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早上起來,孩子還沒有培養成一起床就鋪被子的習慣,有時鋪,有時不鋪。

你一看到就評判說,你總是不鋪被子!

孩子也會反駁,我還是有鋪被子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公平,總是冤枉我,從而會拒絕與你的進一步溝通。

到頭來,天天都是這樣說他,他也一直養成不了鋪被子的習慣。

換一種說法:"我看到你一週內有三天鋪了被子,"這是樸素的事實,孩子不會反駁,也不會情緒激動。

你再和他討論一下,怎麼樣才能天天鋪被子呢?可能他會在冷靜的狀態下會有很多突發其想的靈感。

很多時候,父母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的錯誤著急上火,卻恰恰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評價的態度,通常都是負面的,孩子肯定不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帶有情緒,不好好說話,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靈的書都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評判,因為這樣你才能夠無限接近真相。你不評判孩子,孩子也不會評判你,我們都學會平和地觀察,而不是激動地互相評判指責,這樣才能慢慢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即使是困難和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所以,當你想評判孩子時,可以用“我看見,我聽到”說出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早上起來,孩子還沒有培養成一起床就鋪被子的習慣,有時鋪,有時不鋪。

你一看到就評判說,你總是不鋪被子!

孩子也會反駁,我還是有鋪被子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公平,總是冤枉我,從而會拒絕與你的進一步溝通。

到頭來,天天都是這樣說他,他也一直養成不了鋪被子的習慣。

換一種說法:"我看到你一週內有三天鋪了被子,"這是樸素的事實,孩子不會反駁,也不會情緒激動。

你再和他討論一下,怎麼樣才能天天鋪被子呢?可能他會在冷靜的狀態下會有很多突發其想的靈感。

很多時候,父母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的錯誤著急上火,卻恰恰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評價的態度,通常都是負面的,孩子肯定不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帶有情緒,不好好說話,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靈的書都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評判,因為這樣你才能夠無限接近真相。你不評判孩子,孩子也不會評判你,我們都學會平和地觀察,而不是激動地互相評判指責,這樣才能慢慢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即使是困難和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所以,當你想評判孩子時,可以用“我看見,我聽到”說出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2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二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講道理“。

我們每天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因為你總是講道理,孩子覺得很煩,一煩就不好好說話了,你只是說道理,並沒有識別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用情緒腦時,理智腦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關鍵所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衝突1:孩子一出現問題時,你是不是最容易採取的反應就是說教?比如孩子碰到早上起太晚遲到的問題,“我說過不可以這麼晚睡覺",孩子一頓哭鬧,但是在這件事情裡最關鍵的問題,孩子無法早睡的問題,還是沒有被妥善解決。

換一種說法: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和孩子談一下。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很難過,我看到你今天早上遲到了5分鐘,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媽媽責罰你?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責罰你,也能夠理解你其實是非常害怕遲到的,害怕被懲罰的心情。

最後,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緊張的感覺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早上起來,孩子還沒有培養成一起床就鋪被子的習慣,有時鋪,有時不鋪。

你一看到就評判說,你總是不鋪被子!

孩子也會反駁,我還是有鋪被子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公平,總是冤枉我,從而會拒絕與你的進一步溝通。

到頭來,天天都是這樣說他,他也一直養成不了鋪被子的習慣。

換一種說法:"我看到你一週內有三天鋪了被子,"這是樸素的事實,孩子不會反駁,也不會情緒激動。

你再和他討論一下,怎麼樣才能天天鋪被子呢?可能他會在冷靜的狀態下會有很多突發其想的靈感。

很多時候,父母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的錯誤著急上火,卻恰恰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評價的態度,通常都是負面的,孩子肯定不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帶有情緒,不好好說話,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靈的書都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評判,因為這樣你才能夠無限接近真相。你不評判孩子,孩子也不會評判你,我們都學會平和地觀察,而不是激動地互相評判指責,這樣才能慢慢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即使是困難和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所以,當你想評判孩子時,可以用“我看見,我聽到”說出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2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二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講道理“。

我們每天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因為你總是講道理,孩子覺得很煩,一煩就不好好說話了,你只是說道理,並沒有識別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用情緒腦時,理智腦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關鍵所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衝突1:孩子一出現問題時,你是不是最容易採取的反應就是說教?比如孩子碰到早上起太晚遲到的問題,“我說過不可以這麼晚睡覺",孩子一頓哭鬧,但是在這件事情裡最關鍵的問題,孩子無法早睡的問題,還是沒有被妥善解決。

換一種說法: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和孩子談一下。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很難過,我看到你今天早上遲到了5分鐘,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媽媽責罰你?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責罰你,也能夠理解你其實是非常害怕遲到的,害怕被懲罰的心情。

最後,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緊張的感覺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今天孩子又哭了,當孩子一哭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會說“不許哭”,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就被壓制下去,發不出來,長此以往,要麼就是冷漠,要麼就是一點就著的火暴脾氣。

換一種說法: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哭了,是不是很難過?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不許你哭,也能夠理解你是不是有什麼難過的地方,等你平靜下來找媽媽聊一下好嗎?

