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的病複雜又難治?原因竟出在這……(附治療方)

中醫 便祕 睡眠 健康 院長在線 院長在線 2017-11-03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複雜又難治?原因竟出在這……(附治療方)

按+

很多人都覺得體溼和體寒是相同的內容,但是實際上,從中醫角度來說,這兩者並不相同。溼氣存於體內多表現為身體困重,精神疲乏,頭昏發矇等。而體寒是身體內有寒氣,包括脾胃虛寒或者肝腎陽虛,以身體怕冷為主要表現。下面就一起具體的瞭解下吧~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

體溼即為體內溼氣,其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溼是最容易滲透的。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

其實,體內溼不溼,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

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包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他體內溼氣很重。

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從中醫的角度看,體寒的典型症狀有三

“體寒”,以中醫看,大部分叫做“虛寒”,就是體質虛且寒。中醫對於病情,可以用“八綱辨證”法說明,分成“陰、陽、表、裡、虛、實、寒、熱”這個八綱辨證,虛跟寒都在同一個人身上表現,所以我們就說這個人虛寒。寒體質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虛就更怕冷了。

體寒是由於體質和生活習慣的交錯而引起的症狀,要想徹底治療體寒,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但只要我們在生活中多留意,並且長久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有效地防治體寒。

身體中的熱量大部分是由“肌肉”產生的,特別是通過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夠有效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體熱的效果。平日裡,可儘量用腳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循環流暢了,體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預防。

典型症狀一:輕度體寒症狀

1、怕冷,手腳冰涼;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4、面色暗淡,無血色;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痠痛;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典型症狀二:中度體寒症狀

1、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2、容易便祕,經常覺得肚子漲;3、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4、皮膚乾燥易乾裂;5、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症狀。

典型症狀三:重度體寒症狀

1、下半身水腫嚴重;2、尿頻,尿液不易排出;3、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4、起床時手腳發麻;5、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6、經常感到胃脹氣。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體虛又體寒,怎麼辦?一杯懷薑糖水就能解決

相傳,公園672年(唐初),藥王孫思邈由秦入豫,行醫至河南懷慶府(現焦作博愛地區)適逢寒冬,藥王看到當地人們面黃體虛、胃寒疲頓,就用當地懷姜取汁加入紅糖、蜂蜜、金銀花、甘草等熬製成膏讓人們當茶沖水飲用,人們喝後,頓覺胃暖身熱,百脈舒肽,精神旺盛,一掃寒疲之氣。

後來人們發現經常服用此膏能使人面色紅潤、神清氣大爽,同時具有暖胃、活絡、驅寒、醒酒,尤其對體虛肢冷、脾胃虛寒、風寒感冒、咳嗽有獨特的功效,女子服用此膏更有溫經止痛、暖宮助孕、調理氣血、美顏瘦身之效果,於是薑糖膏便在此地流傳下來。

在清道光年間,經當代名醫指點,在用料上作了調整,又結合當時回春堂的熬膏技術,完成了獨具特色的姜參膏,也叫薑糖膏。流傳至今,造福無數女性。每天早上起來喝一杯薑糖水,僅需1分鐘,就可以拯救自己的身體驅除自己一年中的溼氣。

本文來源:中醫技術殿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