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亞瑟·叔本華 哲學 歷史 叔本華哲學智慧 2019-08-18
"
"
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微信公眾號:叔本華哲學智慧

偶然在生活中是沒有位置的,和諧和秩序把持著對生活的統治。

——波洛提奴斯

我在這裡向各位傳達的思想不一定會引出某個紮實的結果,其實,我或許只能把這些思考稱為形而上學(玄學)的夢幻想象。儘管如此,我仍然無法下定決心把這些思考付諸遺忘,因為這些討論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受歡迎的,它們至少可以讓思考過這方面問題的人對照一下自己的想法。不過,這些讀者應該記住:在下面的討論中,一切都是無法確定和充滿疑問的,不僅對論題的解答是這樣,甚至這論題本身也是如此。

在本文中,我們不能期待能夠得到任何明確的解釋,而只能指望對一些晦暗模糊的事物的關聯稍加梳理而已——這些事物關聯在我們的一生中,或者當我們回顧一生時,曾經不由自主地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對這一論題的思考跟我們在黑暗中的摸索相差無幾:在黑暗中,我們注意到了某樣東西,但這東西究竟是什麼,它在哪裡,這些我們都不甚了了。在對這論題的討論中,如果我有時採用了某種肯定的、甚至是權威說教的口吻,那麼,我就在這裡作一次性的說明:那只是因為反覆表示懷疑、猜想的套語會變得噦嗦、乏味,而這點是需要避免的。讀者不要對那種口吻太過認真。

確信某種天命的主宰,或者相信在冥冥之中有某種超然的東西在駕馭著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小事情——這在各個年代、時期都極為普遍和流行,甚至那些對迷信把戲感到反感的思想家有時候也會對這定命的說法深信不疑,而這跟任何既定的教義完全無關。

反對這種信念的首先是這一事實:這種信念,一如其他所有信奉神祗的信仰那樣,並不出自於“認識”,而只是“意願”(或“意欲”)的產物;也就是說,它首先是我們的貧苦狀態的產物。這是因為那本來只應由認知所提供的、構成這一信念的素材,其源頭可能是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偶然和變故無數次別出心裁地使我們事與願違,但事情的最終結果有時候卻是對我們有利的,或者是間接地使我們得到極大的好處。在諸如此類的情形裡,我們認出了冥冥之中的命運之手,尤其當命運無視我們的見解,甚至以我們討厭的方式引領我們踏上幸運之途的時候,我們就更能清楚地看到它的作用。這樣,我們就會說:“雖然我的船隻觸礁了,但旅途總算一帆風順。”

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和命運的引領在相互對照之下,可謂涇渭分明,我們可以感覺到後者更勝前者一籌。由此,當我們偶然遭遇逆境時,我們就會用這一句經常被證明是千真萬確的話安慰自己:“這或許會是好事情呢,誰知道?”這種看法其實源自這一觀點:雖然偶然統治著這一世界,但錯誤卻也是它的統治夥伴,我們既臣服於前者,也同樣受制於後者。現在在我們看來是不幸的事情或許正是一件大好事。這樣,在我們避過了偶然,轉而求助於錯誤時,我們也只是逃離了一個世界暴君的打擊,卻投向了另一個作弄人的暴君。

除了上述這一點以外,把純粹明顯的偶然事件視為帶有一定的目的確實是一個大膽無比的想法。不過,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其一生中至少一次曾經明確地產生過這一想法。在一切種族和一切信仰裡面,都可找到這種思想,雖然在穆罕默德的信徒當中,這種思想至為明確。這一思想可以是至為荒謬或者至為深刻——這視我們對這一思想的理解而定。雖然支持這一思想的事例有時候相當明顯和有力,但反駁這些事例的意見始終是:如果偶然性從不曾作用於我們的事務,那可才真的是一大奇蹟呢——在這一方面偶然性與我們的理解力和見解一樣發揮著作用,它甚至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發生的一切事情都遵循嚴格的必然性而發生。這是一個先驗的、因而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此我把它稱為可論證的定命主義。在我的《論意欲的自由》的獲獎論文裡,我表明了這一真理。它是我在那篇文章中經過探討、思考以後得出的結果。這一真理也得到了現實和後驗的證實,材料來自於這些再也毋庸置疑的事實:催眠、個別人所具有的預見幻覺,還有我們那些甚至直接和精確地預兆了將來事件的睡夢。

能夠證實我的這一理論——一切事情的發生都遵循著嚴格的必然性——的最突出的現實例子,就是人的“預見幻覺”。因為某些人具備“預見幻覺”的緣故,我們目睹通常很早之前就被預言了的事情按照預言的樣子準確發生,還有那伴隨發生的情形都跟預言準確吻合。我們甚至故意想出種種辦法阻撓預言中的事情發生,或者至少在某些附帶細節上使事情的發生不盡如預言的樣子。這些努力總是徒勞無功,阻撓這些事情發生的努力總是正好促成了這些事情的發生。

在古代的歷史和悲劇作品中,也發生了同樣的情形,神諭或睡夢所預兆的災難正是由於人們採取防範措施而促成。從眾多的例子當中,我只需引用俄狄浦斯王和希裡多德第一本書中的克拉芬和阿德拉斯圖斯的優美故事。與這些例子相符的還有由值得信賴的本德.本森提供的有關憑“預見幻境”預言的例子——它們登載於基撤編寫的《催眠術》第八卷第三部分(尤其是第四、十二、十四、十六的例子)以及容.史蒂林的《預兆的理論》。如果預言能力更為常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稀罕,那麼,無數被預見到的事情就會準確無誤地發生,證實這一真理——事情的發生總是遵循嚴格的必然性——不容否認的事實證據就會普遍存在,每個人就都可以接觸它們。這樣,人們就再也不會對這一事實產生懷疑:雖然事情的發展看上去是純粹的偶然所為,但歸根到底,事實卻不是這樣;相反,所有的那些偶然本身都被一種深藏不露的必然性所完全控制,那些偶然本身只是這種必然性所採用的手段而已。能夠一窺這其中的堂奧就是自古以來所有占卜術努力爭取的事情。

從上述那些有事實根據的預見將來的事例,自然可以引出這一結論:所有的事情不僅遵循著完全的必然性而發生,而且,這些事情的發生從一開始就以某種方式註定了,成為了客觀上確定下來的東西,因為這些事情在預言者的眼裡已經是此刻存在的事情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把這種情形歸於因為因果鏈的發展所必然導致的事情。不管怎麼樣,這種認識,或者觀點——認為所有發生的事情所根據的必然性並不是盲目的,亦即確信我們的人生歷程既是必然的,同時也是有著計劃安排的——所有這些,都是更高一級的宿命論。這種宿命論不像一般的宿命論那樣可以簡單地說明或者證明。不過,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遲早都會在某一段時間裡有過、或者從此永遠認定了這種宿命思想,這視一個人的思想方式而定。我們可以把這種宿命論稱為“超驗的宿命論”,以把它從那種普遍的、可被明示的宿命論區別開來。

“超驗的宿命論”不像後者那樣得自於確切的理論性知識,或者必要的調查研究——因為這些工作幾乎無人能夠勝任。我們只是在人生進程中逐步得出這一認識。在人們經歷的事情當中,某些事件的發生特別引人注目,一方面,這些事件與當事人尤其貼切吻合,我們在這裡面看到了一種道德的或者內在的必然性所留下的印記;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外在、純屬偶然的明顯痕跡。這類事情的頻繁發生就使人們得出了這一觀點,它通常還會演變成這樣一種確信:一個人的人生歷程,無論從表面上看是如何的雜亂無章,其實卻是一個自身協調與和諧的整體;它有著某一確定的發展方向,也包含某一給人以啟迪的意義——整個一生簡直就是一部構思極盡巧妙的史詩

不過,一個人從自己一生中獲得的啟迪教訓也只惟一與他的個體意欲有關,而他的個體意欲歸根到底也就是他的個體錯誤而已。這是因為我們並不能從世界歷史中找到規劃和整體,就像哲學教授手中的哲學所告訴我們的那樣,而只有在個人一生中才能看到這些東西。事實上,民族只存在於抽象之中;只有個人才是真實的。所以,世界歷史並沒有直接的形而上的意義;它其實只是偶然形成的形態。在此我提醒讀者參閱我在《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因此,在個人命運的問題上,許多人都會形成超驗宿命論的看法。並且,只要人們度過了生命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自己的生活仔細檢查一番,那麼,或許每一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候產生這種超驗宿命論的看法。的確,當一個人回顧自己人生歷程中的細節時,自己一生中所發生的一切有時候顯得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而出現過的人物就猶如在一部戲裡循例登場的演員而已。這一超驗宿命論不但包含不少慰藉的成分,而且或許還有許多真實的東西。因此,在各個時代,這一思想甚至成為了人們宣講的信條。

在這裡,有必要提及一段完全不帶偏見的證詞,它出自一個年逾古稀、飽經世故的宮廷大臣。90歲的涅布爾在一封信裡寫下了這一段話:“經過仔細的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許多人的一生都有某種的規劃——這一規劃通過人們的自身天性或者通過外在的情勢得以實施;這種規劃就好像預先就被細緻地確定了下來。儘管人們的生活狀態起伏不定和變化多端,但到了人生的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統一體——這裡面有著某種確切的和諧一致。雖然某一確切的命運在隱祕地發揮著作用,但這命運之手仍然清晰可辨;外在影響或者內在衝動伴隨著它而動,甚至相互矛盾的原因都常常結合起來向著這命運之手的方向活動。不管人生進程如何迷惘、混亂,動機和方向總會顯示出來。”(《涅布爾的文學遺著》,第二版,1840,第三卷,452頁)

我這裡所說的每個人一生中的某種規劃性,可以部分地從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呆板如一的性格得到解釋;這一性格始終把一個人拉回到同樣的軌道上去。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和準確地認出與自己的性格至為吻合的東西;一般來說,他根本不是在清晰的思維意識中認出這些東西,他只是直接地、就像本能一樣地循著自己的性格行事而已。只要這種認識沒有進入清晰的意識就徑直化為行動,那就與馬紹爾.荷爾的條件反射行為相差無幾。由於這一特性,每個人都會追求和抓住適合自己個人的東西,他甚至無法向自己解釋清楚為何會這樣做;他這樣做既非受到外在的影響,也不是由於自己的虛假觀念和偏見所致,情形就像在沙灘上被陽光孵化的水龜:它們破殼以後馬上就會徑直向海裡爬去——這時它們甚至還沒有發現海水的能力。所以,這是我們內在的羅盤,一種神祕的衝動——它引導我們準確地走上那條惟一適合我們的道路。不過,也只有當一個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後,他才會發現這條道路始終如一地通往同一個方向。

但是,與外在環境所發揮的巨大力量和強烈影響相比,僅僅這種內在的牽引又似乎並不足夠;在這裡,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亦即人們經過這許多的忙碌、折磨和痛苦之後才換來的人生過程,其受到的另一半指引,亦即來自外在的指引,竟出自的確盲目的偶然性之手——這偶然性本身什麼都不是,也沒有任何秩序和安排——這種說法是不大可信的。我們更寧願相信是這樣的情形:正如某些叫做“失真形象”的圖像那樣(蒲葉《實驗氣象物理的元素》)——這些圖像肉眼看上去只是扭曲失真、殘缺不全的東西,透過圓錐鏡察看,它們卻顯示出正常人形——我們純粹依靠經驗對人生世事發展的看法就像是用肉眼直觀“失真形象”,而認為事情的發展在冥冥中遵循命運的旨意卻猶如我們透過圓錐鏡所看到的情形,因為圓錐鏡把原來分散的和支離破碎的東西連接和安排在一起了。

