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有名的皇帝,除了宋太祖趙匡胤之外,名氣最大的應該就是南宋的高宗趙構。

趙匡胤開基立業,定鼎王朝,留下一串串傳奇歷史;而作為他們趙家後代的南宋首任之君趙構,則以殺害忠良、屈辱求和、割地賠銀、苟且偷安揚名於世,令後人所不齒。

宋高宗趙構被後世憎惡 除了殺害民族英雄岳飛還有這兩條

縱觀宋史,北、南兩宋幾乎沒過上幾天安寧日子,總是內憂外患不斷,一直在不停地打打殺殺。

人們熟悉的歷史故事,諸如水泊梁山、方臘起義、楊家將、洞庭湖鐘相楊么起義、岳飛抗金等,都是他們大宋王朝治下時期發生的。

這位宋高宗趙構,實際是憑藉金國侵略之機。在其父兄兩任皇帝被擄往北國,乘亂上位稱君的。

趙構一生苟且偷安,還真活得很久,以81歲高齡死去,史稱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

後世有研究者認為,宋高宗趙構當時所處的特定環境.決定他是一位功、過參半的皇帝。

在處理與侵略擴張成性的金國王朝關係上,趙構始終堅持休戰議和,甚至不惜納貢稱臣、殺害忠良岳飛父子。

雖然趙構前期也曾主張、組織過宋兵抗擊入侵的金軍,但其真實目的仍是“以戰求和”。因此,說他是十足的投降派皇帝也不為過。

但樂於“偏安一隅”的趙構,還能一直沿用宋朝的國號和正朔,也算是還沒有達到徹底“賣國”的程度。

同時,他在內政建設上,經過不斷施壓,平息了農民起義、兵變、遊寇等棘手問題,輕工業、文化、外貿產業有一定發展,從而保證宋朝的統治在小範圍內得以延續。

無論如何,現今人們提起宋高宗趙構,絕沒有像對漢武帝、唐太宗以及朱元璋、康熙等皇帝那樣尊敬,基本都會嗤之以鼻。而且,更多人會把對民族英雄岳飛命運的惋惜和懷念,轉化為對趙構與秦檜的憎恨。

紹興十一年(1142年)秋冬之際,趙構數次派人赴金國次求和。金國最終滿足了趙構的夢想。

但卻提出了四個條件:對金奉表稱臣;年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割唐、鄧、商、秦四州,殺死抗金主帥岳飛。

宋高宗趙構被後世憎惡 除了殺害民族英雄岳飛還有這兩條

對這些苛刻條件,趙構一一允諾。果真於紹興十一年十二月(1142年1月27日)除夕夜親自下旨,指使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死岳飛父子。製造了一代抗金名將的千古奇冤。岳飛死難時,年僅39歲。

趙構良莠不分,假借秦檜之手殺害了抗金愛國的民族英雄岳飛,是他永遠抹不去的歷史汙點。但除此之外,起碼還有兩點行為,也是令後世憎惡他的原因。

其一,趙構為保住自己亂中所獲的皇位,把國仇家恨置於一邊,甘願自己的父兄身陷北國“坐井觀天”,而不積極興兵營救,其不忠不孝的分量可見不同一般。

很多人分析了趙構一味主張息兵求和的主客觀原因,指出:他害怕父兄回朝而使自己丟掉皇帝寶座是重要因素。

“靖康之變”把趙構推上了皇位,尤其在岳家軍興起之後,南宋曾有時機收復失地,迎回被擄走的徽欽二帝。

如果趙構一意傾兵復仇,知恥後勇,支持岳飛直搗黃龍府也不是不可。

但趙構當了皇帝,想法已經徹底變了。他意識到,大力支持岳飛北伐,風險極大。如果岳飛將宋金對峙的前線推進到燕雲十六州附近,金國很可能主動與宋朝議和。此時,金國手中最大的籌碼便是徽、欽二帝。

假如父親和哥哥被送還,趙構無論是退還皇位政還是繼續執政,對宋朝政壇都將是一場軒然大波。

面臨最初曾不顧他趙構死活把他送到金營做人質的兄長和父親,趙構曾在群臣面前講過“迎取二帝還朝”的客套話,但實際心裡是一百個不願意。

在趙構心中,不僅是“二帝”還朝使他的帝位不保,還有性命也許憂關。因為按照封建正統,當皇帝的應該是欽宗,所以再怎麼保證,再怎麼手足關係,也是不頂用的。

思前想後,趙構決定堅決還是保住自己的皇位為上。

至於什麼國家利益,什麼父兄親情,都必須先放在一邊,所以,他不惜放棄收復北宋故土的最佳時機,一心要與金國媾和。

也正因如此,趙構把自己打造成了歷史上苟且偷安的典型,甘願被嘲罵和唾棄。

宋高宗趙構被後世憎惡 除了殺害民族英雄岳飛還有這兩條

(劇照)

其二,趙構寵信奸佞,讓朝中奸臣宦官當道。

一般的規律都已證明,當朝皇帝心中顧及的一直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就不可能重用正直愛國的忠臣良將,而會將一些善於吹捧逢迎、媚讞討好的奸臣引為心腹。

靖康二年(1127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建政初始,他迫於朝野壓力,曾起用忠貞愛國的主戰派李綱為宰相。但不久,他就找藉口趕走了李綱,開始寵信汪伯彥、黃潛善等奸佞之人。金兵來攻,他與奸臣商議放棄中原,從南京應天府逃到揚州。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奔襲揚州,趙構狼狽渡江,經鎮江府逃到杭州。迫於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

隨後在“苗劉兵變”中,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誅殺了趙構寵信的同籤書樞密院事王淵和等一批宦官,趙構一度被逼退位。後經呂頤浩和韓世忠、張俊等起兵“勤王”,才得以“復辟”。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離江南後,趙構回到紹興、臨安府等地,後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紹興二年(1132年),趙構遷都杭州,初步在東南站穩了腳跟。

紹興十年(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趙構擔心武將功大勢重、尾大不掉,竟然下令各路宋軍班師。隔年,他與金國和議簽定後,按金王朝規定,奸臣秦檜事實上成了終身宰相。

宋高宗趙構被後世憎惡 除了殺害民族英雄岳飛還有這兩條

趙構雖然對秦檜的專權誤國行為有所猜忌,卻仍縱容他專權跋扈,對主張抗金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擊迫害。

即使在秦檜死後,趙構仍委任主和派万俟卨、湯思退等奸佞壞人掌政,堅守對金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鉅萬計”,只要金朝統治者索取玩好,趙構立即下令搜訪送去。展現出一副奴才相。

後人掩飾不住對趙構的憤恨,曾有人建議,在杭州西湖岳飛墓前的秦檜夫婦等跪像中,應該把趙構這個賣國偷安的軟骨頭皇帝也加進去。

據記載,趙構政治上雖然昏庸無能,卻精於書法、繪畫等技能,其書法筆力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

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寫道:“高宗(趙構)善真、行、草書,天縱其能,無不造妙。”其書法影響和左右了南末書法藝術走向,後人多效法其書跡。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