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本來以為回到老家之後能見到很多親戚朋友,誰知去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都是名單上的名字,根本就沒來,他們都是拿了一筆份子錢,由別人轉交的。就像我一樣,我也代轉了兩個人的。數了一下,酒席總共有20桌,最後到了的人數,也就13桌吧,近3成人是缺席的。這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冷席”了。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本來以為回到老家之後能見到很多親戚朋友,誰知去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都是名單上的名字,根本就沒來,他們都是拿了一筆份子錢,由別人轉交的。就像我一樣,我也代轉了兩個人的。數了一下,酒席總共有20桌,最後到了的人數,也就13桌吧,近3成人是缺席的。這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冷席”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是有啥大事,邀請去參加聚會,我都是必須出席的,因為宴席上有好吃的。若是沒啥特殊情況,通常全村或者鄰村的人們都會全家出動,最起碼也會派上三兩個代表去參與,如果有孩子的,則一定會帶著孩子的。那時候,一般一個家庭或者兩個家庭就能坐滿一桌。

不過,現在農村辦宴席,這種禮到人不到的情況,其實在農村也不算啥大新聞了。通常一些親友鄰居們人不到,禮卻到。即便是參加宴會,那通常也只會派上一個人代表一下,不會全家出動了,為啥會這樣呢?我們分析一下。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本來以為回到老家之後能見到很多親戚朋友,誰知去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都是名單上的名字,根本就沒來,他們都是拿了一筆份子錢,由別人轉交的。就像我一樣,我也代轉了兩個人的。數了一下,酒席總共有20桌,最後到了的人數,也就13桌吧,近3成人是缺席的。這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冷席”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是有啥大事,邀請去參加聚會,我都是必須出席的,因為宴席上有好吃的。若是沒啥特殊情況,通常全村或者鄰村的人們都會全家出動,最起碼也會派上三兩個代表去參與,如果有孩子的,則一定會帶著孩子的。那時候,一般一個家庭或者兩個家庭就能坐滿一桌。

不過,現在農村辦宴席,這種禮到人不到的情況,其實在農村也不算啥大新聞了。通常一些親友鄰居們人不到,禮卻到。即便是參加宴會,那通常也只會派上一個人代表一下,不會全家出動了,為啥會這樣呢?我們分析一下。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首先,農村年輕壯勞力都外出務工了,很少在家,導致不能參與。現在很多農村,實際都成了空心村,在外務工的都是年輕人,在家務農的,反而成了老人和婦女的專利。以前大夥都在家務農,所以誰家有事,自家農活停一下也就去參加了,可在外地上班就不一樣了,一來請假難,二是路途遠,想要往返一趟實在是太麻煩。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本來以為回到老家之後能見到很多親戚朋友,誰知去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都是名單上的名字,根本就沒來,他們都是拿了一筆份子錢,由別人轉交的。就像我一樣,我也代轉了兩個人的。數了一下,酒席總共有20桌,最後到了的人數,也就13桌吧,近3成人是缺席的。這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冷席”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是有啥大事,邀請去參加聚會,我都是必須出席的,因為宴席上有好吃的。若是沒啥特殊情況,通常全村或者鄰村的人們都會全家出動,最起碼也會派上三兩個代表去參與,如果有孩子的,則一定會帶著孩子的。那時候,一般一個家庭或者兩個家庭就能坐滿一桌。

不過,現在農村辦宴席,這種禮到人不到的情況,其實在農村也不算啥大新聞了。通常一些親友鄰居們人不到,禮卻到。即便是參加宴會,那通常也只會派上一個人代表一下,不會全家出動了,為啥會這樣呢?我們分析一下。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首先,農村年輕壯勞力都外出務工了,很少在家,導致不能參與。現在很多農村,實際都成了空心村,在外務工的都是年輕人,在家務農的,反而成了老人和婦女的專利。以前大夥都在家務農,所以誰家有事,自家農活停一下也就去參加了,可在外地上班就不一樣了,一來請假難,二是路途遠,想要往返一趟實在是太麻煩。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其次,現在農村孩子考上大學也是常態了,生的孩子少了,所以從初中或者高中就去縣城或者大的城鎮的人多了起來,孩子們的學業為重,若不是自家老人過壽,或者婚喪嫁娶的大事不得不回來之外,一般也就由人代勞了。有時候,確實是想參加,但是由於路途遠,這誤工費加上來回奔波的費用加一起,要花的錢比禮金都多,最後考慮下成本問題,只能忍著不回去了。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本來以為回到老家之後能見到很多親戚朋友,誰知去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都是名單上的名字,根本就沒來,他們都是拿了一筆份子錢,由別人轉交的。就像我一樣,我也代轉了兩個人的。數了一下,酒席總共有20桌,最後到了的人數,也就13桌吧,近3成人是缺席的。這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冷席”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是有啥大事,邀請去參加聚會,我都是必須出席的,因為宴席上有好吃的。若是沒啥特殊情況,通常全村或者鄰村的人們都會全家出動,最起碼也會派上三兩個代表去參與,如果有孩子的,則一定會帶著孩子的。那時候,一般一個家庭或者兩個家庭就能坐滿一桌。

