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府河水夾雜著時光奔流而下,轉彎奔入黃龍溪。

河灣西側石崖上,一棟依山而建的川西風格建築層疊坐落,庵簷櫛比,面河而立,這裡便是擁有數百年曆史的金華庵。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金華庵的大門位於老古佛洞場鎮的主街正中,街道與河道平行,高出河面約三五米.

在場鎮街道尚未建成的時候,金華庵大門正面寬廣的河面,如同庵廟立於海面,因此,金華庵也被稱為“小南海”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事實上,古佛洞場鎮是“先有廟,後有街”。

坊間有言:“要拜峨眉山和南海寺,必在金華庵起香腳。”

金華庵香火鼎盛之時,前來進香朝拜的居士在庵門外排起長龍,而不遠的古佛洞碼頭也是一幅“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畫面,人流、物流聚集,古佛洞場鎮隨即成型,熱鬧繁華之景象堪比下游的黃龍溪水碼頭。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歲月如風,時代如雨,風雨沖刷過後,金華庵和古佛洞被洗滌成如今的模樣。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走進古佛洞老街場鎮,視線順著筆直的街道延伸,彷彿穿越了幾個世紀。

街道不寬,兩側民房並排縱列,一側依山而建,一側靠水而居,雖然多數已重建為磚瓦結構建築,但上個世紀的牌匾依然掛在門前;街道正中的金華庵,大門已用紅石堆疊修繕,但內裡雕鑿階梯的山石、承載房樑的原木以及黃土製成的牆磚已陪伴“五殿一樓”的神明塑像在此駐足了幾個世紀。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古佛洞老街

金華古佛倚身靠在府河岸邊,看流雲奔走,滄海桑田,看古佛洞老街上人來人往,人去人留。

一代一代年輕人追隨著時代的步伐,去往霓虹閃爍的新世紀,留守在金華庵門前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和最後的信徒。

作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金華庵的管護人員,今年56歲的陳仕奎已在金華庵內工作了20多年,而他也是土生土長的黃龍溪人,虔誠守候中,如今已是金華庵最後的信徒。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金華庵古佛洞入口

在黃龍溪,至今流傳著許多關於金華庵的傳說,對於這些傳說,陳仕奎有的相信,有的也不信。但從代代相傳的故事中去粗取精,他對金華庵的歷史已瞭然於心。陳仕奎說,如今的金華庵,是在經歷了遷建、重建、修繕之後,才得以保存下來的。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舊時的古佛洞金華庵

“金華庵始建年代應在唐代或者以前,但並非現在的地址,而在黃龍溪鎮黃墳村(今黃龍社區)。”陳仕奎告訴記者,相傳在盛唐時期,皇宮派出官吏和陰陽先生看風水攆龍脈來到黃龍溪,分別“考察”了黃龍溪內的金華庵和原覺寺,陰陽先生收受了原覺寺主持賄賂,進而陰差陽錯將風水龍脈定在了金華庵原址,金華庵因此遷建彭山,改名國家寺。金華庵中的僧侶師徒,則徒步逆水而上,在現址處以洞為家,修建廟宇,仍襲原名金華庵。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如今的古佛洞金華庵

經歷幾百年代代相傳,明末清初連年戰亂,金華庵幾乎損毀殆盡。而後,由瀘州人張仕宦四方化緣重建。

“據說,張仕宦在此重建廟宇是受到了觀音菩薩指點,這個故事大約有些神化了,但庵內確有碑文記載‘金華庵重建於乾隆四十六年至五十四年’。”陳仕奎告訴記者,據說,修葺一新的金華庵橫騎古佛堰,有“五殿一樓”,從下層起,登螺旋式樓梯而上,直到頂層,結構奇巧,建築輝煌,神像莊嚴。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金華庵“五殿一樓”

到了民國時期,金華庵遭遇了兩次大火,殿宇大多燒燬,後又經募捐修復,但規模卻大不如從前。1984年,國家落實文物保護政策後,對庵廟作了局部維修,對外開放。

近年來,因山體滲水、白蟻侵蝕等自然災害,金華庵經歷多次閉館維護。2016年,白蟻侵蝕殿宇房體主橫樑,金華庵隨即進入“危房名單”,閉館維護後再未開放。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原本計劃去黃龍溪古鎮轉轉的德陽人尹豪在路過金華庵時停下了腳步,他說這裡和他的老家很像,所以駐足,想在古佛洞老街上轉轉。

除了古鎮,黃龍溪還有這座百年建築值得一去

老街的蕭索一如老家的破敗,數十年過去,不遠的古鎮已換了無數張面孔,而老街依然是似曾相識的樣子,沒有霓虹閃光,沒有匆忙過客,沒有世俗與紛擾。

尹豪說,那個站在門前探出半個身子看著他的婆婆,像極了久未回家探望過的老人,許久不見,不覺風霜已吹白了她的頭髮,時光也在她臉上刻下清晰紋路。

而陳仕奎則享受著古佛洞老街上的生活,他熟悉這裡的一磚一瓦,熟悉這裡的每一張面孔,熟悉這種安逸閒適的生活方式。古佛洞老街上的人們相信這裡有神靈庇佑。

【來源:空港融媒 編輯 杜嬌 李斯敏 審核 孫健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