩解秋燥的狀況。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應季的水果是很多的,特別推薦的一種水果是石榴。民間有“石榴當飯吃”的說法,這是因為石榴營養豐富,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而且果粒酸甜可口多汁,可補充我們人體所需的能量和熱量。

在秋天,多吃銀耳也是不錯的選擇。銀耳具有潤肺止咳、生津養陰的功效。推薦吃法:先將銀耳洗淨後放入砂鍋中熬至濃稠,再將西紅柿洗淨後去皮搗爛,放入銀耳羹中煮開,加入冰糖適量調味。

(指導專家:湖南省直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戴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