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州管”

隋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591年),於義安縣改設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始稱潮州。此時潮州轄義安(今潮州)、潮陽(今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揭陽普寧市)、海寧(今惠來縣)、綏安(今福建漳州一帶)、義招(今大埔縣)、程鄉(今梅縣)6縣。

此後,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在潮州的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明崇幀六年(1633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這時潮州轄縣共9個:即潮安(原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注:南澳縣時為饒平縣轄地,揭西縣時為揭陽縣轄地,汕頭市區時為澄海縣轄地)。

現今的潮州市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州管”

隋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591年),於義安縣改設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始稱潮州。此時潮州轄義安(今潮州)、潮陽(今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揭陽普寧市)、海寧(今惠來縣)、綏安(今福建漳州一帶)、義招(今大埔縣)、程鄉(今梅縣)6縣。

此後,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在潮州的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明崇幀六年(1633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這時潮州轄縣共9個:即潮安(原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注:南澳縣時為饒平縣轄地,揭西縣時為揭陽縣轄地,汕頭市區時為澄海縣轄地)。

現今的潮州市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州管”

隋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591年),於義安縣改設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始稱潮州。此時潮州轄義安(今潮州)、潮陽(今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揭陽普寧市)、海寧(今惠來縣)、綏安(今福建漳州一帶)、義招(今大埔縣)、程鄉(今梅縣)6縣。

此後,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在潮州的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明崇幀六年(1633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這時潮州轄縣共9個:即潮安(原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注:南澳縣時為饒平縣轄地,揭西縣時為揭陽縣轄地,汕頭市區時為澄海縣轄地)。

現今的潮州市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陽管”

潮陽的歷史十分悠久,東晉隆安元年(397)潮陽置縣,因瀕臨南海,地處山之南,海之北,而稱潮陽。時屬晉王朝的義安郡。此後的古代歷代隸屬潮州府。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罷州為郡,潮州改為潮陽郡,轄潮陽、海陽(今潮安)、程鄉3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罷郡復州,潮陽郡復改稱潮州。此後,潮州作為府城,統轄潮汕各縣及周邊的一些縣份。郡、州幾度更易,潮陽都為其屬縣。

由於潮陽建縣較早,延續不變,歷史上潮陽郡又曾取替潮州,故古代詩人多用“潮陽”來借代“潮州”。

關於潮陽之稱,唐代傑出的文學家韓愈有詩為證: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一時人心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被貶後,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潮州刺史韓愈到潮後,定遷潮陽縣治於新興鄉棉陽(今潮陽市區棉城鎮)。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州管”

隋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591年),於義安縣改設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始稱潮州。此時潮州轄義安(今潮州)、潮陽(今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揭陽普寧市)、海寧(今惠來縣)、綏安(今福建漳州一帶)、義招(今大埔縣)、程鄉(今梅縣)6縣。

此後,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在潮州的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明崇幀六年(1633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這時潮州轄縣共9個:即潮安(原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注:南澳縣時為饒平縣轄地,揭西縣時為揭陽縣轄地,汕頭市區時為澄海縣轄地)。

現今的潮州市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陽管”

潮陽的歷史十分悠久,東晉隆安元年(397)潮陽置縣,因瀕臨南海,地處山之南,海之北,而稱潮陽。時屬晉王朝的義安郡。此後的古代歷代隸屬潮州府。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罷州為郡,潮州改為潮陽郡,轄潮陽、海陽(今潮安)、程鄉3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罷郡復州,潮陽郡復改稱潮州。此後,潮州作為府城,統轄潮汕各縣及周邊的一些縣份。郡、州幾度更易,潮陽都為其屬縣。

由於潮陽建縣較早,延續不變,歷史上潮陽郡又曾取替潮州,故古代詩人多用“潮陽”來借代“潮州”。

關於潮陽之稱,唐代傑出的文學家韓愈有詩為證: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一時人心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被貶後,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潮州刺史韓愈到潮後,定遷潮陽縣治於新興鄉棉陽(今潮陽市區棉城鎮)。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汕頭管”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這是在潮汕歷史上,“潮汕”首次成為一個行政區劃名稱。

1956年2月,設立汕頭專區。此後幾經變動,改稱汕頭市。汕頭市區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

汕頭專區的管轄區域曾十分廣闊,不僅包括現今的潮汕三市,還包括豐順、梅縣、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海豐、陸豐等區縣。後來,隨著梅州和汕尾從汕頭析出獨立成地級市,汕頭管轄的範圍才逐漸縮小。