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難過的心情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一般是找朋友聊聊會好一些。

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能活在父母的尊重裡,希望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看到,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問題,而是一味講大道理,孩子其實是無法理解道理的,孩子是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和成長的,不信你試一下,你一講道理,孩子就反感,更別說與你溝通了。

正面管教有一個理論,先接納情緒,再解決問題。從而能夠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與孩子取得溝通。只有孩子情緒被接納了,才會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真正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永遠是他們自己,而不是由父母代勞。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早上起來,孩子還沒有培養成一起床就鋪被子的習慣,有時鋪,有時不鋪。

你一看到就評判說,你總是不鋪被子!

孩子也會反駁,我還是有鋪被子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公平,總是冤枉我,從而會拒絕與你的進一步溝通。

到頭來,天天都是這樣說他,他也一直養成不了鋪被子的習慣。

換一種說法:"我看到你一週內有三天鋪了被子,"這是樸素的事實,孩子不會反駁,也不會情緒激動。

你再和他討論一下,怎麼樣才能天天鋪被子呢?可能他會在冷靜的狀態下會有很多突發其想的靈感。

很多時候,父母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的錯誤著急上火,卻恰恰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評價的態度,通常都是負面的,孩子肯定不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帶有情緒,不好好說話,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靈的書都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評判,因為這樣你才能夠無限接近真相。你不評判孩子,孩子也不會評判你,我們都學會平和地觀察,而不是激動地互相評判指責,這樣才能慢慢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即使是困難和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所以,當你想評判孩子時,可以用“我看見,我聽到”說出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2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二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講道理“。

我們每天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因為你總是講道理,孩子覺得很煩,一煩就不好好說話了,你只是說道理,並沒有識別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用情緒腦時,理智腦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關鍵所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衝突1:孩子一出現問題時,你是不是最容易採取的反應就是說教?比如孩子碰到早上起太晚遲到的問題,“我說過不可以這麼晚睡覺",孩子一頓哭鬧,但是在這件事情裡最關鍵的問題,孩子無法早睡的問題,還是沒有被妥善解決。

換一種說法: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和孩子談一下。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很難過,我看到你今天早上遲到了5分鐘,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媽媽責罰你?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責罰你,也能夠理解你其實是非常害怕遲到的,害怕被懲罰的心情。

最後,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緊張的感覺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今天孩子又哭了,當孩子一哭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會說“不許哭”,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就被壓制下去,發不出來,長此以往,要麼就是冷漠,要麼就是一點就著的火暴脾氣。

換一種說法: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哭了,是不是很難過?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不許你哭,也能夠理解你是不是有什麼難過的地方,等你平靜下來找媽媽聊一下好嗎?

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難過的心情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一般是找朋友聊聊會好一些。

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能活在父母的尊重裡,希望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看到,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問題,而是一味講大道理,孩子其實是無法理解道理的,孩子是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和成長的,不信你試一下,你一講道理,孩子就反感,更別說與你溝通了。

正面管教有一個理論,先接納情緒,再解決問題。從而能夠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與孩子取得溝通。只有孩子情緒被接納了,才會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真正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永遠是他們自己,而不是由父母代勞。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3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三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自以為是。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了解過自己的孩子了?先弄清楚孩子的真實需要,才有可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作者說,“每一個指責和批評他人的人,都是在悲劇式地表達自己的善意。”所以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看似不好好說話的背後,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善意。

衝突1:你家孩子特別喜歡玩交際軟件,比如微博,微信,畫世界,愛和陌生人聊天。而到了青春期,因為大家的興趣愛好不同,大家也有這個班那個班要上,很難約出來一起玩,在學校裡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朋友,所以喜歡玩手機,因為可以找到聊天的伴。我們知道,孩子最終是需要融入社會的。

換一個說法:“我看見”孩子喜歡玩交際軟件,“可能她感到”孤獨,“可能她需要”朋友。孩子玩交際軟件的背後,是表現了孩子的渴望朋友和交際的需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解決這個交際匱乏的問題,鼓勵孩子多出去與朋友打交道。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早上起來,孩子還沒有培養成一起床就鋪被子的習慣,有時鋪,有時不鋪。

你一看到就評判說,你總是不鋪被子!

