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中藥 馬兜鈴 中醫 肝癌 金蘭中醫學社 金蘭中醫學社 2017-10-31

近日,一則馬兜鈴酸致癌致腎炎腎衰竭的新聞舊事又在網絡流傳開來,事件源於近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佈了一篇題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論文,該文通過病理標本測序的方法,證明在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於是一些好事者又翻出20世紀90年代廣泛流傳的馬兜鈴酸致腎炎腎衰竭的舊賬,將“馬兜鈴酸”的舊賬新恨一起又記到中藥的頭上,認為: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關木通、廣防已、青木香、南木香、細辛等”中草藥有導致肝癌、腎癌、膀胱癌等腫瘤的風險,應該禁用,更有甚者,將“馬兜鈴酸”的安全隱患擴大引伸至含有上述中草藥的中成藥名下,認為凡是含有上述中草藥的中成藥均當禁用!

這一論斷是否科學,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及中成藥究竟還能不能服用,網友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湧現出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們就從傳統中藥學理論及化學成分等方面給大家作以解讀:

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一、複方配伍應用是傳統中醫藥減毒增效的智慧所在

傳統中藥的用法大多是以複方配伍煎煮的形式出現,而配伍就是中醫藥理論從減毒增效方面考慮的方案。僅兩味中藥的配伍應用就有相須、相使、相殺、相畏等7種方案之多,又俗稱“七情”,其中相殺、相畏就是基於中藥的毒性而提出的具有減毒作用的配伍方法,旨在運用一味中藥的偏性制約、防範另一味中藥的偏性或毒性。因此,臨床醫師在使用有毒中藥的複方時,往往可以通過配伍的方法有效降低或控制單味中藥的毒性。

比如,90%以上中藥複方中往往配伍有甘草,而甘草即是具有“解毒、緩和藥性”的一味廣譜解毒中藥。文獻報道,甘草不但可解救諸如亞硝酸鹽、馬鈴薯、魚蟹及酒飲等食物中毒,通過與甘草配伍或事後用藥,尚可有效防範或控制附子、馬錢子、天南星等有毒中藥的毒性!而含有微量馬兜鈴酸的細辛、木香等中藥在臨床應用中也常常是與甘草配伍應用,因此,甘草對前藥所含的“馬兜鈴酸”正好可以發揮其最擅長的解毒作用!

又如,細辛在用於止咳時,常與麻黃等藥配伍使用,如醫聖仲景小青龍湯,由麻黃、細辛、炙甘草、白芍、乾薑、桂枝、五味子、法半夏 8味中藥組成,文獻報道,此方煎煮後的藥液中僅檢出微量的鹽痠麻黃鹼,並未檢出馬兜鈴酸的含量,這可能是麻黃鹼與馬兜鈴酸起中和反應而降低了其毒性所致,也可能是甘草在調和藥性方面起了一定的解毒作用。這充分說明了單一化學成分的毒性不能簡單等同於中藥複方的毒性這一道理,中華民族上千年的中藥複方配伍應用的智慧即在於此!

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二、辨證用藥,機體所處的病理狀態是評判藥物作用的依據

傳統中藥的應用是以“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損之”作為辨證用藥依據的,即使用具有溫熱作用的中藥治療寒性病證,使用具有寒涼、清熱作用的中藥治療熱性病證,使用具有補益作用的中藥治療虛損性病症等。這就說明了,機體所處的病理狀態才是臨床醫師選方用藥的依據。那麼,中藥對機體是起到有益作用(即藥效)還是毒性的評判,也應當是以用藥者在基礎病理狀態下,機體所發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變作為依據的,即:能改善用藥者生理功能的作用我們稱之為有益作用(或藥效),而能使用藥者生理功能發生紊亂的作用我們稱之為毒性反應。哪怕是公認的毒藥,如果用藥後,反而使機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得以改善,那麼它的毒性也是有益的作用!這就是俗稱為“以毒攻毒”的治法!君不見我國的周靄祥、陳竺、陳賽娟等醫學家們在利用砒霜治療白血病領域取得的卓越成效嗎?砒霜有毒,世人皆知,若是常人服用,其毒性必顯無疑。但若是白血病患者服用,其毒性則可使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和凋亡,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這樣的“以毒攻毒”難道不是醫學上應該充分利用的有益作用嗎!

