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誰是代替漢朝的“當塗高”?

之前我們也說了,讖語被很多野心家當做拉攏人心,推翻舊政權的武器,“代漢者,當塗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受其影響,將自己視為“當塗高”的呢?

袁術

誰是“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過於袁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衰微,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影響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當皇帝,但是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當皇帝,有一個軍閥除外,就是出身高門貴胄的袁術。

袁術敢於稱帝,說明他是一個極為短視的人,他的稱帝行為其實也是受到這句讖語的影響,或者說想要利用這句讖語。“塗”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他的名(術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關。所以袁術認為,所謂“當塗高”說的就是他自己。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誰是代替漢朝的“當塗高”?

之前我們也說了,讖語被很多野心家當做拉攏人心,推翻舊政權的武器,“代漢者,當塗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受其影響,將自己視為“當塗高”的呢?

袁術

誰是“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過於袁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衰微,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影響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當皇帝,但是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當皇帝,有一個軍閥除外,就是出身高門貴胄的袁術。

袁術敢於稱帝,說明他是一個極為短視的人,他的稱帝行為其實也是受到這句讖語的影響,或者說想要利用這句讖語。“塗”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他的名(術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關。所以袁術認為,所謂“當塗高”說的就是他自己。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雖然袁術用牽強附會的手段,總算是把自己和這句讖語和穿鑿附會上了,但是他的稱帝行為一瞬間讓他變得眾叛親離,導致自己的覆亡。

許芝

許芝是漢獻帝時期的太史丞,他當然不是視自己為“當塗高”,而是幫助別人成為“當塗高”。當時曹操雖然去世,但已經為曹丕鋪好了道路。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之位,隨即更進一步,取代漢獻帝劉協成為皇帝。許芝就利用各種預兆來證明曹丕篡漢是合理行為,是天命所歸,其中就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具體解釋下文會提到)。

王浚

王浚是西晉時期的將領,是曹魏重臣王昶的侄孫。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是比較混亂的,發生過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八王之亂”,匈奴等遊牧民族趁虛而入建立政權。亂世對尋常百姓來說是巨大的浩劫,對野心家來說則是機遇。王浚就是這樣的野心家,他也抓住了機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漢趙軍隊攻破洛陽(匈奴所建立的政權),擄掠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亂”。這對西晉來說無疑是有一次破壞,卻也讓王浚萌生建立政權的野心。於是王浚又想起“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他爹王沈字處道,“處道”的意思和“當塗”一樣,王浚用這種附會的方法試圖證明他就是讖語中的“當塗高”。但是就如袁術一樣,這個讖語沒有給王浚帶來實際的好處,後來他被石勒所殺。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誰是代替漢朝的“當塗高”?

之前我們也說了,讖語被很多野心家當做拉攏人心,推翻舊政權的武器,“代漢者,當塗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受其影響,將自己視為“當塗高”的呢?

袁術

誰是“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過於袁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衰微,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影響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當皇帝,但是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當皇帝,有一個軍閥除外,就是出身高門貴胄的袁術。

袁術敢於稱帝,說明他是一個極為短視的人,他的稱帝行為其實也是受到這句讖語的影響,或者說想要利用這句讖語。“塗”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他的名(術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關。所以袁術認為,所謂“當塗高”說的就是他自己。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雖然袁術用牽強附會的手段,總算是把自己和這句讖語和穿鑿附會上了,但是他的稱帝行為一瞬間讓他變得眾叛親離,導致自己的覆亡。

許芝

許芝是漢獻帝時期的太史丞,他當然不是視自己為“當塗高”,而是幫助別人成為“當塗高”。當時曹操雖然去世,但已經為曹丕鋪好了道路。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之位,隨即更進一步,取代漢獻帝劉協成為皇帝。許芝就利用各種預兆來證明曹丕篡漢是合理行為,是天命所歸,其中就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具體解釋下文會提到)。

