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長江四鮮指的是長江生長的四種魚分別是銀魚、刀魚、長吻鮠和鰣魚。

長江四鮮:

1、銀魚

銀魚科(Salangidae)銀魚屬(Salanx)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稱。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很少長於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

長江間銀魚(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又稱短吻間銀魚,屬鮭形目,銀魚科,間銀魚屬。俗稱:面魚,麵條魚,鱠殘魚(《本草綱目》)。英文名:Shortnose noodlefish 。體細長,略呈圓筒形,後段較側扁。頭部平扁,呈三角形;口大,吻長而尖。在前上頜骨、上頜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一對,下頜前端具一肉質突起。背鰭位於體後四分之三處,背鰭與尾基的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胸鰭沒有肌肉基。體無鱗,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生活時體柔軟透明,從頭背面能清楚地看到腦的形狀。浸製標本呈乳白色。體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腹部至臀鰭前有兩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後端合而為一,直達尾基。在尾鰭和胸鰭的第一鰭條上也散佈有小黑點。平時生活於長江干支流中。以浮游動物為主食。半年達性成熟。冬齡魚於4-5月從江河中進入湖泊,在湖邊水草叢生地繁殖。親魚生殖後個體顯著瘦弱,不久便死亡。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湖泊中。個體不大,最大個體長約140毫米,重5克左右,為一年生魚類。生殖季節形成漁泛,數量極為可觀。銀魚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特殊風味,特別是產卵前的銀魚最豐美。除鮮食外,多數晒乾外銷,商品名為“燕幹”。幹銀魚的蛋白質含量為72.1%,脂肪含量為13%,高於其它食用魚。每百克銀魚還含賴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異亮氨酸4176毫克,纈氨酸4396毫克,蘇氨酸6652毫克,如此豐富的氨基酸,是其它魚種所少見的。

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銀魚

2、刀魚

刀魚(學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稱刀鱭,毛鱭,是一種洄游魚類,與河魨、鰣魚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平時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長頜鱭由海入江,並溯江而上進行生殖洄游。產卵群體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干流進行產卵活動。由於長江汙染加劇以及濫捕濫撈,刀魚產量逐年下降。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

野生刀魚肌肉鮮樣中粗蛋白質和灰分含量均顯著低於養殖(P<0.05),而粗脂肪含量為則顯著高於養殖(P<0.05),兩者的水分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野生和養殖肌肉鮮樣中均測出18種氨基酸,但在含量上養殖絕大多數氨基酸均顯著高於野生刀鱭(P<0.05)。其中,養殖刀鱭氨基酸總量高出野生11.97%,鮮味氨基酸總量高出野生刀鱭14.12%。根據氨基酸評分(ASS)和化學評分(CS),野生和養殖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為色氨酸,而養殖的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顯著高於野生(P<0.05)。由此得出,以活餌為食的養殖,其營養品質不會降低,完全可以替代野生。

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刀魚

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刀魚

3、長吻鮠

長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屬鯰形目,鱨科,鮠屬,又名鮰魚。不同的地方,鮰魚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稱“鮰老鼠”、四川名“江團”,貴州則喚之為“習魚”。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脣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

長吻鮠體長,吻錐形,向前顯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脣肥厚,眼小。須4對,細小。無鱗,背鰭及胸鰭的硬刺後緣有鋸齒,脂鰭肥厚,尾鰭深分叉。體色粉紅,背部稍帶灰色,腹部白色,鰭為灰黑色。長吻鮠體色灰白,各鰭灰黑,吻錐形,向前突出,眼小,有四對須。屬肉食性底層魚類,喜夜晚捕食。生存溫度0~38℃,最適生長水溫25~28℃,20℃以下攝食減少、生長放慢;耐低氧與家魚相近;性成熟期為3齡,雄魚比雌魚個體大,每年4~6月產卵。

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長吻鮠

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長吻鮠

4、鰣魚

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產於中國長江下游,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繼揚子鱷、中華鱘、白鱀豚、胭脂魚之後,長江鰣魚也遭遇種群危機。

鰣魚的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能溫中開胃,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宜連鱗蒸食,鰣魚蒸後,以其流下之油,可塗抹燙傷處。鰣魚肉嫩味鮮美,鱗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有益。

鰣魚曾與黃河鯉魚、太湖銀魚、松江鱸魚並稱中國歷史上的“四大名魚”。早在漢代就已成為美味珍饈,東漢名士嚴光(子陵)以難捨鰣魚美味為由拒絕了光武帝劉秀入仕之召。因其地有嚴子陵釣臺,當地別稱為“子陵魚”。春江鰣魚以脣有朱點者為上品,據說系嚴子陵用硃筆點過。

鰣魚最為嬌嫩,據說捕魚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從明代萬曆年間起,鰣魚成為貢品,進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間,鰣魚已被列為“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餚。

長江四鮮分別指哪四種魚類 這些魚有何特徵

鰣魚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