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

可能您已經給老人孩子準備好了各種禮物,

可能您已經歸心似箭,心早就回到了家中,

可能您還有一大堆頭疼的工作需要處理好,才能和家人團聚,

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回家陪伴家人,

………


"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

可能您已經給老人孩子準備好了各種禮物,

可能您已經歸心似箭,心早就回到了家中,

可能您還有一大堆頭疼的工作需要處理好,才能和家人團聚,

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回家陪伴家人,

………


一輪明月好還鄉,闔家團圓,花好月正圓



中華民族是崇尚團圓的民族,中秋節也就成了僅次於春節的,最為重要的節日。

一提到中秋節,可能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又大又圓的月亮。

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應該說已經久遠的不可考,可能還生活在原始森林裡的先祖們也會像獨狼一樣對著月亮吼叫吧。

在《周禮》中就已經有了中秋的說法,而《禮記》中也有古代帝王們祭祀月亮的記載。《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模仿,應該是從天文學開始的:天文學,”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明·顧炎武)。天文和人文的概念的出處很可能就來自《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賁卦的象辭)。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字中,最早出現的字,很可能就是日、月這些字。普照天下的太陽,讓他們相信剛健的力量,如水的月光更容易讓人體會到溫柔的模樣。

傳說月亮上住著嫦娥,她的丈夫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並要求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讓天下蒼生免於被晒死的命運。后羿的壯舉,使得很多人慕名向他學習射術,其中就有一個心術不正的蓬蒙。去崑崙山訪友求道的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長生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圖謀不軌的蓬蒙,趁后羿外出的時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慌亂之中,嫦娥吞下不死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與嫦娥為伴的也就只有玉兔了。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

說來很有意思,除了玉兔以外,各地,特別是北京和北方其他地區,很多地方都有關於兔兒爺的傳說,而大部分的傳說中,兔爺的生日都是在八月十五這一天。

北京地區的兔兒爺的傳說中,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溫柔的兔子,卻成了拯救百姓的超級英雄,把兔兒爺作為一個大IP,製作成動畫大片,可能不比《哪吒》差。


"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

可能您已經給老人孩子準備好了各種禮物,

可能您已經歸心似箭,心早就回到了家中,

可能您還有一大堆頭疼的工作需要處理好,才能和家人團聚,

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回家陪伴家人,

………


一輪明月好還鄉,闔家團圓,花好月正圓



中華民族是崇尚團圓的民族,中秋節也就成了僅次於春節的,最為重要的節日。

一提到中秋節,可能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又大又圓的月亮。

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應該說已經久遠的不可考,可能還生活在原始森林裡的先祖們也會像獨狼一樣對著月亮吼叫吧。

在《周禮》中就已經有了中秋的說法,而《禮記》中也有古代帝王們祭祀月亮的記載。《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模仿,應該是從天文學開始的:天文學,”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明·顧炎武)。天文和人文的概念的出處很可能就來自《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賁卦的象辭)。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字中,最早出現的字,很可能就是日、月這些字。普照天下的太陽,讓他們相信剛健的力量,如水的月光更容易讓人體會到溫柔的模樣。

傳說月亮上住著嫦娥,她的丈夫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並要求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讓天下蒼生免於被晒死的命運。后羿的壯舉,使得很多人慕名向他學習射術,其中就有一個心術不正的蓬蒙。去崑崙山訪友求道的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長生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圖謀不軌的蓬蒙,趁后羿外出的時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慌亂之中,嫦娥吞下不死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與嫦娥為伴的也就只有玉兔了。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

說來很有意思,除了玉兔以外,各地,特別是北京和北方其他地區,很多地方都有關於兔兒爺的傳說,而大部分的傳說中,兔爺的生日都是在八月十五這一天。

北京地區的兔兒爺的傳說中,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溫柔的兔子,卻成了拯救百姓的超級英雄,把兔兒爺作為一個大IP,製作成動畫大片,可能不比《哪吒》差。


一輪明月好還鄉,闔家團圓,花好月正圓



北宋時期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使用的“白兔兒”商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商標廣告實物。

濟南的第一家專業電影院,取名“小廣寒”,這也和月亮有關。很多人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有找到電影院之所以取名小廣寒的出處,這應該和皎潔的月光有關吧。

可能和月亮有關,還被歷來的士人舉子們希望討個好彩頭的,就是蟾宮折桂了。神話傳說中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蟾宮指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鑑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蟾宮即月宮。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

相傳蟾宮中有桂樹, 唐以來牽合兩事,遂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試及第。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

中國古人對於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應該是非常早的事情,但是將中秋節,固定為節日,極有可能是隋末唐初才正式確立下來的。

《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自古文人多悲秋,而中秋的圓月更會激起文人騷客們無盡的相思與哀愁。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唐盛世,也是詩的盛世,數不盡的唐詩既有豪邁,也有晚唐時對盛唐的追憶與淒涼,而只有兩首傳世的張若虛,他這篇《春江花月夜》卻被評價為“孤篇壓全唐”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一生坎坷,卻總是樂觀灑脫的蘇東坡,被人稱為一個驚豔古今的有趣靈魂,才華橫溢、風流不羈。

《念奴嬌·中秋》

蘇東坡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門生,後蘇門四學士之一。新婚燕爾的李清照,其夫趙明誠要去雲遊考察,李清照於是寫下這首《一剪梅》相贈,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來看,這首詞應是作於秋天的十五之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與蘇東坡合稱蘇辛的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他不僅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更是帶兵衝殺的將領,他的詞中不僅有金戈鐵馬,也有細膩柔媚,還有婉轉的愁腸。

