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西永新鮮為人知的幾段歷史

永新縣位於江西西部,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建縣於東漢末建安四年,縣治當時在今沙市下排洲與澧田洲頭交界處,縣名據說是孫權所賜,源於中國儒家經典——《禮記:大學》裡面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寓意“永遠除舊佈新”。 建縣1800多年來,永新人民在這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湧現了一代又一代英才俊傑。作為永新女兒,你多少知曉一些永新的歷史故事,但以下古代永新的幾段歷史知識,你不見得一定了解。

古代江西永新鮮為人知的幾段歷史

永新縣城圖

古代永新的73都

永新置縣以來其行政區劃幾經調整,宋王安石變法之後,作為地方自治及保防組織的都保制日漸具備鄉村區劃的功能,當時全縣以“都”為單位進行劃分設置,從境內北部的左坊(今懷忠左坊)起始,大致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冠以數字序號作為都的名稱,依次設有73個都(見附件),其中一部分“都”還分上、下兩都,這樣計算全縣就有96個都。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永新的部分“都”也陸續分離出去,到清末時縣域境內僅存63都,分屬東、南、西、北四鄉。

永新“都”這種鄉村區劃對後世影響巨大而深遠,以至於後來全縣解放設鄉鎮時,上了年紀的人仍然以“都”代指部分鄉鎮,筆者小時候聽老人說到象形鄉時都冠以七都相稱,談到蓮塘鄉的時前綴都帶“八都”。而我所在的蘆溪鄉在古代時屬三都、四都。所以外鄉人也常以四都代指現在的蘆溪。清末民初蘆溪的私塾就設在四都(大致在今蘆溪小學之地),今蘆溪小學不在鄉政府所在地樟橋,而是設立在田南、南埠、鄭家村交界處,估計也跟這個有關。

古代江西永新鮮為人知的幾段歷史

永新地圖

曾經屬於永新的那些地

永新自設縣以來所轄區域都在不斷在變化,元朝至順年間,析永新縣45都至52都共8個都新設立永寧縣(之前的寧岡縣,2000年又裁縣劃入井岡山市)。1743年(清朝乾隆八年)又析永新25個都歸蓮花縣管轄。古代井岡山大部分區域都隸屬永新,井岡山中心茨坪略有爭議,據說遂川、永新兩地縣令就地焚香,約定以煙吹向而定縣界,結果焚香時永新縣令巧用衣角一拂,使煙倒向永新,因而茨坪也就歸永新所管。1930年今吉安縣的天河劃歸永新,不過很快又劃回了吉安縣。

以上和永新有淵源的那些地方目前基本都通用永新話。筆者小時候在蓮花南部的三板橋鄉生活過,這裡的人講的礱西腔(蓮花方言)和永新話幾乎沒什麼區別。寧岡話我不太瞭解,但井岡山的茨坪、拿山、廈坪等地說的都是正宗的永新話,我第一次去井岡山時,當地人告訴我的,當時覺得不可思議,去年再次去井岡山後發現在井岡山做生意的大多數人不但聽得懂永新話,而且還會說。筆者也有遠方親戚在吉安天河鎮,小時候在去天河和當地人用永新話交流基本也無大礙。

古代江西永新鮮為人知的幾段歷史

大唐歌飛劇照

不得不說的許和子

關於許和子(又名許永新)的故事稍微讀過書的永新人都瞭解,她的事蹟曾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里並配有插圖,圖文大意是唐玄宗與民同樂,有一次在一個場和舉行盛大宴會,現場人聲嘈雜,玄宗有些惱怒,欲罷宴退席,此時許和子到場獻唱一曲,現場頓時安靜,直到她唱完,全場一直鴉雀無聲。據《樂府雜錄》記載:“永新乃撩鬢舉袂,直奏曼聲,至是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喜者聞之氣湧,愁者聞之腸絕”。歷史上的許和子唱功了得,唐玄宗常說此女歌值千金。

其實許和子歷史記載的資料非常有限,其中唐《樂府雜錄》較為完整和可靠,五代時期的《開元天寶遺事》有零星幾句,北宋一本叫《江南野史》的書也有所觸及,早年的永新縣誌只是寥寥數語。2005年以許和子為素材的電視劇《大唐歌飛》在央視連播,劇中馬蘇飾演的許和子不但令人玄宗著迷,更讓詩仙李白動了凡心,當然這些更多的是編劇的杜撰,但可以肯定的是,許和子最終於流落民間,淪為風塵歌伎鬱鬱而終,其作品也不見傳於後世,實在讓人感到惋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