不過,針對這種觀點總有這樣的反對意見:我們在生活事件中以為看到的那種有組織的聯繫只不過是我們的想象在發揮作用而已:它無意識地發揮著整理、圖解的作用,就像在斑駁的牆上,我們會看到清晰和美麗的人物形象——那是因為我們的想象把偶然分散各處的斑點有組織地聯繫了起來。不過,可以這樣認為:對於我們是合理和有益——就這些字的最高和最真實的意義而言——的事情,不會是我們只是計劃過但卻又從來沒有具體實行過的事情,亦即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裡面、被阿里奧斯圖稱為“空洞不實的計劃”的東西:這些計劃因為偶然和變故而遭到挫敗——為此,我們在後半輩子而感到懊喪、悲哀。對於我們真正是合理和有益的事情只能是在現實的圖案中確確實實留下了印記的東西,並且,在我們認識到這些事情與我們的目標吻合以後,能夠確信地說出這一句話以形容這些事情,“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奧維德語),亦即必然發生的事情。這是因為與我們的目標吻合的事情能夠得以發生,偶然性與必然性就必須以某種方式結合統一起來,深藏於事物發展的原因之中。在人生進程中,由於這一統一體的原因,內在必然性顯現為人的本能衝動,然後是理性的權衡、思維,最後,外在情勢也加入共同發揮作用;這樣,在人生走到盡頭以後,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一生就猶如一件終於圓滿完成的藝術品——雖然在此之前,當人生還在發展變化時,它看上去似乎欠缺計劃或者目標。這種情形跟每一件在計劃中進行、但還沒竣工的藝術品是一樣的。

當人生圓滿完成以後,仔細審視這一人生的每一個人,都會忍不住目瞪口呆:這一人生軌跡活生生就是匠心獨運、深謀遠慮和持之以恆結出的成果。總的來說,這一結果是否意味深長則視這一人生的主體是平凡庸俗,抑或出類拔萃。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就能領會這一相當超驗的思想:在偶然佔據著統治地位的現象世界的背後,卻存在著一個無處不在的思考的世界——它控制著偶然和變故。當然,大自然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著眼於種屬,它不會只為個體效勞,對於大自然來說,前者是一切,後者則什麼都不是。只不過在我們現在所作的假定中,在此發揮作用的並不是這一大自然,而是超越大自然以外的某種形而上的東西——它完整、不可分地存在於每一個體裡面。所以,發生的所有這一切都涉及全部個體。

為徹底澄清這一問題,我們的確首先應該回答這些問題;一個人的性格有可能與命運完全不相吻合嗎?或者,就主要方面而言,每個人的命運都與他的性格相匹配嗎?或者最後這一問題:是否某一隱祕、無從捉摸的必然性,就像一部戲劇的作者那樣,總是把一個人的命運和他的性格天衣無縫地連接在一起?正是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並非一清二楚。

這樣,我們就認為在每時每刻我們都是自己行動的主宰;可是,在我們回眸審視我們的生命歷程,尤其當我們清楚回想起自己邁出的錯誤一步,以及由此招致的後果時,我們通常都無法理解我們為何做了這樣的事情,而疏忽了那樣的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某種奇怪的力量操縱著我們的步伐。所以,莎士比亞說:

命運,顯示您的力量吧,我們身不由己,

命定如何,就該如何。

——《第十二夜》第一幕,第五景

"
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微信公眾號:叔本華哲學智慧

偶然在生活中是沒有位置的,和諧和秩序把持著對生活的統治。

——波洛提奴斯

我在這裡向各位傳達的思想不一定會引出某個紮實的結果,其實,我或許只能把這些思考稱為形而上學(玄學)的夢幻想象。儘管如此,我仍然無法下定決心把這些思考付諸遺忘,因為這些討論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受歡迎的,它們至少可以讓思考過這方面問題的人對照一下自己的想法。不過,這些讀者應該記住:在下面的討論中,一切都是無法確定和充滿疑問的,不僅對論題的解答是這樣,甚至這論題本身也是如此。

在本文中,我們不能期待能夠得到任何明確的解釋,而只能指望對一些晦暗模糊的事物的關聯稍加梳理而已——這些事物關聯在我們的一生中,或者當我們回顧一生時,曾經不由自主地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對這一論題的思考跟我們在黑暗中的摸索相差無幾:在黑暗中,我們注意到了某樣東西,但這東西究竟是什麼,它在哪裡,這些我們都不甚了了。在對這論題的討論中,如果我有時採用了某種肯定的、甚至是權威說教的口吻,那麼,我就在這裡作一次性的說明:那只是因為反覆表示懷疑、猜想的套語會變得噦嗦、乏味,而這點是需要避免的。讀者不要對那種口吻太過認真。

確信某種天命的主宰,或者相信在冥冥之中有某種超然的東西在駕馭著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小事情——這在各個年代、時期都極為普遍和流行,甚至那些對迷信把戲感到反感的思想家有時候也會對這定命的說法深信不疑,而這跟任何既定的教義完全無關。

反對這種信念的首先是這一事實:這種信念,一如其他所有信奉神祗的信仰那樣,並不出自於“認識”,而只是“意願”(或“意欲”)的產物;也就是說,它首先是我們的貧苦狀態的產物。這是因為那本來只應由認知所提供的、構成這一信念的素材,其源頭可能是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偶然和變故無數次別出心裁地使我們事與願違,但事情的最終結果有時候卻是對我們有利的,或者是間接地使我們得到極大的好處。在諸如此類的情形裡,我們認出了冥冥之中的命運之手,尤其當命運無視我們的見解,甚至以我們討厭的方式引領我們踏上幸運之途的時候,我們就更能清楚地看到它的作用。這樣,我們就會說:“雖然我的船隻觸礁了,但旅途總算一帆風順。”

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和命運的引領在相互對照之下,可謂涇渭分明,我們可以感覺到後者更勝前者一籌。由此,當我們偶然遭遇逆境時,我們就會用這一句經常被證明是千真萬確的話安慰自己:“這或許會是好事情呢,誰知道?”這種看法其實源自這一觀點:雖然偶然統治著這一世界,但錯誤卻也是它的統治夥伴,我們既臣服於前者,也同樣受制於後者。現在在我們看來是不幸的事情或許正是一件大好事。這樣,在我們避過了偶然,轉而求助於錯誤時,我們也只是逃離了一個世界暴君的打擊,卻投向了另一個作弄人的暴君。

除了上述這一點以外,把純粹明顯的偶然事件視為帶有一定的目的確實是一個大膽無比的想法。不過,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其一生中至少一次曾經明確地產生過這一想法。在一切種族和一切信仰裡面,都可找到這種思想,雖然在穆罕默德的信徒當中,這種思想至為明確。這一思想可以是至為荒謬或者至為深刻——這視我們對這一思想的理解而定。雖然支持這一思想的事例有時候相當明顯和有力,但反駁這些事例的意見始終是:如果偶然性從不曾作用於我們的事務,那可才真的是一大奇蹟呢——在這一方面偶然性與我們的理解力和見解一樣發揮著作用,它甚至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發生的一切事情都遵循嚴格的必然性而發生。這是一個先驗的、因而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此我把它稱為可論證的定命主義。在我的《論意欲的自由》的獲獎論文裡,我表明了這一真理。它是我在那篇文章中經過探討、思考以後得出的結果。這一真理也得到了現實和後驗的證實,材料來自於這些再也毋庸置疑的事實:催眠、個別人所具有的預見幻覺,還有我們那些甚至直接和精確地預兆了將來事件的睡夢。

能夠證實我的這一理論——一切事情的發生都遵循著嚴格的必然性——的最突出的現實例子,就是人的“預見幻覺”。因為某些人具備“預見幻覺”的緣故,我們目睹通常很早之前就被預言了的事情按照預言的樣子準確發生,還有那伴隨發生的情形都跟預言準確吻合。我們甚至故意想出種種辦法阻撓預言中的事情發生,或者至少在某些附帶細節上使事情的發生不盡如預言的樣子。這些努力總是徒勞無功,阻撓這些事情發生的努力總是正好促成了這些事情的發生。

在古代的歷史和悲劇作品中,也發生了同樣的情形,神諭或睡夢所預兆的災難正是由於人們採取防範措施而促成。從眾多的例子當中,我只需引用俄狄浦斯王和希裡多德第一本書中的克拉芬和阿德拉斯圖斯的優美故事。與這些例子相符的還有由值得信賴的本德.本森提供的有關憑“預見幻境”預言的例子——它們登載於基撤編寫的《催眠術》第八卷第三部分(尤其是第四、十二、十四、十六的例子)以及容.史蒂林的《預兆的理論》。如果預言能力更為常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稀罕,那麼,無數被預見到的事情就會準確無誤地發生,證實這一真理——事情的發生總是遵循嚴格的必然性——不容否認的事實證據就會普遍存在,每個人就都可以接觸它們。這樣,人們就再也不會對這一事實產生懷疑:雖然事情的發展看上去是純粹的偶然所為,但歸根到底,事實卻不是這樣;相反,所有的那些偶然本身都被一種深藏不露的必然性所完全控制,那些偶然本身只是這種必然性所採用的手段而已。能夠一窺這其中的堂奧就是自古以來所有占卜術努力爭取的事情。

從上述那些有事實根據的預見將來的事例,自然可以引出這一結論:所有的事情不僅遵循著完全的必然性而發生,而且,這些事情的發生從一開始就以某種方式註定了,成為了客觀上確定下來的東西,因為這些事情在預言者的眼裡已經是此刻存在的事情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把這種情形歸於因為因果鏈的發展所必然導致的事情。不管怎麼樣,這種認識,或者觀點——認為所有發生的事情所根據的必然性並不是盲目的,亦即確信我們的人生歷程既是必然的,同時也是有著計劃安排的——所有這些,都是更高一級的宿命論。這種宿命論不像一般的宿命論那樣可以簡單地說明或者證明。不過,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遲早都會在某一段時間裡有過、或者從此永遠認定了這種宿命思想,這視一個人的思想方式而定。我們可以把這種宿命論稱為“超驗的宿命論”,以把它從那種普遍的、可被明示的宿命論區別開來。

“超驗的宿命論”不像後者那樣得自於確切的理論性知識,或者必要的調查研究——因為這些工作幾乎無人能夠勝任。我們只是在人生進程中逐步得出這一認識。在人們經歷的事情當中,某些事件的發生特別引人注目,一方面,這些事件與當事人尤其貼切吻合,我們在這裡面看到了一種道德的或者內在的必然性所留下的印記;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外在、純屬偶然的明顯痕跡。這類事情的頻繁發生就使人們得出了這一觀點,它通常還會演變成這樣一種確信:一個人的人生歷程,無論從表面上看是如何的雜亂無章,其實卻是一個自身協調與和諧的整體;它有著某一確定的發展方向,也包含某一給人以啟迪的意義——整個一生簡直就是一部構思極盡巧妙的史詩

不過,一個人從自己一生中獲得的啟迪教訓也只惟一與他的個體意欲有關,而他的個體意欲歸根到底也就是他的個體錯誤而已。這是因為我們並不能從世界歷史中找到規劃和整體,就像哲學教授手中的哲學所告訴我們的那樣,而只有在個人一生中才能看到這些東西。事實上,民族只存在於抽象之中;只有個人才是真實的。所以,世界歷史並沒有直接的形而上的意義;它其實只是偶然形成的形態。在此我提醒讀者參閱我在《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因此,在個人命運的問題上,許多人都會形成超驗宿命論的看法。並且,只要人們度過了生命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自己的生活仔細檢查一番,那麼,或許每一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候產生這種超驗宿命論的看法。的確,當一個人回顧自己人生歷程中的細節時,自己一生中所發生的一切有時候顯得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而出現過的人物就猶如在一部戲裡循例登場的演員而已。這一超驗宿命論不但包含不少慰藉的成分,而且或許還有許多真實的東西。因此,在各個時代,這一思想甚至成為了人們宣講的信條。

在這裡,有必要提及一段完全不帶偏見的證詞,它出自一個年逾古稀、飽經世故的宮廷大臣。90歲的涅布爾在一封信裡寫下了這一段話:“經過仔細的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許多人的一生都有某種的規劃——這一規劃通過人們的自身天性或者通過外在的情勢得以實施;這種規劃就好像預先就被細緻地確定了下來。儘管人們的生活狀態起伏不定和變化多端,但到了人生的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統一體——這裡面有著某種確切的和諧一致。雖然某一確切的命運在隱祕地發揮著作用,但這命運之手仍然清晰可辨;外在影響或者內在衝動伴隨著它而動,甚至相互矛盾的原因都常常結合起來向著這命運之手的方向活動。不管人生進程如何迷惘、混亂,動機和方向總會顯示出來。”(《涅布爾的文學遺著》,第二版,1840,第三卷,452頁)