《滿江紅·中秋寄遠》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華髮。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同為濟南人的張養浩,“執法牧民為賢令,入館閣則曰名流,司臺諫則稱骨鯁,歷省臺則號能臣,是誠一代之偉人歟!”。他的文學成就,同樣不在元曲四大家之下。

《折桂令·中秋》

元·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

可能您已經給老人孩子準備好了各種禮物,

可能您已經歸心似箭,心早就回到了家中,

可能您還有一大堆頭疼的工作需要處理好,才能和家人團聚,

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回家陪伴家人,

………


一輪明月好還鄉,闔家團圓,花好月正圓



中華民族是崇尚團圓的民族,中秋節也就成了僅次於春節的,最為重要的節日。

一提到中秋節,可能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又大又圓的月亮。

古人對月亮的崇拜,應該說已經久遠的不可考,可能還生活在原始森林裡的先祖們也會像獨狼一樣對著月亮吼叫吧。

在《周禮》中就已經有了中秋的說法,而《禮記》中也有古代帝王們祭祀月亮的記載。《禮記》上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國人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和模仿,應該是從天文學開始的:天文學,”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明·顧炎武)。天文和人文的概念的出處很可能就來自《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賁卦的象辭)。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文字中,最早出現的字,很可能就是日、月這些字。普照天下的太陽,讓他們相信剛健的力量,如水的月光更容易讓人體會到溫柔的模樣。

傳說月亮上住著嫦娥,她的丈夫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並要求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讓天下蒼生免於被晒死的命運。后羿的壯舉,使得很多人慕名向他學習射術,其中就有一個心術不正的蓬蒙。去崑崙山訪友求道的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長生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圖謀不軌的蓬蒙,趁后羿外出的時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慌亂之中,嫦娥吞下不死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與嫦娥為伴的也就只有玉兔了。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隻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

說來很有意思,除了玉兔以外,各地,特別是北京和北方其他地區,很多地方都有關於兔兒爺的傳說,而大部分的傳說中,兔爺的生日都是在八月十五這一天。

北京地區的兔兒爺的傳說中,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刮打刮打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溫柔的兔子,卻成了拯救百姓的超級英雄,把兔兒爺作為一個大IP,製作成動畫大片,可能不比《哪吒》差。


一輪明月好還鄉,闔家團圓,花好月正圓



北宋時期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使用的“白兔兒”商標,是目前已知的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商標廣告實物。

濟南的第一家專業電影院,取名“小廣寒”,這也和月亮有關。很多人查了很多資料,也沒有找到電影院之所以取名小廣寒的出處,這應該和皎潔的月光有關吧。

可能和月亮有關,還被歷來的士人舉子們希望討個好彩頭的,就是蟾宮折桂了。神話傳說中月宮有一隻三條腿的蟾蜍,而後人也把蟾宮指月宮。攀折月宮桂花,科舉時代比喻應考得中。

《晉書·郤詵傳》:“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詵對曰:"臣鑑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說:“我就像月宮裡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這便是“蟾宮折桂”的出處。蟾宮即月宮。晉武帝大笑並嘉許他。唐代以後,科舉制度盛行,蟾宮折桂便用來比喻考中進士。

相傳蟾宮中有桂樹, 唐以來牽合兩事,遂以“蟾宮折桂”謂科舉應試及第。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先考中進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後來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寫詩祝賀說:“折桂一枝先許我,穿楊三葉盡驚人。”

中國古人對於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應該是非常早的事情,但是將中秋節,固定為節日,極有可能是隋末唐初才正式確立下來的。

《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自古文人多悲秋,而中秋的圓月更會激起文人騷客們無盡的相思與哀愁。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大唐盛世,也是詩的盛世,數不盡的唐詩既有豪邁,也有晚唐時對盛唐的追憶與淒涼,而只有兩首傳世的張若虛,他這篇《春江花月夜》卻被評價為“孤篇壓全唐”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一生坎坷,卻總是樂觀灑脫的蘇東坡,被人稱為一個驚豔古今的有趣靈魂,才華橫溢、風流不羈。

《念奴嬌·中秋》

蘇東坡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門生,後蘇門四學士之一。新婚燕爾的李清照,其夫趙明誠要去雲遊考察,李清照於是寫下這首《一剪梅》相贈,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從“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來看,這首詞應是作於秋天的十五之夜。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與蘇東坡合稱蘇辛的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他不僅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更是帶兵衝殺的將領,他的詞中不僅有金戈鐵馬,也有細膩柔媚,還有婉轉的愁腸。

《滿江紅·中秋寄遠》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管,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涼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令有愁無?應華髮。

雲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但願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同為濟南人的張養浩,“執法牧民為賢令,入館閣則曰名流,司臺諫則稱骨鯁,歷省臺則號能臣,是誠一代之偉人歟!”。他的文學成就,同樣不在元曲四大家之下。

《折桂令·中秋》

元·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一輪明月好還鄉,闔家團圓,花好月正圓



團圓是中國人的信仰,哪怕要跨越高山大海,哪怕要突破重重阻礙,都難以割斷對團圓的嚮往。

中秋月最圓,希望這輪明月都能照亮我們回家的路,闔家團團圓圓,此時花好月正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