王浚

王浚是西晉時期的將領,是曹魏重臣王昶的侄孫。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是比較混亂的,發生過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八王之亂”,匈奴等遊牧民族趁虛而入建立政權。亂世對尋常百姓來說是巨大的浩劫,對野心家來說則是機遇。王浚就是這樣的野心家,他也抓住了機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漢趙軍隊攻破洛陽(匈奴所建立的政權),擄掠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亂”。這對西晉來說無疑是有一次破壞,卻也讓王浚萌生建立政權的野心。於是王浚又想起“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他爹王沈字處道,“處道”的意思和“當塗”一樣,王浚用這種附會的方法試圖證明他就是讖語中的“當塗高”。但是就如袁術一樣,這個讖語沒有給王浚帶來實際的好處,後來他被石勒所殺。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用這個讖語稱帝,也有人用這個讖語勸止別人稱帝。事見《後漢書·公孫述傳》以及《華陽國志·公孫述志》。公孫述是兩漢之間的軍閥,在成都稱帝。劉秀肯定不想讓他稱帝,給他寫信說:“讖語裡說了,代替漢朝的人是‘當塗高’,你自己高不高心裡沒點數嗎?”公孫述則全當耳旁風,後來也是被劉秀擊敗。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誰是代替漢朝的“當塗高”?

之前我們也說了,讖語被很多野心家當做拉攏人心,推翻舊政權的武器,“代漢者,當塗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受其影響,將自己視為“當塗高”的呢?

袁術

誰是“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過於袁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衰微,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影響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當皇帝,但是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當皇帝,有一個軍閥除外,就是出身高門貴胄的袁術。

袁術敢於稱帝,說明他是一個極為短視的人,他的稱帝行為其實也是受到這句讖語的影響,或者說想要利用這句讖語。“塗”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他的名(術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關。所以袁術認為,所謂“當塗高”說的就是他自己。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雖然袁術用牽強附會的手段,總算是把自己和這句讖語和穿鑿附會上了,但是他的稱帝行為一瞬間讓他變得眾叛親離,導致自己的覆亡。

許芝

許芝是漢獻帝時期的太史丞,他當然不是視自己為“當塗高”,而是幫助別人成為“當塗高”。當時曹操雖然去世,但已經為曹丕鋪好了道路。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之位,隨即更進一步,取代漢獻帝劉協成為皇帝。許芝就利用各種預兆來證明曹丕篡漢是合理行為,是天命所歸,其中就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具體解釋下文會提到)。

王浚

王浚是西晉時期的將領,是曹魏重臣王昶的侄孫。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是比較混亂的,發生過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八王之亂”,匈奴等遊牧民族趁虛而入建立政權。亂世對尋常百姓來說是巨大的浩劫,對野心家來說則是機遇。王浚就是這樣的野心家,他也抓住了機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漢趙軍隊攻破洛陽(匈奴所建立的政權),擄掠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亂”。這對西晉來說無疑是有一次破壞,卻也讓王浚萌生建立政權的野心。於是王浚又想起“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他爹王沈字處道,“處道”的意思和“當塗”一樣,王浚用這種附會的方法試圖證明他就是讖語中的“當塗高”。但是就如袁術一樣,這個讖語沒有給王浚帶來實際的好處,後來他被石勒所殺。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用這個讖語稱帝,也有人用這個讖語勸止別人稱帝。事見《後漢書·公孫述傳》以及《華陽國志·公孫述志》。公孫述是兩漢之間的軍閥,在成都稱帝。劉秀肯定不想讓他稱帝,給他寫信說:“讖語裡說了,代替漢朝的人是‘當塗高’,你自己高不高心裡沒點數嗎?”公孫述則全當耳旁風,後來也是被劉秀擊敗。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當塗高”的各種說法

“代漢者”這三個字的意思清晰明瞭,不用多說,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在“當塗高”三字上。由於統治者的需要,“當塗高”也被解釋為多種意思。小編分列如下:

1. 與道路有關

袁術稱帝與王浚僭越,都是將“當塗高”解釋成與道路有關(其實就是忽略掉後面的“高”字),這種是最簡單的說法,不必多說。

2. 象魏

“當塗高”是象魏,這種說法也算是符合曹魏篡漢的歷史事件了。象魏就是一種較高的建築,“象魏者,兩觀闕是也。”於是“當塗高”被解釋為在道路上的高大建築。

這不僅僅是許芝的說法,蜀臣周群的父親周舒也是這樣解釋的。蜀臣杜瓊又對此進行另一層解釋。“當塗”兩字可以解釋為當道,也有執政掌權的意思,與官員有關。漢朝時期,官吏的名稱中多有“曹”字,這個“曹”當然讓人聯繫到曹魏,所以杜瓊的說法將“當塗高”和曹魏聯繫得更為緊密。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誰是代替漢朝的“當塗高”?

之前我們也說了,讖語被很多野心家當做拉攏人心,推翻舊政權的武器,“代漢者,當塗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受其影響,將自己視為“當塗高”的呢?

袁術

誰是“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過於袁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衰微,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影響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當皇帝,但是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當皇帝,有一個軍閥除外,就是出身高門貴胄的袁術。

袁術敢於稱帝,說明他是一個極為短視的人,他的稱帝行為其實也是受到這句讖語的影響,或者說想要利用這句讖語。“塗”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他的名(術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關。所以袁術認為,所謂“當塗高”說的就是他自己。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雖然袁術用牽強附會的手段,總算是把自己和這句讖語和穿鑿附會上了,但是他的稱帝行為一瞬間讓他變得眾叛親離,導致自己的覆亡。

許芝

許芝是漢獻帝時期的太史丞,他當然不是視自己為“當塗高”,而是幫助別人成為“當塗高”。當時曹操雖然去世,但已經為曹丕鋪好了道路。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之位,隨即更進一步,取代漢獻帝劉協成為皇帝。許芝就利用各種預兆來證明曹丕篡漢是合理行為,是天命所歸,其中就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具體解釋下文會提到)。

王浚

王浚是西晉時期的將領,是曹魏重臣王昶的侄孫。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是比較混亂的,發生過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八王之亂”,匈奴等遊牧民族趁虛而入建立政權。亂世對尋常百姓來說是巨大的浩劫,對野心家來說則是機遇。王浚就是這樣的野心家,他也抓住了機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漢趙軍隊攻破洛陽(匈奴所建立的政權),擄掠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亂”。這對西晉來說無疑是有一次破壞,卻也讓王浚萌生建立政權的野心。於是王浚又想起“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他爹王沈字處道,“處道”的意思和“當塗”一樣,王浚用這種附會的方法試圖證明他就是讖語中的“當塗高”。但是就如袁術一樣,這個讖語沒有給王浚帶來實際的好處,後來他被石勒所殺。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用這個讖語稱帝,也有人用這個讖語勸止別人稱帝。事見《後漢書·公孫述傳》以及《華陽國志·公孫述志》。公孫述是兩漢之間的軍閥,在成都稱帝。劉秀肯定不想讓他稱帝,給他寫信說:“讖語裡說了,代替漢朝的人是‘當塗高’,你自己高不高心裡沒點數嗎?”公孫述則全當耳旁風,後來也是被劉秀擊敗。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當塗高”的各種說法

“代漢者”這三個字的意思清晰明瞭,不用多說,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在“當塗高”三字上。由於統治者的需要,“當塗高”也被解釋為多種意思。小編分列如下:

1. 與道路有關

袁術稱帝與王浚僭越,都是將“當塗高”解釋成與道路有關(其實就是忽略掉後面的“高”字),這種是最簡單的說法,不必多說。

2. 象魏

“當塗高”是象魏,這種說法也算是符合曹魏篡漢的歷史事件了。象魏就是一種較高的建築,“象魏者,兩觀闕是也。”於是“當塗高”被解釋為在道路上的高大建築。

這不僅僅是許芝的說法,蜀臣周群的父親周舒也是這樣解釋的。蜀臣杜瓊又對此進行另一層解釋。“當塗”兩字可以解釋為當道,也有執政掌權的意思,與官員有關。漢朝時期,官吏的名稱中多有“曹”字,這個“曹”當然讓人聯繫到曹魏,所以杜瓊的說法將“當塗高”和曹魏聯繫得更為緊密。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3. 名字

這種說法見於《東漢觀記》,是對劉秀給公孫述寫信這件事情的補充。其中記載,劉秀為了掐滅公孫述的野心,把“當塗高”解釋為“姓當塗,其名高也。”有人認為,其中姓當塗未必是確指,以官名為姓都可以解釋得通,比如司馬、尹,當然曹也勉強可以。

4. 許縣

在《三國志·文帝紀》中記載,許芝想方設法給曹丕勸進的時候,提到李雲的一種解釋:“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許。”李雲是東漢末年人物,因直諫觸怒漢桓帝而死。李雲善於陰陽之術,但小編並未在《後漢書·李雲傳》中找到有關“當塗高”的記載。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在秦漢時期,讖緯之說非常流行,而且受到官方和代表主流思想的儒家的支持和推崇。其實讖緯是分開的兩個概念,我們下面主要說的是讖。讖是一種帶有一些神祕色彩的預言,較為著名的應該要數秦始皇時期的“亡秦者胡”,結果到最後還是附會上了,秦朝果然在胡亥時期衰亡。在古代,尤其是兩漢時期的宗教化的儒家的影響下,讖言擔任起一種職能,即改朝換代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合理性的思想工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代漢者,當塗高也”的出處和內容

按《三國志·蜀書·周群傳》的說法,“代漢者當塗高”應該出自於《春秋讖》。《春秋讖》已經失傳,但我們仍然能從諸多史料中得到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

《漢武故事》:“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華陽國志》:“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關於這句讖語的具體內容的兩處記載。前者預測到有人重續漢朝,但內容實在玄之又玄,模糊不清;後者意思比較清晰,但前半部分就預測錯誤。雖然兩個版本的讖語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妨礙“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巨大影響力。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誰是代替漢朝的“當塗高”?

之前我們也說了,讖語被很多野心家當做拉攏人心,推翻舊政權的武器,“代漢者,當塗高也”自然也不例外。那麼有哪些人受其影響,將自己視為“當塗高”的呢?

袁術

誰是“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的最大受害者?恐怕莫過於袁術。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漢室衰微,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實際上影響力非常衰弱。大家都想當皇帝,但是槍打出頭鳥,誰也不敢當皇帝,有一個軍閥除外,就是出身高門貴胄的袁術。

袁術敢於稱帝,說明他是一個極為短視的人,他的稱帝行為其實也是受到這句讖語的影響,或者說想要利用這句讖語。“塗”字通“途”,道路的意思。袁術,字公路,他的名(術也有道路的意思)和字都和路有關。所以袁術認為,所謂“當塗高”說的就是他自己。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雖然袁術用牽強附會的手段,總算是把自己和這句讖語和穿鑿附會上了,但是他的稱帝行為一瞬間讓他變得眾叛親離,導致自己的覆亡。

許芝

許芝是漢獻帝時期的太史丞,他當然不是視自己為“當塗高”,而是幫助別人成為“當塗高”。當時曹操雖然去世,但已經為曹丕鋪好了道路。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之位,隨即更進一步,取代漢獻帝劉協成為皇帝。許芝就利用各種預兆來證明曹丕篡漢是合理行為,是天命所歸,其中就有“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具體解釋下文會提到)。