新中國成立後,汕頭已躋身為舉足輕重的港口城市,且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作為潮汕的中心城市,也是市政府的所在地。

"

我們都知道,潮汕一般是指潮汕三市,即:汕頭、潮州、揭陽。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不少人一直都在為“誰管誰?誰比誰大?誰比誰好?”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事實上,潮汕的歷史,一直都在“管來管去”、“割來割去”,直到1991年,潮汕拆分為三市,才結束了長達2200多年的這種“管來管去”的歷史。

而在1991年之前,潮汕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揭陽管”

揭陽是粵東古邑,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廣東最古老的縣份之一,見諸史載已有2200餘年歷史。揭陽曆史悠久,境內榕江流域地區是潮汕文化的發祥地。

潮汕古為閩越地,秦漢為了削弱閩越,將閩越拆分,潮汕一帶劃歸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朝遣任囂、趙佗,攻取陸梁地,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南海郡轄揭陽戍等六縣。揭陽得名於古五嶺之一的揭陽嶺。可見,潮汕最早的名稱是“揭陽”。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可見當時的揭陽縣管轄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比現今的潮汕範圍大得多,甚至包括了閩南一帶。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州管”

隋開皇十年(590年),隋王朝罷州設縣,次年(591年),於義安縣改設潮州,以潮水往復為名,始稱潮州。此時潮州轄義安(今潮州)、潮陽(今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潮南區,揭陽普寧市)、海寧(今惠來縣)、綏安(今福建漳州一帶)、義招(今大埔縣)、程鄉(今梅縣)6縣。

此後,潮汕歷史上長達近2000年稱為“潮州”,歷史諸如稱呼為“潮州”(隋、唐、宋王朝)、“潮州路”(元朝)、“潮州府”(明、清王朝)等。

在潮州的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是“潮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元朝潮州路改潮州府置。

明崇幀六年(1633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今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共11縣。

清末民初,潮州概念已基本定型,這時潮州轄縣共9個:即潮安(原稱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注:南澳縣時為饒平縣轄地,揭西縣時為揭陽縣轄地,汕頭市區時為澄海縣轄地)。

現今的潮州市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潮陽管”

潮陽的歷史十分悠久,東晉隆安元年(397)潮陽置縣,因瀕臨南海,地處山之南,海之北,而稱潮陽。時屬晉王朝的義安郡。此後的古代歷代隸屬潮州府。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罷州為郡,潮州改為潮陽郡,轄潮陽、海陽(今潮安)、程鄉3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罷郡復州,潮陽郡復改稱潮州。此後,潮州作為府城,統轄潮汕各縣及周邊的一些縣份。郡、州幾度更易,潮陽都為其屬縣。

由於潮陽建縣較早,延續不變,歷史上潮陽郡又曾取替潮州,故古代詩人多用“潮陽”來借代“潮州”。

關於潮陽之稱,唐代傑出的文學家韓愈有詩為證: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憲宗派使者去鳳翔迎佛骨,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極力勸諫,認為供奉佛骨實在荒唐,不能讓天下人被佛骨誤導。憲宗覽奏後非常生氣,要用極刑處死韓愈。一時人心震驚歎惜,乃至皇親國戚們也認為對韓愈加罪太重,為其說情,憲宗便將他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被貶後,寫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詩句,表達了自己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

潮州刺史韓愈到潮後,定遷潮陽縣治於新興鄉棉陽(今潮陽市區棉城鎮)。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潮汕“汕頭管”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這是在潮汕歷史上,“潮汕”首次成為一個行政區劃名稱。

1956年2月,設立汕頭專區。此後幾經變動,改稱汕頭市。汕頭市區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

汕頭專區的管轄區域曾十分廣闊,不僅包括現今的潮汕三市,還包括豐順、梅縣、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海豐、陸豐等區縣。後來,隨著梅州和汕尾從汕頭析出獨立成地級市,汕頭管轄的範圍才逐漸縮小。

新中國成立後,汕頭已躋身為舉足輕重的港口城市,且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作為潮汕的中心城市,也是市政府的所在地。

潮汕的歷史,一直在“管來管去”,最後究竟是誰管誰呢?

1991年12月7日,原汕頭市一分為三,拆分為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自此,潮汕三市“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從此,潮汕也正式結束了“管來管去”的歷史,誰也不管誰了,而是平起平坐的潮汕三市。

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上,潮汕向來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都是“膠己人”。如果未來三市能再度合併,奮起發展,潮汕就真的有福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