我這裡所說的每個人一生中的某種規劃性,可以部分地從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呆板如一的性格得到解釋;這一性格始終把一個人拉回到同樣的軌道上去。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和準確地認出與自己的性格至為吻合的東西;一般來說,他根本不是在清晰的思維意識中認出這些東西,他只是直接地、就像本能一樣地循著自己的性格行事而已。只要這種認識沒有進入清晰的意識就徑直化為行動,那就與馬紹爾.荷爾的條件反射行為相差無幾。由於這一特性,每個人都會追求和抓住適合自己個人的東西,他甚至無法向自己解釋清楚為何會這樣做;他這樣做既非受到外在的影響,也不是由於自己的虛假觀念和偏見所致,情形就像在沙灘上被陽光孵化的水龜:它們破殼以後馬上就會徑直向海裡爬去——這時它們甚至還沒有發現海水的能力。所以,這是我們內在的羅盤,一種神祕的衝動——它引導我們準確地走上那條惟一適合我們的道路。不過,也只有當一個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後,他才會發現這條道路始終如一地通往同一個方向。

但是,與外在環境所發揮的巨大力量和強烈影響相比,僅僅這種內在的牽引又似乎並不足夠;在這裡,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亦即人們經過這許多的忙碌、折磨和痛苦之後才換來的人生過程,其受到的另一半指引,亦即來自外在的指引,竟出自的確盲目的偶然性之手——這偶然性本身什麼都不是,也沒有任何秩序和安排——這種說法是不大可信的。我們更寧願相信是這樣的情形:正如某些叫做“失真形象”的圖像那樣(蒲葉《實驗氣象物理的元素》)——這些圖像肉眼看上去只是扭曲失真、殘缺不全的東西,透過圓錐鏡察看,它們卻顯示出正常人形——我們純粹依靠經驗對人生世事發展的看法就像是用肉眼直觀“失真形象”,而認為事情的發展在冥冥中遵循命運的旨意卻猶如我們透過圓錐鏡所看到的情形,因為圓錐鏡把原來分散的和支離破碎的東西連接和安排在一起了。

不過,針對這種觀點總有這樣的反對意見:我們在生活事件中以為看到的那種有組織的聯繫只不過是我們的想象在發揮作用而已:它無意識地發揮著整理、圖解的作用,就像在斑駁的牆上,我們會看到清晰和美麗的人物形象——那是因為我們的想象把偶然分散各處的斑點有組織地聯繫了起來。不過,可以這樣認為:對於我們是合理和有益——就這些字的最高和最真實的意義而言——的事情,不會是我們只是計劃過但卻又從來沒有具體實行過的事情,亦即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裡面、被阿里奧斯圖稱為“空洞不實的計劃”的東西:這些計劃因為偶然和變故而遭到挫敗——為此,我們在後半輩子而感到懊喪、悲哀。對於我們真正是合理和有益的事情只能是在現實的圖案中確確實實留下了印記的東西,並且,在我們認識到這些事情與我們的目標吻合以後,能夠確信地說出這一句話以形容這些事情,“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奧維德語),亦即必然發生的事情。這是因為與我們的目標吻合的事情能夠得以發生,偶然性與必然性就必須以某種方式結合統一起來,深藏於事物發展的原因之中。在人生進程中,由於這一統一體的原因,內在必然性顯現為人的本能衝動,然後是理性的權衡、思維,最後,外在情勢也加入共同發揮作用;這樣,在人生走到盡頭以後,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一生就猶如一件終於圓滿完成的藝術品——雖然在此之前,當人生還在發展變化時,它看上去似乎欠缺計劃或者目標。這種情形跟每一件在計劃中進行、但還沒竣工的藝術品是一樣的。

當人生圓滿完成以後,仔細審視這一人生的每一個人,都會忍不住目瞪口呆:這一人生軌跡活生生就是匠心獨運、深謀遠慮和持之以恆結出的成果。總的來說,這一結果是否意味深長則視這一人生的主體是平凡庸俗,抑或出類拔萃。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就能領會這一相當超驗的思想:在偶然佔據著統治地位的現象世界的背後,卻存在著一個無處不在的思考的世界——它控制著偶然和變故。當然,大自然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著眼於種屬,它不會只為個體效勞,對於大自然來說,前者是一切,後者則什麼都不是。只不過在我們現在所作的假定中,在此發揮作用的並不是這一大自然,而是超越大自然以外的某種形而上的東西——它完整、不可分地存在於每一個體裡面。所以,發生的所有這一切都涉及全部個體。

為徹底澄清這一問題,我們的確首先應該回答這些問題;一個人的性格有可能與命運完全不相吻合嗎?或者,就主要方面而言,每個人的命運都與他的性格相匹配嗎?或者最後這一問題:是否某一隱祕、無從捉摸的必然性,就像一部戲劇的作者那樣,總是把一個人的命運和他的性格天衣無縫地連接在一起?正是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並非一清二楚。

這樣,我們就認為在每時每刻我們都是自己行動的主宰;可是,在我們回眸審視我們的生命歷程,尤其當我們清楚回想起自己邁出的錯誤一步,以及由此招致的後果時,我們通常都無法理解我們為何做了這樣的事情,而疏忽了那樣的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某種奇怪的力量操縱著我們的步伐。所以,莎士比亞說:

命運,顯示您的力量吧,我們身不由己,

命定如何,就該如何。

——《第十二夜》第一幕,第五景

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古人們用詩歌和散文永遠不知疲倦地強調命運的無所不能和以此襯托出人的無能為力。在世界各地,我們都可以看到人們對此信念深信不疑,因為他們懷疑除了那明顯可經驗的事物的關聯以外,還深藏著某種祕密的事物關聯(參看盧奇安:《死者的對話》,xix和三十;希裡多德的《歷史》)。因此在希臘語裡對這一概念有多個的稱謂。甚至歌德也在《柏利行根的神祗》一劇第五幕寫道:“我們人類無法駕馭自己;控制我們的力量由那些邪惡精靈所一手掌握;他們惡意戲弄我們,使我們沉淪、毀滅。”另外,在《艾格蒙特》(第五幕,最後一景)寫道:“人們以為指揮著自己的生活;但內在深處卻不由自主地受到自己命運的牽引。”的確,先知耶律米亞已經說過:“每個人的行事並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指揮腳步的並不是行進中的那個人。”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行事是兩種因素作用之後的必然結果:其一是我們的性格——它固定不變,並且只能後驗地、因此是逐漸地為我們所瞭解;其二就是動因(動機)——它存在於外在,隨著世事的發展而必然出現。在性格保持不變這一前提下,動因決定了既定性格的作為,其必然性可以與機械活動的必然性相提並論。對事情隨後的發展過程做出判斷的我是認識的主體,性格和動因對於這個認識主體而言是陌生的,這個認識主體只是對這兩者作用的效果評頭品足的旁觀者。這樣,它當然有時候就會大驚小怪了。

然而,一旦領會了這種超驗宿命論的觀點,並從這一觀點出發審視一個人的一生時,我們有時候就會看到一些至為奇特的現象:在發生的一件事情裡面,明顯物理上的偶然性與某種道德的、形而上的必然性結合在一起,相映成趣;但後者永遠無法加以論證和說明,我們只能運用想象去理解。

為使讀者清楚明白這種情形,我舉出一個著名的例子,同時,由於這是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它又非常適合成為這一類情形的典型代表。我們不妨看一看席勒的《跟隨著鐵錘前行》一劇。在劇中,可以看到費利多林由於參加彌撒而遲到是出於偶然,但是這一遲到對他來說又是極其重要和必然發生的。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番,我們或許就可以發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不乏類似的情形,只是沒有那麼重要和明顯罷了。

許多人就會因此不得不做出這樣的假設:某種祕密的和不可解釋的力量引導著我們生命進程中的轉折和變化;雖然很多時候,它的引導與我們當時的目標和打算相違背,但是,這種引導與我們生活的客觀整體和主觀目標是互相一致的;因而也就是促進了我們的真正利益。所以,在事過境遷以後,我們通常都認識到我們當初朝著相反方向的慾望是多麼的愚蠢。“命運引領順從者,但拖曳不情願的人”(塞尼加語)。這一力量還必須以一條貫串一切事物的無形線繩,把那些不曾被因果鏈互相連接起來的事物結合起來,這樣,這些事物才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走到了一塊。因此,這種力量完全主宰著現實生活中的連串事件,就猶如一部戲劇的作者主宰著他戲劇中的事件一樣。首要和直接地干擾了事物有規律的因果發展的偶然和錯誤,則只是這力量無形之手所運用的手段而已。

深藏不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結合在一起,由此產生出這樣一種深不可測的引導力量——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最有力促使我們做出這一假設的是考慮到這一事實:每個人所具有的確定和獨特的個性——它包括體質、道德、智力方面,對於這個人來說就是全部的一切,並因此肯定出自一種至高的形而上的必然性——同時(正如我在我的主要著作第二卷四十三已經表明了的)卻又是這個人父親的道德性格、母親的智能和雙親的身體結合所導致的必然結果,而雙親的結合一般來說都是明顯由偶然情況所致。所以,我們不得不把必然性和偶然性最終結合在一起,或者說,我們無法抗拒地只能做出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道德與形而上的假設。

要對這兩者合為一體的根源獲得一個清晰的概念,我認為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這樣說:它就是古人所說的命運,也包括了人們對“每個人都有一個守護神”這一說法所理解的內容,以及被基督徒崇拜為無所不能的上帝。當然,這三者是有區別的:命運被看作是盲目的,但後兩者卻不是這樣;不過,與事物的深層內在具有某種形而上的本質這一想法相比,把命運擬人化的做法就站不住腳,並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也只能從這種形而上的本質中尋找把偶然性與必然性令人無法解釋地統一起來的根源,而這種統一也就表現為操縱我們所有人類事務的神祕力量。

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守護神,並且這守護神掌管著這個人的一生——這種看法據說源自古代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拉斯坎人,但這種看法在古代流傳很廣。它的中心內容包含在米蘭特的一首詩裡,這首詩由普盧塔克為我們保存了下來;它也見之於斯托拜阿斯的《物理學與倫理學》一書中:“一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就獲提供一個守護神,後者指引他走過生命中的迷途。”

在《理想國》的結尾處,柏拉圖告訴我們:在再生之前,每個靈魂都要自己選擇命運,以及與此命運相應的人物。柏拉圖寫道:“當所有的靈魂都已經選定了自己的一生時,他們列隊走到拉赫西斯跟前。她便派給每個靈魂一個守護神,以便保護他們度過自己的一生,完成自己的選擇。”波菲利對這一段話加上了頗值一讀的評論——它被斯托拜阿斯保留了下來。但柏拉圖在這之前就曾談及與此相關的問題:命運只決定了做出選擇的次序;不是神決定你們的命運,而是你們自己選擇命運。誰拈鬮得到第一號,誰就第一個挑選自己將來要過的生活。賀拉斯把這種情形優美地表達了出來:

這種事情只有守護神才會知曉

他緩和星辰的命運預言

他是具人性的一個可朽神祗

他變化多端,形象因人而異,

一會兒是光明的形象

一會兒又是陰暗形體。

關於這種守護神的值得一讀的描述見之於阿波萊伊斯的著作。伊安伯利科所寫《埃及之謎》中的一節也有談論這一問題的短小但卻重要的一章。但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波洛克奴斯對柏拉圖的阿基比亞德斯的評論:“引領我們的一生,實現我們在降世前就已生效的選擇,把命運的禮物和誕生自命運的神祗給予的禮物,以及上天神靈的陽光分派給我們——他就是守護神。”