王浚

王浚是西晉時期的將領,是曹魏重臣王昶的侄孫。大家都知道西晉時期是比較混亂的,發生過規模巨大的宗室內鬥——“八王之亂”,匈奴等遊牧民族趁虛而入建立政權。亂世對尋常百姓來說是巨大的浩劫,對野心家來說則是機遇。王浚就是這樣的野心家,他也抓住了機遇,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漢趙軍隊攻破洛陽(匈奴所建立的政權),擄掠晉懷帝司馬熾,史稱“永嘉之亂”。這對西晉來說無疑是有一次破壞,卻也讓王浚萌生建立政權的野心。於是王浚又想起“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讖語,因為他爹王沈字處道,“處道”的意思和“當塗”一樣,王浚用這種附會的方法試圖證明他就是讖語中的“當塗高”。但是就如袁術一樣,這個讖語沒有給王浚帶來實際的好處,後來他被石勒所殺。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用這個讖語稱帝,也有人用這個讖語勸止別人稱帝。事見《後漢書·公孫述傳》以及《華陽國志·公孫述志》。公孫述是兩漢之間的軍閥,在成都稱帝。劉秀肯定不想讓他稱帝,給他寫信說:“讖語裡說了,代替漢朝的人是‘當塗高’,你自己高不高心裡沒點數嗎?”公孫述則全當耳旁風,後來也是被劉秀擊敗。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當塗高”的各種說法

“代漢者”這三個字的意思清晰明瞭,不用多說,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在“當塗高”三字上。由於統治者的需要,“當塗高”也被解釋為多種意思。小編分列如下:

1. 與道路有關

袁術稱帝與王浚僭越,都是將“當塗高”解釋成與道路有關(其實就是忽略掉後面的“高”字),這種是最簡單的說法,不必多說。

2. 象魏

“當塗高”是象魏,這種說法也算是符合曹魏篡漢的歷史事件了。象魏就是一種較高的建築,“象魏者,兩觀闕是也。”於是“當塗高”被解釋為在道路上的高大建築。

這不僅僅是許芝的說法,蜀臣周群的父親周舒也是這樣解釋的。蜀臣杜瓊又對此進行另一層解釋。“當塗”兩字可以解釋為當道,也有執政掌權的意思,與官員有關。漢朝時期,官吏的名稱中多有“曹”字,這個“曹”當然讓人聯繫到曹魏,所以杜瓊的說法將“當塗高”和曹魏聯繫得更為緊密。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3. 名字

這種說法見於《東漢觀記》,是對劉秀給公孫述寫信這件事情的補充。其中記載,劉秀為了掐滅公孫述的野心,把“當塗高”解釋為“姓當塗,其名高也。”有人認為,其中姓當塗未必是確指,以官名為姓都可以解釋得通,比如司馬、尹,當然曹也勉強可以。

4. 許縣

在《三國志·文帝紀》中記載,許芝想方設法給曹丕勸進的時候,提到李雲的一種解釋:“許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許。”李雲是東漢末年人物,因直諫觸怒漢桓帝而死。李雲善於陰陽之術,但小編並未在《後漢書·李雲傳》中找到有關“當塗高”的記載。

一條貫穿兩漢魏晉的神祕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

小結

小編以為,雖然“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讖語雖然非常著名,但其實不足為信。且不說“九百二十歲”的預測失準以及“六七四十二”這樣的啞謎,袁術和王浚都曾自許“當塗高”,但最終都失敗。曹魏雖然能夠與“當塗高”聯繫在一起,但也有穿鑿附會的嫌疑。甚至劉備稱帝以後,也可以拿“當塗高”做文章,畢竟他家旁邊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樹嘛。誰說這不是“當塗高”呢?所以這些讖語只能作為古代篡位者或者野心家的“臨門一腳”,或者“事後諸葛亮”,對實際情況於事無補,也不必過分在意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東漢觀記》、《後漢書》、《華陽國志》、《晉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