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怎麼消除?中醫祛溼有妙招!

中醫 食療 薏米 蓮子 靈素閣 靈素閣 2017-08-12

夏季,天氣炎熱,特別是南方,溼度很高的空氣再加上高溫的加熱,感覺就像進入了一個巨大的蒸籠一樣,這種天氣,人們通常會出現食慾消沉,感覺肚子脹滿,口中黏膩不爽等等,老人看了之後常常會說這是溼氣太重了,要去溼氣才行!

老人說的“溼氣”究竟是什麼呢,到底應該怎麼祛除呢?

溼氣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怎麼消除?中醫祛溼有妙招!

夏至過後,到處暑這個階段,是一年中最熱,空氣中溼氣最重的季節,中醫中稱之為“長夏”,這段時間,自然界的溼氣旺盛,極易侵入人體,形成溼邪困於人體,老人所說的“溼氣”,其實就是侵入人體的溼邪,溼邪入侵人體的時候最容易困阻於中焦脾胃,就會出現食慾消沉,腹脹不易消化,而脾胃不和,脾不能將水谷精微上輸到頭面,就會出現口中黏膩不爽,甚至會出現面部、頭髮易油膩,伸出舌頭還會看見舌苔呈現白滑或者白膩的樣子。

那麼應該如何去除人體內的“溼氣”呢?

溼氣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怎麼消除?中醫祛溼有妙招!

這種自然界由外入內侵入而來的病邪,只有兩種情況可以進犯到人體,第一,自然界的邪氣過於旺盛;第二,人體自身正氣不足,不足以抵抗外在的病邪。

潮熱的天氣和環境我們可能沒有太多的辦法去改變,但是可以從自身做起,增強抵禦祛除病邪的能力。

首先,飲食上慎食生冷、肥甘油膩的食物,夏季天氣炎熱,人體的熱氣也大多覆蓋於衛表,這就造成了內裡虛寒,所以夏天人體的胃中其實是陽氣不足的,如果再過食生冷的食物,就會更加傷胃陽,使脾胃不和;而肥甘油膩的食物向來不易消化,尤其是甘味,甘屬土,入脾,過多則最先傷脾,過食這些食物不僅損傷正氣使得外界溼邪易犯,也極為容易由內滋膩出溼來。

溼氣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怎麼消除?中醫祛溼有妙招!

其次,日常飲食、飲水中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健脾、祛溼的食物。比如赤豆,性味平、甘、酸,入心、小腸經,功能健脾利水、解毒消癰、消利溼熱;綠豆,味甘,歸心、胃經,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暑除煩、止渴健胃;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可以健脾利水、燥溼利水。除了這些,還有山藥、粳米、山楂、蓮子、扁豆、薏米、芡實等很多藥材都有健脾祛溼的功效,無論是平日泡水,還是作為藥膳食療都可以。

溼氣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怎麼消除?中醫祛溼有妙招!

最後,除了保護好脾胃,防範脾胃中邪之外,還要防範“暑邪”侵入人體,因為“暑多夾溼”,夏季暑氣和溼氣並重,常常相互夾雜,很多傷暑、中暑的病人都會出現溼氣侵犯的症狀,所以防暑避暑也很重要。

溼氣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怎麼消除?中醫祛溼有妙招!

夏天許多人經常會出現呃逆吐酸、食慾不振,還會感覺周身睏倦,腹脹腹滿,口舌黏膩等等,這些都是溼邪作祟,從飲食作息小細節做起,防病於未然,讓自己過一個清清爽爽的夏天吧。

【本文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荷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