柏拉色斯也異常深刻地表達過同一樣思想,因為他寫道:“要恰當理解命運的話,那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精靈,它寄住在人的自身之外,他的座椅就在星星的上面。他向這個人預兆將要發生的事情,這些精靈就叫做命運。”值得注意的是普盧塔克也已經有過同樣的見解,因為他說除了沉浸在人的塵世肉身裡面的那一部分靈魂以外,更加純淨的另外一部分卻作為星星懸在人的頭頂,並被正確地稱為這個人的守護神。守護神引導著這一個人,而一個人越明智,那他就越願意聽從守護神的引導。這一大段太長了,不宜在這裡照錄下來,它見之於《蘇格拉底的守護神》一書。裡面的關鍵句子是這樣的:“在肉身裡暗中流動的部分稱為靈魂,但那永不消亡的部分則被大多數人稱作精靈;他們相信精靈就寄住此身內部。不過持有正確見解的人卻認為這種東西寄住身外,並把它稱為守護神。”

附帶說上一句,就我們所知,那把異教徒的一切神祗、鬼怪隨手轉變為魔鬼的基督教,好像把古人所說的這種“守護神”變成了學者和魔法師手中的“親密精靈”了。基督教所描述的人格化的命運主宰大家都相當熟悉,不需要我在這裡多說。但是,所有上面這些稱謂和說法,都是對我們正在考察的問題藉助寓言、形象表達出來的看法,總的說來,除非運用寓言和比喻的方法,否則,我們無法理解最深刻、最隱祕的真理。

事實上,那種深藏不露,甚至可以控制外在影響的力量,歸根到底植根於我們神祕的內在,因為所有存在之謎確實最終就在我們自身。就算碰上最幸運的例子,我們也只是從很遠的距離向揭開這一謎底的可能投向匆匆的一瞥而已,也只能通過類推、比喻的方式。

與那種發揮神祕控制作用的力量至為類似的例子就是大自然的目的論,它讓我們看到:一些符合某一目的的事情是在人們對這些事情的目的並沒有認識的情況下發生的,尤其是外在發生的事情符合某一目的,亦即在不同,甚至異類或者無機體之間發生的事情。這類事情的一個令人驚異的例子就是海水把大量的浮木衝至沒有樹木的極地。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們這一行星的主要土地群完全是向著北極堆積——由於天文學上的原因,在北極冬季少了八天,並因此比南極暖和許多。在完整和封閉的機體裡面清晰表現出來的內在與目標吻合之處,以及大自然的技巧和純粹的機械論,或者終極原因和作用原因,為促成某一目的相互結合得天衣無縫(與此相關的論述可參閱我的主要著作第二卷第二十六章)——這種令人吃驚的協調一致,讓我們由此類推地看到那發自不同甚至彼此相距遙遠的點、似乎對自己的目的毫不知情的東西,卻為著一個終極的目標通力合作,並準確地匯聚在這一終極的目標。

在這裡,並沒有認識力的指引,一切都是根據那先於一切認識的可能的更高一級的必然性,再者,如果我們回想起依次由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的關於我們這一行星體系的起源的理論——這一理論的可能性幾乎已經是確鑿無疑的了——並且對我在主要著作第二卷第二十五章中所作的考察進行一番思考,也就是再三思考那些盲目的自然力如何通過遵循各自既定不變的定律而展開活動,最終引出了這一井然有序、讓人讚歎的行星世界,那麼,我們在此就有了一個類似例子——它可以幫助我們大致上和從遠距離看到這樣一種可能性:甚至一個人一生中所遭遇到的各種事件,儘管經常受到盲目偶然的隨心所欲的擺佈,但這些事件卻好像有計劃地指引著這一個人的生命進程,以便符合這一個人的真正和最終的利益。根據這一假設,上帝決定我們命運的信條——這一完全擬人化的說法——當然也就不是一種直接的、在本來意義上的真實,而只有可能是對一個真理所作的間接的、寓言式的和神話式的表述;就像所有宗教神話一樣,在給予主觀安慰和服務實際目的方面它是完全足夠了。在這種意義上,這一信條跟諸如康德的道德神學是一樣的。我們只能把康德的道德神學理解為一種行為、態度的樣板模式,也就是寓言式的。一句話,這樣的信條有可能在事實上不是真實的,但與真實也已相差無幾了。

大自然的原始自然力深沉、盲目——我們的行星系統就出自這些原始力的相互作用——隨後出現在這世界至為完美的現象界的生存意欲早就在這些原始自然力的內在起著運作和主導的作用。從一開始,生存意欲就已經通過嚴格的自然法則,為著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併為建立這一世界及其秩序打下了基礎。例如,它通過最偶然的一次推進或者擺動就永遠地決定了黃赤交角和自轉速度,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表現了生存意欲的全部本質,這恰恰是因為在那些原始自然力的活動中,生存意欲就已經在發揮作用了。同樣,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的大、小事件,連帶引出這些事件的因果關聯,也只是意欲的客體化表現——這意欲與展現在這一個人身上的意欲是同一樣的東西。由此可見——雖然這仍然相當於霧中視物——這些事件必定與這個人的特定目標協調、吻合。在這一意義上,它們也就構成了那種指引個人命運的神祕力量,並被寓言式地稱為這個人的守護神,或者,決定著他命運的上帝。從純粹客觀的角度考慮,毫無例外包羅萬象的正是並將繼續是普遍的因果關聯。由於這種因果關聯的作用,一切發生的事情都以嚴格和絕對的必然性發生。這種因果關聯取代了那種對主宰世界的力量純粹神話式的理解,並的確有權利稱得上是主宰世界的力量。

下面這些泛泛的思考會幫助闡明上述的道理。“偶然”意味著彼此沒有關聯的事情在時間上同時發生。可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偶然的。相反,甚至至為偶然的事情也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只不過這些事情是從距離更遠的途徑匯聚在此而已,因為處於因果鏈遙遠上端的某些決定性的原因,很早就已經必然地決定了某一事情就在現在此刻發生,與另外的其他某些事情同時發生。因此,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一條循著時間方向的因果鏈上的某一特定一環。由於空間的關係,無數條這樣的因果鏈相互並存著;它們並不是彼此陌生和互相沒有絲毫的關聯。相反,這些因果鏈以多種方式糾纏在一起。例如,現正同時發揮作用的多個原因——這些原因各自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都源自更早的一個共同的原因,這些原因與更早的原因之間的關聯就猶如曾孫子與曾祖父一樣。在另一方面,現在產生的某一特定的結果通常需要許多不同原因的巧合,而這些彼此各異的原因都是它們所在的、由過去發展而來的那條因果鏈上的一環。於是所有那些順著時間方向移動的因果鏈,共同形成了一個多方纏繞的巨網;這一巨網連同它囊括的一切同樣順著時間的方向移動,並正好構成了世界的發展進程。如果我們用經圈把那些因果鏈表示出來——順著時間的方向——那麼,同時發生的並且為此原因互相沒有直接因果關係的因果鏈,可以在任何一處以緯圈標不出來。這樣,雖然處於同一緯圈的所有事情之間沒有直接互為因果,但是,由於這整個網絡的交織相聯,或者說,那向著時間方向滾動的所有因果構成一個整體的緣故,所以,這些事情之間仍然有著一種間接的聯繫。它們在此刻的同時並存是一種必然。正是基於這一道理,在更高的意義上而言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它之所以發生的一切條件就會巧合地走到一起——這種事情的發生也就是命中註定了的。

例如,下面這一事實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由於日耳曼部落大遷移的結果,野蠻的洪流在歐洲氾濫;這時候,希臘雕塑最精美的作品,還有拉奧孔、梵蒂岡的阿波羅神像等就好像經由劇院舞臺的活板門似地馬上進入了泥土的懷抱。它們在那裡毫髮無損地等待了1000年,直到一個更加溫和、高貴、懂得並且欣賞藝術的時代的來臨。到了15世紀末,在教皇朱利二世統治下的這個時代終於到來。那些鉅作完好無損地重新露面了——這些作品被視為藝術的典範和表現了人體的真正形態。基於同樣的道理,我們一生中重要的和決定性的時刻和境遇也以同樣的方式適時而至。甚至預兆的發生也是這樣。人們對預兆的相信是普遍的和無法根除的,甚至至為卓越的頭腦也會相信預兆這回事,這種情形並非罕見。

沒有什麼是絕對偶然的;相反,一切都必然地發生,甚至那些彼此之間並沒有因果聯繫的事情同在某一時間發生,亦即我們稱之為偶然的事情,其發生也是必然的,因為現在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通過各種原因的作用,確定了要在此時發生。因此,一切事情都會相互間引起迴響和得到反映。希波克拉底的那句適用於機體的內部協調合作的名言同樣可用作描繪總體事物:“血液的一次流動,空氣的一次呼吸,彼此都息息相關。”人們對重視預兆的癖好和習慣始終無法根除,他們“從動物的內臟或者鳥兒的飛行預測將來的事情”;不經意翻開的《聖經》的一頁,撲克牌,擲鉛,查看咖啡渣都可用以預測未來。這些證實了人們抗拒理智根據而始終堅持這樣的假定:從此刻眼前清晰可見的事物就有可能知道由於空間或者時間的緣故而深藏不露的東西,也就是在遙遠的地點或者在將來的時間所發生的事情;這樣,只要人們掌握了真正的解碼鑰匙,就可以從此看到時間上或者空間上的彼…

第二個類似例子,可以幫助大家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間接明白我們此刻正在思考的這一超驗宿命論。這就是睡覺中所做的夢。我們的生活與夢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人們對此早有認識,並且也經常表達過這種認識。甚至康德的超驗唯心主義——在我們看來——也就是最清晰地闡明瞭我們被意識到的生存所具有的夢幻般的性質。這一點我在《康德哲學批判》中已經指出。確實,正是由於這種與睡夢的相似之處,使我們看到——雖然這仍然只是遠距離地霧裡看花——一種神祕的力量在控制和引導著與我們有關的外在事件,而這些事件都有其涉及我們的一定目的。這種神祕力量有可能就根植於我們那難以測探的本質深處。因此,甚至在夢裡,純粹偶然的機會把一些情境巧合在一起,變成了我們行為的動因,而這些情境都屬於外在的,並不聽任我們的指揮,甚至通常是招我們討厭的。但這些情境相互之間卻有著某種祕密的、符合一定目的的關聯,因為某種隱藏著的力量——夢裡的一切偶然都對它唯命是從——在控制和安排著這些情境,甚至僅僅在與我們有關的方面。但在這裡,最奇怪的事情就是這一種力量歸根到底不是別的,而只是我們的意欲,只不過它所出發的角度沒有進入我們的睡眠中的意識罷了。因此,夢裡發生的事件通常都與我們在夢裡的意願相悖,使我們感受著驚訝、懊惱甚至極度恐懼,而命運——我們自己其實在暗中操縱著它——卻沒有加以援手。同樣,在夢裡,我們熱切地詢問某樣事情,並且能夠得到一個讓我們大為驚歎的答覆;或者,我們被別人問起一個問題,例如在考試的時候,又無法找到答案,而另一個人卻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並使我們自愧弗如。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對問題的答案都只能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能力。

為能更清楚地表明在夢裡這種來自我們自身的對事件的神祕指引,以及它的運作,我這裡還有一個惟獨能解釋清楚這一問題的例子,雖然這例子無法避免地帶有某種淫穢的性質。我想讀者諸君不會介意,同時也不要把它作為笑談。眾人皆知,我們有一些夢是大自然用作某一物質上的目的的。例如,釋放滿溢的精液。在這種夢裡,當然會出現色情的情景,有時候在其他沒有或者無法達到這一目的的夢中,同樣的情景也會出現。不過,這兩種夢卻有著區別:在第一種夢裡,美女和機會很快就會促成我們的好事,大自然就此達到了她的目的;但在第二種夢裡,在得到我們熱切渴望的尤物的過程中,障礙總是層出不窮,而我們又無法掃除這些障礙。這樣,到最後我們仍然無法達到目的。那製造出這些障礙並且接二連三使我們的強烈願望受挫的只是我們的意欲;不過,它發揮作用的領域遠在夢中產生表象的意識之外,所以,它在夢中就顯現為強硬、無情的命運了。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命運和每個人從自己的一生或許都會逐漸注意到的那種符合一定的目的、計劃,不就有可能與我所描繪的夢中情形相類似嗎?