不過,現在農村辦宴席,這種禮到人不到的情況,其實在農村也不算啥大新聞了。通常一些親友鄰居們人不到,禮卻到。即便是參加宴會,那通常也只會派上一個人代表一下,不會全家出動了,為啥會這樣呢?我們分析一下。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首先,農村年輕壯勞力都外出務工了,很少在家,導致不能參與。現在很多農村,實際都成了空心村,在外務工的都是年輕人,在家務農的,反而成了老人和婦女的專利。以前大夥都在家務農,所以誰家有事,自家農活停一下也就去參加了,可在外地上班就不一樣了,一來請假難,二是路途遠,想要往返一趟實在是太麻煩。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其次,現在農村孩子考上大學也是常態了,生的孩子少了,所以從初中或者高中就去縣城或者大的城鎮的人多了起來,孩子們的學業為重,若不是自家老人過壽,或者婚喪嫁娶的大事不得不回來之外,一般也就由人代勞了。有時候,確實是想參加,但是由於路途遠,這誤工費加上來回奔波的費用加一起,要花的錢比禮金都多,最後考慮下成本問題,只能忍著不回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再次,農村的酒宴也變得沒啥新鮮感了。以前農村條件差,也就酒席上能吃點好吃的。像是大魚大肉,只有宴席上才會有。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變,平時吃點魚肉變得司空見慣,況且宴請的次數一年裡也增加了許多,農民門對一些人情往來的份子錢,心裡有了寫厭煩。但是不去參加也面子上不好,所以就找人代為轉交一份份子錢了事。

最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農村人情關係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現在很多農民都會說人情味淡了。舉個例子,像是現在的青年一代,有血緣關係的一年能見幾面?甚至幾年不接觸的都有吧。甚至對於一些長輩,年輕人更是知道其人,未曾見過其面。

"

小時候農村的鄰居家孩子辦了一場大學升學的喜宴。本來不想去,畢竟多少年都沒聯繫過了,冷不丁的還真不適應,但是父親歲數大了,讓我代勞,這就不得不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本來以為回到老家之後能見到很多親戚朋友,誰知去了之後才明白,原來很多人都是名單上的名字,根本就沒來,他們都是拿了一筆份子錢,由別人轉交的。就像我一樣,我也代轉了兩個人的。數了一下,酒席總共有20桌,最後到了的人數,也就13桌吧,近3成人是缺席的。這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冷席”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是有啥大事,邀請去參加聚會,我都是必須出席的,因為宴席上有好吃的。若是沒啥特殊情況,通常全村或者鄰村的人們都會全家出動,最起碼也會派上三兩個代表去參與,如果有孩子的,則一定會帶著孩子的。那時候,一般一個家庭或者兩個家庭就能坐滿一桌。

不過,現在農村辦宴席,這種禮到人不到的情況,其實在農村也不算啥大新聞了。通常一些親友鄰居們人不到,禮卻到。即便是參加宴會,那通常也只會派上一個人代表一下,不會全家出動了,為啥會這樣呢?我們分析一下。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首先,農村年輕壯勞力都外出務工了,很少在家,導致不能參與。現在很多農村,實際都成了空心村,在外務工的都是年輕人,在家務農的,反而成了老人和婦女的專利。以前大夥都在家務農,所以誰家有事,自家農活停一下也就去參加了,可在外地上班就不一樣了,一來請假難,二是路途遠,想要往返一趟實在是太麻煩。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其次,現在農村孩子考上大學也是常態了,生的孩子少了,所以從初中或者高中就去縣城或者大的城鎮的人多了起來,孩子們的學業為重,若不是自家老人過壽,或者婚喪嫁娶的大事不得不回來之外,一般也就由人代勞了。有時候,確實是想參加,但是由於路途遠,這誤工費加上來回奔波的費用加一起,要花的錢比禮金都多,最後考慮下成本問題,只能忍著不回去了。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再次,農村的酒宴也變得沒啥新鮮感了。以前農村條件差,也就酒席上能吃點好吃的。像是大魚大肉,只有宴席上才會有。現在農村生活條件有了極大的改變,平時吃點魚肉變得司空見慣,況且宴請的次數一年裡也增加了許多,農民門對一些人情往來的份子錢,心裡有了寫厭煩。但是不去參加也面子上不好,所以就找人代為轉交一份份子錢了事。

最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農村人情關係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現在很多農民都會說人情味淡了。舉個例子,像是現在的青年一代,有血緣關係的一年能見幾面?甚至幾年不接觸的都有吧。甚至對於一些長輩,年輕人更是知道其人,未曾見過其面。

農村宴席變“冷席”,禮到人不到,為啥會這樣?

大家各自都為工作忙碌著,而人情又必須要維持,現在微信轉賬和支付寶轉賬又這麼便捷,很多人就把關係的維繫通過轉賬方式來表達。還有部分人,是因為自家辦宴席的時候,別人沒參與,只送了紅包,為了對等,在別人辦宴席時候,自己也選擇代轉紅包,而不參加。

不知道這種情況在您所在的農村是不是也有發生?歡迎您在留言區留言,一起參與討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