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高中故事裡缺少不了的是什麼?一群中二搗蛋的同學,三五成群地幹著自以為了不得的“傻事”;總有一個“壞”男孩情不知所起地戀著班上的優等生;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晚自習以及永遠吃不膩的雪糕……

當然,還有那麼一位老師,成為你回憶裡不可缺的一角風景。當年你和他/她鬥智鬥勇,多年後你後知後覺,他早已悄悄地影響了你的人生軌跡。

昨天新上映的影片《老師·好》便講述了這樣一個師生互動的故事。1985年北方小縣城的南宿一中,優秀教師苗宛秋和三班學生們展開了長達三年“相愛相殺”的高中生活。同時在眾人未料及的結局裡透著對時代和人性的反思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正如導演張欒所言,“故事裡的師生關係是有中國特色的,所關心的還是大時代背景下個體小人物的命運。”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這個故事是聊出來的。”張欒說。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張欒

《老師·好》的片尾處有一行致謝,感謝的是為影片提供大量素材的王海先生(郭德綱、于謙經紀人)。

一次席間閒聊,促成了一個故事的誕生。從一些社會新聞中師生關係的緊張和脆弱聊到各自的學生時代,你一言我一語的交錯中,兩人越說越好玩。“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是好多故事都和自行車有關。”張欒說到。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行,那就攢一個故事吧。張欒找來另一位編劇搭檔徐偉一起把故事落了地,因為記憶多為80年代,故事也就順理成章放在那個時代。至於為何遠離都市,選擇縣城。張欒坦言,“縣城的環境更有故事,更貼近生活。”

自行車成了故事中最重要的道具。


王海記憶中把老師自行車掛樹上的細節被張欒移用進故事裡,不過被掛在了旗杆上。電影裡同學們與苗宛秋的鬥爭始終圍繞著那部教委頒發給苗老師的自行車展現。拆自行車擋泥板、把自行車掛路燈杆上、刮自行車上的漆乃至同學們集體出動給苗老師尋找丟失的自行車,師生情誼的流轉因自行車變得有趣和動人。

張欒直言電影中學生們做的那些“閒事兒”裡,也有他的影子。“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坐到老師講桌邊上。刷過樹圍子,給食品廠砸過核桃。”這些雜事,也是青春記憶中的好事。

在張欒看來,80年代的人是可愛的,他們是一幫傻孩子。“交流方式和情感表達都是簡單的,沒有繞彎的地方。”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也是基於特定時代下人群的這種共通性,張欒選擇用類似“流水賬”的方式,把三年中發生的故事按時間順序鋪陳開去。他認為,“人物間情感關係建立的過程是很有趣的。從高一的輕鬆玩鬧慢慢過渡到高三的緊張,有起伏才會有意思。”

而時代的背景也賦予《老師·好》有著不同於其他師生故事的底色。“畢竟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不同於以往的閉塞,那個時期人們才開始把視野放寬,把步子放大,大地出現春色。”所以我們在影片裡看到了霹靂舞、健美操,看到了洋溢在年輕人臉上的明亮笑臉和特屬於80年代的單純。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而能和這幫孩子一一過招、見招拆招的那位老師苗宛秋,是影片中分量最重的人物,也是最立體的角色。

這個角色一開始便意屬於謙,“于謙老師最早便參與過創作,包括素材積累階段和劇本階段。角色正是貼著於老師的感覺走的,也參照過範偉老師。兩位有共性,都是既幽默且走心的風格。”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于謙(左) 張欒(右)

一出場,苗宛秋帶著優秀教師的驕傲與光環,用著教委獎的茶水缸,騎著教委贈的自行車,辦事作風就是要爭第一,哪怕是個合唱比賽。這樣的老師形象難免讓人“討厭”。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在故事情節不斷展開的過程中,苗老師的立體性慢慢得以展現。

他看似板著臉,對安靜、洛小乙兩位父親缺失的學生,有盡心照顧;為生了病的學生捐錢募款,甚至悄悄寄去一個月的工資;開小課幫助外校的學生補課,分文未取;但同時他也在不經意當中,在學生中尋找自己的影子,將未完成的夢想寄託在學生身上,去填補自己人生的缺失。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張欒把故事中苗老師的際遇和困境稱之為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為什麼說是好老師的‘悲慘世界’呢,因為他教書育人的初心是對的。只是時間久了之後他慢慢扭曲了。那些不自覺的變化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在影片的高潮戲階段,被苗老師寄予厚望的安靜出了車禍。對於這樣看似並不圓滿的安排,張欒闡明,“我們並非故意讓結局不完美。安靜的車禍給了苗宛秋一個反思的機會,讓他了解自己所做的並非都是正確的,也讓他找回當初他的老師對他的告誡。”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湯夢佳(飾安靜)

或許這樣一個讓人心有慼慼焉的結局,反倒給了故事一個更綿延、更值得回味的空間。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這部裡裡外外透著質樸、懷舊色彩和理想主義的影片,出自80後導演張欒之手。

《老師·好》整個作品的籌備期長達兩年,拍攝期1個月45天。籌備和拍攝期的日日夜夜,張欒到現在依舊銘記在心。

為了還原80年代的人情風貌,張欒在前期找景的過程中頗費周折。最終在昌平找到了合適的景。“那是一個在昌平廢舊的鋼廠裡,但凡你覺得好的景,很多劇組都在那拍,不得不爭取時間搶拍。”除了找現有的景之外,劇組依附廢舊廠區的建築,搭了一條街景。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而此時,劇組早已錯過了故事中發生的夏秋時節,開拍時已經入冬。

除了景之外,對於故事中人的選擇標準,張欒的標準只有一個那便是像那個年代的人物。“貼合80年代的人物,起碼不能是整容臉,要有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風貌。”而影片中還有大量的明星客串,他們有些只有一句臺詞,甚至有些沒有。“他們的出現是拍攝時的一種設計。設計的重點是讓他們越像我們身邊掠過的人越好。”

當製作期結束,影片出現在銀幕上,張欒算是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影片上映兩天,在並不高的排片佔比中拿下了近4000萬的票房,貓眼9.4分、淘票票9.2分、豆瓣7.1分。


《老師好》:一位好老師的“悲慘世界”


當然,張欒也在總結自己的不足。“對籌備期、嚴謹性的把控上的欠缺,還需要在未來慢慢解決。”如今,他已完成了一部喜劇片的拍攝。至於未來,沒有成熟機會的時候,寫劇本、多創作,抓住大量的內容是最重要的。

-EN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