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擬定好了一套計劃並且充滿熱情地要把它付諸實行——在事後,這一計劃才被證明與我們的真正利益完全不相符合——但正當我們熱切地要執行這一計劃時,我們卻感覺到命運對此的存心作弄,因為它動用一切手段破壞這一計劃。這樣,命運最終違反我們的意願強行把我們推回到那條真正適合我們的路上。看到這些似乎懷有目的的阻撓抵抗時,不少人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就知道事情不應該是那樣的”;也有人會把這稱為不祥之兆;另外,更有人會說這是上帝發出的暗示。不過,他們都會達成這一共識:當命運明顯執拗地阻撓我們的某一計劃時,我們就應該予以放棄,因為既然這一計劃與我們無法意識到的命運不相吻合,那麼,它是不會實現的;如果我們一意孤行地想完成這一計劃,那我們只會招致命運更加殘酷的打擊,直至我們終於重新返回正確的道路上為止。或者,如果我們終於成功地強行實施了計劃,那隻會給我們帶來禍殃和損害。上文所說的那句話:“命運引領順從者,但拖曳不情願的人”,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證實。在很多情況下,事後的結果清楚表明這一計劃的功敗垂成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對我們的真正幸福大有裨益,關於這一點我們自己卻有可能並不清楚,尤其當我們把形而上、道德層面的東西視為我們的真正幸福和利益的時候。

現在,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我的全部哲學所得出的主要成果:創造出並維持著這一現象世界的東西正是意欲——它存在於每一個個體之中,並不斷地掙扎、追求——並且,如果大家同時還回想起生活與睡夢那種已經獲得人們普遍承認的相似之處,那麼,作為對我到此為止所作的論述的總結,我們可以大致上認為這種情形是可能的:正如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睡夢的祕密導演,那麼,採用由此類推的方式,控制我們的真實人生軌跡的命運歸根到底也同樣以某種方式源自意欲——這也是我們自身的意欲——但在此,以命運面目出現的它,卻是在產生表象的個人意識之外的某個領域製造效果。而我們的個人意識則只發現和提供動因,以指引我們那只有經過實際經歷以後才可被我們認識的個體意欲。因此,我們的個體意欲不得不經常與我們那顯現為命運的意欲、我們的守護神、“居住在我們的自身之外並在星辰中有其位置的精靈”發生異常激烈的衝突,而作為命運、守護神、精靈等的意欲則居高臨下地監察著個體意識,並因此毫不留情地針對個體意識安排和確定了某樣計劃作為對個體意識的一種外在約束,而這一計劃它不會讓個體意識有所察覺,也不會讓這一計劃無法執行和流於失敗。

"
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來源:微信公眾號:叔本華哲學智慧

偶然在生活中是沒有位置的,和諧和秩序把持著對生活的統治。

——波洛提奴斯

我在這裡向各位傳達的思想不一定會引出某個紮實的結果,其實,我或許只能把這些思考稱為形而上學(玄學)的夢幻想象。儘管如此,我仍然無法下定決心把這些思考付諸遺忘,因為這些討論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受歡迎的,它們至少可以讓思考過這方面問題的人對照一下自己的想法。不過,這些讀者應該記住:在下面的討論中,一切都是無法確定和充滿疑問的,不僅對論題的解答是這樣,甚至這論題本身也是如此。

在本文中,我們不能期待能夠得到任何明確的解釋,而只能指望對一些晦暗模糊的事物的關聯稍加梳理而已——這些事物關聯在我們的一生中,或者當我們回顧一生時,曾經不由自主地進入我們的頭腦。我們對這一論題的思考跟我們在黑暗中的摸索相差無幾:在黑暗中,我們注意到了某樣東西,但這東西究竟是什麼,它在哪裡,這些我們都不甚了了。在對這論題的討論中,如果我有時採用了某種肯定的、甚至是權威說教的口吻,那麼,我就在這裡作一次性的說明:那只是因為反覆表示懷疑、猜想的套語會變得噦嗦、乏味,而這點是需要避免的。讀者不要對那種口吻太過認真。

確信某種天命的主宰,或者相信在冥冥之中有某種超然的東西在駕馭著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的大小事情——這在各個年代、時期都極為普遍和流行,甚至那些對迷信把戲感到反感的思想家有時候也會對這定命的說法深信不疑,而這跟任何既定的教義完全無關。

反對這種信念的首先是這一事實:這種信念,一如其他所有信奉神祗的信仰那樣,並不出自於“認識”,而只是“意願”(或“意欲”)的產物;也就是說,它首先是我們的貧苦狀態的產物。這是因為那本來只應由認知所提供的、構成這一信念的素材,其源頭可能是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偶然和變故無數次別出心裁地使我們事與願違,但事情的最終結果有時候卻是對我們有利的,或者是間接地使我們得到極大的好處。在諸如此類的情形裡,我們認出了冥冥之中的命運之手,尤其當命運無視我們的見解,甚至以我們討厭的方式引領我們踏上幸運之途的時候,我們就更能清楚地看到它的作用。這樣,我們就會說:“雖然我的船隻觸礁了,但旅途總算一帆風順。”

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和命運的引領在相互對照之下,可謂涇渭分明,我們可以感覺到後者更勝前者一籌。由此,當我們偶然遭遇逆境時,我們就會用這一句經常被證明是千真萬確的話安慰自己:“這或許會是好事情呢,誰知道?”這種看法其實源自這一觀點:雖然偶然統治著這一世界,但錯誤卻也是它的統治夥伴,我們既臣服於前者,也同樣受制於後者。現在在我們看來是不幸的事情或許正是一件大好事。這樣,在我們避過了偶然,轉而求助於錯誤時,我們也只是逃離了一個世界暴君的打擊,卻投向了另一個作弄人的暴君。

除了上述這一點以外,把純粹明顯的偶然事件視為帶有一定的目的確實是一個大膽無比的想法。不過,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其一生中至少一次曾經明確地產生過這一想法。在一切種族和一切信仰裡面,都可找到這種思想,雖然在穆罕默德的信徒當中,這種思想至為明確。這一思想可以是至為荒謬或者至為深刻——這視我們對這一思想的理解而定。雖然支持這一思想的事例有時候相當明顯和有力,但反駁這些事例的意見始終是:如果偶然性從不曾作用於我們的事務,那可才真的是一大奇蹟呢——在這一方面偶然性與我們的理解力和見解一樣發揮著作用,它甚至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呢。

發生的一切事情都遵循嚴格的必然性而發生。這是一個先驗的、因而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在此我把它稱為可論證的定命主義。在我的《論意欲的自由》的獲獎論文裡,我表明了這一真理。它是我在那篇文章中經過探討、思考以後得出的結果。這一真理也得到了現實和後驗的證實,材料來自於這些再也毋庸置疑的事實:催眠、個別人所具有的預見幻覺,還有我們那些甚至直接和精確地預兆了將來事件的睡夢。

能夠證實我的這一理論——一切事情的發生都遵循著嚴格的必然性——的最突出的現實例子,就是人的“預見幻覺”。因為某些人具備“預見幻覺”的緣故,我們目睹通常很早之前就被預言了的事情按照預言的樣子準確發生,還有那伴隨發生的情形都跟預言準確吻合。我們甚至故意想出種種辦法阻撓預言中的事情發生,或者至少在某些附帶細節上使事情的發生不盡如預言的樣子。這些努力總是徒勞無功,阻撓這些事情發生的努力總是正好促成了這些事情的發生。

在古代的歷史和悲劇作品中,也發生了同樣的情形,神諭或睡夢所預兆的災難正是由於人們採取防範措施而促成。從眾多的例子當中,我只需引用俄狄浦斯王和希裡多德第一本書中的克拉芬和阿德拉斯圖斯的優美故事。與這些例子相符的還有由值得信賴的本德.本森提供的有關憑“預見幻境”預言的例子——它們登載於基撤編寫的《催眠術》第八卷第三部分(尤其是第四、十二、十四、十六的例子)以及容.史蒂林的《預兆的理論》。如果預言能力更為常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稀罕,那麼,無數被預見到的事情就會準確無誤地發生,證實這一真理——事情的發生總是遵循嚴格的必然性——不容否認的事實證據就會普遍存在,每個人就都可以接觸它們。這樣,人們就再也不會對這一事實產生懷疑:雖然事情的發展看上去是純粹的偶然所為,但歸根到底,事實卻不是這樣;相反,所有的那些偶然本身都被一種深藏不露的必然性所完全控制,那些偶然本身只是這種必然性所採用的手段而已。能夠一窺這其中的堂奧就是自古以來所有占卜術努力爭取的事情。

從上述那些有事實根據的預見將來的事例,自然可以引出這一結論:所有的事情不僅遵循著完全的必然性而發生,而且,這些事情的發生從一開始就以某種方式註定了,成為了客觀上確定下來的東西,因為這些事情在預言者的眼裡已經是此刻存在的事情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把這種情形歸於因為因果鏈的發展所必然導致的事情。不管怎麼樣,這種認識,或者觀點——認為所有發生的事情所根據的必然性並不是盲目的,亦即確信我們的人生歷程既是必然的,同時也是有著計劃安排的——所有這些,都是更高一級的宿命論。這種宿命論不像一般的宿命論那樣可以簡單地說明或者證明。不過,我們每一個人或許遲早都會在某一段時間裡有過、或者從此永遠認定了這種宿命思想,這視一個人的思想方式而定。我們可以把這種宿命論稱為“超驗的宿命論”,以把它從那種普遍的、可被明示的宿命論區別開來。

“超驗的宿命論”不像後者那樣得自於確切的理論性知識,或者必要的調查研究——因為這些工作幾乎無人能夠勝任。我們只是在人生進程中逐步得出這一認識。在人們經歷的事情當中,某些事件的發生特別引人注目,一方面,這些事件與當事人尤其貼切吻合,我們在這裡面看到了一種道德的或者內在的必然性所留下的印記;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外在、純屬偶然的明顯痕跡。這類事情的頻繁發生就使人們得出了這一觀點,它通常還會演變成這樣一種確信:一個人的人生歷程,無論從表面上看是如何的雜亂無章,其實卻是一個自身協調與和諧的整體;它有著某一確定的發展方向,也包含某一給人以啟迪的意義——整個一生簡直就是一部構思極盡巧妙的史詩

不過,一個人從自己一生中獲得的啟迪教訓也只惟一與他的個體意欲有關,而他的個體意欲歸根到底也就是他的個體錯誤而已。這是因為我們並不能從世界歷史中找到規劃和整體,就像哲學教授手中的哲學所告訴我們的那樣,而只有在個人一生中才能看到這些東西。事實上,民族只存在於抽象之中;只有個人才是真實的。所以,世界歷史並沒有直接的形而上的意義;它其實只是偶然形成的形態。在此我提醒讀者參閱我在《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對這一問題的論述。因此,在個人命運的問題上,許多人都會形成超驗宿命論的看法。並且,只要人們度過了生命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自己的生活仔細檢查一番,那麼,或許每一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候產生這種超驗宿命論的看法。的確,當一個人回顧自己人生歷程中的細節時,自己一生中所發生的一切有時候顯得像早就安排好了似的,而出現過的人物就猶如在一部戲裡循例登場的演員而已。這一超驗宿命論不但包含不少慰藉的成分,而且或許還有許多真實的東西。因此,在各個時代,這一思想甚至成為了人們宣講的信條。

在這裡,有必要提及一段完全不帶偏見的證詞,它出自一個年逾古稀、飽經世故的宮廷大臣。90歲的涅布爾在一封信裡寫下了這一段話:“經過仔細的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許多人的一生都有某種的規劃——這一規劃通過人們的自身天性或者通過外在的情勢得以實施;這種規劃就好像預先就被細緻地確定了下來。儘管人們的生活狀態起伏不定和變化多端,但到了人生的最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統一體——這裡面有著某種確切的和諧一致。雖然某一確切的命運在隱祕地發揮著作用,但這命運之手仍然清晰可辨;外在影響或者內在衝動伴隨著它而動,甚至相互矛盾的原因都常常結合起來向著這命運之手的方向活動。不管人生進程如何迷惘、混亂,動機和方向總會顯示出來。”(《涅布爾的文學遺著》,第二版,1840,第三卷,452頁)

