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傳承│焦慮失眠症臨床用藥經驗

中醫 中藥 睡眠 茯苓 青橘中醫 青橘中醫 2017-10-24

導語:焦慮障礙為一種普遍出現的情緒反應,表現為個體與處境不相符的情緒體驗,可伴有睡眠困難。通過對焦慮失眠症的病機以及臨床用藥規律展開研究,旨在為焦慮失眠症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的基礎。


作者:陳君臻

焦慮障礙可導致失眠症,現在焦慮失眠治療率極低,中醫調治具有的臨床意義。筆者研究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滕晶教授臨床診療失眠證屬焦慮狀態的門診病歷,總結歸納用藥及組方規律,為臨床診療提供新的思路。

中醫傳承│焦慮失眠症臨床用藥經驗

病機:擾亂心神引起陰陽失交,陽不入陰導致不寐。

《素問玄機原病式》說:“躁動煩熱,擾亂而不寧,火之體也。熱甚於外,則肢體躁擾,熱甚於內,則神志躁動,反覆癲倒,懊惱煩心,不得眠也。”熱擾心神,腑氣壅滯,上犯清靈,心神失養,或少陽樞機轉樞不利,膽氣不暢,以致焦慮不寧難眠。

《證治要訣》謂之曰:“汗下霍亂吐瀉後,因滲洩而津液去多,五內枯燥者皆能虛煩,以陰血不足以濟陽,陽氣偏盛,故虛熱而煩”。久病氣血陰陽俱虧,或七情內傷,腎陰不足,水虧火浮上擾心神,故煩躁難以靜眠。李杲提出的“陰躁”證,陰盛逼陽於外,腎中龍火上炎,失於潛藏,出現躁動不安,心神難安,焦慮日久,心血暗耗,津液內虧,心火擾神,煩躁不寐。

臨床用藥統計及分析:

將所選滕晶教授治療焦慮障礙狀態的143份失眠症醫案,建立數據庫,用頻數分析的方法,總結整理藥物使用頻率及性味歸經,從而推斷出治療焦慮失眠症的藥物使用規律,為整體治療提供依據。

統計結果頻數前10位的如下:茯苓,甘草,山藥,柴胡,梔子,當歸,白芍,人蔘,半夏,生地黃。

其中核心的藥對有:

白芍、川芎、當歸,可以行氣活血,補血安神。

茯苓,澤瀉。淡滲利水,健脾寧心。

白朮、人蔘、茯苓,健脾益氣,利溼安神。

陳皮、白朮、茯苓,健脾利溼,益氣健脾。

白朮、茯苓、甘草,用以健脾益氣。

常用藥物:

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有安定心神的作用,可以治療焦慮狀態,兼有脾胃虛寒症者,對“煩滿”有療效,可以“安魂養神”,“保神、守中”。茯苓可以健用於心脾氣血虛的失眠症,屬焦慮引起的虛症。

甘草

甘草具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的功效,甘草可“下氣除煩滿”可以治療焦慮狀態。

山藥

山藥多用於治療具有氣陰兩虛兼症的患者。山藥有除煩熱,強陰的功效,對於慢性病虛者,有補益作用,入手、足太陰二經,補其不足,清其虛熱。

柴胡

少陽樞機不利,柴胡可疏散少陽治療半表半里之邪,清膽經之火邪,退肝家之煩熱,清瀉肝膽熱,治療煩躁焦慮狀態。柴胡散中,柴胡與黃芩配伍,可以治療證屬“肝氣實熱,胸中煩悶,夢寐驚恐”者。

梔子

“梔子之苦寒,能洩心下之煩熱”,古籍中多有梔子豉湯、梔子甘草豉湯等方劑。“心煩腹滿”方選梔子厚朴湯,兼有熱鬱胸膈者。《本草正》中記載:“梔子,如用佐使,治有不同……加豆豉除心火煩躁,加厚朴、枳實可除煩滿”。梔子可“治心煩懊惱不得眠”,“解熱鬱,行結氣”。

藥物歸經

統計門診病歷中,127味涉及中藥中,歸心經藥物48味,佔37.8%;歸肝經藥物29味,22.8%;所佔比例超半數。清熱養陰(血)和益氣養陰(血)是治療焦慮的重要原則,煩躁焦慮表現的病機大部分以肝火、心火亢盛為主。治療應選擇清肝熱、平心火的藥物,調整臟腑功能,疏通經絡,疾病自除。清熱瀉火且入心經的藥物,臨床常用黃連、梔子、蓮子心、淡竹葉等;

清熱瀉火且入肝經的藥物,臨床常用梔子、龍膽草、夏枯草、黃芩、天麻、黃連、鉤藤等。在清熱平肝瀉火的同時要顧及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不忘透解鬱熱,“木鬱達之,火鬱發之”的意義所在。另外,肝火旺多因情志不暢、鬱熱內蘊所致,需在行氣開鬱的基礎上進行,故應配合行氣解鬱的藥物,如蘇葉、柴胡、香附、川芎、防風、荊芥等。

討論

現代中醫對於失眠症的認知具有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通過對古代文獻的相關研究,提出了“中醫心理紊亂狀態”這一概念,並開始從這個角度進行研究,發現焦慮可作為引起失眠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焦慮狀態”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狀態方面的紊亂,主要是指患者的心境較差,患者自覺心中較為煩悶、情緒不安、急躁易怒,通常可伴隨發生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口感深造、尿意頻繁、小便次數增加等表現,由於焦慮失眠症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造成較大的影響。

因此,選擇積極有效的方法至關重要,給予疏肝、滋陰、補益、安神等方法,並結合人格特點,探究發生焦慮失眠症的重要病因,搭配合理方藥,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神”在精神、生理生命活動中具有關鍵作用,治病攝生都要重視“神”的作用,安神是焦慮狀態的關鍵治療方法。“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活動莫不與心相關。

因此,治療該狀態下所致疾病,一方面要平調陰陽,補益陰液損耗;另一方面要安神定志,解除焦慮狀態,形神並調,達到治療疾病,維持健康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