因此,在不考慮用藥者所處的基礎病理狀態下,就妄言中藥的毒性,或是僅以簡單的體外物理、化學檢測的數據作為依據而肆意推斷中藥的毒性,這顯然是有違傳統中醫藥理論和現代科學實驗方法的做法,甚至是對中醫藥理論的踐踏!

三、化學成分自身性質及含量亦能影響藥效或毒性

近期,再度引發對中藥安全性質疑的導火索是馬兜鈴酸這一化學成分,單一成分的毒性不能等同於複方中藥的毒性這一問題已在前面作以釋疑,這裡僅從馬兜鈴酸這一化學成分自身的特性來分析一下它的毒性:

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是 3、4-次甲二氧基-10-硝基-1-菲酸的衍生物, 是自然界中發現的第一個含硝基化合物,普遍存在於馬兜鈴屬的植物中。

馬兜鈴酸的分子結構如下:

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馬兜鈴酸在加熱條件下不穩定,煎煮過程中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 414 的馬兜鈴酸衍生物。至於馬兜鈴酸衍生物的毒性是否也如馬兜鈴酸一樣,筆者尚不敢妄作推論,但食生肉、生蟹、生馬鈴薯會發生腹瀉、嘔吐等中毒反應,而上述食物經長時間煎煮後再食用,則極少出現中毒反應的現象則已為世人公知。而含有微量馬兜鈴酸的細辛、木香等中藥在臨床使用時,往往是煮沸20~30分鐘後服用,那麼,經加熱後產生的馬兜鈴酸衍生物或其他化學成分是否也如馬兜鈴酸一樣具有致癌、致腎炎等毒性,在沒有作任何實驗考證的情況下就妄下論斷,這難道就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精神所在嗎?

再說,中藥複方在煎煮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如皁苷的水解、酯類的水解、植物鹼氨基的縮合反應以及氧化還原反應、沉澱反應等。如文獻報道:甘草酸對馬兜鈴酸腎損害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降低尿白蛋白和尿ANG酶排洩,改善腎功能。黃芪甲苷可以拮抗馬兜鈴酸誘導的急性腎小管損傷,大黃酸對馬兜鈴酸引起的腎臟損傷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關木通與生地、當歸、大黃、生甘草等中藥配伍後,馬兜鈴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關木通配伍生地組和大黃組最為明顯,分別降低了57%和56%。

馬兜鈴酸致癌?中藥還能吃嗎?

四、中藥飲片炮製也是中藥減毒的有效方案

此外,中藥飲片在臨床使用中需經嚴格的炮製,而飲片的炮製方法也能有效降低諸如馬兜鈴酸這樣的毒性成分的含量。如:在細辛的炮製中,經鹼制後細辛中馬兜鈴酸A 的量會明顯減少。關木通炮製時加入了麥麩和滑石粉進行炒制,麩炒減毒的效果次於滑石粉炒制的效果,加入滑石粉進行炒制後馬兜鈴酸的量降低30%以上。在關木通的飲片炮製中,醋炙、姜炙均能降低馬兜鈴酸A 的量。其中醋炙法對關木通中馬兜鈴酸 A 的降低效果更為顯著。

這裡,我們並不是要為馬兜鈴酸這一化學物質的毒性洗白罪責,但,僅從化學成分自身的性質及煎煮對化學結構與含量的改變,已能分辨出前述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的毒性存在與否,因此,僅以單一化學成分的毒性而質疑大多數中藥的安全性,這無疑是一種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的論斷!

在兩千多年的中醫藥的應用與發展史中,歷代中醫先賢們也觀察到了中藥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及毒性,因此,才開創了中藥複方配伍應用及飲片炮製、先煎、後下等用藥方案,這些減毒增效的用藥方案無疑是中醫藥先賢們的智慧結晶,他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繼承、併發楊光大,讓中醫藥再次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令人自豪的貢獻!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為雲南中醫學院碩士生導師葉冰、成都尚藥科技有限公司張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