我這裡所說的每個人一生中的某種規劃性,可以部分地從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呆板如一的性格得到解釋;這一性格始終把一個人拉回到同樣的軌道上去。每個人都可以直接和準確地認出與自己的性格至為吻合的東西;一般來說,他根本不是在清晰的思維意識中認出這些東西,他只是直接地、就像本能一樣地循著自己的性格行事而已。只要這種認識沒有進入清晰的意識就徑直化為行動,那就與馬紹爾.荷爾的條件反射行為相差無幾。由於這一特性,每個人都會追求和抓住適合自己個人的東西,他甚至無法向自己解釋清楚為何會這樣做;他這樣做既非受到外在的影響,也不是由於自己的虛假觀念和偏見所致,情形就像在沙灘上被陽光孵化的水龜:它們破殼以後馬上就會徑直向海裡爬去——這時它們甚至還沒有發現海水的能力。所以,這是我們內在的羅盤,一種神祕的衝動——它引導我們準確地走上那條惟一適合我們的道路。不過,也只有當一個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後,他才會發現這條道路始終如一地通往同一個方向。

但是,與外在環境所發揮的巨大力量和強烈影響相比,僅僅這種內在的牽引又似乎並不足夠;在這裡,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事情,亦即人們經過這許多的忙碌、折磨和痛苦之後才換來的人生過程,其受到的另一半指引,亦即來自外在的指引,竟出自的確盲目的偶然性之手——這偶然性本身什麼都不是,也沒有任何秩序和安排——這種說法是不大可信的。我們更寧願相信是這樣的情形:正如某些叫做“失真形象”的圖像那樣(蒲葉《實驗氣象物理的元素》)——這些圖像肉眼看上去只是扭曲失真、殘缺不全的東西,透過圓錐鏡察看,它們卻顯示出正常人形——我們純粹依靠經驗對人生世事發展的看法就像是用肉眼直觀“失真形象”,而認為事情的發展在冥冥中遵循命運的旨意卻猶如我們透過圓錐鏡所看到的情形,因為圓錐鏡把原來分散的和支離破碎的東西連接和安排在一起了。

不過,針對這種觀點總有這樣的反對意見:我們在生活事件中以為看到的那種有組織的聯繫只不過是我們的想象在發揮作用而已:它無意識地發揮著整理、圖解的作用,就像在斑駁的牆上,我們會看到清晰和美麗的人物形象——那是因為我們的想象把偶然分散各處的斑點有組織地聯繫了起來。不過,可以這樣認為:對於我們是合理和有益——就這些字的最高和最真實的意義而言——的事情,不會是我們只是計劃過但卻又從來沒有具體實行過的事情,亦即只存在於我們的頭腦裡面、被阿里奧斯圖稱為“空洞不實的計劃”的東西:這些計劃因為偶然和變故而遭到挫敗——為此,我們在後半輩子而感到懊喪、悲哀。對於我們真正是合理和有益的事情只能是在現實的圖案中確確實實留下了印記的東西,並且,在我們認識到這些事情與我們的目標吻合以後,能夠確信地說出這一句話以形容這些事情,“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奧維德語),亦即必然發生的事情。這是因為與我們的目標吻合的事情能夠得以發生,偶然性與必然性就必須以某種方式結合統一起來,深藏於事物發展的原因之中。在人生進程中,由於這一統一體的原因,內在必然性顯現為人的本能衝動,然後是理性的權衡、思維,最後,外在情勢也加入共同發揮作用;這樣,在人生走到盡頭以後,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一生就猶如一件終於圓滿完成的藝術品——雖然在此之前,當人生還在發展變化時,它看上去似乎欠缺計劃或者目標。這種情形跟每一件在計劃中進行、但還沒竣工的藝術品是一樣的。

當人生圓滿完成以後,仔細審視這一人生的每一個人,都會忍不住目瞪口呆:這一人生軌跡活生生就是匠心獨運、深謀遠慮和持之以恆結出的成果。總的來說,這一結果是否意味深長則視這一人生的主體是平凡庸俗,抑或出類拔萃。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就能領會這一相當超驗的思想:在偶然佔據著統治地位的現象世界的背後,卻存在著一個無處不在的思考的世界——它控制著偶然和變故。當然,大自然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著眼於種屬,它不會只為個體效勞,對於大自然來說,前者是一切,後者則什麼都不是。只不過在我們現在所作的假定中,在此發揮作用的並不是這一大自然,而是超越大自然以外的某種形而上的東西——它完整、不可分地存在於每一個體裡面。所以,發生的所有這一切都涉及全部個體。

為徹底澄清這一問題,我們的確首先應該回答這些問題;一個人的性格有可能與命運完全不相吻合嗎?或者,就主要方面而言,每個人的命運都與他的性格相匹配嗎?或者最後這一問題:是否某一隱祕、無從捉摸的必然性,就像一部戲劇的作者那樣,總是把一個人的命運和他的性格天衣無縫地連接在一起?正是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並非一清二楚。

這樣,我們就認為在每時每刻我們都是自己行動的主宰;可是,在我們回眸審視我們的生命歷程,尤其當我們清楚回想起自己邁出的錯誤一步,以及由此招致的後果時,我們通常都無法理解我們為何做了這樣的事情,而疏忽了那樣的事情。似乎冥冥之中某種奇怪的力量操縱著我們的步伐。所以,莎士比亞說:

命運,顯示您的力量吧,我們身不由己,

命定如何,就該如何。

——《第十二夜》第一幕,第五景

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古人們用詩歌和散文永遠不知疲倦地強調命運的無所不能和以此襯托出人的無能為力。在世界各地,我們都可以看到人們對此信念深信不疑,因為他們懷疑除了那明顯可經驗的事物的關聯以外,還深藏著某種祕密的事物關聯(參看盧奇安:《死者的對話》,xix和三十;希裡多德的《歷史》)。因此在希臘語裡對這一概念有多個的稱謂。甚至歌德也在《柏利行根的神祗》一劇第五幕寫道:“我們人類無法駕馭自己;控制我們的力量由那些邪惡精靈所一手掌握;他們惡意戲弄我們,使我們沉淪、毀滅。”另外,在《艾格蒙特》(第五幕,最後一景)寫道:“人們以為指揮著自己的生活;但內在深處卻不由自主地受到自己命運的牽引。”的確,先知耶律米亞已經說過:“每個人的行事並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指揮腳步的並不是行進中的那個人。”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的行事是兩種因素作用之後的必然結果:其一是我們的性格——它固定不變,並且只能後驗地、因此是逐漸地為我們所瞭解;其二就是動因(動機)——它存在於外在,隨著世事的發展而必然出現。在性格保持不變這一前提下,動因決定了既定性格的作為,其必然性可以與機械活動的必然性相提並論。對事情隨後的發展過程做出判斷的我是認識的主體,性格和動因對於這個認識主體而言是陌生的,這個認識主體只是對這兩者作用的效果評頭品足的旁觀者。這樣,它當然有時候就會大驚小怪了。

然而,一旦領會了這種超驗宿命論的觀點,並從這一觀點出發審視一個人的一生時,我們有時候就會看到一些至為奇特的現象:在發生的一件事情裡面,明顯物理上的偶然性與某種道德的、形而上的必然性結合在一起,相映成趣;但後者永遠無法加以論證和說明,我們只能運用想象去理解。

為使讀者清楚明白這種情形,我舉出一個著名的例子,同時,由於這是一個特別明顯的例子,它又非常適合成為這一類情形的典型代表。我們不妨看一看席勒的《跟隨著鐵錘前行》一劇。在劇中,可以看到費利多林由於參加彌撒而遲到是出於偶然,但是這一遲到對他來說又是極其重要和必然發生的。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番,我們或許就可以發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不乏類似的情形,只是沒有那麼重要和明顯罷了。

許多人就會因此不得不做出這樣的假設:某種祕密的和不可解釋的力量引導著我們生命進程中的轉折和變化;雖然很多時候,它的引導與我們當時的目標和打算相違背,但是,這種引導與我們生活的客觀整體和主觀目標是互相一致的;因而也就是促進了我們的真正利益。所以,在事過境遷以後,我們通常都認識到我們當初朝著相反方向的慾望是多麼的愚蠢。“命運引領順從者,但拖曳不情願的人”(塞尼加語)。這一力量還必須以一條貫串一切事物的無形線繩,把那些不曾被因果鏈互相連接起來的事物結合起來,這樣,這些事物才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走到了一塊。因此,這種力量完全主宰著現實生活中的連串事件,就猶如一部戲劇的作者主宰著他戲劇中的事件一樣。首要和直接地干擾了事物有規律的因果發展的偶然和錯誤,則只是這力量無形之手所運用的手段而已。

深藏不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結合在一起,由此產生出這樣一種深不可測的引導力量——這是一個大膽的假設,最有力促使我們做出這一假設的是考慮到這一事實:每個人所具有的確定和獨特的個性——它包括體質、道德、智力方面,對於這個人來說就是全部的一切,並因此肯定出自一種至高的形而上的必然性——同時(正如我在我的主要著作第二卷四十三已經表明了的)卻又是這個人父親的道德性格、母親的智能和雙親的身體結合所導致的必然結果,而雙親的結合一般來說都是明顯由偶然情況所致。所以,我們不得不把必然性和偶然性最終結合在一起,或者說,我們無法抗拒地只能做出把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道德與形而上的假設。

要對這兩者合為一體的根源獲得一個清晰的概念,我認為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這樣說:它就是古人所說的命運,也包括了人們對“每個人都有一個守護神”這一說法所理解的內容,以及被基督徒崇拜為無所不能的上帝。當然,這三者是有區別的:命運被看作是盲目的,但後兩者卻不是這樣;不過,與事物的深層內在具有某種形而上的本質這一想法相比,把命運擬人化的做法就站不住腳,並變得毫無意義。我們也只能從這種形而上的本質中尋找把偶然性與必然性令人無法解釋地統一起來的根源,而這種統一也就表現為操縱我們所有人類事務的神祕力量。

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守護神,並且這守護神掌管著這個人的一生——這種看法據說源自古代意大利西北部的伊特拉斯坎人,但這種看法在古代流傳很廣。它的中心內容包含在米蘭特的一首詩裡,這首詩由普盧塔克為我們保存了下來;它也見之於斯托拜阿斯的《物理學與倫理學》一書中:“一個人在出生的時候就獲提供一個守護神,後者指引他走過生命中的迷途。”

在《理想國》的結尾處,柏拉圖告訴我們:在再生之前,每個靈魂都要自己選擇命運,以及與此命運相應的人物。柏拉圖寫道:“當所有的靈魂都已經選定了自己的一生時,他們列隊走到拉赫西斯跟前。她便派給每個靈魂一個守護神,以便保護他們度過自己的一生,完成自己的選擇。”波菲利對這一段話加上了頗值一讀的評論——它被斯托拜阿斯保留了下來。但柏拉圖在這之前就曾談及與此相關的問題:命運只決定了做出選擇的次序;不是神決定你們的命運,而是你們自己選擇命運。誰拈鬮得到第一號,誰就第一個挑選自己將來要過的生活。賀拉斯把這種情形優美地表達了出來:

這種事情只有守護神才會知曉

他緩和星辰的命運預言

他是具人性的一個可朽神祗

他變化多端,形象因人而異,

一會兒是光明的形象

一會兒又是陰暗形體。

關於這種守護神的值得一讀的描述見之於阿波萊伊斯的著作。伊安伯利科所寫《埃及之謎》中的一節也有談論這一問題的短小但卻重要的一章。但更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波洛克奴斯對柏拉圖的阿基比亞德斯的評論:“引領我們的一生,實現我們在降世前就已生效的選擇,把命運的禮物和誕生自命運的神祗給予的禮物,以及上天神靈的陽光分派給我們——他就是守護神。”

柏拉色斯也異常深刻地表達過同一樣思想,因為他寫道:“要恰當理解命運的話,那就是:每個人都有一個精靈,它寄住在人的自身之外,他的座椅就在星星的上面。他向這個人預兆將要發生的事情,這些精靈就叫做命運。”值得注意的是普盧塔克也已經有過同樣的見解,因為他說除了沉浸在人的塵世肉身裡面的那一部分靈魂以外,更加純淨的另外一部分卻作為星星懸在人的頭頂,並被正確地稱為這個人的守護神。守護神引導著這一個人,而一個人越明智,那他就越願意聽從守護神的引導。這一大段太長了,不宜在這裡照錄下來,它見之於《蘇格拉底的守護神》一書。裡面的關鍵句子是這樣的:“在肉身裡暗中流動的部分稱為靈魂,但那永不消亡的部分則被大多數人稱作精靈;他們相信精靈就寄住此身內部。不過持有正確見解的人卻認為這種東西寄住身外,並把它稱為守護神。”