孩子也會反駁,我還是有鋪被子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公平,總是冤枉我,從而會拒絕與你的進一步溝通。

到頭來,天天都是這樣說他,他也一直養成不了鋪被子的習慣。

換一種說法:"我看到你一週內有三天鋪了被子,"這是樸素的事實,孩子不會反駁,也不會情緒激動。

你再和他討論一下,怎麼樣才能天天鋪被子呢?可能他會在冷靜的狀態下會有很多突發其想的靈感。

很多時候,父母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的錯誤著急上火,卻恰恰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評價的態度,通常都是負面的,孩子肯定不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帶有情緒,不好好說話,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靈的書都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評判,因為這樣你才能夠無限接近真相。你不評判孩子,孩子也不會評判你,我們都學會平和地觀察,而不是激動地互相評判指責,這樣才能慢慢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即使是困難和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所以,當你想評判孩子時,可以用“我看見,我聽到”說出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2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二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講道理“。

我們每天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因為你總是講道理,孩子覺得很煩,一煩就不好好說話了,你只是說道理,並沒有識別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用情緒腦時,理智腦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關鍵所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衝突1:孩子一出現問題時,你是不是最容易採取的反應就是說教?比如孩子碰到早上起太晚遲到的問題,“我說過不可以這麼晚睡覺",孩子一頓哭鬧,但是在這件事情裡最關鍵的問題,孩子無法早睡的問題,還是沒有被妥善解決。

換一種說法: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和孩子談一下。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很難過,我看到你今天早上遲到了5分鐘,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媽媽責罰你?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責罰你,也能夠理解你其實是非常害怕遲到的,害怕被懲罰的心情。

最後,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緊張的感覺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今天孩子又哭了,當孩子一哭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會說“不許哭”,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就被壓制下去,發不出來,長此以往,要麼就是冷漠,要麼就是一點就著的火暴脾氣。

換一種說法: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哭了,是不是很難過?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不許你哭,也能夠理解你是不是有什麼難過的地方,等你平靜下來找媽媽聊一下好嗎?

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難過的心情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一般是找朋友聊聊會好一些。

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能活在父母的尊重裡,希望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看到,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問題,而是一味講大道理,孩子其實是無法理解道理的,孩子是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和成長的,不信你試一下,你一講道理,孩子就反感,更別說與你溝通了。

正面管教有一個理論,先接納情緒,再解決問題。從而能夠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與孩子取得溝通。只有孩子情緒被接納了,才會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真正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永遠是他們自己,而不是由父母代勞。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3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三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自以為是。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了解過自己的孩子了?先弄清楚孩子的真實需要,才有可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作者說,“每一個指責和批評他人的人,都是在悲劇式地表達自己的善意。”所以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看似不好好說話的背後,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善意。

衝突1:你家孩子特別喜歡玩交際軟件,比如微博,微信,畫世界,愛和陌生人聊天。而到了青春期,因為大家的興趣愛好不同,大家也有這個班那個班要上,很難約出來一起玩,在學校裡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朋友,所以喜歡玩手機,因為可以找到聊天的伴。我們知道,孩子最終是需要融入社會的。

換一個說法:“我看見”孩子喜歡玩交際軟件,“可能她感到”孤獨,“可能她需要”朋友。孩子玩交際軟件的背後,是表現了孩子的渴望朋友和交際的需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解決這個交際匱乏的問題,鼓勵孩子多出去與朋友打交道。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你在沙發上又看到孩子的書包了,一回家就扔在沙發上,不放回房間,幾天了,還在那裡。你只是看到孩子亂放書包,就對孩子發火,“怎麼每次都不及時拿回房間?”

“孩子,我看見孩子一放學就隨手把書包放在沙發上,你可能是感到太熱了,可能需要第一時間涼快一下,所以一回來就躲房間裡開空調去了,就忘記拿回房間了。寶貝,可以不可以告訴媽媽,你真實的需要是什麼?你覺得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或者說,媽媽知道,你這樣做一定有你的道理,可以告訴我嗎?

