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好爸爸=200個老師,別做這七種爸爸

1個好爸爸=200個老師,千萬別做這七種爸爸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從父親的身上,孩子觀察到什麼是男人,什麼是丈夫,什麼是父親,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可以說,父親是孩子的獨立宣言,父親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父親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爸爸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高。用理性的父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提高自身素質是教育孩子的關鍵。

正確“導航”,是爸爸的第一要責,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爸爸。

爸爸也別忘培養孩子的合群意識,給孩子種下一粒“理想”的種子。



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爸爸1%的改變

改變孩子,從改變爸爸開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爸爸。

“弱”爸爸,教不出“強”孩子。

重視培養孩子的愛好和特長,給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別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

做一個“糊塗”的爸爸,爸爸要學會給孩子留面子。



爸爸一定要懂得“家教心理學”

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有個好未來。

樂觀,讓孩子的未來充滿陽光;獨立,讓孩子選擇自己的人生;自信,為孩子找到生活的指向標。化解嫉妒,為孩子心理上的“毒瘤”做化療。

信心,來自於爸爸的信任。

打敗自私,為孩子糾正“唯我獨尊”的意識。



爸爸必須給孩子的10種品質

感恩,也是一種修養;

寬容,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樂觀,開啟孩子光明未來之門;

自信,構建孩子動力的金三角。

誠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證;

勤勞,培養孩子的“蜜蜂”精神。

禮儀,孩子社交的“名片”;

責任,將責任感植入孩子的心靈花園。

堅強,讓稚嫩的肩膀不畏懼困難;

主見,讓成長的空間更自由。



爸爸的“素質教育”

發掘創造力,給孩子善於發現的眼睛;

提升理解力,讓孩子從閱讀開始。

集中注意力,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

增強記憶力,送給孩子黃金效率。

發揮想象力,讓孩子擁有五彩的天空;

鍛鍊觀察力,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爸爸教育孩子的6個細節

愛心比金錢更重要。

守時,就是守住你的誠信根基,

別讓孩子囿於自己的天地。

將挫折變為孩子成長的契機,

再富也要“苦”孩子。

不要可憐,為自己負責。



11個“不要”

不要讓父愛失去理性;

不要讓孩子總圍著你的“思想”轉。

不要總拿爸爸的權威限制孩子;

不要以自己的“標準”判斷孩子。

不要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

不要為孩子的錯誤“買單”。

不要用“分數”衡量孩子;

不要一直強調孩子的“弱點”。

不要為孩子規劃人生,讓他自己去開拓;

不要和叛逆的孩子硬碰硬,重在引導。

不要助長孩子的虛榮心。


1個好爸爸=200個老師,別做這七種爸爸



給時間讓孩子好好娛樂

給孩子一個好環境,讓他玩個痛快。

因勢利導,寓教於樂,讓孩子不再“一網情深”。點燃孩子的想象力,做孩子的學習榜樣。及時用“後果”來督促他,及時表揚孩子的“愛學習”,培養“自我管理”是根本。



培養孩子的“特長”

做孩子的慧眼“伯樂”,維護孩子的進取興趣。

順水推舟,做“有效地”偏科。

不讓孩子的熱情“酣睡”,未雨綢繆,從“長處”抓起。



改變孩子一生的七堂課

身教課:合格爸爸,優秀孩子的開始。

溝通課:更好地溝通,更好地瞭解。

責任課:爸爸是水,孩子才是前進的舵。

批評課:引導孩子進入正確的航道。

表揚課:不要吝嗇讚美的話語。

幸福課:栽植一顆“向日葵”,收穫積極的人生。

愛心課: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成功課:種下優良的種子,長出豐碩果實。


1個好爸爸=200個老師,別做這七種爸爸




千萬別做這七種爸爸

下面是幫大家總結的七種爸爸,按殺傷力從小到大依次排列,最後一種簡直不能忍,看看你家爸爸上榜了嗎?

  • 第七名 :吸菸的爸爸

當爸爸們在享受吞雲吐霧的快樂時,有沒有想過香菸燃燒之後會產生3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大多數都是對身體健康有害的?

有沒有想過這種快樂是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的,是以犧牲孩子的健康為代價的?

有沒有想過在煙霧繚繞的家庭環境中,不知不覺,孩子變成了“二手菸民”?

吸菸不僅僅對吸菸者有害,對身邊的孩子也有很大危害,爸爸經常吸菸,孩子會容易患上支氣管炎和肺炎,發生率與爸爸的吸菸程度成正比。

香菸燃燒時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會加強孩子呼吸道粘膜的敏感性,增大哮喘的發生。

如果爸爸在孩子進餐時吸菸,很容易影響孩子的食慾,誘發孩子厭食。

除此之外,還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造成傷害,影響閱讀、推理和數學。

因為尼古丁在體內分裂後所製造的可丁尼,會使孩子的閱讀、數學和推理平均成績越來越低。

建議: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來,爸爸們一定要減少吸菸的次數,甚至戒掉煙癮,為孩子創造一個無煙的家庭環境。即使戒不了煙,也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吸菸。

