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看失眠?

中醫 睡眠 張仲景 黃帝內經 有健康才有將來 有健康才有將來 2017-08-29

中醫如何看失眠?失眠在《內經》中稱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並認為失眠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其他病證影響,如咳嗽、嘔吐、腹滿等,使人不得安臥;二是氣血陰陽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問·病能論》曰:“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髒有所傷及,精有所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素問·逆調論》還記載有“胃不和則臥不安”是指“陽明逆不得從其道”“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後世醫家延伸為凡脾胃不和,痰溼、食滯內擾,以致寐寢不安者均屬於此。

《難經》最早提出“不寐”這一病名,《難經·四十六難》認為老人不寐的病機為“血氣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記載了用黃連阿膠湯及酸棗仁湯治療失眠,至今臨床仍有應用價值。

《古今醫統大全·不得臥》較詳細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機,並對臨床表現及其治療原則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

張景嶽《景嶽全書·不寐》較全面地歸納和總結了不寐的病因病機及其辨證施治方法,“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廣由營氣之不足耳”,還認為“飲濃茶則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氣之被伐也。”《景嶽全書·不寐·論治》中指出:“無邪而不寐者,……宜以養營氣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則諸症自退,若兼顧而雜治之,則十曝一寒,病必難愈,漸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

《醫宗必讀,不得臥》將失眠原因概括為“一曰氣盛,一曰陰虛,一曰痰滯,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個方面。

《醫效祕傳·不得眠》將病後失眠病機分析為“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安臥,若陰虛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後則陽氣虛,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後則陰氣弱,故不眠,熱病邪熱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後,陰氣未復,故不眠。若汗出鼻幹而不得眠者,又為邪人表也。”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

病非人體素有,能得亦能除。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學好中醫,用好中醫,發揚好中醫。歡迎留言、私信交流,只要不是在看病,我會盡快回復大家。

所有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因每個人體質不同,建議如有健康問題需要調理請找正規中醫予以辨證論治,不可自行服藥。如果出現任何問題,本診所及作者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長清岐黃中醫診所 徐長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