那麼,每次在碰到與孩子的爭執和衝突問題時,多想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將會衍生出來憤怒等負面情緒。孩子無論是好行為和壞行為,背後都代表著孩子的真實需求,我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了,一看到孩子犯錯了就火了,開打開罵,其實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瞭解孩子的最真實需求,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我們言語中的善意和愛,更容易和我們合作。



"

錢鍾書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作家,《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在丈夫錢鍾書去世以後寫的一本書,書中寫到的圓圓,就是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 ,她的高情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圓圓人緣很好,還只有12歲時,生病住院就有很多朋友來看她。

圓圓很小就很會照顧他人。爸爸有一次出遠門,對圓圓說要孩子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孩子,果然,圓圓把媽媽照顧得很好。

她知道媽媽不敢碰貓屎,就揹著媽媽一個人在雪地裡,先把院子裡白雪覆蓋下的貓屎摳除乾淨。

媽媽一個人在晚上怕出去,都是圓圓陪著她出去的。有一次圓圓發燒了,沒有能夠陪媽媽出去,媽媽走到半路上,還是因為害怕而折返回來了,圓圓也不併點破媽媽是因為膽子小才回來的。

圓圓後來又因為樂於助人,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情商高的孩子,和誰都能夠好好說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培養高情商孩子,從孩子能夠跟你好好說話開始,如果你也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高情商的孩子,歡迎來看這一本《親子溝通密碼》。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越不喜歡和我們好好說話了?或者一說話就一股火藥味,沒法溝通下去。很多人都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的問題,也都是家長問題的反映。

《親子溝通密碼》的作者高情商溝通力專家鄒璐為我們解開了這一疑問。

這個作者非常厲害,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她曾經在法國留過學,美國治過癌,非洲冒著炮火淘過金,用三年時間敗掉兩個億,完成了從總裁到小白的逆襲。這樣傳奇的人物,卻於2016年回國做親子教育。

她有兩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1個15歲女兒,1個14歲兒子,曾經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在四個國家度過童年。現在女兒在中國讀書,兒子在美國讀書,孩子們卻和她無話不說。

我的女兒也11歲,已經進入青春期前期,原來非常聽話,但這一年來完全變了一個人,總是不和你好好說話,有時懟得你生氣冒煙,經常出現火星碰地球的情況,我同學家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完全無法溝通,這本書對我們來說真是及時雨啊。

這本書講了親子溝通的七個密碼,都非常精彩實用,如果你也想和孩子溝通順暢起來,在這裡我總結一下和孩子溝通前,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三件事。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1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一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評價”。

為什麼孩子不想和你好好說話了?這是因為父母經年累月對孩子的評價。這些”評價“,會引發與孩子的溝通危機,那麼怎麼解決呢?我們要學會使用”觀察“的語言和角度,才有可能與孩子取得溝通的前提。

衝突1:今天孩子玩了三個小時的手機。你一激動衝上去就說,你總是玩這麼久手機,這就是“評價”,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孩子也會帶有情緒,想極力反駁,我沒有老是玩手機呀,你們之間的溝通就接不下去了。

換一種說法:孩子,從屏幕使用時間記錄上看,你今天玩手機3小時了,遠遠超過了我們約定的每天45分鐘時間,這種就屬於從”觀察“角度上看的客觀說法,接下來家長再控制手機時間,孩子就更能接受一些。

因為家長每天都會碰到孩子要拿手機做各種平臺作業,以後我們都可以用計數器,來收集客觀的真實,能夠避免與孩子的口角之爭。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早上起來,孩子還沒有培養成一起床就鋪被子的習慣,有時鋪,有時不鋪。

你一看到就評判說,你總是不鋪被子!

孩子也會反駁,我還是有鋪被子的時候,你這樣說不公平,總是冤枉我,從而會拒絕與你的進一步溝通。

到頭來,天天都是這樣說他,他也一直養成不了鋪被子的習慣。

換一種說法:"我看到你一週內有三天鋪了被子,"這是樸素的事實,孩子不會反駁,也不會情緒激動。

你再和他討論一下,怎麼樣才能天天鋪被子呢?可能他會在冷靜的狀態下會有很多突發其想的靈感。

很多時候,父母急於發洩自己的情緒,為孩子的錯誤著急上火,卻恰恰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評價的態度,通常都是負面的,孩子肯定不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帶有情緒,不好好說話,把事情弄得更糟。

很多身心靈的書都教導我們,要放下心中的評判,因為這樣你才能夠無限接近真相。你不評判孩子,孩子也不會評判你,我們都學會平和地觀察,而不是激動地互相評判指責,這樣才能慢慢學會轉化自己的思維,即使是困難和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

