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建議你收藏'

幽門螺桿菌 胃癌 收藏 癌症 胃炎 江蘇 胃潰瘍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2019-09-08
"

眾所周知,我國是胃癌大國,胃癌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統計表明,我國男性胃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之中排第二位,女性排第5位。因胃癌死亡者,男性列第三位,女性位列第二位。胃癌治療療效早期和晚期相差極大,早期5年生存可以達到90%以上,而晚期則不足20%。

研究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瞭解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有助於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並且對於胃癌的早期診斷也具有積極意義。

"

眾所周知,我國是胃癌大國,胃癌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統計表明,我國男性胃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之中排第二位,女性排第5位。因胃癌死亡者,男性列第三位,女性位列第二位。胃癌治療療效早期和晚期相差極大,早期5年生存可以達到90%以上,而晚期則不足20%。

研究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瞭解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有助於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並且對於胃癌的早期診斷也具有積極意義。

這些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建議你收藏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首先必須指出:由於我國居民家庭很少實施分餐制,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消化道感染(即口-口感染),自然,我國就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大國,或者說是高感染國家。一項涵蓋24個地區,50000多健康人群自2005年至2011年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達49.5%,20歲以下的感染率也達到37.1%。

毫不誇張地說,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公認的模式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道上皮修補損傷胃粘膜(稱為腸上皮化生)→胃粘膜細胞異型增生→胃癌。由於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一種活動性的感染性疾病,這種感染會造成胃部反覆損傷,導致消化不良、胃潰瘍等疾病,增加了胃癌發生的概率。

必須指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對人體而言是一種有害菌,如果不予以去除,最終會對健康帶來損害,而該菌一旦感染,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將很難予以去除,各種損害將持續存在下去。此外,由於大多數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尤其在感染之初,往往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這可能使其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會持續傷害自身,另一方面也作為傳染源對家人、朋友會造成感染。

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清除幽門螺的感染對於胃癌的預防具有積極意義。控制其感染是最重要、最易可控的方法。在我國有3項隨機對照研究最為著名,其中2項來自山東省臨朐縣,1項來自於福建省長樂市。結果發現根除幽門螺之後胃癌風險降低34%。因此,根除幽門螺應該作為預防胃癌的1級預防措施。

對於胃癌早期行內窺鏡下切除後的患者,假如此時幽門螺陽性,往往在胃內其它部位存在癌前病變,這就存在胃的其它部位出現新的胃癌的危險。一項來自於新英格蘭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表明,對於早期胃癌鏡下切除後幽門螺陽性者使用抗生素和安慰劑比較,發生新的胃癌風險明顯下降。

鑑於以上數據,目前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在胃癌高風險地區開展根除幽門螺的基礎上,其治療措施應逐步推廣到所有地區以預防胃癌。至於抗生素排除幽門螺旋桿菌的副作用也不用擔心,有研究表明:儘管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腸道菌群在短期內發生變化,但在經歷10-14天的治療之後的8周左右的時間,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組成的變化就可以恢復

幽門螺的篩查方法可以採用呼氣試驗、血清學方法以及糞便抗原檢測。呼氣試驗是臨床上常用的非侵入性試驗,具有檢測準確性高、操作方便等優點,適用於有條件的地區。糞便篩查、血清學檢查對於基層醫院進行幽門螺的篩查具有意義。

最後,還需提醒一下:抗生素排除幽門螺儘可能要早。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的最佳年齡在18-40歲。當然,超過此年齡也有意義,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60歲以上其降低胃癌發生率的效果必須在根除10年後才能顯現。此外,排除幽門螺治療可改善胃粘膜慢性炎症阻止胃粘膜萎縮和腸上皮化生。但假如出現腸化生,抗幽門螺治療很難逆轉(胃粘膜萎縮可逆轉)。

一句話:發現幽門螺需儘早清除,清除後應實行分餐以防止2次感染這同樣非常重要。

歡迎關注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每天都有新知識。

"

眾所周知,我國是胃癌大國,胃癌也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統計表明,我國男性胃癌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之中排第二位,女性排第5位。因胃癌死亡者,男性列第三位,女性位列第二位。胃癌治療療效早期和晚期相差極大,早期5年生存可以達到90%以上,而晚期則不足20%。

研究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瞭解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有助於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並且對於胃癌的早期診斷也具有積極意義。

這些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建議你收藏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首先必須指出:由於我國居民家庭很少實施分餐制,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最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消化道感染(即口-口感染),自然,我國就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大國,或者說是高感染國家。一項涵蓋24個地區,50000多健康人群自2005年至2011年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高達49.5%,20歲以下的感染率也達到37.1%。

毫不誇張地說,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胃癌發生的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公認的模式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道上皮修補損傷胃粘膜(稱為腸上皮化生)→胃粘膜細胞異型增生→胃癌。由於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一種活動性的感染性疾病,這種感染會造成胃部反覆損傷,導致消化不良、胃潰瘍等疾病,增加了胃癌發生的概率。

必須指出: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對人體而言是一種有害菌,如果不予以去除,最終會對健康帶來損害,而該菌一旦感染,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將很難予以去除,各種損害將持續存在下去。此外,由於大多數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尤其在感染之初,往往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的,這可能使其一方面在不知不覺中會持續傷害自身,另一方面也作為傳染源對家人、朋友會造成感染。

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清除幽門螺的感染對於胃癌的預防具有積極意義。控制其感染是最重要、最易可控的方法。在我國有3項隨機對照研究最為著名,其中2項來自山東省臨朐縣,1項來自於福建省長樂市。結果發現根除幽門螺之後胃癌風險降低34%。因此,根除幽門螺應該作為預防胃癌的1級預防措施。

對於胃癌早期行內窺鏡下切除後的患者,假如此時幽門螺陽性,往往在胃內其它部位存在癌前病變,這就存在胃的其它部位出現新的胃癌的危險。一項來自於新英格蘭隨機雙盲對照實驗表明,對於早期胃癌鏡下切除後幽門螺陽性者使用抗生素和安慰劑比較,發生新的胃癌風險明顯下降。

鑑於以上數據,目前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在胃癌高風險地區開展根除幽門螺的基礎上,其治療措施應逐步推廣到所有地區以預防胃癌。至於抗生素排除幽門螺旋桿菌的副作用也不用擔心,有研究表明:儘管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腸道菌群在短期內發生變化,但在經歷10-14天的治療之後的8周左右的時間,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和組成的變化就可以恢復

幽門螺的篩查方法可以採用呼氣試驗、血清學方法以及糞便抗原檢測。呼氣試驗是臨床上常用的非侵入性試驗,具有檢測準確性高、操作方便等優點,適用於有條件的地區。糞便篩查、血清學檢查對於基層醫院進行幽門螺的篩查具有意義。

最後,還需提醒一下:抗生素排除幽門螺儘可能要早。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的最佳年齡在18-40歲。當然,超過此年齡也有意義,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60歲以上其降低胃癌發生率的效果必須在根除10年後才能顯現。此外,排除幽門螺治療可改善胃粘膜慢性炎症阻止胃粘膜萎縮和腸上皮化生。但假如出現腸化生,抗幽門螺治療很難逆轉(胃粘膜萎縮可逆轉)。

一句話:發現幽門螺需儘早清除,清除後應實行分餐以防止2次感染這同樣非常重要。

歡迎關注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每天都有新知識。

這些幽門螺旋桿菌的知識建議你收藏

江蘇省腫瘤醫院李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