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慢性胃病脾胃同治可以痊癒

腸胃病 食療 中醫 中藥 胃炎 中醫極醫堂 2018-12-01

藉助現代檢測方法辨證施治

藉助現代檢測方法如電子胃鏡、鋇餐攝片等以協助診斷,並根據檢測結果,選加專效藥物以增強療效。如消化道潰瘍胃酸過多者,則加海螵蛸、瓦楞子、珍珠末;膽汁反流者,則加柴胡、鬱金、枳實、川楝子;有幽門螺桿菌者,則加黃連、蒲公英、金銀花之屬;電子胃鏡下見糜爛,則加丹蔘、田七、蒲公英。

中醫說:慢性胃病脾胃同治可以痊癒

養胃降洩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胃宜降則和”,胃為陽土,胃陰虛則易生內熱,故應在甘寒濡潤之中,稍佐微苦清洩之品,以遂其通降之性。如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應以《千金方》溫膽湯為基礎,自擬安胃溫膽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藥雖平淡,收效甚宏。

方藥為茯苓15g,半夏12g,枳實15g,竹茹15g,橘紅5g,沉香5g,烏藥15g,百合15g,太子參15g,白芍15g,甘草5g。方中取太子參、白芍、百合、甘草甘涼柔潤以養胃陰;橘紅、半夏微辛之通降,竹茹、枳實微寒之清洩,再合用沉香、烏藥理氣調中,則甘柔中清補而不膩滯,實為良法。陰虧明顯者去烏藥加沙蔘、麥冬;內熱明顯者加蒲公英、黃連、金銀花之清化而遠苦燥;兼見脘腹脹滿改枳實為枳殼,加厚朴、羊草結以增強行氣消脹之功;以胃脘痛為主要表現者,加延胡、鬱金、木香行氣止痛;納呆食滯者,加雞內金、麥芽消食開胃。

中醫說:慢性胃病脾胃同治可以痊癒

健中益脾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淺表性胃炎遷延日久不愈發展而成,具有病程長、易反覆、難治癒的特點。臨床上以胃脘部脹痛或隱痛、納後尤甚、噯氣、納差、神疲乏力為主要症狀,主要病理改變是胃黏膜變薄、腺體萎縮、胃黏膜失去了正常色澤變為灰白色。屬胃脘痛、痞證等範疇。本病的發生與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胃失調關係密切。提出應以建中益脾為治法,脾貴運而不在補,益氣以健脾為先,不宜選用海螵蛸、瓦楞子之品, 宜用小建中湯。面色不華加黃芪、當歸;胃痛明顯加田七、丹蔘、延胡、沉香、黨蔘。此方建中益脾,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與適應能力,調節、健全消化機能,有助於黏膜的新陳代謝與黏膜病變的恢復。

疏肝和胃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表現為上腹持續性燒灼痛,餐後疼痛加重,少數病人可表現為胸骨後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覺。膽汁性嘔吐是其特徵性表現,由於胃排空障礙,嘔吐多在晚間或半夜時發生,反流性疾病屬吞酸、嘔吐、嘈雜、噎嗝、胃痞、胃痛、梅核氣、食管癉等範疇。其病因多為肝胃不和、肝胃鬱熱、膽熱犯胃等。治胃病應不忘疏肝,臟腑生克中最常見的是肝木克土,故《臨證指南》專闢“木乘土” 一門。反流性胃炎患者,每有脅痛、腸鳴、嘔惡、氣撐至咽、心煩易怒、脈弦等症,均是肝木橫逆克土之象,此時治胃勿忘疏肝,於治脾胃方中加入四逆散。並認為柴胡不與葛根、升麻為伍,升提之性極微。如徐靈胎雲其“能於頑土中疏理結氣”。同時要善用川楝子與麥芽,川楝子既可佐柴胡疏肝,且其性下行。麥芽既可伐肝,又能化滯,與四逆散同用,相得益彰。選方用藥:柴胡15g,川楝子15g,延胡索15g,鬱金15g,白朮15g,枳實15g,厚朴10g,甘草5g, 麥芽20g。方中柴胡、川楝子、延胡索、鬱金、疏肝理氣,解鬱止痛,從肝而治;白朮、枳實、厚朴、理氣解鬱,寬中消痞,且枳實與白朮相配,增強行氣消痞之力;甘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和胃之功。

中醫說:慢性胃病脾胃同治可以痊癒

治胃病不忘調暢情志

脾胃功能與情志活動有著特殊的聯繫。先賢對此認識頗深。張景嶽曰:“氣血虛寒,不能營養心脾者,最多心腹痛證,然必以積勞積損及憂思不遂者,乃有此病。”《內經》有“思發於脾而成於心”、“脾主思”等論述。提示在臨床中更應注意對患者的心理情感狀態反應進行謹慎詢問和體察,以助對疾病的診治。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長期從事腦力勞動,大腦高度緊張的知識分子,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潰瘍病,這和“思慮損傷心脾”理論一致。劉石堅主任始終以人為本,時時注意病人的心理因素,方藥常用浮小麥、百合、鬱金、春砂仁等行氣解鬱、養心安神之品。

注重食療調養脾胃

護養胃氣是食物養身的重要手段。《遵生八箋》提出了“美飲食,養胃氣”的食養原則。食物與藥物一樣,本身具有性味的偏盛,即食性。食性也分四氣五味。對於胃病患者,如果能做到藥食相須,寒溫相宜,五味相適,就可提高療效。若藥食相忤,寒溫失當,五味過偏就可影響藥物療效,甚至病情惡化。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 用猴頭菇或雪耳煲湯食療;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 建議常用北芪黨蔘百合煲湯食療;消化性潰瘍患者, 食療可用椰子燉豬肚或花膠燉瘦肉;無胃酸偏多者,宜用新鮮谷麥芽煲鴨胃。並囑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米粉、發酵食物、蘋果、菠蘿、香蕉、柚子、柿子、芹菜、西蘭花、芥蘭、竹筍、酸菜、芋頭、土豆、紅薯、花生、蘿蔔、冷凍食物、有氣飲料、酒、濃茶、粽子等食物。通過食療,鞏固療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