所以,當你想評判孩子時,可以用“我看見,我聽到”說出我們自己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2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二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講道理“。

我們每天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但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去?因為你總是講道理,孩子覺得很煩,一煩就不好好說話了,你只是說道理,並沒有識別和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在用情緒腦時,理智腦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需要先理清孩子的情緒,才有可能引導孩子思考問題關鍵所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衝突1:孩子一出現問題時,你是不是最容易採取的反應就是說教?比如孩子碰到早上起太晚遲到的問題,“我說過不可以這麼晚睡覺",孩子一頓哭鬧,但是在這件事情裡最關鍵的問題,孩子無法早睡的問題,還是沒有被妥善解決。

換一種說法:對於這件事我們可以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和孩子談一下。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很難過,我看到你今天早上遲到了5分鐘,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媽媽責罰你?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責罰你,也能夠理解你其實是非常害怕遲到的,害怕被懲罰的心情。

最後,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緊張的感覺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今天孩子又哭了,當孩子一哭的時候,你是不是就會說“不許哭”,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就被壓制下去,發不出來,長此以往,要麼就是冷漠,要麼就是一點就著的火暴脾氣。

換一種說法:

我們首先要識別孩子的情緒,媽媽看到你哭了,是不是很難過?

接著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媽媽不會不許你哭,也能夠理解你是不是有什麼難過的地方,等你平靜下來找媽媽聊一下好嗎?

分享我們同樣的經歷,這種難過的心情我也有過,是挺不好受的,一般是找朋友聊聊會好一些。

很多時候,孩子都希望能活在父母的尊重裡,希望自己的情緒能夠被父母看到,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問題,而是一味講大道理,孩子其實是無法理解道理的,孩子是在具體的活動中學習和成長的,不信你試一下,你一講道理,孩子就反感,更別說與你溝通了。

正面管教有一個理論,先接納情緒,再解決問題。從而能夠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與孩子取得溝通。只有孩子情緒被接納了,才會冷靜下來思考問題,真正要學會解決問題的永遠是他們自己,而不是由父母代勞。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03和孩子溝通前,你必須知道的第三件事,

阻礙你與孩子溝通的,正是你的自以為是。

你有多長時間沒有了解過自己的孩子了?先弄清楚孩子的真實需要,才有可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作者說,“每一個指責和批評他人的人,都是在悲劇式地表達自己的善意。”所以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看似不好好說話的背後,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善意。

衝突1:你家孩子特別喜歡玩交際軟件,比如微博,微信,畫世界,愛和陌生人聊天。而到了青春期,因為大家的興趣愛好不同,大家也有這個班那個班要上,很難約出來一起玩,在學校裡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朋友,所以喜歡玩手機,因為可以找到聊天的伴。我們知道,孩子最終是需要融入社會的。

換一個說法:“我看見”孩子喜歡玩交際軟件,“可能她感到”孤獨,“可能她需要”朋友。孩子玩交際軟件的背後,是表現了孩子的渴望朋友和交際的需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頭腦風暴解決這個交際匱乏的問題,鼓勵孩子多出去與朋友打交道。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衝突2:你在沙發上又看到孩子的書包了,一回家就扔在沙發上,不放回房間,幾天了,還在那裡。你只是看到孩子亂放書包,就對孩子發火,“怎麼每次都不及時拿回房間?”

“孩子,我看見孩子一放學就隨手把書包放在沙發上,你可能是感到太熱了,可能需要第一時間涼快一下,所以一回來就躲房間裡開空調去了,就忘記拿回房間了。寶貝,可以不可以告訴媽媽,你真實的需要是什麼?你覺得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或者說,媽媽知道,你這樣做一定有你的道理,可以告訴我嗎?

那麼,每次在碰到與孩子的爭執和衝突問題時,多想想,我們可以做些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將會衍生出來憤怒等負面情緒。孩子無論是好行為和壞行為,背後都代表著孩子的真實需求,我們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了,一看到孩子犯錯了就火了,開打開罵,其實也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瞭解孩子的最真實需求,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我們言語中的善意和愛,更容易和我們合作。



“為什麼孩子不跟你好好說話了?”因為他們最不願意聽到的這三點


《親子溝通密碼》作者鄒璐說,你的孩子並不只是你的孩子,他其實是你人生中最重要一道光芒。觀察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的真實需要,就能夠避免與孩子的溝通陷井,讓孩子打開心門,放下防禦和消除對抗,減少與孩子的爭執與衝突,與孩子有了溝通的可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