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苦茶 文化 七味閒談 2017-06-01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茶味初識

六年前,我本不喜茶,也不懂茶。愛人有飲茶之習,經常時不時的往家拎些茶葉,自己自泡自飲,十分陶醉。那個時候我不喜飲茶,更談不上懂茶,有時口渴了,看著茶桌上有茶水,倒滿一杯一飲而盡,只為解渴。家裡茶臺上的茶具我只管打掃,不曾使用。是當之無愧的茶小白。

那幾年,愛人的事業還不錯,於是我就在家安心做起了家庭主婦,我家對面是一坐茶城,愛人經常去茶城喝茶,有時約我一起,我寧肯在家讀讀書乾乾活,也不想去喝那些苦茶。有時實在無聊了,也和他一起去茶店坐坐。

茶城裡有好多店, 有些店裝修的古樸典雅,茶桌布置的獨具匠心,別有風韻,方寸之間,意境十足,很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被這些美好吸引,對於我這個還有點文藝情懷的女子來說,雖然不會喝茶,但是坐在茶店裡感覺還挺舒服。慢慢去的次數越來越多。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做為一個茶小白,能吸引我每天都想跑茶城坐半天的,除了好奇心外,應該就是茶的風雅之氣。茶城的茶藝師女孩兒,年紀雖不大,但她們身上有種共同的氣質就是安靜,你在其它行業的女孩兒身上找不到這種感覺,都說品茶,是越喝越安靜,我想是對的,這些女孩子被被茶香薰陶幾年。自然就有了幾分淡然,從容,不浮不燥的氣質。

雖然我還是不善飲茶,但是我願意花一個又一個下午的時光,泡在茶店裡,一邊優雅的品著茶,一邊聽茶人分享精彩的茶文化。茶的苦澀也慢慢在茶人的娓娓道來中品出了回甘。茶就有這種神奇的魅力,到後來,對於茶開始了熱愛。原來喝茶和許多事一樣,也講機緣。

做為一個茶小白,能吸引我每天都想跑茶城坐半天的,除了好奇心外,應該就是茶的風雅之氣。茶城的茶藝師女孩兒,年紀雖不大,但她們身上有種共同的氣質就是安靜,你在其它行業的女孩兒身上找不到這種感覺,都說品茶,是越喝越安靜,我想是對的,這些女孩子被被茶香薰陶幾年。自然就有了幾分淡然,從容,不浮不燥的氣質。

雖然我還是不善飲茶,但是我願意花一個又一個下午的時光,泡在茶店裡,一邊優雅的品著茶,一邊聽茶人分享精彩的茶文化。茶的苦澀也慢慢在茶人的娓娓道來中品出了回甘。茶就有這種神奇的魅力,到後來,對於茶開始了熱愛。原來喝茶和許多事一樣,也講機緣。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茶之風雅

我對於茶的熱愛,不是始於它的口味,而是緣於它的風雅,慢慢的品味一杯茶,拿起、放下,原來是這麼優雅,怪不得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對茶事的熱愛深入骨隨,可以說是他們給了茶風雅的靈魂。而要把一杯茶喝出風雅氣度,那就得有風雅的修為。有了這種修為,茶可以優雅的慢慢品味,也可以痛快的一飲而盡,不管何種形式,都不影響茶的風雅之性。因為風雅本就是淡泊名利,不慕虛榮之事。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雖然我還是不太懂茶,但並不影響我對茶的喜愛以及對每一款茶的體驗。我開始漸漸的享受壺起水落茶香縹緲的那一瞬間,在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的喝茶時光裡 ,對茶的理解也越來越深,雖然茶本性淡,它不過以獨特的清、苦、澀、香安然於世,卻依然讓無數人痴心以待。終於明白原來茶文化就是飲茶方式和精神內容的相互結合。它即是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喝茶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喝茶是一種習慣,有人喝茶是一種嗜好,有人喝茶是一種愜意,有人喝茶是一種修行。但絕不是附庸風雅。懂不懂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所以你可以象我一樣不必太懂茶,你只需要感受茶之外的樂趣和美感,茶之內的細微美妙就可以。

一晃幾年過去了,偶爾囗渴了,還會象多年前那樣端起一杯茶水一飲而盡,那一飲而盡只為解渴的人生味道才最為純,最為淨。因為任何事情只有樸素簡單了才是最高境界, 不是嗎?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茶本風雅 無需附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