  • 第六名:控制慾過強的爸爸

有的爸爸過於大男子主義,控制慾太強。無論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慾太強,剝奪孩子自我表現和發表自我看法的機會,會讓孩子產生“我不會”“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導致孩子自我懷疑,性格懦弱。

控制慾太強的爸爸會過於威嚴,無形之中給孩子一種壓力,給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產生不良影響。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會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和標杆。父親獨裁專制,在男孩的頭腦中會形成這樣的印象:男人和父親就是獨裁者。從而將自己複製成父親的翻版。

建議:爸爸要學著放手,給予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做自己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並挖掘出潛在的能力。

  • 第五名:手機不離手的爸爸

爸爸們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穩如泰山般地“葛優躺”在沙發上,手機不離手。老婆讓他幫忙做家務,孩子纏著他一塊玩遊戲,從來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動地方。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在廁所一待就是半小時。總之,手機比孩子還親!

爸爸因為手機而忽略了孩子,這無疑是一種冷暴力,孩子會感覺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願與其交流。親子交流被阻礙,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閉。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而來的。倘若爸爸成天拿著手機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差,接觸到手機自然也會容易上癮,這對孩子的視力、人際交際以及學習特別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於手機而忽略孩子,會使孩子感覺自己不受重視,甚至孩子會覺得爸爸不愛我了,自己沒有手機重要。

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會變得非常的煩躁,甚至想著法子跟家長對著幹,以此博得家長的關注。倘若家長不明情況,責罵孩子,孩子會感覺更加的委屈,親子關係也會隨之有了隔閡。

建議:放下手機,別讓孩子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的絕望感。

  • 第四名: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會通過模仿來學習。如果爸爸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打,動不動就罵,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親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亂髮脾氣,那麼孩子以後遇見類似的情況時,也會採取同樣的方法來發洩。

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父親和孩子的性格存在兩種極端。父親暴戾易怒,孩子會在恐懼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來越不活潑,越來越不愛說話,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

長此以往,心理髮育不健全,如情況嚴重還會造成心理陰影甚至創傷的出現。

建議:脾氣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學會用溝通、耐心解決問題,而不是動不動就暴脾氣,給孩子傳遞一種正能量,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筆無價的財富。

  • 第三名:毫無誠信的爸爸

10歲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從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話對孩子來說如同聖旨一般。

然而,很多爸爸總是以時間緊、工作忙為理由,為失信於孩子而開脫,或者是直接用哄騙來搪塞孩子,以為孩子小,就隨便編個理由敷衍。

孩子想要和爸爸一起吃晚飯,爸爸總是回答“明天”,可每一個“明天”來臨後,餐桌上總是少一副碗筷;

孩子想要全家一起去遊樂園玩,爸爸承諾“下個週末一定去”,可每次當孩子收拾妥當興致勃勃出發時,爸爸總是不見蹤影。

更重要的是,爸爸屢次失信,會讓孩子養成對別人不守信的壞習慣,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品質和前程。

建議:請每一位爸爸認真對待給予孩子的承諾,如果做不到,那就請不要隨意承諾。

因為你的失信,不僅丟掉了孩子對你的信任,而且對孩子的心理產生恐慌感,連最信任的爸爸都說話不算數,這個世界上還能相信誰呢?

  • 第二名:不見人影的爸爸

中國家庭一直有個誤區,“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總是當“甩手掌櫃”,把孩子扔給媽媽管。

父親不能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尤其是在孩子12歲之前。如果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參與度不高,男孩子很容易缺少陽剛之氣,變得有點“娘”,而女孩會在無形中承擔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像女漢子。

孩子很單純,他們認為爸爸愛我,就會像媽媽愛我一樣,花時間陪我,爸爸不經常陪我,那就是不愛我。

建議: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每週至少和孩子溝通兩次,瞭解他們生活中的快樂和煩惱。有時也不妨適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與家人每週運動或出行一次,增加與孩子和家人交流的機會。

在無法陪伴孩子時,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常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向孩子表達讚賞和愛,讓孩子感受到時刻把他放在心裡。

  • 第一名:惹媽媽生氣的爸爸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去愛孩子的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父親往往是力量和堅強的象徵。

作為孩子的保護者,父親應當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來自看到父母彼此相愛,特別是爸爸愛媽媽。

而且,父親用行動為孩子做出了愛的示範,孩子從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學習到什麼是愛,怎樣去愛。

如果父親經常與母親吵嘴,就會引起孩子的恐懼、情緒不穩定。長此以往,容易出現問題行為和心理失衡。

一個孩子如果常常看到母親傷心地哭泣,他會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理解力去安慰媽媽。

當媽媽情緒有所好轉時,孩子就會把讓媽媽快樂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在家庭裡承擔了爸爸的角色。

但孩子還不具備這樣成熟的知識和心理承受能力,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建議:爸爸需要和媽媽保持良好親密的溝通,理解妻子養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辛苦,表達對妻子的感激與讚美。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會覺得心裡開花,生活得非常幸福。

爸爸用心去愛孩子的媽媽,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愛,也能讓媽媽心中充滿幸福感,這樣的家庭,才會養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