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思維 “瘀”為難治之疾的主因,你確定你已重視“瘀”了?

中醫 積食 穴位 黃帝內經 金華佗中醫 2017-06-13

瘀者,堵塞也,血脈凝聚,運行不暢,中醫講瘀,通俗的講就是瘀血,醫書裡所謂的惡血、蓄血、積血、死血等等,都是指瘀血,很多人只所瘀血看成是病證的一種,其重視程度太低,殊不知,但凡難治之疾,皆為“瘀”所導致……

中醫思維 “瘀”為難治之疾的主因,你確定你已重視“瘀”了?

我們的古人,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對瘀血很重視,比如內經中的論述:“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有所墮墜,惡血留內”。還有經典的傷寒論,還直接提出了瘀血一詞,對蓄血、血結也有詳細的論述。

尤其是後世的王清任,著有《醫林改錯》更是深刻的總結了血瘀的重要性,其設計的攻逐瘀血的通竅活血湯、血腑逐瘀湯、膈下逐瘀湯等三個代表方劑幾乎成了現代中醫凡治血瘀必用、必參考之要方。

很多中醫人,都知道百病生於氣,卻很少人重視,但凡難治之症,多有血瘀,並且很多常見的,並且不易治好的“小疾”,都是由於血瘀所造成的,比如說有的人愛上火、失眠、燥熱,然後有的中醫給開了清熱降火的,不但無效果,還導致脾胃過於寒涼而不舒服(這類患者,可能比比皆是),然後可能換了個懂扶陽的中醫,認為其中下焦寒氣重,給了引火歸原的溫熱藥,可是藥性一下肚,反而更上火了……

中醫思維 “瘀”為難治之疾的主因,你確定你已重視“瘀”了?

這豈不是寒也不得,熱也不得,這是什麼病啊,寒熱均不受,均有反效果!!!

注意了,這就是血瘀,上面說的這種情況,在現代社會,可能比比皆是,血瘀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寒也不得,熱也不得,為什麼呢?

血瘀致病,其主要病機,就是阻滯氣血運行,當血瘀阻滯氣機時,如病在心,可表現為心氣閉塞,在肺可為肺氣壅阻,在肝則肝鬱血結,在胃則胃氣上逆而嘔血,更重要的是,瘀血致病特點還存在凝固性(固定不移性)。然後引起刺痛、腫脹,如瘀結在經絡臟腑之間,則結為癥瘕,瘀血日久,被氣火煎熬,還可發展為幹血……

古人講 “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氣道,阻塞氣機”,中醫講氣,中醫人都知道氣的重要性,氣所代表的就是“能量”,一切臟腑,皆是有氣,有能量,方得運行,氣者陽也,血者陰也,氣和血一陰一陽,一旦血成瘀而阻塞氣之運行,氣則鬱滯,鬱則熱作,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寒也不得熱也不得的主要原因了,因陰血成瘀而阻塞氣機,使得氣在局部不得運行而鬱滯發熱。

我們既然講血瘀,就還得還深入一些去理解,去回到陰陽上理解,我們之前講過一個2/8原則,就是講20%的病是真正的熱病,陰虛之病,80%的病是寒熱,陽虛之病,我們之前用水滅容易,火滅水難的比喻來講這個陰病陽病的問題,然後很多人可能會反駁,明明生活中,很多人根本受不了熱藥,而且按陰陽平衡來說,陰虛肯定不止20%。

中醫思維 “瘀”為難治之疾的主因,你確定你已重視“瘀”了?

這確實沒錯,現在確實很多病人,都是表面上看,根本用不了熱藥,而恰恰就是我們上面講的這種“寒也不得,熱也不得”,難道都是血瘀?也許不全是,但是一定大部分是因為“陰成形”。

我們講陰陽,陰成形,則陽氣不通,所謂的陰成形,無非三種,一是血瘀,二是痰飲,三是積食,但凡你見到有的病人,明明有寒象,卻熱藥不受,幾乎可以斷定一定有“陰成形”,成形則氣不通,氣不通則熱,中醫講“以通為用”,通,則陰無成形,陽氣得以流通。

就是藉此篇血瘀之文,我們要深入理解陰陽,陰陽是中醫人的老生常談,把陰陽理解到實際的病證中去,把陰陽理解到實際的治療中去,就是每個中醫人真正得以深入中醫之路的基石!對課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班長微信進一步瞭解:微信號:jhtxueyuan

中醫思維 “瘀”為難治之疾的主因,你確定你已重視“瘀”了?

中醫思維 “瘀”為難治之疾的主因,你確定你已重視“瘀”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