附帶說上一句,就我們所知,那把異教徒的一切神祗、鬼怪隨手轉變為魔鬼的基督教,好像把古人所說的這種“守護神”變成了學者和魔法師手中的“親密精靈”了。基督教所描述的人格化的命運主宰大家都相當熟悉,不需要我在這裡多說。但是,所有上面這些稱謂和說法,都是對我們正在考察的問題藉助寓言、形象表達出來的看法,總的說來,除非運用寓言和比喻的方法,否則,我們無法理解最深刻、最隱祕的真理。

事實上,那種深藏不露,甚至可以控制外在影響的力量,歸根到底植根於我們神祕的內在,因為所有存在之謎確實最終就在我們自身。就算碰上最幸運的例子,我們也只是從很遠的距離向揭開這一謎底的可能投向匆匆的一瞥而已,也只能通過類推、比喻的方式。

與那種發揮神祕控制作用的力量至為類似的例子就是大自然的目的論,它讓我們看到:一些符合某一目的的事情是在人們對這些事情的目的並沒有認識的情況下發生的,尤其是外在發生的事情符合某一目的,亦即在不同,甚至異類或者無機體之間發生的事情。這類事情的一個令人驚異的例子就是海水把大量的浮木衝至沒有樹木的極地。另一個例子就是我們這一行星的主要土地群完全是向著北極堆積——由於天文學上的原因,在北極冬季少了八天,並因此比南極暖和許多。在完整和封閉的機體裡面清晰表現出來的內在與目標吻合之處,以及大自然的技巧和純粹的機械論,或者終極原因和作用原因,為促成某一目的相互結合得天衣無縫(與此相關的論述可參閱我的主要著作第二卷第二十六章)——這種令人吃驚的協調一致,讓我們由此類推地看到那發自不同甚至彼此相距遙遠的點、似乎對自己的目的毫不知情的東西,卻為著一個終極的目標通力合作,並準確地匯聚在這一終極的目標。

在這裡,並沒有認識力的指引,一切都是根據那先於一切認識的可能的更高一級的必然性,再者,如果我們回想起依次由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的關於我們這一行星體系的起源的理論——這一理論的可能性幾乎已經是確鑿無疑的了——並且對我在主要著作第二卷第二十五章中所作的考察進行一番思考,也就是再三思考那些盲目的自然力如何通過遵循各自既定不變的定律而展開活動,最終引出了這一井然有序、讓人讚歎的行星世界,那麼,我們在此就有了一個類似例子——它可以幫助我們大致上和從遠距離看到這樣一種可能性:甚至一個人一生中所遭遇到的各種事件,儘管經常受到盲目偶然的隨心所欲的擺佈,但這些事件卻好像有計劃地指引著這一個人的生命進程,以便符合這一個人的真正和最終的利益。根據這一假設,上帝決定我們命運的信條——這一完全擬人化的說法——當然也就不是一種直接的、在本來意義上的真實,而只有可能是對一個真理所作的間接的、寓言式的和神話式的表述;就像所有宗教神話一樣,在給予主觀安慰和服務實際目的方面它是完全足夠了。在這種意義上,這一信條跟諸如康德的道德神學是一樣的。我們只能把康德的道德神學理解為一種行為、態度的樣板模式,也就是寓言式的。一句話,這樣的信條有可能在事實上不是真實的,但與真實也已相差無幾了。

大自然的原始自然力深沉、盲目——我們的行星系統就出自這些原始力的相互作用——隨後出現在這世界至為完美的現象界的生存意欲早就在這些原始自然力的內在起著運作和主導的作用。從一開始,生存意欲就已經通過嚴格的自然法則,為著自己的目標而奮鬥,併為建立這一世界及其秩序打下了基礎。例如,它通過最偶然的一次推進或者擺動就永遠地決定了黃赤交角和自轉速度,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表現了生存意欲的全部本質,這恰恰是因為在那些原始自然力的活動中,生存意欲就已經在發揮作用了。同樣,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的大、小事件,連帶引出這些事件的因果關聯,也只是意欲的客體化表現——這意欲與展現在這一個人身上的意欲是同一樣的東西。由此可見——雖然這仍然相當於霧中視物——這些事件必定與這個人的特定目標協調、吻合。在這一意義上,它們也就構成了那種指引個人命運的神祕力量,並被寓言式地稱為這個人的守護神,或者,決定著他命運的上帝。從純粹客觀的角度考慮,毫無例外包羅萬象的正是並將繼續是普遍的因果關聯。由於這種因果關聯的作用,一切發生的事情都以嚴格和絕對的必然性發生。這種因果關聯取代了那種對主宰世界的力量純粹神話式的理解,並的確有權利稱得上是主宰世界的力量。

下面這些泛泛的思考會幫助闡明上述的道理。“偶然”意味著彼此沒有關聯的事情在時間上同時發生。可見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偶然的。相反,甚至至為偶然的事情也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只不過這些事情是從距離更遠的途徑匯聚在此而已,因為處於因果鏈遙遠上端的某些決定性的原因,很早就已經必然地決定了某一事情就在現在此刻發生,與另外的其他某些事情同時發生。因此,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一條循著時間方向的因果鏈上的某一特定一環。由於空間的關係,無數條這樣的因果鏈相互並存著;它們並不是彼此陌生和互相沒有絲毫的關聯。相反,這些因果鏈以多種方式糾纏在一起。例如,現正同時發揮作用的多個原因——這些原因各自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都源自更早的一個共同的原因,這些原因與更早的原因之間的關聯就猶如曾孫子與曾祖父一樣。在另一方面,現在產生的某一特定的結果通常需要許多不同原因的巧合,而這些彼此各異的原因都是它們所在的、由過去發展而來的那條因果鏈上的一環。於是所有那些順著時間方向移動的因果鏈,共同形成了一個多方纏繞的巨網;這一巨網連同它囊括的一切同樣順著時間的方向移動,並正好構成了世界的發展進程。如果我們用經圈把那些因果鏈表示出來——順著時間的方向——那麼,同時發生的並且為此原因互相沒有直接因果關係的因果鏈,可以在任何一處以緯圈標不出來。這樣,雖然處於同一緯圈的所有事情之間沒有直接互為因果,但是,由於這整個網絡的交織相聯,或者說,那向著時間方向滾動的所有因果構成一個整體的緣故,所以,這些事情之間仍然有著一種間接的聯繫。它們在此刻的同時並存是一種必然。正是基於這一道理,在更高的意義上而言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它之所以發生的一切條件就會巧合地走到一起——這種事情的發生也就是命中註定了的。

例如,下面這一事實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由於日耳曼部落大遷移的結果,野蠻的洪流在歐洲氾濫;這時候,希臘雕塑最精美的作品,還有拉奧孔、梵蒂岡的阿波羅神像等就好像經由劇院舞臺的活板門似地馬上進入了泥土的懷抱。它們在那裡毫髮無損地等待了1000年,直到一個更加溫和、高貴、懂得並且欣賞藝術的時代的來臨。到了15世紀末,在教皇朱利二世統治下的這個時代終於到來。那些鉅作完好無損地重新露面了——這些作品被視為藝術的典範和表現了人體的真正形態。基於同樣的道理,我們一生中重要的和決定性的時刻和境遇也以同樣的方式適時而至。甚至預兆的發生也是這樣。人們對預兆的相信是普遍的和無法根除的,甚至至為卓越的頭腦也會相信預兆這回事,這種情形並非罕見。

沒有什麼是絕對偶然的;相反,一切都必然地發生,甚至那些彼此之間並沒有因果聯繫的事情同在某一時間發生,亦即我們稱之為偶然的事情,其發生也是必然的,因為現在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通過各種原因的作用,確定了要在此時發生。因此,一切事情都會相互間引起迴響和得到反映。希波克拉底的那句適用於機體的內部協調合作的名言同樣可用作描繪總體事物:“血液的一次流動,空氣的一次呼吸,彼此都息息相關。”人們對重視預兆的癖好和習慣始終無法根除,他們“從動物的內臟或者鳥兒的飛行預測將來的事情”;不經意翻開的《聖經》的一頁,撲克牌,擲鉛,查看咖啡渣都可用以預測未來。這些證實了人們抗拒理智根據而始終堅持這樣的假定:從此刻眼前清晰可見的事物就有可能知道由於空間或者時間的緣故而深藏不露的東西,也就是在遙遠的地點或者在將來的時間所發生的事情;這樣,只要人們掌握了真正的解碼鑰匙,就可以從此看到時間上或者空間上的彼…

第二個類似例子,可以幫助大家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間接明白我們此刻正在思考的這一超驗宿命論。這就是睡覺中所做的夢。我們的生活與夢境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人們對此早有認識,並且也經常表達過這種認識。甚至康德的超驗唯心主義——在我們看來——也就是最清晰地闡明瞭我們被意識到的生存所具有的夢幻般的性質。這一點我在《康德哲學批判》中已經指出。確實,正是由於這種與睡夢的相似之處,使我們看到——雖然這仍然只是遠距離地霧裡看花——一種神祕的力量在控制和引導著與我們有關的外在事件,而這些事件都有其涉及我們的一定目的。這種神祕力量有可能就根植於我們那難以測探的本質深處。因此,甚至在夢裡,純粹偶然的機會把一些情境巧合在一起,變成了我們行為的動因,而這些情境都屬於外在的,並不聽任我們的指揮,甚至通常是招我們討厭的。但這些情境相互之間卻有著某種祕密的、符合一定目的的關聯,因為某種隱藏著的力量——夢裡的一切偶然都對它唯命是從——在控制和安排著這些情境,甚至僅僅在與我們有關的方面。但在這裡,最奇怪的事情就是這一種力量歸根到底不是別的,而只是我們的意欲,只不過它所出發的角度沒有進入我們的睡眠中的意識罷了。因此,夢裡發生的事件通常都與我們在夢裡的意願相悖,使我們感受著驚訝、懊惱甚至極度恐懼,而命運——我們自己其實在暗中操縱著它——卻沒有加以援手。同樣,在夢裡,我們熱切地詢問某樣事情,並且能夠得到一個讓我們大為驚歎的答覆;或者,我們被別人問起一個問題,例如在考試的時候,又無法找到答案,而另一個人卻給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並使我們自愧弗如。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對問題的答案都只能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能力。

為能更清楚地表明在夢裡這種來自我們自身的對事件的神祕指引,以及它的運作,我這裡還有一個惟獨能解釋清楚這一問題的例子,雖然這例子無法避免地帶有某種淫穢的性質。我想讀者諸君不會介意,同時也不要把它作為笑談。眾人皆知,我們有一些夢是大自然用作某一物質上的目的的。例如,釋放滿溢的精液。在這種夢裡,當然會出現色情的情景,有時候在其他沒有或者無法達到這一目的的夢中,同樣的情景也會出現。不過,這兩種夢卻有著區別:在第一種夢裡,美女和機會很快就會促成我們的好事,大自然就此達到了她的目的;但在第二種夢裡,在得到我們熱切渴望的尤物的過程中,障礙總是層出不窮,而我們又無法掃除這些障礙。這樣,到最後我們仍然無法達到目的。那製造出這些障礙並且接二連三使我們的強烈願望受挫的只是我們的意欲;不過,它發揮作用的領域遠在夢中產生表象的意識之外,所以,它在夢中就顯現為強硬、無情的命運了。那麼,現實生活中的命運和每個人從自己的一生或許都會逐漸注意到的那種符合一定的目的、計劃,不就有可能與我所描繪的夢中情形相類似嗎?

有時候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擬定好了一套計劃並且充滿熱情地要把它付諸實行——在事後,這一計劃才被證明與我們的真正利益完全不相符合——但正當我們熱切地要執行這一計劃時,我們卻感覺到命運對此的存心作弄,因為它動用一切手段破壞這一計劃。這樣,命運最終違反我們的意願強行把我們推回到那條真正適合我們的路上。看到這些似乎懷有目的的阻撓抵抗時,不少人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就知道事情不應該是那樣的”;也有人會把這稱為不祥之兆;另外,更有人會說這是上帝發出的暗示。不過,他們都會達成這一共識:當命運明顯執拗地阻撓我們的某一計劃時,我們就應該予以放棄,因為既然這一計劃與我們無法意識到的命運不相吻合,那麼,它是不會實現的;如果我們一意孤行地想完成這一計劃,那我們只會招致命運更加殘酷的打擊,直至我們終於重新返回正確的道路上為止。或者,如果我們終於成功地強行實施了計劃,那隻會給我們帶來禍殃和損害。上文所說的那句話:“命運引領順從者,但拖曳不情願的人”,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證實。在很多情況下,事後的結果清楚表明這一計劃的功敗垂成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都對我們的真正幸福大有裨益,關於這一點我們自己卻有可能並不清楚,尤其當我們把形而上、道德層面的東西視為我們的真正幸福和利益的時候。

現在,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我的全部哲學所得出的主要成果:創造出並維持著這一現象世界的東西正是意欲——它存在於每一個個體之中,並不斷地掙扎、追求——並且,如果大家同時還回想起生活與睡夢那種已經獲得人們普遍承認的相似之處,那麼,作為對我到此為止所作的論述的總結,我們可以大致上認為這種情形是可能的:正如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睡夢的祕密導演,那麼,採用由此類推的方式,控制我們的真實人生軌跡的命運歸根到底也同樣以某種方式源自意欲——這也是我們自身的意欲——但在此,以命運面目出現的它,卻是在產生表象的個人意識之外的某個領域製造效果。而我們的個人意識則只發現和提供動因,以指引我們那只有經過實際經歷以後才可被我們認識的個體意欲。因此,我們的個體意欲不得不經常與我們那顯現為命運的意欲、我們的守護神、“居住在我們的自身之外並在星辰中有其位置的精靈”發生異常激烈的衝突,而作為命運、守護神、精靈等的意欲則居高臨下地監察著個體意識,並因此毫不留情地針對個體意識安排和確定了某樣計劃作為對個體意識的一種外在約束,而這一計劃它不會讓個體意識有所察覺,也不會讓這一計劃無法執行和流於失敗。

叔本華|命運的真相是什麼?

首先,引自司各圖斯關於“神”的一段見解會緩和我斗膽說出的話所產生的令人詫異、甚至近乎天方夜譚的效果,但必須記住:司各圖斯所說的“神”是沒有認識力的,也沒有時間、空間和亞里士多德的十大範疇這些屬性;其實,它僅有一個普遍的稱號,那就是意欲——司各圖斯的“神”不是別的,正是我稱之為“生存意欲”的東西:“只是因為一些事情還沒有在我們對現實事物的經歷過程中出現,所以,我們就說神並不知曉他其實早就知道、並且早就確定了的事倩——這是對神的另一種無知。”他相隔不遠又接著寫道:“對於神的第三種無知就是我們這樣的說法:神並不知道那些只能隨著行動和做事才會顯現出效果的事情,雖然神自身具備了我們無法看見的、事情發展的根據、原因——這些是神自己創造出來,併為神所知悉。”

如果我們藉助那已獲得認可了的人生與夢的相似之處,更好地理解了我所闡述的觀點,那麼,我們仍然必須注意到人生與夢之間的這一差別:在夢裡,關係是單方的,也就是說,只有一個正在感覺著和意欲著的自我,其他的一切都是幻影而已;在人生的大夢裡,關係是相互的,因為一個人不僅必須在另一個人的夢中現身,同樣,另一個人也會在他的夢裡現形。因此,由於一種真正的“預先確定了的協調一致”,每個人都根據自己來自形而上的指引,夢到與他本人相符合的人和事;人生的夢幻是那樣別出心裁地相互糾纏在一起,每個人都經歷到對自己發揮效果的東西,與此同時又為他人做出必須的事情。於是某一重大的世界性事件與千萬人的共同命運相吻合,方式卻因人而異。

所以,一個人一生中的所有事件是以兩種根本不同的方式聯結起來的。第一種是客觀的大自然進程的因果關聯;第二種則是某種主觀(體)上的關聯——它只為經歷這些事件的個人而存在,並且,跟這一個人所做的夢具有同樣的主觀性,但在這種主觀的關聯裡,事件出現的順序和事件的內容也同樣被必然性決定了,只不過所採用的方式,與在一部戲劇裡面依次變換的場景由戲劇作者的計劃所決定是同的道理。上述兩種關聯同時並存,而同一事件作為兩條完全不同的鏈中的各自一環,卻精確楔人這雙重的鏈條。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人的命運與另一個人的命運總是相互配合得恰到好處。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戲劇的主角,與此同時也在別人的戲劇中扮演角色。

當然,所有這一切,都超出我們的智力所能理解的範圍,並且只是由於事物中那奇妙至極的“預先確定了的協調一致”的緣故,我們才可以把所有這一切認為是可能的事情。而把在所有的人生交往中協調一致的和諧認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認為作曲家不可能賦予交響樂中那些看上去似乎雜亂、轟鳴的音聲以一種特有的和諧——那這種做法是否胸襟狹窄、欠缺了勇氣?如果我們記得人生之大夢的主題在某種意義上只是一樣東西——生存意欲——而複雜多樣的現象是以時間和空間為條件,那麼,我們對於這玄乎的思想所感到的厭惡就會有所減弱。這是全體人所做的大夢,但方式卻是每個人都參與其中,一齊做夢。因此,所有一切都互相滲透並互相迎合。

一旦我們同意這一點,接受了事情發生的雙重鏈條——正是通過這雙重鏈條,每一個人都在一方面為自己而存在,根據自己的本性以某種必然的方式行事和發揮影響,走完自己的路程;在另一方面,又完全被註定和適宜於理解別人,就像呈現在別人夢中的圖像一樣地影響別人——那麼,我們就只能把這一道理推廣至整個大自然,也就包括了動物和其他沒有認識力的東西。這樣,我們就看到了預兆、預言、奇蹟昭示的可能性,因為在自然的進程中,所有必然發生的事情又可以在另一方面被視為對我來說只是一幅影像或圖像,我的生存之夢的素材、內容,它們的發生和存在僅僅因為與我有了關聯,或者甚至只是我的行動和經歷的一種反映,迴響而已。如果一件事情包含了自然的成分,其因果關聯可被顯示出來以表明這件事情是必然地發生,那這絲毫不會消除這件事情的預兆性質。同樣,後者也不能消除前者。所以,不少人以為通過表明一件事情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就可以駁倒事件的預兆成分,他們可是大錯特錯。這些人採用的方法就是把導致這一事情發生的自然和必然的作用原因非常清楚地顯示出來;如果這是一件自然界發生的事情,那就用物理學方法表明其發生的原因,並且顯示出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沒有一個理智的人會懷疑他們這些東西,也沒有人會硬把事物的預兆說成是一大奇蹟;正因為因果鏈——它延伸至無窮無盡,遵循著特定的必然性,並且具有預先就確定了事情的發展的特性——已經確定了這一事件是在這樣一個時刻不可避免地發生,所以,這一件事的發生才會有它的預兆。那些似乎懂得很多的人,尤其當他們學會了用物理學的觀點看待和理解事物以後,尤其應該記住莎士比亞的這一句話:“天地間的事情比你們的哲學所能想象的多得多。”(《哈姆萊特》第一幕第5景)

但隨著對預兆的相信,研究占星術的大門重又打開了,因為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被認為是預兆的一件事情,例如鳥兒的飛行,與某人的不期而遇等等,其發生的條件是長無盡頭、遵循嚴格必然性的一條因果鏈,其發生的必然性與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星星會到達某一可計算出來的方位是一樣的。當然,星座高高在上,地球上半數的人都能在同一時刻看到它們;相比之下,預兆則只出現在與個人相關的領域裡。再者,如果我們想形象地理解預兆現象的可能性,那我們可以把這樣一個人——他看到或好或壞的預兆,並因此對自己一生中做出的某一重大舉措提高警覺或者增強信心,因為這舉措所帶來的結果仍然藏而不露,到將來才見分曉——比之於樂器上的一條絃線:當絃線被擊打時,絃線不會聽到自己的聲音,但卻會聽到由於自身顫動而引起另一條絃線共振所發出的聲音。

康德對自在之物與現象的劃分,連同我把前者歸於意欲,而後者歸於表象的做法,使我們有了看到——雖然那只是遙遠和並非完美地——三個悖論統一起來的可能。這三個悖論為:

1.自在之意欲的自由與個人所有行為所遵循的普遍必然性。

2.大自然的機械論與大自然的技巧;或者,大自然的作用原因與目的原因;或者,大自然的產物出於純粹的因果關係與出於某種目的(與此有關的問題可參看康德的《判斷力批判》78,以及我的《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3.一個人一生中所發生的所有事件都帶有明顯的偶然性與這些事件所具有的道德上的必然性——這些事件的具體形成符合這一個人的超驗的目的。用大眾的語言表達,就是:自然而然的發展與天命註定如此。

我們對協調這三對悖論的見解雖然有欠清晰、完美,但針對第一對悖論的見解較之第二對悖論則更為清晰,對如何協調第三對悖論則至為模糊不清。但能夠把其中一對悖論協調統一起來的見解,不管如何有欠完美,都會增進我們對其他兩對悖論的理解,因為這裡面的一對悖論就是另外兩對悖論的影像和例子。

至於我們從正在討論的這整個話題——個人的一生受到某種神祕的控制——到底看出了什麼,我們只能給予一個相當大概的說法而已。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個人的情形,那麼,這種控制通常看上去只著眼於我們塵世的、稍縱即逝的幸福利益。考慮到這種個人幸福和利益是那樣的充滿缺陷、渺小不堪和匆匆即逝,這不可能就是這種神祕力量的最終目的。這樣我們就不得不越過個體生命,在我們永恆的存在裡面尋找那種最終目的。這樣,我們就只能相當泛泛地說:我們的人生歷程受著某種操縱力量的安排,從我們在這人生歷程中所獲得的全部知識看,我們的意欲——作為我們人的內核和自在之本質——所得到的印象就是我們所得到的指引屬於形而上、並且符合一定的目的。這是因為雖然生存意欲完全在普遍的世事發展中獲得它的回報——而這顯現為爭鬥的現象——但每一個人的生存意欲,其方式是完全個人的和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彷彿就是生存意欲的一個個體化了的行動,因此,它的足夠回報也只能是構成世事發展的某一具體部分,並表現為這一個人所特有的經歷和事件。

既然從我哲學中的嚴肅部分(以區別於只是教授們的哲學或者滑稽哲學)所得出的結果已經看到:意欲最終摒棄生命就是短暫存在的最終目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假定:每個人生命都被引領至這一目的,但採用的則是一種適合這一具體個人的方式,因而通常經過漫長迂迴曲折的道路。再者,幸福和快樂妨礙這一最終目標的實現,所以,我們也就看到我們的每一個生命歷程都與不幸和痛苦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一起,雖然具體的分量各自差別很大,並且,這些不幸和痛苦甚少達致極點,亦即發展成具悲劇性的結局,而真到了這個時候,意欲似乎就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強力驅使而摒棄生命,情形好比剖腹以得到小孩的出生。

因此,一種看不見的操縱力量指引著我們,直至死亡這一真正的結局,亦即就這方面而言生命之目的;但這種視而不見的操縱力量也只呈現於真真假假的外象之中。在死亡的一刻,一切神祕力量(雖然它們植根於我們自己)就聚合在一起發揮作用——它們決定著一個人的永恆命運。這些力量角力後的結果就是這個人即將踏上的道路;這個人的再生、輪迴也就準備好了,連同其所有的痛苦快樂。所有這些從這一刻以後都是無可挽回地被註定了。正因為這樣,死亡時分才有了極為重要、嚴肅、莊重和可怕的特性。這也是最強烈意義上的決定性時刻——這是末日審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